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内幕消息陷阱
的确有这样的人,他宁愿相信街道上萍水相逢的一个推销者,也不愿意相信和他最亲近人的劝告。人有的时候越接近老年越会出现这种倾向。而在公司人中也总会有这样的投资人,他宁愿相信他不了解的小道消息,而不愿意相信公开发布的公司经营数据。
谈到投资,很多人似乎就喜欢用小声音来讲话,似乎声音小就可以使信息的价值加倍。
所谓内幕消息其实还可以细分,一种根本就是在骗人,在资本市场稍好一点的时候,你就会不断接到有内幕消息提供的电话,当然前提是你需要为这些内幕消息付费,这种问题的解决应该可以在法制节目里找到很好的答案。
还有一种内幕消息,似乎有根有据,有的时候还是你的某个朋友专门打电话来通知你的,比如“是证监会××的秘书说的”,听到你震惊的反应后,你的朋友获得了宣告感的快乐,但是这种消息既然已经传了这么远,那肯定早已经在市场中有所反映了,就像我们以前常说的,“你知道的都是错的”。
2.小心创业期的公司
作为一般投资者来说,要对投资创业期的公司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产品听起来很花哨的公司,这种警惕性更应该绷得紧一点。这就像你要刚认识一个人就要把钱交给他,这种风险自然比把钱交给熟人要大得多。
当然,投资创业期公司可能获得的利润也很可观,但是对于上市公司,从历史统计的公司衰减率来看,大多数投资是不成功的,不如我们等到那些创业公司真的做出不错的业绩之时再投资它。
3.市盈率陷阱
对于非周期性的高成长公司,它们的利润会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上升,所以市盈率也会因此不断升高。而周期性公司却做不到这样,因为市场知道“好花不常开”的道理,所以在周期性公司业绩非凡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投资者就开始预期是不是这个行业的冬天就要来了,他们会抛售手中的股票以兑现。
在这种时候,强周期性公司的股票,从表面看起来非常出色:业绩在过去几年大幅度提升,而股价相对来说并不算高,公司的投资在增加产能在扩大。而那些股票分析员从来都喜欢对这些周期性的公司给予温和的乐观预期,不管在什么时期,他们总是认为那些周期性的大公司的业绩像大象爬坡一样,规律地每年保持匀速上升。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情况比较好的情况下—一般周期性行业在景气周期中,资本市场都处在比较好的情况—这种公司太容易让人上当了,因为它看上去非常像别的投资者没有发现的无价宝一样。不过到了周期性行业的不景气时期,即使是再出色的周期性公司也很难独善其身。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中国钢铁和有色金属类公司就明显表现出这种市盈率陷阱。
4.好赚公司很可能有陷阱
《第一财经周刊》在去年也曾经说过,要看看杂货店里和超市中哪个产品好卖,这也许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有一定帮助。不过这只是一个公司有价值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好卖的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而好公司的产品肯定是好卖的—要不然杂货店老板根本不用辛苦蹬着三轮车上货,直接去做投资就可以致富了。
一个产品好卖有很多原因,有时候是因为它碰巧适应了某个潮流。如果这家公司质地优良,善于抓住机遇,又碰巧适应了某种潮流,那就属于费雪所谈到的那种因为走运而出色的值得投资的公司。但不是所有公司走运了就一定能出色的,比如1980年代那些看起来很出色的家电生产公司,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么?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