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视角 520耍太极,二岸还能维持现状? 全球华人都瞩目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更迭上台演说,在一片猜测中终于在5月20日揭盅,也如大多数人预测的一样,蔡英文没有直接承认“九二共识”,只说尊重“九二史实”,其他的说辞基本跟1月大选胜选后的发言一样,“国家”前“国家”后的,520发言。实则是1月发言版本的升级版,核心观点没有变,同时大玩民进党及蔡英文最擅长的文字游戏。 大家都知道,尊重不等于接受,不等于承认,更不等于支持,因此,蔡英文只是再次在二岸关系上大耍太极而已。海外媒体普遍认为其演说中规中矩,谨慎维持平衡,刻意回避一中共识,更不敢直接提“台独”了,但真的是在耍太极吗?整篇演说总共32次提到“国家”,比一月胜选发言提到的次数还要多三倍,效果就是一再强调台湾是个国家,不是中国的一个省,通篇发言稿,其实还是跟“独立宣言”相差不远的,只是婉转而已,可以预见,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将进一步滑向“暗独”,改变昔日挂在嘴边的“明独”策略,嘴上不说,行动照做,所谓明修栈道(高喊维护二岸和平),暗渡陈仓(实干台独之事),这一点,大家不要给民进党忽悠过关了。 其实,支持台独的只是这些民进党人吗?不是,有几类人,是铁杆反华的。一类是外逃者,诸如my分子,贪腐分子;一类是昔日解放全国时,被镇压的地主后代,财产被没收的资本家后代;一类是昔日解放全国时,铁杆的国民党官兵的后裔等等,这些阶层不仅在台湾反华,在全球众多华人居住地也反华。 面对蔡英文这份“未完成的答卷”,520后二岸关系近期会如何走向呢? 第一种可能,就是“维持现状”,使中央政府全力应对南海,东海问题。但这种策略,笔者认为是下策。其后果就是让“台独”势力越走越远,最后就是到了只差改国名的地步。“和平统一”只会是自欺欺人的笑话。昔日为了全力应对朝鲜半岛的战争,已经错过了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当时也可以用“维持局势”策略来形容的,最后就是落至今天进退失据,台湾沦为域外势力棋子的局面。 第二种可能,就是巧妙地“改变现状”,主要是“文斗”,做法有: 一是中断二岸官方交流,不与“台独”分子同流合污;二是大大减少民间交往,主要体现在赴台旅游团限额,赴台投资止步,蔡英文实施“新南向”政策,其实目的就是减少长期对大陆的经济依赖而定的政策,因此,中央政府必须掌握主动,在蔡英文策略未见效之时,先下手为强;三是压缩台湾地区在国际的活动空间,美国国会通过六项保证,核心就是“不承认中央政府对台湾的主权”,并支持台湾加入国际刑警组织,支持台湾参加环太平洋军演,支持台湾参予世卫等国际组织等等,无非就是在国际上帮忙台湾取得“国家地位”,造成“事实独立”,进一步分裂二岸,为美国利益服务。因此,520 后,中央政府应坚决,果断地切断台湾与国际的任何官方联系,100% 执行“烽火外交”,这是“武统”次之的策略,是上策抑或中策?看形势而定,形势需要就是上策,形势改变就可能变为中策。 第三种可能,就是直接“改变现状”,只要是“武统”,做法当然就是使用目前还叫“解放军”的军事力量,解放台湾,这也是老一辈革命家毛主席“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夙愿,也是绝大部分华人的愿望。武统最大的代价就是可能带来短暂的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制裁。这个做法,对民族和国家战略是具有重大红利的。在重大战略红利与经济代价,地缘政治之间,武统时间视形势而为上策或中策之选。 值得补充的是,第二种可能,正如笔者早前所言,就是令台湾地区“零邦交”,这是致命的一招。若说“武统”令人有所顾忌,“烽火外交”则能令人无话可说。能令蔡英文落入:承认“九二共识”就失去基本盘即台独势力的支持,内部必然分裂;不承认“九二共识”就失去台湾发展空间,内部也必然争执的二难境地。还有就是经济制裁和封锁。过去,台湾大量企业搬迁到大陆(现有部分搬迁到东盟小国),导致台湾产业空心化,目前台湾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如一个深圳,GDP在艰难地迈向1%。事实上,蔡英文面对的最大执政难题,就是民进党和蔡英文都不擅长的经济问题。玩街头斗争,民众包围,冲击立法院,玩选举等等是民进党的拿手好戏,但若论管治能力,特别是经济方面,就不是民进党及蔡英文的强项了。台湾失去大陆这个腹地,根本无法独善其身。中央政府绝对可以,也绝对应该祭起经济牌,化解和牵制民进党的台独及民主化攻势! 笔者必须提醒的是,民进党蔡英文,一定会与日本这个近邻联手的,二个会互相“扶持”,共同对付大陆的,这一点必须有所应对,必须令派出252人就职观摩团的日本人投鼠忌器。有人说中央政府在摸民进党的底牌而决定采取何种策略,这底牌还用摸吗?520讲话已经显露无遗,看不懂那是智商问题了。而国台办不痛不痒的回应,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即无法给民进党及蔡英文施压,回应也只是照本宣科,毫无意义的。蔡英文玩模糊,耍太极,你也要跟她玩模糊,耍太极?究竟谁是主场? 最后一提的是,520后,军工概念股,农业概念股会上扬,为何?武统在即,军工概念股必然受到追捧,而二岸大打经济牌,台湾输入的农产品首当其冲,取代台湾农产品的农作业股必然上涨了。但涉台概念股估计会下调。大家看着办吧。 (2016.5.21 作者为澳洲《新市场报》专栏作者,汉君民间网络智库创办人兼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