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芳搭乘亲戚家的手扶拖拉机到学校报到,一路颠簸三十多公里的山路,这路比慧芳老家的土路要崎岖得多,从丘陵地带深入到崇山峻岭,从人员聚居的村庄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之前蕴藏在慧芳内心的一丝喜悦,逐渐变为畏惧和失望。拖拉机喘着沉闷的粗气儿,冒着黑烟,沿沟壑的石砾路攀爬至山顶,在一排土坯房前停了下来,亲戚指了指说“到了”。要不是房前垒着一个水泥乒乓球桌,和一根杉木杆上挂着的一面已经褪色国旗,很难让人把学校与此寒碜土坯房联想到一块儿。虽然慧芳也是出生于农村,但是她记忆中的村小学,至少是村里最靓丽的建筑,红墙红瓦,窗明桌净,绿树掩映。而眼前的这所小学,完全颠覆了她脑海中农村小学的传统概念。在四道山脉连接之巅,一栋貌似贫困村民民居的灰色土坯墙、黑色瓦脊、成为学校的主体色调。不大的窗框上留下着孩子们为了热天透风而撕裂的塑料膜,告诉她这个冬天肯定会很难过,她似乎已经听到了被寒风吹得塑料膜哗啦啦的响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