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支持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12.2016 19:1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从两天前开始,“市场经济地位”这个词就刷遍了各大新闻公众号和许多人的朋友圈,引爆了一轮轮争议。
有人愤愤“一切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行径都是耍流氓”,有人高冷“中国没履行好义务就不要一味索要权利”,那么,被大家争论得沸沸扬扬的这个“市场经济地位”,究竟是何方神器?
它有什么好?谁想要?谁阻挠?前缘后故是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



15年前,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根据当时签订的条款,中国同意在15年之内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据当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中文标准版全文,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中有如下规定:

(a)(i)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在确定价格可比性时,应使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
(ii)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

倾销是什么意思?就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故意用亏本价卖货,等着把对手赶走之后好漫天要价。
如何确定某国是否在对外贸易中有倾销行为?那就要看该国出口产品的售价是否低于生产成本。

好的,所以根据引用的第15条a项(ii)目,用白话来说,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受调查的中国生产者就不能证明自己“具备市场经济条件”。那么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就可以不搭理某产品在中国国内的实际生产成本,而可以随意指定一个“替代国”,以同类产品在“替代国”的生产成本为参照,来判断中国卖家是否有倾销行为!
当时为了加入WTO,中国不得不暂时咬了一下牙,于是吃这一条款的亏足足吃了15年。15年里,中国钢铁产业成了最大的靶子,时不时被其他国家拖出来,施以反倾销调查再课以重税。其他比如光伏啊、轮胎啊、彩电啊、瓷砖啊……也纷纷中枪。一句话,只要中国货卖得便宜欧美看不爽,分分钟就找来一个生产成本高得爆表的“替代国”做参照,告中国倾销一告一个准。1998年彩电反倾销调查,欧盟选了新加坡做参照国;2011年瓷砖反倾销调查,阿根廷选了巴西做参照国——拜托,新加坡的人力成本是中国的20多倍好不好啦?中国人会烧陶瓷的时候,巴西人还在雨林里跟猩猩抢香蕉呢吧?
……我有一句“流氓不要脸”不知当讲不当讲啊!


这15年里,官司没少打,气没少受。等到今年12月11日,中国满以为既然条款到期了又没有后续补充,该到了能挺直腰板的时候了,但欧盟、美国、日本近期却纷纷表态,表示一时半会还不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这就得认真掰扯掰扯了。
欧美这些经济体的做法很好理解。一旦松了口,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要按中国的实际生产成本计算,那可很难再判定中国货倾销了。到时候中国货一窝蜂涌进来,买本国产品的人少了,行业萧条了,自己人纷纷失业了,上街闹事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要知道,《议定书》第15条里,除了那个憋屈的a项外,还有个d项呢。

(d)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其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则(a)项的规定即应终止,但截至加入之日,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中须包含有关市场经济的标准。无论如何,(a)项(ii)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此外,如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一特定产业或部门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a)项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不得再对该产业或部门适用。
这是什么意思呢?

整篇《议定书》里,完全没提到中国应于何时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却白纸黑字写着“无论如何,(a)项(ii)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也就是说,2016年12月11日之后,不论西方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再引入第三方的生产成本标准来审议中国有没有搞低价倾销,就都已经违反《议定书》的规定了。
我们关心的点并不是西方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是15年后的现在,西方有没有取消第三方价格参照。换言之,面子我们不care,重要的是里子。
但欧美现在一个劲在面子上做文章,非要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取消第三方价格参照”绑定在一起,这个流氓耍得就有点缺乏技术含量了。
目前,美国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的。11月23日,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上,美国商务部长普利兹克就表示“向中国赋予市场经济地位的时机仍不成熟”。12月12日,奥巴马政府正式决定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理由还是《议定书》里没提中国能够自动获得这一待遇。
欧洲的态度也不咋地。今年5月,欧盟议会以超多数票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表示可以承认,但得想出一个新的反倾销调查方式。11月,欧盟委员会又想用“市场扭曲”的概念替代“非市场经济”,总之换汤不换药,没什么改观。

不过,欧盟的态度这么扭捏,其实是因为内部还存在分歧。比如德国就倾向于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15年10月,在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虽然北京还要加把劲,但德国原则上乐于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且就像力促欧盟与和中国敲定投资协议一样,德国希望促进这项进程。
2016年,默克尔访问中国时更是表态,称愿意在这一问题上充当欧盟与中国的中间人,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就此开展讨论,“我代表德方在此明确立场,15年前的约定仍记忆犹新。”“提高调门无益于双方解决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欧盟知悉自身义务,欧盟委员会正在寻找解决方案。”
就连对中国一向没什么友好态度的德国《明镜》周刊都在今年10月报道称,德国认为如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后仍不给予中国人市场经济地位,就是对北京政府的侮辱。德国一台“今日新闻”节目更是笑称“最后一定会有一个方案,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国人的要求,但肯定行之有效。我们都知道亚洲人的行事方式,一个解决方案要让双方都留住面子。”

德国向中国倾斜的态度是情理之中的。毕竟德国是出口大国,中国市场对于德国汽车产业而言尤其是一块大蛋糕。万一把中国逼急了实施报复,那对德国的打击可是德国难以承受之重。要知道,前两周中国政府透露,计划对豪车额外征收10%的消费税,德媒就一片惊呼,认为这主要警告的就是德国汽车业呢。
然而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立场就比较强硬了,没别的,这些国家近年来的国内经济状况都比较低迷,经不住中国货再进来强势冲击一番。左右都是不景气,还是先“攘外”再“安内”吧。
不过……
意大利反对?伦齐前两天主动请辞了。
法国反对?奥朗德前两周宣布不再谋求连任了。
美国反对?奥巴马即将卸任,民主党也在这次大选里玩砸了……

话就说到这了。这事到底怎么解决,还“幸存”的西方领导人们就自己看着办吧……

转载自欧洲时报德国版,公众号GermanRepor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2024 03:3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