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飞机的上马,又把沉底多年的运十问题搅了上来。历史总是相似的,与7年前的论战何其相似!所以,争辩之前,大可看看前人是如何评说的。
TO: 北航老俞
三木 4月4日 21:39:15
--------------------------------------------------------------------------------
也许你是一个与航空有关的老×。我也是一个民机工业的老兵,亲身经历了Y10研制的全过程。我不想多谈你搬弄的“经济性”、“可靠性”,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折断Y10翅膀的原因绝非技术因素。
不要再“听说”了!如果只是听说就搬弄,倘若你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航老俞”,那真是太误人子弟了;倘若你是北方航空公司的“北航老俞”,那只有当洋奴的份儿了;倘若你是北京民航局的“北航老俞”,那倒情有可缘,因为你要靠“听说”去搬弄,以求得你上司的赏赐;……
以下是对论题TO: 北航老俞的回复∶
造汽 4月5日 04:06:43
--------------------------------------------------------------------------------
算了,就算“老俞”是正经北航的,大家也不要太责备他,
人的认识角度,程度有不同,真正要做洋奴说容易,一台
三洋四喇叭就会做,说难也难,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如果
“老俞”的观点是错的,那他也是一个受害者,因为我猜想
造成今天不让人满意的局面,不是他的错。但是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认识,这样的现象,这样的结果。不是一两个“老俞”
的问题,也不是一两个“俞部长”“俞总局长”“俞副总理”
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或多或少有点“老俞”
主义,也许,我们在这里的人,都是大大小小要负点责任的
“老俞”,都需要反省。当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不也对刚刚
出现的桑塔那兴奋不已,以为中国汽车可有希望了。人的认识
是渐进的。北航老俞,我绝对是对事不对你本人,希望没有
冒犯你,没有相反的意见,我们还不能讨论这么深,这么热烈,
运十如果被人忘记了,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造汽 4月5日 04:20:54
--------------------------------------------------------------------------------
刚看了你的新贴,你知道我是搞汽车的,不大了解你
所说的那么多秘密,会给人造成麻烦的原因和其它难
以启齿的东西。不过我们回到正题,就算运十可靠性
很不好,那怎么办呢?你不妨事后诸葛亮一回(其实
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
当时该怎么办?进入90年代该怎么办?进入2000年该怎么办?
如果你没有建议或意见,或者你的建议是中国别搞飞机了,
那请尊重大家的感情。如果你有好办法,哪怕不成熟或
事后诸葛亮,也没有关系,毕竟你,是吃这口饭的,是内行。
北航老俞 4月5日 11:55:50
--------------------------------------------------------------------------------
众位:
我在4月4日上午花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敲出一个回应周岛指责的文章.不知为何没有在
<民航仍误导>中登出来.我不知道是不是被版主或管理员扣下了.我想那里没有什么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内容,也没有涉及什么机密内容,应该不会被扣的.相反关于我看到巡航导弹导引头的消息涉及了机密,却被登出来了.我打字速度很慢,实在没有精力再重来一遍.下面简单谈谈.
关于可靠性.估算一架飞机在RG中的MTBF的方法并不复杂.首先需要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我们通常用Duane或AMSAA模型.由于模型中带有一些不确定的参数,就需要通过参数估计来求出.经过对故障密度的统计,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数据点,再采用通常的极大似然估计出参数,列出故障强度对时间的函数.利用MTBF与故障强度的关系,很容易算出来.只要有完整的故障纪录,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此外,计算瞬时MTBF的方法类似.
所以,虽然80年代人们不知道Y-10的MTBF,但今天知道并不奇怪.再进行了虚拟的RGT之后,得到一系列的瞬时MTBF,RG系数的增长远不如预期的大.所以怀疑Y-10的R设计可能是先天不足.
关于经济性.假设航程6000公里,经济巡航速度820公里时,加上起降时间,飞行约7.7小时;920公里,飞行约6.9小时.只提前了0.8小时.对乘客的影响并不大.大多数双发飞机的经济巡航速度820公里/小时,而四发才能达到920的经济巡航速度.若两者载客量相当,发动机油耗相当,四发飞机的每吨(客)公里油耗大概是双发的两倍.用Y-10同MD80比较一下,可以得到类似结果.我想我应该说得更明确些:在航程和载客量都不大的情况下,为了追求高速度而采用四发,是造成Y-10经济性下降的原因.
关于空气动力.我最近听说北京有家研究所有一些用PSD方法拍摄的飞机风洞模型照片,不知其中有没有Y-10的.
哎,原想简单写写,又花了一个小时.希望再不要被扣下了.
蓝色水晶 4月5日 12:59:39
--------------------------------------------------------------------------------
致“老俞”:
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既然在自己有很多东西根本连基本概念
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却要摆出一副权威和专家的样子冒充内行,实在是让人
笑掉大牙,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你不知道吗?
我觉得真应该请些专家给你好好补一补课了。
敢问一下你是几系什么教研室的?算了你还是不要回答了。拜托您把
“老俞”前面的“北航”两个字去掉,不要再在众人面前丢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的脸。我可是从北航正宗毕业的,牌子都给你搞臭了,你以后还让我
怎么在外面混呀!即便你是半路出家来到北航的,那也应该为北航的名声
着想!
拜托了!!!拜托了!!!
北航老俞 4月5日 15:34:47
--------------------------------------------------------------------------------
我在<民航在误导>上发的文章奇迹般地出现了.早知这样,我就不必再浪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再搞一个内容相近的文章了.
至三木:你可能不太了解北航,北航有很多人是不教书的.用听来的东西作为同事之间闲谈的谈资没有什么不妥.即使是听来的东西,也多是比较可靠的.因为这里毕竟是搞教育搞研究的人密集的地方,大家普遍不会无中生有,故弄玄虚.即使教书,也不会轻易把教材以外的内容将给学生.因此你不必担心有什么误人子弟的事情发生.我知道Y-10下马不是技术原因,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事后发现的技术落后性.我一再强调的只是如果Y-10投产,肯定会因此带来不利影响.
至造汽:事后诸葛亮的建议是不要再好高鹜远,从基础工业开始.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即使昨天我们造出了Y-10,那今天,那明天呢?我们的复合材料怎么办?我们的发动机怎么办?我们的机载设备怎么办?我们的加工手段怎么办?我们的设计手段怎么办?我们的检测手段怎么办?我们的风洞设备怎么办?等等等等.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得A的话,我想我们此刻应该不是在讨论该不该生产Y-10的问题,而是在讨论该不该向欧美转让Y-2000的专利技术.
周导 4月5日 15:37:36
--------------------------------------------------------------------------------
TO:北航老俞
谢谢你称呼我“周岛”,这不算人身攻击。
整架飞机的MTBF,实在闻所未闻。我想关于适航和可靠性问题,
蓝色水晶先生的见解比较有道理;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网上
讨论复杂的技术问题,未必合适。我只是再一次提醒你,Y10项
目中止绝非技术原因。中国民航总是企图将Y10项目的中止说成
是技术问题;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访问一下另一个论题:“是
谁折断了Y10的翅膀”,其中披露了真实的历史记录。顺便说明
一下,文中披露的历史记录不是我加工出来的,是AVIC有关权
威部门整理并经严格审查的正式文件而发放下来的,供业内人
士反思民机发展、从Y10研制中吸取经验教训之用的。为了将
所有关于Y10中止原因的传闻披露给大家,除了上述历史记录外,
昨天我还贴出了英国剑桥大学嘉丁管理学院彼得.诺兰的调查报
告中有关Y10的部分,以供网友们参考。
关于你所说的速度和经济性问题,不错,我在前文中提到了一些
(远非全部)经济性名词和技术术语,这实在是迫不得已。民机
业内人士(包括我所接触到的波音、空客和麦道专业人士)一谈
到民机的经济性,几乎是条件反射似的讲到座公里(或座海里)
DOC,标准航段每航次(per trip)DOC,而且通常都将这两项作为
民机经济性竞争分析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DOC都是
飞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用户)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脱离DOC来
谈经济性,就失去了讨论民用飞机经济性的基础。影响民机经济
性(DOC)的因素很多,DOC对哪些因素最敏感?空客做了一个统
计:飞机性能最多只占13%(假定使用油耗接近的发动机),降低
制造成本从而降低每座售价是降低DOC从而提高经济性最有力的措
施。此外,也许一般人不会理解,DOC对民机的地面周转时间(即
从到港到离港所需时间)也很敏感,时间越短,飞机利用率越高,
DOC越低,经济性越好。这不仅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地面服务特性,
而且与场站设备和承运人的经营水平大有关系。
至于飞行速度和发动机台数对飞机经济性的影响,恕我直言,你
文中的观点实在不是行话,甚至有些离奇。
(1)你认为“国际上的航空公司通常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在不带
给乘客明显不便的情况下,客机的速度越低越好,因为这样省油”。
这不是飞机设计的准则。笔者也曾多次有机会与波音、麦道和空客
的飞机设计师们一起做过方案设计,从未听到有此类说法。一般而
言,短航程飞机不应追求高的巡航速度和巡航高度,因为航段距离
小,除了爬升和下降,巡航段较小,高巡航速度不能明显缩短轮挡
时间,相反,会增加飞机气动设计难度和增大飞机结构重量,对使
用经济性是不利的。但对于中、远程飞机(如Y10)则不然,因为巡
航段较长,巡航速度高则显著减小轮挡时间,巡航高度也要适当提
高,以减小阻力,降低油耗。究竟采用何种巡航速度、巡航高度,
这不能简单类比。所以减阻设计是飞机气动设计师们永恒的主题。
Y10飞机虽然在很多方面参考了707,但机翼的气动作了重大改进
(在Y10年代,还不可能采用超临界机翼技术),所以,尽管象你说
的速度偏高,但升阻特性较好,并没有因巡航速度高而导致经济性
下降。
(2)四发好还是双发好?你认为“航空公司为达到时速960公里却
可能被迫要使用四发飞机,载运量相同的条件下,每吨(客)公里
油耗上升到双发飞机的两2倍左右...”。
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777-300采用双发(GE90-90B),单台
最大起飞推力400kN (40,775kg) ,最大起飞重量300.23吨,起飞
推重比0.272,巡航速度M0.87(929km/h),巡航高度35,000ft
(10,668m);A340-200采用4发(CFM56-5C2),单台最大起飞推力
141kN (14,374kg) ,最大起飞重量257吨,起飞推重比达0.224,
巡航速度M0.86(914km/h),巡航高度39,000ft(11,887m)。
777-300和A340-200基本上是同一量级飞机,时速都在900公里以上,
能否说明A340的油耗两倍于777-300呢?
发动机布局(翼吊还是尾吊)以及用几台发动机是飞机总体设计师
们多因素权衡设计的结果,包括候选发动机的货源,各飞机制造商
的传统习惯等,绝非“老俞”想象的那样简单,更不存在“老俞”
所说的“2倍”关系。
下面是几种发动机油耗数据,根据下表不难算出发动机的动态耗油
量:
巡航高度:10,655m (35,000ft),巡航速度M=0.80
JT3D-3B 巡航耗油率 0.793 lb/lbf/h (磅/每磅推力/每小时)
JT3D-7 巡航耗油率 0.790 lb/lbf/h
JT8D-217A 巡航耗油率 0.753 lb/lbf/h
JT3D-219 巡航耗油率 0.737 lb/lbf/h
CFM56-7 巡航耗油率 0.612 lb/lbf/h
单台发动机油耗量/小时 = 耗油率*推力
请注意:飞行中发动机的实际推力是由阻力决定的,同一飞机如
采用4发或采用双发设计方案时绝不会采用同样推力量级的发动机;
因此,绝不存在4发油耗是双发的2倍。否则,采用4发的飞机总体
设计师们都成了白痴了!
造汽 4月6日 00:49:32
--------------------------------------------------------------------------------
老俞兄,本来想替你说几句公道话,不过你不想给我机会。
你如果不希望参加运十的改进“神游”,这没什么,只要
告诉大家你不感兴趣或者实在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昨天”
变成“今天”和“明天”,于是拿出“北航”教室爷的
的脸孔说:小同学,根深才能叶茂啊,不要好高骛远呕。
北航我只去过一次,目的是看他们的航空展览馆,我很
幸运,是在他们拿拉沃奇金换鹞以前去的。没有碰上教室爷,
不过我们都是在教室爷的“小同学啊”声中长大的,没什么。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们(如果你能参与,我们就包括你)不会
好高骛远的。
回答您的问题,也希望你帮助回答你自己的问题。昨天我们造
出了运十,那今天就是运13,运14,明天就是运15,运16。
从昨天到明天,有20年,我们的复合材料,发动机,检测手段,
风洞,会象从运十到运16一样,一步步地发展上去,不仅仅是这
些,我们还会带动我们军用和民用的化工,冶金,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们会带动就业,我们会让一届届的北航人,南航人得其所哉,
下马主义者和所谓的改革脑子人,一次次地讽刺著名的“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信念,甚至无耻地将这句话篡改成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但他们又能做什么呢?20年来,多少
有条件的他们不一定上,没有条件的那就根本不上,更不用说去创造条件。
他们的脑子决不是这样简单,但是他们却冠冕堂皇地抛出条件论,所以会
有人问那一串问题,有飞机没发动机怎么办,有发动机设计没材料怎么办,
有材料研究所没有研究材料的工程师怎么办,有工程师他们的孩子怎么办,
有托儿所没牛奶喝怎么办,有牛没草怎么办。所以,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城市,
厂长就是市长,乡长。这种典型的模式不就是苏联的纯种计划经济模式吗?
到开放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脑子这么僵化呢?航空
工业就是国家利益,是在什么经济下都是不能放弃的,那种打着改革旗号
的人,主张放弃航空工业,放弃国家利益,什么都买进,怎么就非抱着发动机,
特设,材料上的封闭模式不放呢?
我最后问一个问题,或者是两个。北航的茶余饭后,是否认为中国应该发展
航空工业,运十是否应该停止研发。我要提醒大家,运十的消亡,不是什么
停产不停产的问题,运十根本没有产不产的问题,运十的消亡,是停研,停发,
导致的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停顿不前的问题。如果按照运十02的一切指标,经济上的,
可靠性上的去批生产(我讨厌批生产这个词,生产应该是零批量的,不过就作为
正是生产的意思吧),当然不行,所以重复运十02如何落后,是废话,请原谅。说运
十02先进的,是笨蛋,说708工程不应该上的,是混蛋。请原谅,我不针对个人。
本来以为搞汽车的不配谈飞机,但是与波音人交往以后,觉得他们给了我自信,
不是拿波音来压人,而是觉得波音能做的,我们也能。
周先生的设想我同意,尽管我比较倾向于尽快拿出2发机。这里所谓的神游,不是梦游,
不是不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