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r$ M* z% ]$ u9 D( `9 V
新民晚报记者 方翔
/ t3 R. Q% @! F, P9 K9 Y J
“我们这里大概有50多个保险箱的用户现在联系不上,希望通过借助媒体的力量能够找到他们。”上海信托市场营销部总经理浦剑悦对记者说。
: M9 _$ V* g1 u4 d/ X5 }
* n& ^( \0 C4 b) L+ G4 I2 \
上海信托在九江路上的上投大厦里办公,楼里有年份久远的保险库,俗称“金库”。这些金库里的保险箱“出生”在80多年前。1931年,大楼的建造者——“大陆银行”的办公所在地就是此楼,后来又换了几次主人,曾经还是上海钟厂的厂址。90年代上海信托接手后,才更名为现在的“上投大厦”。从保护历史建筑的角度出发,至今,大厦里还保留着当年的四间保险金库,其中两间位于大厦内地下一层中心区域,另外两间位于二楼东侧、北侧的理财室内。
# V. F8 M b# o( d9 K
: i' s% ?6 k8 ^6 u# B! D9 D5 b6 |+ D
0 q" ^. w, b* F8 c2 t- D上海信托在九江路上的上投大厦。孙中钦 摄
6 j* A& {* v9 K: E: c3 u$ X3 {“当年,保险箱业务是大陆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现在内部共留存了当时建造的1181个设计精美的保险箱,我们公司在90年代接手后,作为金融机构也开展了保险箱业务。目前我们公司完整保留了所有保险箱钥匙。”浦剑悦说,“但是经过了几次修缮之后,一些客户已经联系不上。我们一直在找当年在我们这里租用过保险箱的客户,至今大概还有50多位用户,虽然有名字、印鉴等信息,但还是联系不上,希望媒体报道后,能有用户与我们联系。”
4 m( c1 ?( h4 t v. f: w金库大门采用单侧大门结构,远端有通风口。孙中钦 摄
0 W \& k3 M5 X5 d- A记者了解到,当年如果要办理租用保险箱业务,需要出示个人相关证件登记,签订相关协议,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一个保险箱的钥匙有两把,用户一把,银行一把,需要同时使用才能开箱。而保险箱里放了什么,只有用户自己知道。当年的租箱书,有约定的条款,用户需每年缴纳租金,如果逾期未交,银行可以通过相关司法途径开箱处理物品。不过,浦剑悦表示,他们没有这样做,“保险箱保管的都是贵重私人物品,客户当初选择在这里租用保险箱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而我们也要尽到受托人的责任。我们考虑到每个保险箱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者是客户值得纪念的回忆,也或者是珍藏的宝贝资料文件,所以我们觉得还是找回物品的主人更妥,给客户一个完美的交待。”
2 }+ q7 }4 D, ]2 `- S金库地面采用马赛克瓷砖装饰,远端采用镜面设计以减少金库中的压抑感。孙中钦 摄
6 e! C+ l1 j8 N. Z; y e* H
7 I8 [0 Y. U, q
征得上海信托工作人员的同意后,记者在上投大厦二楼见到了部分保险箱的“寻主”信息。有一张1994年的保险箱保证金存根显示,当时体积最小箱子的保证金为150元,同时留有箱号、用户姓名等。每个“寻主”保险箱的租户姓名都登记在一张“移交清单”上,不过,很少有租户信息齐全,有些缺失了电话号码,有些缺失了地址,有些缺失了证件号,而当年大部分租户登记的都是上海住址,不过也有信息显示,有些用户是港澳同胞,还有外国友人。
S( _7 F& C' g
8 R" p& E% w$ K, I大陆银行金库由1874年成立的美国Mosler Safe公司打造。孙中钦 摄
: g# o0 w' s' q( H9 j
“保险金库一般都是造在地下,在二楼的很少见。能造在地上空间,肯定也充分考虑到了其使用的安全性”,记者向浦剑悦了解到,这些寻主保险箱所在的保险库,主体构造是由专门加固的厚18英寸钢筋混凝土壁和高级钢铸造成的钢衬精细安装组成。“
2 q; m: t; B$ P1 N
保险库的主要入口是一扇18英寸厚度的大门,它经过一系列特殊铸造冶炼的表壳钢建造而成,通过24根直径3英寸钢螺栓锁定,这无疑是当时国内最强的保险库之一,我们在前两年修缮的时候,还找到了当年的金库制造商——美国莫斯勒(Mosler Safe)公司。”浦剑悦特别提到,由于保险库大门采用了犹如滚子轴承运重物的起重机铰链效应,使得这种重达10吨的大规模钢材能由小手指般使出的压力摆动,让人称奇,至今巨型保险箱系统仍是上投大厦楼内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4 R* E# P$ S( ]
编辑:宋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