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4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茶坊] 实在的德国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2010 12:3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国人以严谨实在著称于世,而严谨实在的事物,往往很难在一时体现。凡是实在的东西,或实在的品格,在当初都有些平平淡淡,不足为奇,缺少让人振奋的东西,只有在经过了岁月和时间的承载后,才会露出全貌,让人欣慰。

  南非的德塞公园是在国际上招标建设的,中标的是一家德国设计院。当时就有非议。建成后,市民们更不满意,找出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后来南非人再建公园,就不用外国人了。20世纪70年代,南非人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公园——克克娜公园。克克娜公园建好后,南非人一片叫好。它漂亮,气派,美丽。但两年后,南非人的看法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在雨季到来时,克克娜公园被大水所淹,德塞公园却没有一点儿雨水的痕迹。德国人不但给整个公园建了下水设施,还垫高了两尺。这是当初人们不能理解的地方,直到大水到来,人们才为此感到惊奇。

  克克娜公园在举行集会时,秀丽的公园大门因为过小,而让人感到十分拥挤,甚至造成了安全事故。这时人们才想到德塞公园大门的宽敞方便。而当初人们对德塞公园大门的过大给予了批评,认为它有点傻。

  炎热的夏季,到克克娜公园的人们更为愤怒,因为它遮阳的地方太少,所谓的凉亭只是花架子,容纳不了多少人。而德塞公园纳凉的亭子,棚檐宽大,能容纳许多人。

  几年后,克克娜公园的石板地磨损严重,不得不翻修。而德塞公园的石板地却坚如磐石,雨后如新。而当初因为德塞公园的石板路投资过高,南非人差点叫德塞公司停工。当时的德国人非常固执,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做法,双方争得脸红脖子粗。当地人曾一度认为,德国人太死板、太愚笨。现在看来,德国人是对的。

  还有草坪,南非人认为德塞公园的草坪过大,有点浪费,对此也隐隐不满。现在德塞公园的草坪面积却让人觉得正好,克克娜公园的草坪就显得小多了。

  德国人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南非的方方面面,包括天气与季节,地理与环境。南非人自己却没有顾及这些,他们竟然没有德国人熟悉他们生活的环境与状况。

  德塞公园建完后,多少年没有变样,而克克娜公园总要修修补补,已经花掉了建德塞公园两倍的钱。为此,南非同行感触颇多。有人曾经问德国同行,你们怎么会这么精明。德国人回答,我们只是实在,并非精明,精明的倒是你们南非人。

  纵观历史,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实在的品格在最初往往都无法被证明,甚至是费力不讨好的,有时还很容易被人错怪。只有时间过去,经过风雨的磨砺,实在的东西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光彩和价值,才能被完全地证实。
3#
发表于 31.7.2010 22:3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6.2010 18:53:15 | 只看该作者
转一则同样的故事

  有一次,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龟”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京深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
设备,我们的差距其实就在我们的思想里。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

  有一位名人说过:“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出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说中国的设计者没有德国人聪明?我想未必。关键在于长期养成的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比起意大利、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号强国。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 “精细”的执着。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开膛破肚”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现在好像仍然没有)?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2.12.2024 16: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