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6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十大险峻山路:最弯的公路,7公里68个拐(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2.3.2008 03:4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消息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高山、大江、平原、湖泊,国内外游客都惊叹于天工造物的神奇。而在沟通南北、东西的公路上又处处点缀着能工巧匠们费尽心血、并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印记。群山峻岭中深藏着开拓者们大无畏的先驱精神,也回应着探索者们“煮酒论英雄”的赞叹。驴友、自驾游者都以征服曲折的山路、弯道;熟练爱车的操控技术;撷取最美的壮阔风景为佳话。这些,都是时代的最强音。

    最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贵州晴隆“24道拐”

  24道拐”就在晴隆县城的西南边上,在这一著名路段入口处,晴隆县政府早在1988年就立了一块石碑:“晴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道拐”。现在“24道拐”的道路仍然可以通车,隐约地提醒人们当年的“运输战绩”。

  


  那远远的兜了个大圈的就是现在的G302

  据介绍,“24道拐”始建于1935年,次年竣工,全长5公里左右。二战时期,晴隆是中国西南抗战运输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从云南方向来的运输车辆必须经过这里送到前线和重庆。1991年出版的《贵州省志·交通志》记载,“美军在晴隆设站成立公路改善工程处”,改造“24道拐”的线段勘测、设计施工方案等,都是“战争期间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派驻中国的工程技术官兵“当时就驻扎在当地维修公路”,“24拐”也由此被减改为现在的“21拐”,以适应战时运输需要。

  要拍摄“24道拐”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绕道走五六公里的山路,爬上“24道拐”对面的晴隆山上。也只有在那里才能看清楚“24道拐”的全貌。“24道拐”对面的晴隆山上,这里已经修了观望台,顺着山坡大约有三百米长的护栏,可供游人凭栏观看“24道拐”,站在这里距离对面的“24道拐”大约有六、七百米的距离。

  


  “二十四道拐”路线上下盘旋,而且路基窄,坡度大,弯道急。一般车辆通过“二十四道拐”至少16-20分钟,轿车以最快速度通过的时间大约是7分钟左右。后来,有一位美国老兵特怀念此地,找了半辈子。最后在一次准备举行汽车拉力赛的时候终于找到这儿了,并以其权利影响推荐此地作为一个赛段。

  在6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有一条运输动脉,从印度经缅甸,到达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连接起来。通过这条运输动脉,一批批物资由美军的车队运抵中国,它是当年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通道,被誉为“抗战生命线”,而位于贵州晴隆的“24道拐”公路就是这条运输动脉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历史渊源

    “24道拐”重新被发现

  壁立的山体,盘旋的公路,像是天公抖落的银练,从云端直坠谷底。在直道和弯道上,美国“GMC”十轮大卡车,沿着一条拥有24道弯的公路,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的山顶依序行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张出自美国随军记者之手的中国公路照片,被世界各大媒体反复转载。战后美国出版的《醋瓶子乔的战争》(“醋瓶子乔”是美军将领史迪威的绰号)一书的封面,也采用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公路被称为“24道拐”公路,媒体和专家都声称这是滇缅公路上的一段,但究竟位于什么地方,谁都说不清。在二战期间承载了无数军用物资运输,为二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这条公路究竟在哪里?半个世纪以来,不断有学者在云贵两省寻找未果。“24道拐”公路声名远播,在现实中却神秘地消失了……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云南二战学者戈叔亚开始研究滇缅公路历史。但是,他原本认为在云南境内的 “24道拐”公路却始终找不到踪影。此后,戈叔亚花费8年时间苦苦寻觅。他走访历史学家和许多二战老兵,并沿着滇缅公路进行了无数次实地考察。他甚至跑到缅甸腊戍,还从云南边境的畹町沿史迪威公路经缅甸八莫到达密支那,却始终一无所获,照片与实地对照,总是相差甚远。2001年底,戈叔亚偶然得知,“24 道拐”公路在安南。“安南”是贵州晴隆县的旧称。于是,戈叔亚踏上了开往贵州的列车。2002年,经过实地考察,戈叔亚向新闻界宣布了自己的发现,终于揭开了“24道拐”公路神秘的面纱,它就位于贵州晴隆县。

  


  


  新(左图)老(右图)照片对比

    巧夺天工的公路

  


  “24道拐”公路所处之地古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盘旋于雄峻陡峭的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明清时代,此处是蜿蜒的古驿道,关口建有涌泉寺,寺外设茶亭,专供路人游客小憩。寺旁岩壁之上,有“甘泉胜迹”等众多石刻。鸦关之雄险,名闻滇黔,明嘉靖年间,诗人周文化由此路过,留下了“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的诗句。

  “24道拐”公路就修建在这样一个艰险的地段,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1935年,由工程师周岳生领队,多次勘测设计,同年由民国西南公路局局长曾养甫督工,“24道拐”公路正式动工,1936年竣工,成为黔滇公路的必经之处。“24道拐”弯道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1道拐与山顶第24道拐之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路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乘小汽车由下至上,爬完全程约需8分钟,由上至下约 6分钟。由关口向下俯视,“24道拐”公路仿佛游蛇下山,欲饮山谷之清泉;从关下往上仰视,“24道拐”公路犹如巨龙盘山,高耸入云端。

  “24道拐”公路虽险要,其设计却十分精巧,可谓巧夺天工,匠心独具。道旁的上下挡墙,均由五面石砌成,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仍完好如初,既可见当时先进的建筑技术,又可见当地民工的精工巧琢,是建筑中罕见的历史珍宝。

    抗战运输要道

  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后,必须经过滇黔公路才能运送到重庆和前线,而“24道拐”公路正是滇黔公路的重要节点,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日本空军多次派飞机对“24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滇黔咽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并致力于“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1942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省晴隆县修筑滇黔公路,用水泥砌挡墙,并对“24道拐”公路进行了维修,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维修任务,保证了运输的畅通。

  1954年,为行车安全,贵州省交通部门在“24道拐”的旁边重新修建了一条坡缓弯道少的沥青公路,在山脚处与原“24道拐”的路口相接,作为320国道的一部分。目前,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总长约4.3公里的晴隆隧道已经贯通,将于今年年底竣工通车。届时,人们行车不用再翻山越岭,而是高速穿山而过。不过,“24道拐”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自强图存意志的一个象征,将会长久地留在大地上,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最震撼人心的——湖南张家界天门山“通天大道”

  天门山是张家界永定区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天门山古称嵩梁山,又名云梦山、方壶山,是张家界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5年5月,天门山盘山公路竣工通车。被称为通天大道的盘山公路共计99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依山籍壁,直冲云霄,“天下第一公路奇观”横空出世。9月,世界最长的高山索道--天门山观光索道竣工运行。索道全长7455米,高差1279米,由市区直达山顶,犹如一道彩虹飞渡“人间天上”,又似一条巨龙腾翔素云苍穹。两项工程恢弘壮观、奇绝震撼,天门山又添冠世奇景。

  


  极具险绝奇观的天门山盘山公路——“通天大道”则是天门山的另一壮景。通天大道态势险绝,荡气回肠,更以蜿蜒迂回穿行于山体绝壁之天险而“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它全长 10.77 公里 ,从标志门直达天门洞脚下,海拔从 200 米 急剧提升至 1300 米,共有九十九个弯,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 180 度的急弯此消而彼长,层层叠起,中国书法协会常务副会长 沈鹏先生走过通天大道后欣然为其题字“曲道通天”,字体遒劲挺拔,与通天大道的奇绝天下相融为一体。

  


  被称为通天大道的天门山盘山公路,全长不到11公里,海拔却从200米急剧提升至1200多米,多达九十九弯,弯弯紧连,层层叠起,宛若飞龙盘旋,直通天际,使人惊奇震撼,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

  


  


  通天大道共计九十九弯,扣合天有九宵之意。大道借山势扶摇直上,如巨龙翔起,似玉带斜挂,一百八十度急弯回峦盘绕,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经此通天大道,即可直达上天梯,壮观的天界气象近在眼前。

  


  “听导游说公路的造价达到一亿七。而索道的造价更是达到六个多亿。如果到天门洞去玩都要经过坐索道和坐车上盘山公路这两个阶段,然后再乘索道回来。有恐高的人不要去。”——网友评论

   最悲壮的——矮寨公路奇观

  湘川公路(319国道)全程1256公里,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八年抗战中,湘川公路是衔接粤汉、湘桂钱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惟一通道。湘川公路是曾担负过伟大的历史使命的。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路面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其惊险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其中一段离吉首不远,被称为“矮寨公路奇观”,成为湘西特殊的一个景点。其地势之险、工程设计之巧妙居全国公路之冠。

  


  矮寨位于吉首西40多公里,是一个古朴的苗家集镇。矮寨不像湘西其他地方多建木屋,矮寨的房屋几乎全用青石板建造,墙是石板,顶是石板,甚至晒谷场也用石板拼成。石板平整,厚薄均匀,看得出是天然的,绝非人力加工而成。据说是当年开辟湘川公路时遗留下来的。石屋成了修筑公路的附产品,纪念品。峒河从寨中间流过,两岸多桃树和杨柳。二、三月峒河水涨时,河中孳生一种小蜈蚣般的生物,美名叫“桃花虫”。“桃花虫”捞捕起来,晒干,炒香或油炸,是佐酒的极品。

  然而,众多旅游者涌来矮寨,并不因购买“桃花虫”,而是慕名来观看“公路奇观”的。“公路奇观”就在紧靠矮寨一座大山的北坡上。

  这段公路长约六公里,却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面上。这样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左右移动,转折十三道锐角急弯,形成二十六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形象地说,这段公路的外观,就像一长条折摺的带子,一根压缩的弹簧,一道陡峭的多级阶梯。事实上,据说当年施工时,的确是先在大山的斜面上,垂直切割出一道道长条“台阶”,然后再将“台阶”两端连接,实在无法连接的便架设“天桥”或悬空叠出一个圆形的转盘,让汽车成“∞”形转弯。

  


  公路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日本侵华期间,蒋介石为了撤退运送军用物质和军队方便。并亲自抓湘川公路的选线和修建,1936年9月9日全线竣工。

  很难想象,当时在完全没有机械(即便有也用不上)参与的条件下,民工们仅用一双手完成这样的工程,将付怎样艰苦卓绝的劳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湖南工作的时候,曾在矮寨附近的一间石屋里拜访过一个姓赵的老汉。赵老汉就是当年参加修筑矮寨公路的一个民工。他告诉我,当年修路他是开石工,专门抡锤掌钎打炮眼。山壁太陡,抡锤掌钎站不住脚,就在高头打个栓牢带个大竹筐的粗绳子,人站在竹筐里吊下去悬空打钎。一天再不上去,带着干粮和水,饿了就吃喝,屎尿也屙在筐里。下班吊上来,两条腿都肿了,一身尿臊屎臭……

  笔者记:赵老汉还告诉我一个故事:说的是路胚粗粗修好之后,路中间有块悬空的大石就是弄不下来,炮眼没法打,一撬它就发脾气,磨盘大的碎石就砸下来,活活砸死了两个人,只好停工埋人。这时候来了一个女人,是死者的婆娘,披头散发,隔远对着那块大石号啕大哭,破口咒骂。说也奇怪,这一哭一骂,那块大石就松动了,惊天动地掉下来了……后来大家都说,又是一个孟姜女哭倒长城。“这是真事,我不扯慌!”赵老汉认真地说。

  


  如果你是第一次乘车攀矮寨这一段公路,肯定会产生非常奇特的感觉。你仿佛离开了地球,遨游在天上,不知目的地何在。每一次转你都会以为投向地狱,作好 “永劫不复”的准备。弯转过来了,你会长长暗舒一口气,感谢上帝保佑逃脱死亡。白云常在车窗边浮荡,岩鹰扑打车窗玻璃啪啪乱响。如果是车队络绎而行,感觉更加奇妙。低头看,后续的车辆就在你的脚下;抬头看,前行的车辆,轮子就在你头上碾过。时时会觉得有许多车对开过来,其实走的是同一个方向。

  半个多小时走完六公里,你便真正懂得了“惊心动魄”和“毛骨悚然”这两则成语的含义。然而,你大可不必自己吓自己。据说这段公路虽险峻,但倒是安全系数高,极少发生车祸。我问过行车的司机这是什么原因。司机淡淡地回答:“放慢车速,集中精神”。是的,人们在面临危险时,往往会增强警惕性和责任感。

  


    开路先峰铜像

  史料记载,修筑这段仅六公里的公路,当年2000多人次民工栉风沐雨整整奋战了七个月。其中死亡200多人,小伤小残的不计数。为了追怀死难者的功绩,当时曾在路中天桥附近竖立一尊“开路先锋”的铜像以志纪念。后来铜像毁于战乱。1987年湖南省政府拨款,按原型重塑铜像,移置在矮寨天桥上方山崖上。同时还在山顶“公路奇观”的终点,建起一座“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塔”。塔与“开路先锋”铜像遥遥相对。彪炳日月,光照千秋。

  “开路先锋”铜像,为湖南原省长熊清泉题字,1987年立,高5.7米,重0.9吨,矗立于云雾山巅。再现了当年开筑湘川公路的广大员工奋勇不屈的风貌和精神。

  世界上最弯的——云南宜良旧昆宜公路

  几年前,在南方的一家报纸看到一个报道,说是在云南宜良县离城两公里远的山路上,发现有一条号称是全世界弯道最密集的公路。在几公里的山路上,密布着近 70道拐,平均几十米就有一个弯道,其密度之大,远超过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弯道最多的川藏线上八宿到帮达路段的“72道拐”。见到这消息时,我大为吃惊,想想自己这些年来过往宜良不知多少次,在城内住的时间也不算短,居然从来没听过这回事。“72道拐”我是晚上走过的,除了记得当时头被转得晕乎乎以外,其它什么印象也没有了。

  


  在去年八月份的云南之行中,总算是专门抽出时间去看看这弯道了。原以为这么出奇的一条公路,一定很容易找到,可在问过不少当地人之后,却把我给弄糊涂了,这里大部分人居然不知道这么一回事,不是说离县城才两公里远么?怎么会没人知道呢。后来,托人打电话问到公路局的人,才总算是问清了大概方向,说是在离城两公里远的旧昆宜公路边上(即最早修建的宜良到昆明的那条公路,后来又修了昆石公路和昆石高速),的确是有这么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可惜等到别人转话给我的时候,我还是没弄清楚它的具体地点,只知道这弯路的确是存在,而且在往昆明方向。

  


  沿着旧昆宜公路出城,一会就从昆石高速公路底下穿过去,这儿有一个村庄,叫小坡脚,从这儿向右沿一条不太显眼的小路转上山去,是前往山顶上的靖安哨村子的。原来,这段弯路最多的公路,就是从小坡脚前往靖安哨的公路,路面为土路和沙石路,不太宽,能过一辆大卡车,两辆车在路上错车,会比较辛苦。这回总算是把你给找着了!

  ······

  


  在山上时,就判断出要拍到尽可能多点的弯道,必须爬到公路对面的那个山头。于是,又摸索着上山了,等爬到路对面的山头后,才发现角度还是不太理想,看来真得像上山时我问路的那位老伯所说的,“这条弯路是拍不下来的,除非是你坐飞机从天上往下拍!”(作者:飞来石)

  最具挑战性的——贵州六盘水“八大弯”

  贵州六盘水城市虽建于山麓之中,但通往云南及连接贵州中部的道路则全部修筑于山腰山尖,六盘水通过这些山路将境内高山险峰相连,并借其与外界保持着沟通,现在这些山路又有了一项新用途——全国拉力锦标赛的赛道。许多当地快车手自恃对家门口的山路十分熟悉,于是,长期潜伏于民间的贵州本土车手纷纷组队报名参赛。可比赛结果证明,这回“夜郎”还是难以称大,别说拿成绩,这些本土飞车王们最后能平安把车开回来的都没几个,汽车拉力赛终究是靠实力说话,不是随随便便都可以来开赛车的。

  


    八大弯,拉力赛炒出的赛道

  八大弯,我国西部高原的盘山公路,因为众多平原赛车人士从未见过如此恢弘的山路,口耳相传下,这里逐渐成为贵州拉力赛的最大亮点。八大弯在白车河赛道中,2004年因为塌方该赛道段被取消。因此八大弯在赛前被炒得近乎神奇,而比赛的结果也证明八大弯的魅力。

  所谓八大弯,其实是赛道从山脚盘旋而上,直至山顶到达该赛段终点,在同一面山墙共可见八个U形急弯,观众可以同时看到位于上层与下层的赛车,而如果有车手在拐弯时犯错的话,甚至有被后车超越的可能,本场比赛中,昔日国内拉力赛著名的香港飞车王陈自华就因为操作失误,在第七弯上原地打了两个转而被后车超越,这在单车发车的拉力赛上可谓是奇耻大辱。

  


    以下文章节选自《六盘水日报》

  又是一届拉力赛,又是激情涌动时。

  还是在八大弯,还是在同一个观景台,数千名各地车迷聚集在悬崖边上,共享赛车盛宴。

  


  有不少人为了能目睹这场精彩赛事,14日凌晨就早早地驾车赶到八大弯赛道旁,冒着轻寒,裹上毛毯,等待赛车的到来。

  夏日的八大弯,到处绿意沁人。7时许,天已经大亮,但太阳还未爬上山头,山谷里轻雾缭绕,谷底山寨中炊烟阵阵,绿树遍布,恍如仙境。美不胜收。“太美了!”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记者面对此景,大发感慨,“这个地方就算不搞车赛,也是拍摄风景照的绝佳地段!”。

  8:17,一辆红色赛车从谷底的公路上呼啸而来,“来了!来了!”弯里顿时一片欢腾,惊呼声四起。赛车的每一次转弯,每一个甩尾,掀起的每一股烟尘,都会在车迷中掀起一阵狂热的叫喊。

  “魏红杰来了没有?”“韩寒开的是哪一部赛车?”“徐浪呢?为何还不见他的车?”人群中,不时有铁杆车迷在互相询问,关注看自己喜欢的车手和车队。

  


  8:50,太阳爬上山头,绚丽的阳光扫尽雾岚 ,赛车在路上揽起的烟尘越发显得壮观而美丽。一些影友为了能抓拍到好的图片,冒着呛人的烟尘靠近赛道,快急按动快门,将一幅幅精彩画面收入镜中。

  时近中午,尽管天气越来越热,但炙人的阳光丝毫没有消减人们看车赛的热情。山顶上、山谷中、悬崖上、灌木林里,仍然挤满了激情满怀的车迷们。来自钟山区老鹰山镇的李正明告诉记者,他们来水城县盐井乡办事,本来前两天就可以回去的,但听说有车赛,便特意留下来看了。 “今年车赛时没有下雨,又没有大雾,能见度很高,看得比去年还过瘾!”李正明兴奋地说。

  最有气势的——川藏公路 怒江七十二拐

  川藏公路“怒江七十二拐”就是川藏线上、邦达至八宿区间,著名的险路,俗称七十二道拐,也称九十九道弯。严格的来讲,这并不能算是个风景,但和你看过的最好的风景相比,一样更令人难忘!

  


  贵州素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无三分银”的状况早已改观,但那两项“自然指标”仍无法改观。但是人的力量却能改变它的实用状况——地不平,可以修路;山路太险,可以穿山而过,两山夹持,可以修桥架道。?

  七十二道拐与青杠哨、娄山关等路段,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七十二道拐处于凉风垭山上,海拔1450米,长约12公里。天晴时,大型车辆经过七十二道拐需要一个多小时。有司机说,一次雨天他驾车走七十二道拐,是数着路边翻倒的车,战战兢兢地走过的。对于不得不经常走七十二道拐的货车司机来说,盼望崇尊高速公路的通车,几乎是每天扳指头数天数。这条路不仅十分惊险,而且极易堵车,最长的时候堵过三天,据说方便面都卖到50元一碗。

  


  桥隧比例高达80%的崇遵高速公路通车于2005年12月。人称“黔道更比蜀道难”的贵州,终于迎来了它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在这条承载贵州人通江达海的企盼与梦想的“天路”凉风垭隧道南口,有楹联表达心境:“北进三巴,七十二弯成旧梦;南驰八桂,百千万壑变通途。”还有一个隧道口的楹联写道: “七十二道弯弯成历史;四千余米洞洞穿未来。”崇遵高速打通了凉风垭隧道后,只需10分钟汽车就过关了。

  老司机们幽默地说:现在驾车经过凉风垭隧道,感觉就像钻进了时空隧道。红军长征时所经历的四大险关——酒店垭、清杠哨、七十二道拐及娄山关,老路要走三四个小时,现在用不了一个小时。

    1小时穿越长征途上四大险关

  据报道,崇遵高速创下多项纪录,有罕见的“错层高速”, 有创全国桥墩高度之最的两岔河大桥等

  


  老路上著名的七十二道拐

    大通道·感受

    山间开出通途 绝妙错层高速

  “北进三巴 七十二弯成旧梦;南驰三桂百千万壑变通途”这是一幅刻在崇遵高速凉风垭南行出口上的对联,其中提到的七十二弯就是中国红军万里长征途中四大雄关之一。当地老乡说,以往车辆翻越凉风垭山必须拐72个弯道,需要40分钟车程,而且极易堵车,最长的时候要堵3天,方便面都卖到了50元一碗。现在打通了凉风垭隧道,10分钟就过关了。

  “这条路线高低落差有1020米,老国道只能采取修山间弯道的方式才上得了山顶”,崇遵高速在山间开出一条通途,其中桥隧比例占到80%,经过这条路驾车1小时不到就穿越了长征四大险关——酒店垭、清杠哨、七十二拐以及著名的娄山关。老路则需要3—4个小时。

  因为险峻的地势,崇遵高速创下许多纪录,重庆境内有罕见的“错层高速”一高一低两条路齐头并进长达10公里;贵州境内有桥隧相连横穿崇山峻岭的奇景,有全国第二长的凉风垭隧道,还有创下全国桥墩高度之最的两岔河大桥。老路蜿蜒崎岖,新路笔直流畅,形成出海大通道咽喉部位最独特的风景。

  


  昔日险路今变通途 记者 钟扬 摄

    大通道·服务

    日游长征雄关 仰看最高路桥

  早上8点从重庆出发,上渝湛高速到贵州境内新收费站上老路,沿老路向南行走20分钟,可抵达两岔河大桥桥底,这一路可穿越四大雄关中的酒店垭、清杠哨关。从峡谷中可仰看崇遵路及全国最高公路桥。行驶到新站需要2小时,过路费一类车70元。来回只需1小时。

  上午11点从新站驶往桐梓,一路可欣赏峡谷老路。经凉风垭隧道抵达桐梓,车程40分钟,过路费一类车25元。在桐梓下道从老路上72道拐,在山顶俯瞰72道拐全景。来回1个半小时,中午1点过在桐梓吃午饭。

  


  下午2点从桐梓到官坝下道,通行时间10分钟,通行费小车11元。在官坝立交上娄山关老路,15分钟可抵达娄山关,在此可观赏红军长征纪念碑,俯瞰娄山关全景。来回1个小时。

  下午3点从官坝到遵义南站下道,通行时间20分钟,通行费小车19元。途中可经过红花岗隧道,这里是红军将领邓平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地方。到遵义石车行20分钟即可抵达革命遗迹遵义会议遗址游览。门票35元每人。当晚可住宿遵义,欣赏革命老区今日风光。

   最佳风景地——天津蓟县盘山

    所在地:天津蓟县

  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又因盘山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盘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

  


  盘山是燕山山脉南缘的一段,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0公里, 雄伟多姿,景色幽古,久负盛 名,曾入中国15大名山之列。远在 初唐时,太宗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到明清两 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清乾隆第一次巡游盘山时赞叹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 江南。”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行宫“静寄山庄”,此后又27次到此巡游。但时至本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建筑多 不复存。近10余年,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开发,再次成 为令世人瞩目的游览胜地。

  盘山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有“五峰”、“八石”、“三盘” 之胜,还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筑。五峰为挂月峰、紫盖峰、自来峰、九华峰、舞剑峰,与山西五台山相 呼应,号称“东五台”。主峰挂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攒簇,引 人入胜。由西路登山,山势呈上、中、下三盘之状。三盘景致各具特色, 上盘松、中盘石、下盘水,人称“三盘之胜”。

  从莲花岭进山,转过刻有“入胜”两个巨字的大石,经过四正 门径、元宝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盘。下盘以秀水著称,有水质凛冽甘美的涓涓泉、名曰滴水濑的流瀑和被誉作“立沛甘露 ”的红 龙池。盘山第一大寺天成寺也建在这里,此寺始建于唐代,后经重修,现庙门匾额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亲手笔。寺仙正殿 “江山一鉴阁”面涧背崖,雕梁画栋,古朴雅致。阁西有座8角13 层浅黄色舍利塔,它结构精巧,风姿绰然。 继续上行,过万人悉,登欢喜岭,即达中盘。中盘奇石嶙峋, 或险或怪,千姿百态。

   最令人恐怖的——“吊尸崖”

  距离桐梓县城28公里、距离七十二道拐仅3公里的地方,有一处更为险要的路段,也是201国道最险峻的地方。该路段基本上是在绝壁中间挖出来的道路。在距离道路七八米高的地方,仍有悬崖在道路上面突出,像个罩子一样把道路罩住。

  


  虽说有它在上,下雨都不会淋湿路面,但是无论从下往上看,还是从远处往这里看,那都是让人惊心动魄的景观。突出的悬崖狰狞着嘴脸,又像狮子大张口,无端地要吞食过往的车辆。再想想它那令人惊悚的“雅号”——“吊尸崖”,更让人不寒而栗。?抗日战争期间,我的母亲——一位年轻的知识女性,从已经沦陷的故乡北平出发,单身一人去重庆找我的父亲。

  那时本来交通就远不如现在发达,何况还在战争时期。没有直通重庆的车,只好绕道贵州。一次乘坐一辆十轮大卡车,从贵阳到遵义。汽车艰难地在十分险峻的山路上爬行,在一处悬崖边,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司机愣了一愣,便浑身瘫软地趴在方向盘上。

  


  我母亲胆子大,她不顾旁人劝阻,从车上下来看个究竟。她看到,汽车右后轮(是两个轮子在一起的那种)中的一个轮子,已经悬到了悬崖之外,车子本身也已经向外倾斜——一句话,离翻进万丈深渊只差一步。难怪司机吓得瘫软在方向盘上。母亲又向前走了几步,看到旁边有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吊尸崖”三个怪异的字。?

  “吊尸崖”全长只有1.5公里,但是这里事故频发。由于它的名字凶险,又因这里的确掉下去不少车,摔死过不少人,所以这里有着太多的关于“鬼魂”的传说。摔死的人多了,阴魂不散,如果在阴天的夜里路过此地,还会隐隐听到哭声。这不禁使我想到唐代李化的《吊古战场文》中所写:“偶尔鬼哭,天阴则闻。”?

  


  解放后,政府对此段路面先后经过三次改造,将原来的泥石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但是由于路窄坡陡外侧是悬崖,所以交通事故不断,时不时会有汽车在此坠毁。所幸的是,随着崇遵高速公路的通车,司机与乘客们永远告别了“吊尸崖”。其实,后来的“吊尸崖”早已被当地人改换称呼为“吊丝崖”。不过,很多行走过这个路段的人,还是知道那个凶险名称和许多相关的悲惨故事,所以原有的凶险之名也并未完全消亡。

  可能又是一个世界之最——川藏线最大弯

  在我们制作本专题过程中,找到一条号称是川藏线最大弯的弯道。从图中看,我们可以发现:那条围绕陡峭山岭的伴山路大气磅礴又险峻异常。经过多方查询(本专题网友留言中也有“高人”熟悉该弯道),终于认定该山路弯道位于金沙江上流,即金沙江第一弯。

  


  川藏线最大弯(山路围绕的山峰即“日堆峰”)

  从丽江到梅丽雪山会有三条江的第一弯,第一个是长江第一弯(在虎跳峡附近),从路上应该看不到,要从飞机上才可以看到整个180度的弯;跟住就是这个金沙江第一弯(在奔子栏到东竹林寺的路上);最后一个是澜沧江第一弯(在飞來寺到西当村的路上可看到)。

  


  金沙江第一湾是中国四十大景观之一。由北向南纵贯全境的定曲河,在先后接纳玛伊河和硕曲河后,携三江之水投入金沙江怀抱,在江水汇合处,形成了“三壁夹两江”的奇景,穿越峡谷而来的金沙江由此水势更加浩荡,峡谷逐渐开阔,在即将冲出这川、滇要塞之时,它似乎想先舒缓一下长途奔波的疲劳。

  于是放慢脚步,围绕着金字塔般的日堆峰潇洒地画了一个“Ω”字形有大拐弯,孰料不经意的即兴之作,竟成就了一处天下奇观,这就是国内“四十大景观”之一的“金沙江”第一湾。荡气回肠之际,不能不惊叹造物的神奇!只有到了那里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雄、奇、险、峻于一体的壮观气势。对于它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故事呢。

  


  


  冬季的金沙江像盘绕在山间的蓝色缎带 夏季的金沙江就像是是黄河改道了

  相传很久以前,云南德钦的神山欲将现在的瓦卡坝子占为己有,于是派出一条巨蟒,想把金沙江水拦住,使金沙江水从坝区上侧流过,这样坝区便成为自己的了。正在这时,得荣的神山派出一只神鸡与巨蟒打斗起来,最后神鸡战胜了巨蟒,可金沙江却眼着要淹过瓦卡坝区了,在此紧要关头,神山白所又派出一头神牛,将江水拦过去,使江水从坝区下侧流过,便形成了“中国四十大”景观之一的金沙江的第一湾,而现今的金沙江第一湾的日堆峰,便是这只勇猛强健的神牛。

  最紧张的——213国道

  


  汽车一驶入国道213线,路边“交通管理特控区”的醒目标志就在提醒:“严禁超载、超速、违章超车,限速每小时40公里!”路窄、弯多、弯急、坡陡……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都让213国道的多个路段都成为了事故多发地。

  然而,也因为路途险要,213国道途径的多个风景胜地都保留了原始的美丽。尤其是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花湖,简直美得令人窒息。因此每年都会有许多自驾游爱好者突破了险峻的山路来到花湖,欣赏难得的天堂美景。

    318国道川藏线

  


  川藏公路被公认为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风景最秀美的公路,横跨中国三大地理阶梯,最高最低点海拔相差近四千米,整条公路迂回于高山巨壑和湖泽谷地之间,穿越无数险峻地段,是让许多人想走却又望而生畏的公路。

  


  它的沿途风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行走其中,可以体验“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觉。由于青藏铁路的开通和青藏公路的全面修缮,现在的川藏南线已不再承担太多重要的进藏物资运输,而成了一条重要的国防战略公路和旅游爱好者的探险观光公路了。

    320国道黄花桥路段

    所在地:江西

  


  320国道黄花桥路段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境内,长度不足1公里,却被称为“魔鬼地带”。由于黄花桥弯道的半径仅216米,视距84米,远低于国家二级公路的设计标准,因此在改建前事故频发,令去过的人都心有余悸。2003年,该路被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列为全国29处公路危险路段之一。
3#
发表于 18.4.2008 17:1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6.4.2008 16: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5.1.2025 15:2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