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4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修波羅蜜願 ─ 益西彭措堪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4.11.2013 12: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敬錄自《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      益西彭措堪布  著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庚一、修波羅蜜願


勤修清淨波羅蜜,


       願我生生世世之中,都能精進不懈地修持各種清淨波羅蜜多。

       波羅蜜是梵語,譯成漢文是到彼岸。生死輪迴是此岸,煩惱妄念是中間的水流,大空離戲是彼岸。眾生沒有空性智慧,安住在生死的此岸,沉溺在煩惱的水流之中起惑造業,陷於沒有邊際的輪迴大海中。但依靠修持無相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空無一物,就是離開此岸;寂滅一切妄念分別,即是跨越中流;證得法性真如,可以說是到達彼岸。《唯識論》中認為:「現在發起苦諦與集諦就是此岸,沒有生起苦集的二乘果則為中流,菩提涅槃是彼岸。六度作為船筏,把修行人度到彼岸。」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指出此岸與彼岸有三種意義:「一、生死為此岸,菩提為彼岸。一切如來都是從生死此岸,越過生老病死的中流,到達菩提彼岸。二、有相為此岸,無相為彼岸。三、六種障蔽為此岸,對治彼等的六度為彼岸。」

       波羅蜜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共十種。

       一、布施波羅蜜:布施有三種,即財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財布施在《瑜伽師地論》中說:「菩薩的所有財物不論多少,都先要發心,布施給一切眾生。當真正有眾生來求施時,應當像來領取他們自己的東西一樣,給的時候就像還他們的財物一般。見到來求者,始終不嗤笑、輕弄他們,也不要讓他們慚愧不好意思。不應皺著眉頭,心中不高興,應該開顏含笑,快快給予。」無畏施:當其他眾生有恐怖,有災難禍殃時,菩薩應以種種方便,救護他們脫離出來,遠離怖畏。或者對禽獸們應全力以赴地救拔保護,讓牠們免受惱害,如此可稱為無畏施。法施:就是對眾生宣講演說開示正法,將眾生引導到解脫正途上來。

       二、淨戒波羅蜜分三: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防止錯誤,斷除惡法稱之為戒,對戒不毀不犯稱為淨。(一)攝律儀戒:斷除一切惡法。(二)攝善法戒:修持一切善法。(三)饒益有情戒:以無有罪惡的意樂普遍利益眾生。《攝大乘論》中云:「由攝律儀戒,能建立菩薩行。由攝善法戒,能廣集佛法。由饒益有情戒,能無罪利益。」

       三、忍辱波羅蜜多分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法忍。他人加惡稱為辱,安然受之稱為忍。(一)耐怨害忍:由大悲心不捨棄有情,對怨敵仇害安然忍受,不生恚怒。(二)安受苦忍:修行時遇到寒熱飢渴等苦,安然忍受,不生退轉。(三)法忍:觀察諦審一切諸法不生不滅,安然忍受,並證悟它。無生法忍作為前兩種忍的依靠處,因為了達法忍,才能坦然忍受怨害及痛苦。

       四、精進波羅蜜多分三:披甲精進、攝善精進、利樂有情精進。勇捍不退稱為進,萬行不雜,稱之為精。(一)披甲精進:猶如猛將身披甲胄,能摧滅怨敵,心無退屈的菩薩也是如此。披甲精進,修積萬行,降伏四種魔怨。(二)攝善精進:修習善法,進取無倦。(三)利樂有情精進:於饒益有情事不生疲厭。

       五、禪定波羅蜜分三:安住靜慮、引發靜慮、辦事靜慮。專注一境名禪,攝心不亂名定。總之,分別心澄清寂靜稱為靜慮。(一)安住靜慮:心安住時,輕安愉悅,受用法樂,無有厭倦。(二)引發靜慮:依此定引發六神通及所欲之事悉能圓滿。(三)辦事靜慮:依此定力成辦利樂有情的事業。如以定力止息飢饉災荒,瘟疫傳染等。

       六、般若波羅蜜分三:生空無分別慧、法空無分別慧、俱空無分別慧。(一)生空無分別慧:即聲緣所證人無我空性的智慧。(二)法空無分別慧:菩薩所證諸法空無我的智慧。(三)俱空無分別慧:證得人無我、法無我平等是離一切戲論邊際的大空智慧。

       七、方便波羅蜜分二:迴向方便,拔濟方便。自在的攝受度化眾生,隨機應變,善離諸過,稱為方便。(一)迴向方便:以前六度所修積的一切善根,善巧迴向自他一切眾生得到無上正等菩提。(二)拔濟方便:所有善根一一都為拔濟一切有情脫離苦難。

       八、願波羅蜜分二:求菩提願、利樂他願。專心向樂,志求不退稱之為願。(一)求菩提願:志求無上菩提佛果。(二)利樂他願:志求利樂諸有情。

       九、力波羅蜜分二:思擇力、修習力。具有殊勝的堪能,不可屈服,稱之為力。(一)思擇力:思擇可作不可作等。(二)修習力:修萬行時不退屈。由此二力能令前六度相續不斷。

       十、智波羅蜜分二:受用法樂智、成就有情智。決斷諸法,能善加了知,稱之為智。(一)受用法樂智:由布施等波羅蜜,成就此智,又由此智成立施等,如此自在,稱為受用法樂智。(二)成就有情智:由此妙智,能正確了知施戒忍等,而饒益有情。《攝大乘論》云:「由施能攝受有情,由戒能不害有情,由忍遭苦能受,由勤能助他有情所作善事,由定未定者令定也,為未得定諸有情說行相方便,令彼有情成辦此定。由慧為已得定者,令解脫等。菩薩自己得出世間慧,斷障得解脫已,廣為一切得定者,說遠離世間解脫功德。不令依定求有忻上,令依已得上地勝定,遠起加行,引出世間慧,即斷障解脫故,名成熟有情也。」

       因為菩薩有十地,所對治的障蔽有慳貪、毀禁、嗔恚、懈怠、散亂、愚癡、耽滯、退屈、怯劣、昧事十種,所以有十波羅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1.2024 23:2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