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的民间土壤与精神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3.1.2008 18:4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作者:冉云飞

   很多人都知道成都是个休闲的城市,其实成都这座城市有一定的多样性。比如休闲打麻将,人们嘲笑飞临成都上空都能听到;如饭馆比警察还多,三步一饭五步一 厅十步一楼;出地方搞笑人物如李伯清等,可以让你“曲曲都在跳”(用邛崃话念是“雀雀都在跳”);可以出李宇春、张靓颖、何洁、谭维维这样符合新时尚要求 的异样歌星。当然拜官家所赐,这座城市还有些糟糕的恶,不劳遍举。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余年,花了十多年才认可它。一般都知道成都好玩的一面,但这个城 市里面有一些人也有他人不曾拥有的认真。从这座城市出去的、坚定的为自由民主而努力的人,概举有徐友渔、胡平、余杰、蔡楚、蔡咏梅等,而坚守在这座城市, 表达着自己民主自由理念的人,亦复不少,流沙河、王怡、廖亦武、萧雪慧、周钰樵、汪建辉、何三畏等。换言之,这座城市的温柔休闲,并不妨碍他们这里面为一 些更为高远的理念而努力。这是一个刚柔相济的城市,今天趁机说一说成都的民间都有些什么样的坚持,希望朋友们可以把自己所在城市的民间土壤说一说,以彰显 大家持续而韧性的努力。以后得便我不曾要写一写成都过去的风云人物,而且还要挖掘出成都颇值得纪念的精神历史。

  一:民间书籍的自发买卖。大 家都知道,成都算某种意义上的全国第三大旧书(货)交易市场,现在书籍虽然比原来少了很多,但只要你努力去淘,还是能得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的。当然,前提 是你必须要有一双有意思的眼睛。我与明德兄等都淘了二十多年,大家在其间的乐趣不说了,其间的收获非言语可以形容。从猛追湾到草堂北大门以及今之罗马广 场,无不有我们快乐搜书的足迹。现在这样的买卖当然不足奇,但文革初期孙中山铜山下面,当时的古籍书店旁边的书籍买卖,稍微上一点年纪的人,都应该有所记 忆,不少的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心爱的书籍,并得到自己此生最早的启蒙与乐趣。我曾写过一篇《传说中的书香》提及此事,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

  二:川西小说促进会。这 小说促成会是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成都民间一大景观。主事者要主是已故的小说家、随笔作家贺星寒。贺兄早颖异,就读于成都九中,但1958年的社会主 义教育运动他被划为四类学生,从此坎坷颠踬。七十年代末写诗,八十年代写随笔写小说,逐渐有自由民主理念。遂倡一民间的读书会,提倡众声喧哗。他所写的文 章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他去世的1994年,笔锋凌厉,力倡自由民主理念,弄得他们这个促进会颇受有司注意。当时我才毕业,去参加过数次,记得那阵常在梓潼街 区图书馆,其间流沙河先生也曾去过。八九过后,小说促进会渐次不复振作。然贺星寒兄的创作却未有稍减,尤其是他彼时所写的两篇随笔,一是写沙河先生的《从 Y先生到庄子现代版》,二是他写八九的随笔(名字我搞忘了),真是精彩无比。星寒兄的作品有《贺星寒随笔》、《方老壳外传》,我认为值得人们阅读。据我会 记忆,这个促进会的骨干应是贺星寒、林文询、江沙、李书崇、周钰樵、段德天等。

  三:二十六(1978至2004)年之《野草》杂志。 《野草》杂志是一群爱好文学的朋友一起创办的民间刊物,打印、油印、铅印等各种方式都曾用过。据我的记忆其间的主力是邓恳、陈墨、蔡楚、谢庄、黄维才等 (我这不算写正式的历史,是临时急就,所以很多名字没能记起,请大家谅解)。将来写成都的精神记忆,《野草》是绝对不可少,其间发表的文学作品可观或许并 不多,但其中的民间精神却可谓之成都的标杆。21世纪之初,拜网络之赐,主编陈墨兄编发了许多厉害的文学或时政作品,后来终因一期“纪念张献忠屠蜀360 周年”而被有司查封,陈墨兄家庭也由此遭受无妄之灾祸。我是此期的参与者之一,真是有愧于陈兄和存在了26年的《野草》诸君。

  四:《成都工人报》的半民间化。八 十年代末期思想解放,一时间诸多想法出笼,彼时《成都工人报》由周钰樵、段德天二先生主政,发表了不少好看且有深度的文章,在上面写文章的有高尔泰、流沙 河、贺星寒、曾伯炎等。尤其是高先生几篇文章给我印象极其深刻,我记得有一篇叫《陈迹飘零读故宫》,真是读之使人不胜唏嘘叹惋。

  五:《锦江》与《大时代》。七 十年代末诞生于川大的《锦江》似乎只出了三期(我家中有,但一时没查出来),在高校中有一定影响。七七、七八两级川大中文系也出了不少人才,尤以后来在西 藏去世的龚巧明影响甚大。西藏文学在八十年代的繁荣,与她是有密切关系的。八十年代民间社团开始兴起,四川有个叫智力开发工作者协会。其时有许多青年学者 如冯川、陈维钢参加,创办了《大时代》,影响了当时许多大学生。我记得上面写文章似乎还有周伦左、周伦右两弟兄。

  六:《走向未来丛书》。这 当然是官方出版社所出的,但这套书在全国的影响,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可过份的。对于近水楼台的成都当然亦有很大影响,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无论学 什么,都以读走向未来丛书为荣。这间接培养了成都的读书风气与文化底蕴。四九年后整个四川的出版记忆里恐怕只有这套丛书的影响,可谓遍及全国。

  七:诗歌之城的民间活动。成 都是当之无愧的诗歌之城,至今如此。前不久我与上海的朋友到白夜酒吧喝酒,就碰着四川各高校的学生在著名诗人翟永明的酒吧里朗诵诗,真是让我感到亲切。成 都的诗会很多,连官方都要组织不少诗会,如人日草堂游的诗会等。八十年代至今,成都民间出的内部诗刊,不可胜数。大略数来,计有《非非》、《汉诗》、《幸 福剧团》、《启明星》、《象罔》、《终结者》等。诗人是是孕育自由的土壤,所以成都空气里的一份自由是诗人创造与给予的。至于说与成都有瓜葛的全国性诗人 就更多人,无暇遍举。

  八:酒吧的民间摇滚。以小酒吧为中心,在成都流行着一些民间摇滚。小酒吧的老板唐蕾可谓成都摇滚之母,至今仍在组织摇滚的一些演出,尤以她的酒吧常年都有摇滚演出。去年十一月份以写《中国孩子》著称的周云蓬就曾在他处演出,受到乐迷的欢迎。

  九:成都草堂读书会。大 约是2003年,周钰樵先生与王怡兄组织了一个民间的读书会。我也侧身其间参加过几期。2006年王怡退出,我亦未去参加,但至今仍在办,这值得佩服的勇 毅与坚持。草堂书读会涉及的议题大多为宪政、民主、自由、维权、历史探讨(沙河先生关于抗战的演讲、我曾做过一个关于张献忠和反右的演讲)、文化传承(如 杨雨谈中国摇滚乐)等。演讲者大约有流沙河、王怡、余杰、陈永苗、萧雪慧、周钰樵、杨远宏、杨雨等。其间有司常来参听,也难免请主政者去喝茶,但至今仍在 进行着,这是我衷心佩服的。

  十:大慈寺茶馆开讲。这是朋友间闲聊的地方,其间主要参加者为一帮老朋友,后 来加入一些年轻人。参加者流沙河、曾伯炎、袁永庆、黄维才、彭雄等。这里所谈者多为读书、民间文化以及我们所经历过的生活,没有谁是主讲,但鉴于沙河老之 博学,问学者亦多。于是彭雄兄记有《茶馆问学记》已达近七十期,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

  十一:《文化人》被查封。《文化人》的创办者谢庄等人基本原是《野草》的作者,后来他们退出来另起炉灶。这杂志发表了一些有份量的文章,最近被有司查封。主事者有谢庄、谭作人等。

  十二:家庭教会。据我所知的几个家庭教会,不仅学习圣经,就是探讨基督教文化,也是非常不错的。如秋雨之福等。因为不是基督徒,所以不能深入谈下去,但这一切绝对是成都民间土壤及精神记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十三:老人们的聚会与努力。 成都社教运动的受害者与反右运动中的受害老人们有些不定期的聚会与交流。他们很多人都写有回忆录,自印有书,尤以王建军先生主编的《五八劫》最为值得注 意,这书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堪称四九年后中国灾难学的活化石。我曾写过不少文章来介绍他们,其中《介绍一群可敬的“右派”老人》,大家也可以在敝博 看到。

  十四:沙河先生家中开讲。这是朋友间的小型聚会,完全是谈天说地,谈诗论学的好地方,可谓无所不谈。参加者主要是沙河先生的老朋友及我这样的小字辈。参加者曾伯炎、黄一龙、李书崇、黄家刚以及我。我在这里所得到的收获,可以胜过读多少个博士,真是感谢这样的闲谈。

2008年1月16日9:31分成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1.2024 03:0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