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征总结的历代用人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9.2012 14:4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与大臣探讨历代盛衰兴亡的原因,也经常谈到用人的问题。有一次,唐太宗对魏征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魏征完全认同唐太宗的看法,他进一步补充说:“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魏征此言,一语道破古今明君用人的奥秘,可谓总结历代用人经验的概括性论断。

  天下未定时用人“专取其才,不考其行”,战国时魏文侯用吴起和楚汉相争时刘邦用陈平是两个典型例子。

  吴起杀妻求将惹非议

  《资治通鉴》记载,“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为了当将领而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吴起这种行径自然引起很多人的非议。有人对鲁侯说:“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这里又把吴起“母死不奔丧”的另一劣行揭露出来,加上杀妻求将一事,吴起被人们指责为“残忍薄行人”。吴起恐怕鲁侯怪罪他,听说魏文侯善用人,便跑到魏国来谋求发展。

  魏文侯当时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他问大臣李克:“吴起这个人怎么样?”李克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司马穰苴即田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名将,李克认为吴起虽然贪财好色,但用兵连田穰苴都不能超过他,自然引起魏文侯的重视。“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另外,吴起率兵守住西河,使秦兵不敢“东向”。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魏国国相排挤吴起,吴起在魏国待不下去,又跑到楚国来。楚悼王听说大名鼎鼎的吴起来了,十分高兴,马上任命吴起为楚国国相。吴起上任后,“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但同时吴起也得罪了楚国的贵戚大臣,他们对吴起恨得咬牙切齿,所以楚悼王一死,便群起而作乱,把吴起杀了。

  陈平这个人也很复杂,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先后追随魏不容和项羽,后来经魏无知推荐,才转到刘邦这边来,刘邦觉得这个人不错,便任命陈平为都尉,监督军中将领。刘邦诸将见陈平一来到就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心中不平,议论纷纷。

  陈平曾经“盗嫂受金”

  周勃、灌婴等人对刘邦说:“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在这里,周勃和灌婴等人数了陈平三宗罪:一是居家时与其嫂通奸;二是轻于去就;三是受贿。刘邦听了这些话当然对陈平起了疑心,马上把魏无知叫来,责问他为什么推荐陈平这种“反覆乱臣”。魏无知辩解说:“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魏无知的一番话,说到了战乱时期用人的关键,那就是只取其才能,而不去追究其德行。所以尽管陈平有盗嫂受金之嫌,但只要他的计谋有利于国家,这个人就要用,开明的刘邦当然认同魏无知的观点。后来刘邦又找来陈平,要他解释为何要“受金”,陈平说:“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其骸骨。”所谓“得其骸骨”就是打包袱回家的意思。陈平说自己没钱做不成事,“受金”的目的是想积累资金为国家办事,并非为了中饱私囊。刘邦这才知道错怪了陈平,于是拜陈平为护军中尉,监督军中所有军官,这样一来,诸将再也不敢对陈平闲言闲语了。

  “丧乱既平,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是一条很重要的用人原则。秦始皇不明白这个道理,统一中国后起用赵高为中车府令,使赵高“教故亥决狱”,赵高有罪,蒙毅认为应判死刑,但秦始皇认为赵高“敏于事”,不仅赦其罪,还恢复了赵高的官职,埋下导致秦国灭亡的祸根。唐玄宗晚年在用人方面也违背了这个原则,安禄山不听指挥打败仗,丞相张九龄认为“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但唐玄宗“惜其骁勇”,赦了安禄山的罪,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对于德与才的关系,司马光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在《资治通鉴》第二篇史论中,司马光指出:

  夫聪察强毅谓之才,正直中和谓之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乎!

  在上述这段话中,司马光首先明确了德与才的关系,就是德为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德的作用和范围。所以他认为德才兼备的“圣人”是用人的首选,其次是“德胜才”的“君子”,如果这两种人才都得不到,与其用“才胜德”的“小人”,不如用“才德兼亡”的“愚人”。另外,司马光还指出领导考察人才的时候往往只注意才能而忽略德行,提醒人们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无一例外全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小人”,所以在用人时一定要全面考察一个人的才能与德行,按照先德后才的原则取人,才能避免在用人方面出现重大失误。
3#
发表于 6.11.2012 18:30:42 | 只看该作者
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3.9.2012 01:04:1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造就人才啊,能够在完全封闭的社会里有着过人的技能和手段,不得不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9.11.2024 11:0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