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7.7.2015 07:50:19
|
只看该作者
6月14日20时,民主联军在将四平外围据点全部肃清之后,对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负责城南的第三守备区指挥官刘其昌临阵动摇,弃职藏匿,致使城南守军失去指挥,很快被民主联军1纵2师突入城内。陈明仁闻讯,急命军属工兵营投入反击,试图将民主联军打出城外。但到15日凌晨2时,1纵1师也突入城内,两个师很快将城南占领,巩固既得阵地,陈明仁布置的第三守备区就这样丧失了。
受第三守备区失陷影响,负责城西的第四守备区也开始动摇。16日中午,西满纵队从西南方突入城内,与守军88师激战。由于该师多为新兵,毫无作战经验,坚持到17日十三时崩溃,指挥官彭锷率残部向第一守备区撤退。第四守备区也丢失了。
6月20日,已经巩固城南、城西的民主联军开始对核心守备区猛攻。守军在陈明信指挥下虽顽强抵抗,但因兵力单薄,主力又分别在城东和城南与攻城部队激战中,导致特务团终被歼灭,陈明信被俘,陈明仁带军部人员向熊新民负责的第一守备区撤退。同一天,民主联军1纵1师因伤亡过重,奉命撤出战斗,其作战任务改由6纵17师承担。
战事爆发仅五天,四平道西地区便告丢失,这似乎预示着陈明仁和他的守军即将成为历史的名词。
然而,战事的发展并不像民主联军指挥人员预想的那样,城东和城北作战十分不顺,预想的守军崩溃局面并没有出现。在陈明仁督战下,残余守军第87师和第54师一部越打越猛,其下级指挥官甚至想出了撒黄豆和打照明灯等战法给进攻的民主联军以重创,进攻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战至23日,西满纵队第1师师长马仁兴中弹阵亡。同一天,西满纵队因伤亡过重,奉命撤出战斗。
仗打成这样,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为了拿下四平,林彪决定命6纵主力入城作战,并将攻城指挥权改交给6纵司令员洪学智。24日开始,1纵、6纵猛攻道东,但依然遭到国民党残军的顽强抵抗。其间在国民党军队中还产生了几个特殊战例,如在电灯公司和天主教堂争夺战中,守军都是战至最后一人,第71军在战后编写的宣传材料中不乏感人事迹。又如在道东一个名为烧锅的据点争夺战中,守军一个排与进攻的民主联军拼死争夺,最后仅战至上士排副廖钧以下四人。要不是最后民主联军撤退,这四个人恐怕也要成为国民党的烈士了。
总之,在守军顽强抵抗中,民主联军没再尝到攻占道西时的甜头,反而在付出惨重伤亡以及国民党援军逼近的情况下,被迫于6月29日撤出四平,结束了这次四平战役。
6月30日拂晓,民主联军全部撤退完毕。上午七时,陈明仁察觉联军的动向,随即命残部开始反攻,并于十时拿回了四平控制权。此役根据《第四野战军战史》记载,民主联军伤亡一万三千余人,歼灭守军一万七千余人。而《戡乱战史》则承认第71军(附第54师,含外围战斗)伤亡两万三千余人,估计打死打伤民主联军十五万人,俘虏两千一百二十一人。国民党在战后还对四平防御战的胜利大肆宣传,官方报纸甚至报道林彪“死”于内讧的新闻。陈明仁和廖钧因功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连在空中掩护守军的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蔡名永也因“率领机群多次出击四平,给予友军地面支援有功”而获颁该勋章。
陈明仁的结局众所周知,这里不再赘述。但廖钧这么一个小人物的结局,大部分人就不太了解了。张正隆在《英雄城》中笼统介绍为:“辽沈战役,71军全军覆没,包括那位得枚青天白日勋章的少尉排长廖钧,除了战死、被俘,还有别的选择吗?”事实上廖钧既没战死也没被俘,这位行伍出身的广东大埔籍上士被提升为少尉排长,一年后保送中央军校深造而脱离了东北战场,此后他在台湾军中升至中校退役,1992年去世。
第三次四平作战,虽以民主联军失败而告终,却给野战部队的城市攻坚战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后来作战创造了条件。此后无论是民主联军还是之后的第四野战军,再也没有在城市攻坚中出现过如此巨大的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