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2-01-06 08:56 来源:中国军网记者频道 作者:刘泉、林鸿观 记者 李建文
雷达站山下的首都之夜(靳海军摄)
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记者驱车赶往驻扎在北京门头沟区某山巅上的北空某旅雷达站。虽说从北京城区到雷达站山头直线距离仅仅几十公里,但我们却足足走了3个小时。
站在山巅,风吹衣袂。举手眺望,北京城被烟雾笼罩,栉比鳞次的高楼隐隐绰绰。指导员刘元昊向我们介绍:“天气晴好的时候,北京城的全景尽收眼底,还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塔,甚至还有天安门城楼及中轴线。
走进官兵宿舍楼,迎面墙上的巨幅照片映入眼帘:茫茫夜色里,旋转的雷达后面,璀璨的灯火如天上银河的星辰洒落人间。站长郭绪龙介绍,这是旅里靳干事拍的《北京之夜》,他们这儿有一个喜欢摄影的老兵也拍过同样的照片。他在山上呆了五六年,拍摄过无数张首都春夏秋冬的全景照,但直到退伍时才逛了趟京城,算是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距离城区这么近,大家平时不能请假进京吗?”闻听此言,记者诧异地问。
“不是不能,而是——”郭站长沉吟了一下,“怎么说呢,我给你讲个真实的事吧。”
前两年,外区一位雷达旅的领导来这儿参观,问起他们日常情报处理情况,站长报出一组数字,这名领导听后惊讶得直咋舌,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个雷达站的日空情量,竟然是他们旅的好几倍。就是在这样繁重的任务下,官兵们仍将情报优质率连年保持在100%。
“我们站是北京上空的‘眼睛’,常年担负战备任务,官兵们很难走开。再说,去一趟京城也不那么容易。”刘指导员告诉记者,他去年从机关下来任职时,看到上山的路由以前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变成柏油路,便准备推出一个新举措,让每名官兵都近距离接触北京美景。于是,他抽空坐车去了一次天安门,出租车转公共汽车,再倒地铁,七拐八折,结果来回仅路上就用了7个小时。这么一计算,那个想法直到现在还没有下文。
“我在山上十多年,也就在第八个年头,因为家属来队,特意请假去了趟北京,看了看天安门。”四级军士长、老操纵员梁伟伟说。下士杨家杰当兵前就特喜欢《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梦想着有一天能到北京看看。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位于北京的这个雷达站时,就像抓了头彩一样,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觉。家里亲朋好友得知,纷纷祝贺,同时也关注他去了哪些景点。一晃两年多了,他至今还没进过京城,但北京风景名胜已了解得滚瓜烂熟。他告诉亲朋好友,来北京就到我们雷达站,这里能看到北京最美的景色。
“其实北京最美的景色,官兵们常常看不到。”正在这里蹲点的旅司令部参谋李明,曾任该雷达站站长。他告诉记者,雷达站几乎就处在长安街的延长线上,是俯瞰北京全景的最佳地点不假,但北京城最美的时候,往往是他们任务最繁重的时候。比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那晚上,绚丽的烟花难得一见,北京整个夜空美不胜收,然而那一晚,不仅身为站长的他直接把铺盖打到方舱内,几乎所有官兵都守在自己的战位上,彻夜未眠,就连开幕式,他们看的还是转播。其实每逢执行重大任务,官兵们都是这样,一号班人员有时一连值班8个小时,炊事班把饭菜直接送到方舱是常有的事。
“有时候看这一片繁华的星星点点,我就想,谁能想到在离京城几十公里的山头上,有这么一群人默默地守护着他们呢。”下士王刚的话里有些“小感伤”。操纵员、上士艾拓立即站出来反对:“前年北京市不是投资1600万元为雷达站修路了吗,城里那个知名书法家不是为我们题过“山高兵为峰”的字吗,还有每年不是有驻地政府前来慰问吗?”这两年雷达站变化的确不小,打通了水井,开通了政工网、联通了闭路电视,说起来样样真少不了驻地一些部门的关心支持。“每次值完班之后,一出方舱映入眼帘的就是北京城,反正我是感觉挺自豪的。”小艾的幸福感溢满脸庞。
“我们就像是这山峰上的一石子,默默无闻却有着自己的价值。”中士梁尚旗接过话茬说道,“有时候,我在显示屏上报着偏航、异常空情时,想到首都的上空就是我在保卫着,便会有种和北京融为一体的感觉。”其实这份特殊的感觉,雷达站官兵每个人都有。今年连队按惯例组织退伍的老兵到北京城游览,第一次看到他们日夜守护的天安门,不少人热泪盈眶。
“等到退伍时再去京城吧,现在真没时间呢。”下士杨家杰盘算着。
记者下山时,夜幕已降临,山下的京城华灯初上,璀璨的灯光连成一片,无比绚丽。回首翘望,落日余晖里的高山之巅阵地上,雷达正飞快转动。记者仿佛看到,官兵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正无限深情而又充满警惕地注视着北京的天空。
责任编辑: 记者部网络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