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11.8.2015 13:07:15
|
只看该作者
惊险!私调军粮救乡亲 险情重生显民心
叱咤风云的许世友将军在家乡逗留三天,期间除了到县委听了小半天情况汇报,其余时间都在陪老母,几乎寸步不离。告别老母时,将军说:“娘呀,没陪够您老,让那帮家伙浪费半天时间。”
许世友回到部队,连续几天情绪极不稳定,时而训部属,时而骂子女,时而摔酒杯。无疑,将军此次回乡心里不痛快,把情绪带回了部队。
烦躁中的许世友想到了尤太忠,吩咐秘书立刻去请。
尤太忠时任某军副军长,是许世友麾下爱将,也是同乡好友,正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你找个理由,请几天假,去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干好了,本司令奖励你,完不成任务老子撤你职。”许世友未等尤太忠落座就交代任务。
尤太忠接受的“重要任务”是,组织一批军粮送往许世友家乡。至于从哪儿搞粮食、如何运送,由尤太忠自己想办法。
这绝非一项轻松的差事,时下到处闹粮荒,部队的粮食供应也不宽松,尤太忠对此非常清楚。尤其是私自调用军粮非同小可,搞少了不顶事,搞多了目标大,风险极大。所以面对这项“重要任务”,尤太忠暗暗叫苦,但他也明白,如果任务不重要,过程不艰巨,许司令也用不着找他去干,这就叫信任。
没说的,“军令如山”,尤太忠决不含糊。
许世友拿出一瓶茅台酒,对尤太忠说:“喝几口,先给你壮下胆。万一出了事,本司令兜着,你不要怕。其实也没啥大不了,为救老百姓嘛。”
尤太忠说:“笑话,这点事我能怕?您就放心吧,保证弄得利利索索。”
尤太忠回到军事学院请好假,直奔豫皖两省交界处一个部队农场。这个农场属尤太忠所在军管辖,距离信阳地区只有几十公里。到了农场,尤太忠对场长说:“准备三辆卡车,每辆都装满粮食,盖上伪装网,待命出发。不要问为什么,不要问到哪儿去,只管执行命令。”
对于军首长的命令,场长从不置疑,更何况大名鼎鼎的尤太忠当面授命。当晚,装车、伪装全部就绪。
夜幕下,尤太忠亲带车队出发。选择夜间行进,是为了避免途中暴露目标,也是为了争取时间。
运粮车队行至金寨,过境就是信阳地区的固始县。车队突然停下,正在打盹的尤太忠睁开眼睛,看到路中央站着一个少年伸开双臂拦车。尤太忠急忙下车走近少年,发现路边还躺着一位老人。原来,这是爷孙俩外出讨饭回家,途中爷爷饿昏在地,孙子搬弄不动爷爷,一直哭喊着守到半夜才遇到车队,便不顾一切拦车求救。
爷孙俩好运气,遇到了救星,否则已经奄奄一息的爷爷定会在天寒地冻的夜晚死去。尤太忠命令士兵把爷孙俩抱上车,顺路送到他们的村口,并留下半袋粮食。
行至固始县境一段狭窄的山路,又遇险情,第一辆卡车侧翻。尤太忠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处理这一险情的经过时,仍感慨万千地说,他当时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点是信阳的老百姓太好了;另一点是,真正的“险情”不是翻车,而是他联想到的比损失千万辆车都更严重的问题。
当时的情景是,加上尤太忠在内的总共七名官兵无法抬起车辆,只好到附近的村庄找人帮忙。20多名村民提着工具赶来,尤太忠看到有几个人头上裹着孝布,简单询问方知对方家里饿死了老人,白天刚刚掩埋入土。尤太忠突然担心起来,心想:来的是饥饿的群众,见到车上的粮食会不会为求生而犯险?村民们若都闻讯赶来,该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尤太忠很快发现自己的担心实属多余,因为村民们把车上的粮食一袋一袋卸下来,抬正车辆后又把粮食全部装上车,任何“险情”都未发生。当村民们收拾起工具就要离开时,尤太忠对他们说:深更半夜请乡亲们来帮忙,我得有所表示。我知道大家都没粮吃,对你们说一车感谢的话,不如给把米。这是军粮,给多了不行,每人带点回去熬几顿稀饭总不成问题。
闻听此言,村民们纷纷对着尤太忠和几个士兵鞠躬作揖。尤太忠从村民的动作看得出,群众太需要粮食了,眼前的每一粒粮食都与生命紧紧相连。
一位村民哽咽道:听说是帮解放军的忙,老少爷们儿都乐意,没想到遇到拉粮车。说心里话,要搁解放前遇到国民党的运粮车,就眼下这情况,豁出命都会抢。解放军的粮,看着眼馋,心里却生不出邪念,尽管离饿死不远了。遇到好心首长,也算俺这些人有福分啊,给多给少都是解放军的情意,俺老百姓几辈子都不会忘记。
就凭这番话,就凭尤太忠的性格,若不是念及“许世友”这个名字,他或许会把所有的粮食都分给这些虽然饥饿却顾及与解放军情谊的人们。尤太忠对几个士兵说,不要每人几把几把分了,抬下两袋给他们吧。
此事到此结束,村民们的举动让人不难理解尤太忠“信阳的老百姓太好了”那声感慨。而尤太忠所指的“比损失千万辆车都更严重”的“险情”在哪里?在他心里。他联想到的是:眼下遍及全国的困难局面,说明大政方针出问题了,有脱离百姓之嫌。脱离百姓是共产党最大的“险情”,因为百姓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金寨救爷孙,固始施军粮,尤太忠始终不知道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但他知道这些人都是“百姓”,这就足够了。那些百姓肯定至今也不清楚他们遇到的是一代战将、后来成为七大军区司令员之一的尤太忠,他们把自己的幸运记在“解放军”头上,这也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