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6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中国国家软实力 向欧洲传播中国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8.2012 10:24: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高中国国家软实力 向欧洲传播中国声音
《人民日报海外版》德国华人华侨中资机构代表座谈会

(本报讯 张亦可)8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在慕尼黑开元客栈举行了华人华侨及中资机构代表的座谈会。座谈主要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出版30期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德文版调研为主题,与会的华人华侨、中资机构代表踊跃发言,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献计献策。
莅临座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相关领导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刘曼军,《人民日报海外版》联络与合作部副主任陈树荣,《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张稚丹副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办事处主任兼欧洲刊主编苏银琥,《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慕尼黑联络处主任周鸿图,《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英国联络处方妍珺主任,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慕尼黑联络处赵娇记者。
参加座谈的华人华侨、中资机构代表汇聚了来自慕尼黑及周边地区的各界华人精英们,他们分别是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经济商务室陶百良参赞,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强朝晖领事,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创会会长夏康民,巴州华商会名誉会长肖英,新华社慕尼黑分社首席记者宋国城,文汇报慕尼黑分社主编严健卫,国航慕尼黑航站站长龚木森,中国工商银行慕尼黑分行总经理陈春光,慕尼黑中华文化中心理事荣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慕尼黑代表处首席代表谢志刚,旅德华人摄影家吴敏安,慕尼黑学生会主席唐彦。

服务读者  贴近读者
下午六点半,《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慕尼黑联络处主任周鸿图主持并宣布座谈会正式开始。在介绍过莅临的嘉宾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联络与合作部副主任陈树荣向与会来宾介绍《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的情况。
《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欧洲出版发行的半月刊报纸,面向欧洲和中国同步发行, 每期发行量15万份,是中国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中文报纸。自2011年创刊以来,共发行了32期报纸。
陈主任表示,座谈会的目的是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秉承服务读者的宗旨,更好地建设、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根据欧洲当地的读者需求,因地制宜,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份区域性报纸,欧洲刊的发展将为后来推出的中东刊、美洲刊做铺路石。
《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办事处主任兼欧洲刊主编苏银琥补充道,《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的主要读者群体为三部分:在欧洲的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工作人员以及驻外使领馆。他希望通过座谈会的交流,可以让《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贴近读者。
苏主编表示,《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德文版将会是《人民日报》在德语地区发行的首家德文报纸。通过德文版的平台,让德国人了解、接受中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中国。

传承中华文化  传播中国声音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经济商务室参赞陶百良表示,网络的崛起,对平面媒体的冲击较大。然而,报纸的深度报道仍然是他的优势所在,欧洲刊应该提供更多的深度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建立读者阅读的忠诚度。
陶参赞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大好,然而我们的经济并不能征服欧洲,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传播与新闻媒体息息相关。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树立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这不仅是工作,更是一项事业。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强朝晖领事表示,《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给华人华侨、中资机构以及使领馆提供了一个传递信息、交流的平台,报纸令人耳目一新。她说,德语版的问世将会给中国带来自己的声音,在欧洲媒体之中崭露头角,让读者听到中国的声音。

提高中国软实力   提升国际话语权
巴州华商会名誉会长肖英热烈支持《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德文版。他说,德国人偏爱阅读报纸,通过德文版报纸让德国人了解中国。仅仅依靠德国媒体是不够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媒体,才会深入、透彻地报道中国的情况,才会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创会会长夏康民深情地说,作为老华侨一直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忠实读者,30多年来一直坚持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向海外华人华侨提供了资讯信息的平台,使离家万里的中华儿女也能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
夏会长表示,通过德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把中国的声音传播到欧洲,传播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向欧洲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从而提升国际话语权。
旅德华人摄影家吴敏安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道,纵观中国八千年历史,清朝以蛮夷之身统治了中国300多年,他运用了汉族的文明来治理整个中国。清朝不仅在形式上接受了汉族的文明,更在文化上全盘沿用,比如八股科举制度。提高话语权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我们拥有话语权,更重要的是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思想和文化。
吴敏安建议,《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德文版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定程度上学习德国、欧洲媒体的形式,融入欧洲当地文化,和当地文化、文明相结合,从而使德语读者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文字和思想,用德语讲出中国的声音。

深度报道  文化传播  圆中国梦
文汇报慕尼黑分社记者严健卫说,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刊登更多的深度报道,挖掘不同于别的媒体的深度内容、背景资料,系统地、专业地对当期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分析,方便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严主编建议报道涉及读者切身利益的内容,想读者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新华社慕尼黑分社首席记者宋国城表示,由于新闻的时效性非常强,作为双周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无法和网络和日报等媒体相媲美,因此更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宋记者看到了德国人对了解中国、中国文化的迫切心情,很多德国人在自学德语,到中国旅游工作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办《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德文版是非常应景的,使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深化。
国航慕尼黑航站站长龚木森表示,德文版将会成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借由这个平台来宣传中国的文化、历史。他提出,除了现有的内容之外,应适当地增加一些介绍中国的内容,使德国读者对如今的中国有所了解,促使他们去中国工作、旅游。龚站长建议,欧洲刊增加一些喜闻见乐的小话题,让读者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放松身心,会心一笑。
中国工商银行慕尼黑分行总经理陈春光表示,《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在打造舆论宣传主旋律的同时,办报风格更佳灵活多样。报纸目前已经拥有一个庞大的忠实受众群体。陈总经理建议《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德文版要进一步明确、细分定位。德文版的读者分为两部分:与中国有经贸往来以及对中国感兴趣的读者群体。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慕尼黑代表处首席代表谢志刚表示,在工作之中接触的大部分外国客户对中国有很大的兴趣,苦于没有更多的信息渠道了解中国。德文版的问世将会给这一困境带来一线曙光,让德国读者可以看到德国媒体之外的中国。谢代表表示,提议刊发更多实用性信息,帮助在欧洲生活的华人华侨尽快适应当地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慕尼黑中华文化中心理事荣梦说,她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结缘已久,对这份报纸充满了感情。报纸里面文史、体育和文艺类的内容让她流连往访,经常会做剪报留存下来。荣理事希望通过德文版可以让华人华侨们掌握住话语权,尤其是在中德争议问题时,德文版可以代替华人华侨发出中华民族的声音。
慕尼黑学生会主席唐彦表示,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可以为留学欧洲的学子们提供一个平台,向欧洲宣传、展示中国留学生的风采,圆一个中国梦。他说,通过德文版可以向德国学生们展示中国,使他们近距离地体验中国文化,吸引他们到中国旅游、留学。
座谈会最后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该贴已经同步到 KaiyuanEditor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1.2025 04:2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