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75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堡儿童读经班——20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6.12.2007 19: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限于只能选择一个主题分类,此份教学笔记归于3-6岁的儿童教育,实际上也包括小学教育。
这份读经教学笔记我以笔名“如幻”首发于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url=http://www.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20&topic=290&show=50]http://www.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20&topic=290&show=50[/url]
相关儿童读经教育理念请参看此帖    http://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331882&;extra=page%3D4】

下面先贴出我们的儿童读经班简介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儿童读经课程简介


儿童读经,又称经典诵读,简而言之,即是让在儿童十三岁以前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去朗读、背诵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从而达到促进儿童语言学习,开启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提升儿童人格的目的。  

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由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于1994发起,并迅速在全球推广开来的一项素质教育、文化传承基础工程。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响应。目前海内外进行经典诵读的儿童愈1000万人次。

经典诵读最显而易见的优点是:

第一,
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记忆力大大提高。当孩子的记忆力提高以后,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必然得到提升。
第二,
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注意力大大增强。注意力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的必要心理条件。
第三,
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明显快速地加。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经典诵读后,识字量会有明显快速地增长。孩子较早具备接受文字信息的能力,对其潜能的发挥,意义将十分重大。
第四,
经典诵读有助于儿童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儿童诵读大量经典后,胸有万巻书,自然下笔如有神。
第五,经典诵读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常常读诵经典,令儿童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必可陶冶儿童的性灵、开阔儿童的心胸、端正儿童的品行,潜移默化其气质。


一、
每日学习要求:
每天朗读510遍所学内容,同时指读。如不能保证朗读,应至少保证每天听1020遍相应章节朗读录音。
二、
养成学习习惯最为重要
每天固定朗诵经典的时间,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后和每天入睡前一小时。每天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复习已学章节,四份之三的时间朗读新学章节。家长最好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朗读经典。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指读习惯,这是达到读经同时识字的最好方法。在完成基本任务的情况下,可以和孩子以各种方式做朗诵或者背诵游戏。但是不要抱持测验孩子的心态,对于孩子的学习要多给予真诚的鼓励。
三、
一年坚持经典诵读后的成果。
儿童经典教育在海内外十几年的推广经验证明,儿童一年内熟练指读(或者背诵下)《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和《三字经》《笠翁对韵》等蒙学读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重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督促。基本熟读这些经典之后,孩子不仅可以大量识字,开始阅读,而且就此打下了良好的中文基础,很容易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文化,记忆力同时得到大大提高,进行其他各种学习肯定更加轻松。

读经本购买
当当网(www.dangdang.com)和卓越网(www.joyo.com)上都可以购买到绍南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或者北京四海经典传播中心出版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系列读经本。


汉堡儿童读经班——20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笔记

如幻在 2006/12/20 01:15pm 发表
(一)
汉堡有四家中文学校,一家为台湾华人所办,三家为大陆华人所办。我因不甚了解台湾侨民在汉堡的情况,觉得还是自大陆侨民所办的中文学校开始比较有把握。不急于求成,先积累些经验。

初夏的时候我去拜访了汉华中文学校校长并旁听了他们的课程,而后又去拜访了汉堡中文学校的教务长并旁听了他的一节课。可以看出,这两家汉堡最大的中文学校都在尽力招聘好的中文教师,从教学模式和进度上尽量仿照大陆学校(只是他们使用的是海外版教材),而且他们的平均师资力量并不次于国内普通学校,象汉堡中文学校教务长当年还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讲课甚是引人入胜。

但问题是,国内的孩子身处汉语环境中,几乎每日都有语文课程,但上学多年语文学习整体情况都差强人意(按照学界前辈徐梵瀓先生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中文啦”);可以想象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这些平时少有机会接触、使用汉语(这里的华人孩子在上了幼儿园后就都几乎以德语为母语了),而只是每周在中文学校学习一个下午(或者确切地说是2到4个小时)的孩子们的中文程度会是何等令人担忧。

我们读经班上的安娜小朋友还有一个16岁的姐姐,她的母亲说,她这大女儿在中文学校整整上了11年学(也真难为这做母亲的11年来牺牲那么多周末来陪孩子来学习),到现在连份中文报纸都读不了,即使上面是她最感兴趣的明星轶闻,她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离开了拼音,就不认识几个中国字,简直就是在中文学校混了11年。当然,这不是她的大女儿不用功,她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而是这种教学本身存在问题,在国内尚有一定隐蔽性,在国外其弊端就彰显无疑了。

王财贵老师回复:
期待如幻能以倡导读经理念,并用教学的实证,一改当地的语文教育观念。
改语文教育观念,即是改一切教育观念。
改当地的教育观念,即是改世界的教育观念。
不要再让另一个,乃至千万个孩子和母亲,浪费十一年,乃至一辈子了。

风信子老师回复:

武火筑基,文火养胎。
很多人其实都见识过用两三个月的时间突破一种新语言的例子。

11年坚持学习而不能读报,这一定是存在重大的错误(其实中国又何尝不是拥有上千万这样的学子)。

我对人类古来的文化交流曾经很困惑。
比如玄奘西去印度取经17年,并没有译员可请,语文的交流只能靠自己从零开始。
达摩和罗什东来亦复如是。
……

如果换了我们现代的教育,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现代人在号称最现代最先进的同时,是否也有必要反躬自问:
我们退化了没有?
我们是万物之灵吗?

[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16.12.2007 19:32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7 19:17:09 | 只看该作者
如幻在 2007/01/03 12:08 发表


(七)
上次没有谈到我们06年11月份的教学和我们这个学期的主要问题。这里简单补上。

11月初我们很快结束了《弟子规》,开始《论语 学而第一》。《老子》和《大学》继续。利用课前和课间时间,我和孩子们学习了弦歌《击壤歌》《鹅》《关雎》和唐诗新唱中的《寻隐者不遇》。

2007 年1月7日2006/07学年度的第二学期开始上课。我们在新学期会完成《大学》的诵读(还会复习),重点完全放在《论语》和《老子》上。昨天我给12位 学生家长写了新年贺信和新学期读经预告。还给家长汇报了我在全球读经教育网上的小结,给大家转去了王老师的回复。

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们读经时间太少,这个我有很大责任,强调得不够迫切。王老师的教诲很对:人们很容易随波逐流,很难知所先后,您一定要先稳住自己--亦即深刻认识读经的重要,也要有远见,一时人少是没关系的,但要精致--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聪明,但要求每个学生都用功。有聪明而不用功,或用错功,而错过时机,结果一事无成。从没有用功而不聪明的。

我对于学生们确实还不够严格。尤其是这里的孩子虽然都非常有礼貌,但是上课全是西方式的过度自由。教务长丁老师曾嘱咐我这里的学生比不得国内,在学校和幼儿园都是自由散漫惯了的,很难约束。而且我感觉德国多数的幼儿园教育肯定还是很有问题的(这里的蒙特梭利幼稚园则好很多),孩子们整日玩耍,心浮气躁,缺少专注力。当然,很多孩子回家后就与电视剧和无益的玩具为伴,也是导致孩子们定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我已经多次和家长们沟通,希望她们少让孩子看电视。Sophie的妈妈就很有感触,她发现Sophie很多顽皮的举动都是从电视学来的,在刻意地减少Sophie看电视的时间。

不过,幼儿园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了。不上幼儿园,又有谁来给她们看孩子呢。可是这个问题我认为比电视害处还要大。我在汉堡宝宝聚会中和妈妈们聊天中了解到很多当地幼儿园的普遍问题(其实,德国差不多都是如此),就是保证孩子的吃饭,基本安全和玩耍,非常不重视儿童的教育。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很会“傻玩儿”,让她们静下心来读读书可是考验。而且孩子们之间相处,没有成人适当的关照,学习坏习惯非常容易,而自身本有的好习惯却很容易丢掉。所以我真是对这些幼儿园有极大的意见,孩子们上一天这种幼儿园,就是被耽误一天。但是我还没有完全和家长直言。我自己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读经幼儿园,也许以后有机会启发一些当地华人做此事业,救救我们可爱的孩子。

清羽老师回复:
如果不把电视和电脑游戏,视为对儿童或少年等身心生长具有极大危害性的洪水猛兽,甚至毒品!则家长们是不能产生真实的行动的!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当他们真正理解这方面放纵自己的孩子的后果,打死他们他们也不肯这样做的,可惜!现在这个时代~~幸好我小时家里穷,电视没得看,就这样脑子还笨的很呢,有时什么是福报真的很难说清,有人就喜欢以各种物质条件是否充裕来衡量是否孩子有福气,阿弥陀佛!我等颠倒众生就是这样啦!呵呵。

【汉堡儿童读经班——20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笔记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7 19:16:52 | 只看该作者
如幻在 2007/01/03 01:32am 发表
(六)

雅妮12月份随母亲回北京探亲,我给她们联系了北京四海的读经班,让雅妮体验一下国内小朋友是怎么读经的。以后我也计划凡是我们的学生回国探亲,都尽量给她们联系国内当地的读经班短期参与。

我们单独增加的读经课程就在安娜家进行,上一次还来了另外一所中文学校(就是我也曾联系的另一所中文学校——汉华中文学校)的学生畅畅(8岁)和贝尔(5岁)和他们的妈妈。他们因为周日不可能来两个中文学校,就加入到我们平时的课。新来的两个小朋友读得都不错,对安娜也是促进,毕竟和老师一个人读经不如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读经来得带劲,何况她一直都能做领读老师,又是《大学》又是《老子》,好像很轻车熟路的样子。令畅畅和贝尔的妈妈非常佩服,要让自己的孩子继续下去。

这几位母亲是好友,她们听到安娜读经后的进步,也曾和她们的汉华的校长谈及开读经班的事情。她们的校长流露出当时没有立刻让我开始读经班的遗憾。我告诉贝尔的母亲,我非常支持汉华学校也开办读经班,乐于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汉华可以派一位老师来上一次我们的读经班,我保证她一节课就知道怎么带孩子读经,其它相关的资料我也都可以提供。她说找一个普通的老师可能很容易,但是象我这样有热情的恐怕一时很难寻到。看来我要尽量在汉堡发展更多的读经义工啊。我告诉贝尔的妈妈这样大家一起参与的形式就是一个小的读经班,鼓励她考虑做导读老师,在汉华办个读经班。她可能还是刚接触读经教育,对自己的信心不足。也许适当的时机我应该在汉堡大学的中文系号召办个大学生的读经班,大学生们里面或许会有热心读经教育的义工出现。

昨天刚刚结束度假的安娜母亲带着安娜和安娜16岁的姐姐艾琳到我家里来访。艾琳06年秋季开始到英国读寄宿制高中,这次放圣诞节和新年的假期回德国。她妈妈希望她也开始读经,特地带她来我这里。安娜和我的女儿小春子一起玩耍,安娜的母亲和我一起就艾琳的中文学习谈了很多。艾琳就是我在第一篇中提到的那个5岁开始上中文学校,学了11年连中文连报纸也看不了的孩子。这当然完全不是孩子的错。她中文说得是不错的,但是就是中文识字量少得可怜,连1000个字也不到,读不了中文书,就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按照王老师说的煮汤圆理论,这目前体制内的中文教学在国外煮起汤圆就更慢了,11年连1000个也没煮熟。她说她在中文学校的同学也是如此,而其实她们也学得很辛苦,经常要上课“分析课文”,寻找“中心思想”等等。

她的母亲也说,她过去太信任学校 了。总觉得自己不是专业的教师,怎么可能比老师还有发言权。她向艾琳道歉说,你的中文现在不好,是妈妈的错。妈妈没有给你找到好的教育方法。但是现在妈妈 知道了好的方法,你也很惊讶妹妹这几个月的进步,妈妈今天带你到老师这里来,就是给你一次机会重新开始学习中文。你已经大了,妈妈不可能再勉强你学习中 文,但是如果你能认真读经,你的中文还是很有希望的。

我听到安娜母亲的一番话,有一丝酸楚在心头。

看得出来,艾琳是个非常有教养的孩子。她在德国学校的西文基础很好,除去作为母语的德语,她还学习了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但她对中国文化也一直都有兴趣。她说她很喜欢在中文学校听丁老师讲的古文课和历史课,特别是曾经学到的《论语十则》。于是我们就从《论语十则》说起,我建议她开始读论语一百。她周六会回英国继续上学,这几天每天下午和妹妹安娜就到我家里来读经,我们一起给她制定一个论语一百的计划。她提到她的德语和英语口语虽然都很好,但是作文还是她的弱项,我说和中文一样,你需要背诵德文经典和英文经典作品,背多了,写作时就会自然流露,下笔如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7 19:15:49 | 只看该作者
如幻发表于2007/01/01
(五)
10月底我从大陆返回汉堡,我们读经班的课程继续。
我对于刚开始给和这些孩子读经就离开一个月感到颇为担心,有些许自责,因为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家长强调在家读经的重要性,不知道这些孩子们这段时间有没有坚持读经。

重新开始上课时。孩子们给我的只有惊喜。特别是雅妮,9月份我们班读《大学》只是开了个头,而现在她都已经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弟子规》和《老子》也背得相当好。所有的家长都非常受鼓舞。我询问雅妮的母亲是否每日都督促她读经,她说也不是,就是因为10月份德国的幼儿园/学前班放假两周,各种兴趣班也都放假。平时雅妮很忙的,早上要去4个小时学前班,下午不是去跳芭蕾就是要训练滑冰,或者去学音乐,每周还要安排拜访其它小朋友或者接待其它小朋友的来访(在德国父母们都很重视孩子们之间的社交生活),说不上“日理万机”,但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而这段假期,她不用带着雅妮每天东跑西跑,所以才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读了两个星期的经典,而且还不是整天读,但是效果就一下子出来了。

我对此是非常喜悦的。因为在最初一个月我和家长们们交流时,我提出希望孩子们回家多读一些,但那时家长们还没有看到效果,也不感到读经有什么特别,如实告之我孩子们已经很忙碌了,只能抽空听听经典。我理解家长们当时的心态和想法,觉得对于刚刚接触读经理念的海外华人父母和孩子,应该首先以鼓励为主,对于每日坚持读经的习惯暂时没有极为强调,我告诉她们能读最好,但能坚持听已经不错,没有时间读一定要保证听。我相信孩子们的天赋才能,即使这样她们也会很快令家长们刮目相看。而只要读经(听经)的效果一出来,我做下一步的推动工作一定会大得其利。

果然,孩子们不负期望。不仅雅妮表现出色,安娜也进步很大。安娜的父母都是在德华人,平时工作很忙,她从10个月开始就被送去上幼儿园,即使家里是汉语环境,她德语似乎也好过汉语。的确,她第一次上读经班的时候,明显汉语四声发音不标准,《弟子规》这样的三字一句的文本还可以应付,《大学》里面的句子就会令她有诵读困难,甚至只有五六个字的短句,也不能一遍跟读下来。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听经典(虽然听的时间也有限),她朗读背诵经典越来越容易,而且中文口语也大有进步。他母亲因为和她相处的时间很多。对她这逐渐的进步感觉还不深刻,她父亲则说明显感觉安娜说话口齿清楚多了,利索多了。

当然,目前我们读经班的标准可能相对台湾和大陆的读经班要低很多。不过起始点确实低一些,要花上些精力先弥补不足。雅妮和安娜的母亲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亲身感悟,对于读经教育都特别认同支持,我于是提议每周或者在雅妮家,或者在安娜家给孩子们再增加一次读经课,以帮助她们和家长一起尽快地进入每日读经的轨道。

王财贵老师回复:
如 幻可以跟家长们说:在外国成长的华裔子弟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当地外文,就如土生自然,而他们学华文,不会比中国孩子学外文陌生。他们是得天独厚,容易 两全其美的一群。但如家长不善用此长处,则孩子的这种福份,将日渐丧失,反而两不着边,成了一个国际游魂,此乃父母之大过也。

告诉他们:大陆和台湾的许多孩子,都在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背得愈多时,愈觉容易。有的孩子已全本一百五十四首都背完了,英文变成他们的最爱,变成他们学校功课的强项。

并且告诉他们:很快的,等到我把德文读经本编出来,大陆和台湾的孩子,就要用德文背浮士德了。等到这边的孩子都背了几万字德文经典了,您们那些在德国华裔的「德文环境」将减弱其「优势」效应。

在德国的华裔子孙,想把中文学好(好到可以读经史子集,可以为中华民族做主),最简便快速的方法,就是趁小(愈小愈好,当然,如果有心想学,十三十八,甚至三十五十岁也没关系)至少把论语学庸和孟子背完。纵使要把德文学好,好到超乎德国人,想要把西方文化学好,好到超乎西方人,也一定要用此种方法。

(有时,我开玩笑说:这种方法,暂时不要告诉外国人,二十一世纪才能保证是中国人的世纪。)

要告诉大家:语文环境的起点低,不是理由。因为影响教育成效的最大因素,不是环境,甚至不应是天赋。而是教育之理念。

建议你渐渐可以考虑把读经班分为两种班级,一是普通班,一是加强班。普通班就照现在的进度,慢慢调整上去。加强班,是收对理念已有信心的家庭孩子,每天能读到一两个小时以上的,进度可以立即拉快一些。此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考虑,这种「材」的标准,是出于「父母的教育观念」。(尤其如果你有孩子也在读的话,不可以和众人一个进度)

又,若只就一般的「学习」说,可以告诉家长们一个很关键性的教育观念:「能力比较重要,努力是次要的。」所谓:

「磨刀不碍砍柴工」。

华裔子弟不都是都很忙,补很多习,学很多才艺吗?请他们稍稍静下来,把时间留出来,多读经。读经,把学习的「大能力」培养出来了,其它所有的功课,就可以花比较少的时间和努力,而得到比原先更佳的效果。

至于文化的传承,德性的熏陶,智慧的启迪,知道而关心的人就不多了,暂时可以少讲这些。所谓:「先以欲勾牵,渐使入道门」, 先用「功课」「学业」「聪明」「灵巧」等可见可感的效应吸引之,若常说些文化历史人生大事,或恐惊骇了世人也。

加油!

清羽老师回复
下面引用由王财贵在 2007/01/01 12:55pm 发表的内容:语文环境的起点低,不是理由。因为影响教育成效的最大因素,不是环境,甚至不应是天赋。而是教育之理念。

         此一句抵得上现在外面混杂不清的外语学习路数一万句理论陈述,又何止如此!为如幻喝彩为如幻加油,并致西历新年的问候!:)


Delfi老师回帖
谢谢如幻的分享 !! 老师在这当机指点,我从中也受益匪浅。

如幻所谈到的情形,与我在台湾教读经典所遇到的状况相去无多。只是台湾的孩子较有福,得风气之先,有那么多的读经班;台湾的父母更有福,因为得近水楼台之便,方便亲闻王老师的面提心授。

王老师说的对:“语文环境的起点低,不是理由。因为影响教育成效的最大因素,不是环境,甚至不应是天赋。而是教育之理念。”

成就孩子教育人品之成效,就在于父母老师对「教育理念」之方向把握,环境再好,认理不明,教育再用心,花费再多时间金钱,成效亦然不显。此次大陆参访行,见到有些学校、教育集团花大资金、大力气,营造资优学习环境,看似一片灿烂堂煌景象,但却未得握教育本质之枢机,实为可憾可惜!教育是一种诚意,必需探实求本,若无本无实,资源再丰,亦是:尽心尽力,走向失败。(北京四海经典导读中心冯哲主任语)。


台湾读经自学的条件,还未能像大陆成立全日寄宿的读经学校,孩子是白天读经,晚上与周六日在家,由父母来督导读经。故父母的观念正确与否,几占读经成效之钥。从我们教学的实务经验中,我们发现,能相应具信心之家长,孩子读经成效必大,对读经理念认识不足,又以事业赚钱为重者,孩子学习成果亦是载浮载沉,进步有限。故施行「因材施教」,实为重要考虑,这种「材」的标准,是出于「父母的教育观念」,而不是孩子的学习能力。

这也是因势利导所致。

现在我们的读经学园,亦渐渐分成两种班级:一是普通班,一天读经安排4到5个小时,视家长配合情况慢慢调整上去;另一是加强班,是对理念已有信心的家庭孩子,每天读经6到8小时以上,进度可以立即拉快一些,孩子的进步的脚步也可加快。更有甚者,读经已上轨道的孩子,自然需有更长的熏习时间,亦有愿意配合的家长,让孩子4、5点起床读经,在家里经典CD播放不断,达成每日读经10小时熏习的设想。这是我们与家长携手找出的合作方法,得益者即在孩子身上,熏习量够,便日益进步大,愈进步就愈有自信,愈更乐于读经。老师说:读经才能够有大气,大气魄!我们更乐见孩子读经之气派气魄有成。


你们的孩子与台海两岸的孩子同是有福气之人,能得闻经典教育的理念,得遇王老师的叮咛指点,更要惜福,笃实践履才是。

在此也问候: 大家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7 19:15:09 | 只看该作者
如幻在 2006/12/29 02:55pm发表

(四)
我们读经班在这一学期平均参加人数为5人左右(当然,加上读经的家长,这个数字就翻倍了),最多时有9人。

有一位刘女士有两个孩子,分别是8岁和10岁。她来德国多年,先生是德国人,完全不会中文。但她本人一直都期待自己的孩子们对于中国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她特别赞同读经的教育理念,帮忙复制了多套王财贵教授的讲座VCD,并陪同两个孩子来上读经班。但是两个孩子看到同学大多数都是5岁左右的小朋友,感到很难为情,两次后就拒绝来读经班。不过我给了她相关的教材和经典诵读CD。鼓励她回家给孩子们多多播放经典诵读CD,有机会带孩子读一读,必定有效果。刘女士本人后来还经常来读经班和我们一起读经。

一次和刘女士在地铁站巧遇。她很愉快地告诉我,她的孩子很爱听经典诵读的CD,也不知不觉中背下了一些文句。她希望中文学校再给大一些的孩子开设读经班,这样他们的进步肯定更大。是啊,如果能在中文学校开设另一个小学组的读经班就好了。

我们读经班这学期9月份开始读诵的课程是《弟子规》《大学》《老子》,前3次课孩子们在课前和课间听了《唐诗新唱》系列中的《春晓》和《鸟》。到第三次课开始复习《大学》时,安娜的母亲说,这个安娜会背了,让她领读吧。我有点吃惊。安娜其实只上过第一次课,第二次她因故缺席,她的母亲说她平时很忙,没有回家给安娜听录音或者带读,就是上课前三天开始安娜每天在她的车上有机会听车载CD播放几十分钟的录音。就这样把大学的前两段背会了。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参加的家长对于经典诵读到底有多少效果都还半信半疑,这会算是眼见为实了。

9月底我回北京一月,收获甚丰。结识了不少读经教育同仁,还赶上王教授在北京四海的几次讲课。聆听现场演讲的感受才真是震撼呢,尤其是先生那最后3小时的读经问答,洒脱精彩,辩才无碍。

10月份和我的古琴老师金蔚先生继续学习古琴,特别是弦歌。虽然《唐诗新唱》等CD也不错,但是我对于传统弦歌还是情有独衷,总希望能和我的读经班的小朋友一起欣赏国乐之美。金蔚先生于传统文化颇有造诣,在如今大陆的年轻人里甚为难得。他潜心书画,深谙琴艺,尤擅弦歌。北京四海邀请他给学院路小学的国学班的同学教授弦歌,并正在酝酿出版相关专辑。在学琴过程中,我多次亲聆金先生抚琴而歌,《大学》《击壤歌》《关雎》《归去来辞》《忆王孙》。。。让人体味到什么是触动心灵的音乐。

金先生对于读经教育也是心有戚戚焉,非常支持我在汉堡读经班教孩子们弦歌的想法,还慷慨赠予我他费时整理而尚未出版的弦歌资料和他自己亲自录制的弦歌小样。

10月份机缘巧合,后来还认识了也正在随金老师习琴的Kevin老师,见到小楼和清羽。前两天Kevin老师发言提到我们当时一起吃饭聊天的情景,真的令人回味。这次春节回国,一定要亲自去汉学书店拜访Kevin老师,去天津在谦学堂再见小楼和清羽。如果运气好的话,值遇王老师在京讲学。那简直就太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7 19:14:55 | 只看该作者
如幻在 2006/12/26 05:23pm 发表
(三)

汉堡中文学校希望我从学前班找几个小朋友在2006/7学年度第一学期来办读经班,首做尝试。8月底(2006年)在中文学校开学的第一天,我给学前班的家长们简要介绍了一下儿童经典读经理念。读经教育这样的概念对于这里大多数家长是闻所未闻,最后大概有5,6位家长决定从开学第二周开始带小朋友来上读经课。

汉堡中文学校的上课时间是每周日下午。学校设置了从学前班到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以及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还有专门针对德国人的四个汉语学习班。目前学校把我们的读经班定位为类似“兴趣班”这样的课程,所以排课比较靠后。我们读经班的孩子都是是先上学前班学习拼音和简单的中文表达,而后去参加音乐课或者舞蹈课等兴趣班,到下午3点钟再参加读经班。而这时这些4,5岁的孩子们往往已经比较疲惫。不过能顺利在中文学校开课我已经感到非常满意,虽然参加的小朋友还很少,但是我认为作为第一个小班已经足够。她可以让对读经教育全无概念的家长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读经。

我们班上的小朋友从3岁半到5岁半不等,都是在德国出生的孩子,其中有三个中德混血儿。她们从几个月至2岁就被送去上德国的幼儿园,多数孩子德语都好过汉语。即使是父母都是中国人的孩子,也常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在家中和孩子的汉语交流不多。这些孩子们每日在幼儿园说德语,回家后又钟情于德语儿童电视节目,她们的汉语明显弱于德语,汉语词汇量小于国内同龄的孩子,而且对汉语特有的声调掌握得不好,说出的汉语听起来不免“洋腔洋调”。

由于每周只有一个小时的课程,期待孩子们仅凭这一点点时间读经而提高中文程度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一个小时的读经课程更大程度上是教会家长和孩子们在家里如何坚持读经的示范课程。我也力求每次都在课前和课后与家长们充分交流,以不断深化家长们对读经教育的认识。因为在非中文环境下,家长对于读经教育的理解和积极参与几乎是孩子们能有效地进行中文读经教育的最重要保证。在读经班进行期间,我刻录了多套王财贵老师在北师大的演讲VCD分发给家长们(上次清羽老师又给了我们王老师在厦门的演讲,也开始分发给学生家长了。谢谢清羽老师啊),请她们认真观看。家长们观看了王老师的演讲后,对读经教育的理念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当然认识的深刻程度因人而异)。

我从一开始就告诉家长们,虽然学校把我们的课程命名为少儿经典诵读,但是每个亲近经典的人都会从中受益,这个读经班不应该仅有孩子们参与,更是一个家长和孩子们互学的小组,大家都是学生,也都是导读老师。所以从第一次读经课开始,在我带读了几次之后,我就让妈妈们轮流领读,而两三次课以后,能把经典背诵下来的小朋友都被我请到前面做导读老师。有的时候,是小朋友们都在上面领读,我们几个妈妈在下面老老实实跟读,倒好像是个“妈妈读经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7 19:14:11 | 只看该作者
如幻在 2006/12/23 00:36am 发表

(二)
在和两所中文学校接洽时,我都表达了开办儿童读经班的愿望。汉华中文学校的校长从未听说过读经教育,一时没有完全明了我的来意,所以还建议我先替其它老师代课,试讲两次。我明确说那样教语文我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汉堡中文学校的教务长丁老师听说过国内开展的读经教育,看了王老师的演讲后非常赞叹。他支持开办读经班的想法,但是他说这里家长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很多海外华人重商轻文,让孩子来读中文学校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他对于家长能否理解这种教育理念存有疑虑。

我有些许犹豫是否要立刻在汉堡开设读经班,而此时恰好“自投罗网”撞上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就在“相见欢”栏目里发了一篇《尽己力而为之》。之后各位朋友和季谦先生都回帖对我多有鼓励。现在重读当时大家的回复,仍有一份无言的感动。

如幻 :
两月前迁居德国汉堡。

上周日到本地中文学校介绍儿童经典诵读(本人是编外志愿者)。应校长之邀旁听了一节幼儿班中文课。班上大约十二三个孩子,3到6岁不等,其中四五个混血儿。老师非常和蔼聪明,孩子们也都活泼可爱。一个半小时里,中心内容是教一段小歌谣(说是歌谣也比较勉强吧):“鱼儿跳,青蛙叫,小朋友,拍手笑。”同时兼学习“鱼”和“青蛙”等字。

有时会想,在家里教教我的小春子(小女15个月大了)读诵经典就好了,不必要一定向别人推荐。因为我一向不喜欢推广什么理念,搞什么组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尊重别人的选择比所谓真理更重要。但是听了这么一节课,我不得不承认,真的有痛心的感觉。理解到王财贵教授所说他做经典诵读的推广只是因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是不是有很多小孩子会来读诵经典并不是我们选择做这件事情的理由,这也要看个人与相互间的缘分。我就是尽己力而为之吧。

Erica:
能够读经的人是有福气的人,
期望您能将这份福气送给德国的小朋友
说不定小春子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呢!!

加油唷!

王财贵:
Erica  说的是,人生固然如幻,但希望如幻做人不要在热诚中又偏向了消极,海外华人子弟,甚至外族之儿童,是多么须要读经教育啊!

我常有两句经典当作我的处世良针:

第一句是有隐居之士评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二句是庄子自得的处世哲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有人会说,前一句是儒家积极的态度,后一句是道家消极的态度。这样的解读,其实未必全对。

孔子固然积极,但其积极在「而为之」,而其「知其不可」处,则是消极的。
庄子固然消极,但其「安之若命」时是消极的,而其「知其不可奈何」之前,是已经有了多少的「尽心尽力」,才能讲得如此饱满呀!

如幻说:

「是不是有很多小孩子会来读诵经典并不是我们选择做这件事情的理由,这也要看个人与相互间的缘分。我就是尽己力而为之吧。」

我建议说成:「不管是不是有很多小孩子会来读诵经典,我就是要尽己力而为之。因为个人与相互间的缘分之如何,并不是我们选择做这件事情的理由。」此似较为积极。

若能说成:「看个人与相互间的缘分,我知道并不会有很多小孩子来读诵经典,但我们选择做这件事情的理由,是由于我想尽一己之力。」则更合乎君子之道了。


天津清羽:

随缘尽份两担当
圣贤凡俗皆庸常
多少人间无奈事
去留进退属心王

宓山行者:
言无讳,色不媚,且不失温柔敦厚,应是君子或曰君子之道的基本特征。

如幻:
后学昨日看到先生的另一篇回文(http://yp719.et.cyu.edu.tw/cgi-b ... opic=137&show=0),已经惭愧不已。反省己心,是有“不当的保守心态”左右的。

记得初次读到先生推广经典教育之宏愿,内心是深为震撼和钦佩的。后学会于果而随缘,于因而精进,尽己力而为之。

前 天已经在德国热线网(华人网)的宝宝园地里给在德国的中国妈妈们介绍儿童经典诵读(经典教育)了。与中文学校的再次联系(如果不是王教授督促,我这个保守的人又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也非常顺利。希望8月底下个学期开学时能开始办经典读诵班。我还是尽一个志愿者的本分。不过暑假期间我还会争取就和几个小朋友读起经典来。读书是没有假期的。

以后会在其它版面和各位多交流。
×××××××××××××××××

有各位师友的鼓舞,再反思自己当初要做读经教育志愿者的发心,顾虑全消。

7月初时我让学校给我介绍两位小同学,假期和我一起读经,计划开学的时候让小朋友给家长们背诵一段《大学》或者《论语》,比我介绍半个小时读经理念都要有效。

可惜很多学生假期都随父母回国或者到国外度假,学校又不熟悉新入学的学前班的学生,所以他们还是希望我等到8月底开学正式开始读经班。也好,需要等待,我就耐心等待,充满信心。因为如果能有一个孩子能因此接触经典,进而受益,那都是非常值得欢喜的事情。王财贵老师有言“本来无有的事,能有一个人读经,就是一个成功,能有两个人读经,就是两个成功。所以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事,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因为不可能失败,再失败也是回归到零而已”。

所以,我就抱着必定成功的心态着手准备新学期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8.11.2024 10:5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