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移动社交APP在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发起的调查显示,2015年女性最讨厌的十大电话用语中,“多喝热水”居首。多喝热水真是一件极具中国特色的事情,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喜好。不过,这种喜好老外似乎并get不到,因为Ta们更喜欢喝冷水。就像在德国餐厅吃饭,一杯冰水,或有气或无气,一定是标配。所以究竟是喝热水好还是冷水好呢?中西两方又是怎么形成如此喝水文化的呢?今天我们来谈谈这冷热水之谜。
, @' F$ l5 y9 l% ~多喝热水 敷衍的代名词
胃疼不舒服:“多喝热水就好了!” k9 g, @1 A+ Q1 O4 R
来大姨妈肚子痛:“多喝热水肯定行!”: W6 L4 N4 x: e% I e
受到惊吓很紧张:“去喝杯热水压压惊!”
有些话说一次是关心,说两次是感动,说个七**次可就不是什么好事儿啦~
在女性眼里,“多喝热水”渐渐成了“敷衍”的代名词。
' }! M2 O/ j' u4 ]1 S( g: f. _/ F% L- m1 l" |+ R
而事实也是如此,多喝热水并不能治愈所有。从医学上看,喝热水只是有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汗液、放松肌肉组织的功效而已。所谓的“一杯热水管所有”,只是追求安慰的一剂良药罢了。尤其是男朋友对女朋友这样说,就跟“你疼你的关我屁事”差不多。
- ?# b- [; F( a( E7 S2 N7 p$ ]& l. D/ k. a. X# D8 M! j
“多喝热水”之所以成为直男癌们信手拈来的安慰语,与中国人一直喜欢拿着大茶缸子喝热水大有关系。还记得小时候,年小火旺,总想去偷偷喝点冰水,但却经常会招来异口同声的批评:“当心喝冷水胃抽筋啊!”这么一想,热水还真是中国人的国民饮料。
: k% P* i2 S2 B1 [7 F7 V* M( W
在德国,要杯热水难上加难
' D" p) y/ ^; Z, Y% z# E. ^8 V
小编朋友的父母来德国玩,老一辈行事风格也比较老派,实在喝不大惯冷水。于是一家一家餐馆问过来,结果都没有,只能点了份汤就当热水喝了。欧美人还真是完全没有喝热开水这么个习惯呀。
* G: X, }! i2 s* f2 t
常见到中国旅客在火车站喝热水取暖
- o8 Z$ E% @/ q2 s
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有三点吧。一是饮食结构差异。牛排、培根、奶酪、黄油,每天要喝牛奶,汤里还要加奶油……西方(至少在德国)饮食更为实用主义。摄入的肉食量、蛋白质量和热量,都比我们饮食高出许多,也就更容易上火,这时候也就需要冷水来解解腻去去火。
8 D, u4 c& e- u二或许跟卫生差异有关。历史上,欧洲几次超大型的瘟疫肆虐搅得整片大陆死去活来,而相较于此中国却总能迅速控制传染病的大爆发。这和中国人爱喝热水、爱喝茶、爱捣鼓熟食应该是分不开的。但或许也是因为瘟疫肆虐的教训,欧洲早早便建立起对饮水卫生的重视,这从自来直饮水的普及可窥见一斑。所以对于欧洲人来说,完全没必要经历烧开水这一关,要是不放心自来水更多的会去购买矿泉水。
7 W- z7 b2 y+ F3 d, Z8 y
欧洲黑死病肆虐
- k* B6 p# L/ A, d. O* `
第三点,其实对于欧洲人他们也不是不喝热水啦~只是他们更习惯喝杯热咖啡、热巧克力类的饮料,他们也喜欢在寒冬腊月天站在门外每个人拿杯咖啡,聚在一起聊聊天,累了便回到有暖气的屋子里继续生活工作。
3 e/ o8 @. p* _9 P
中华民族的热水情缘
要想追溯中国人和热水的“迷之恋”,还要从古代讲起。公元前5世纪的《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就有“病至而治之汤液”的记载。这也可能是“多喝热水能治病”理念的来源之一。《孟子》中也有“冬日则饮汤”的表述,这里的“汤”就说的是热水或开水。可见喝热水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了。2 R+ S. i4 G: k
# ~# X$ ^+ M. Q0 n7 [水要热乎喝,茶和酒更要热着来才行。汉代典籍中有很多“烹茶”的字眼,饮茶必烹,必烧开水。明代《儒林外史》中就曾写过穷和尚喝热茶的桥段:
和尚陪著小心,等他发作过了,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烧得滚热,送与众位吃。
《红楼梦》第八回里也提到:; J$ `& W/ d! \5 ? L8 ?" [, g' T G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 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儿。"宝钗笑道: "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 f3 {. V/ g- t' u; L& D自古以来,中医对温水热水便有极高的赞誉。热水或温水可以平衡寒湿、加强血液循环和排毒。因为这些原因,长此以往,中国人就养成了你妈让你喝热水、你姥姥让你妈喝热水、你太姥姥让你姥姥喝热水的一代代循环。如此折腾,让大多数中国人的体质和习惯完全适应了热水,喝太冷就会胃疼。而到了近代,局势乱了,水质也坏了,肠胃炎、寄生虫神马接踵而来。明确大力推广、动员全民喝热水,更变成了全民普及,变成了一件带有政治色彩的利民工程。
! L7 ]( C o, a" D G* P* f' I$ i* Z" n5 i O) @( Y
! U- n( m/ w0 y+ s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手段向人民群众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宣传霍乱、手足口病、禽流感和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切都成了我们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忆。
( p2 G% ~: Q" t( F
0 }! s0 ^0 p$ j5 c, D
再看看现在,相比西方,中国的自来水水质本就没那么乐观。2012年4月就有媒体报道我国自来水的达标率不足50%,随后住建部和卫生部发布调查报告回应表示,近年来我国自来水出城水的合格率从58%上升到了83%,但这一结果仍遭到质疑。很多人还是觉得自来水不安全,即使有些人家中早已安装了直饮水龙头,那为了自己的健康,这热水想喝也得喝,不想喝也得喝。
总体而言中国自来水质仍不容乐观
' f9 o4 E k2 p喝热水肯定能算得上“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来说,热水是万能膏药,也是对自来水水质不信任的无奈之举,更是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见证。即使是三伏天,手里都要捧上一杯热水,越喝越热,把身体里的血都喝得沸腾起来,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中华心。
8 _2 H6 K6 L& y3 q! B+ D7 e& i
想来,这碗热白开可不仅是一杯饮料啊!这水里,有血泪、有情怀、有挥之不去的前世记忆,来,让我们干了这碗热白开,来世再做中国人!
1 O/ {; x9 S-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