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96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琴]中国古代乐器之——古琴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7.10.2005 22:48:09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Image 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11/004621.jpg--><a href='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11/004621.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11/004621.jpg' border='0' alt='用户发表的图象'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8-4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400)'></a><!--End Image--><br /><br />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br /><br />古琴别称雅号:“琴”、“七弦琴”。<br /><br />古琴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br /><br />古琴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br /><br />古琴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br /><br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quot;琴棋书画&quot;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br /><br />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br /><br />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古琴名曲很多,主要有: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学《文王操》,作《幽兰》,伯牙作《高山》、《流水》,师旷作《阳春》、《白雪》;公元140年战国时期的《关山乐》;魏晋时期的《广陵散》、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南北朝刘义庆的《乌夜啼》;唐代王维的《阳关三迭》、潘庭坚的《捣衣》;宋代郭沔的《潇湘水云》;元代毛逊的《渔歌》、《樵歌》、《山居吟》;明代朱权的《平沙落雁》,李水南的《普庵咒》以及清代的《鸥鹭忘机》等等。
2#
匿名  发表于 3.8.2006 13:16:13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把古琴和古筝混为一弹呢?<br />非常喜欢古琴曲,柔婉和流丽,让人简静,和平,非常有诗意
3#
发表于 4.8.2006 00:02:54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楼主的资料帖,此次为求版内主题的风格统一,在下在楼主的帖子上略加了链接图和部分琴曲资料,并且修改了原标题。<br /><br />只是此事未经楼主事先商量,心里难免诚惶不安,还望楼主见谅,愚先此谢罪。<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9.11.2006 14:01:0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想整理一下板块的文章次序,然后再作进一步内容上的扩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16:2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