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17.7.2013 09:01:29
|
只看该作者
2.
“亲爱的嘉倩,几乎现在好多人都出国了,本科的不出来,研究生也挤破了头要出国。留学,到底有什么魅力啊?”即将结束一阶段留学生涯的我,坐在上海的一家饭店里,未曾出过国的老同学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慨万千。留学前后对比的自己,的确是充满了惊喜一般的改变。一开始太多事情不懂,看得一头雾水,跌跌撞撞地去学去做好。有的时候,明明觉得太难,还是会抱着“失败了就失败”的平常心去做,没有了家人朋友的陪伴,成长却加快了速度,如同刚出生的鹿、破茧的蝴蝶,没有人能帮得了自己站起来,没有人能帮得了自己织茧并破茧,通过了那一层考验,却是冲向大草原飞往蓝天的时刻:
刚离开家的时候,父母辛辛苦苦帮助清点大包小包,好似家里什么有的都托运走了,就再多一两斤,他们两个人仍会塞一盒维生素;出国后再回来,我每次都反而洒脱地说,“我自己会去清点的,你们去看电视休息休息吧,上了一天的班也很辛苦的。”
刚离开家的时候,娇贵到经不起折腾,连小小的不顺利或者他人无意的一句话都会需要听很多好话得到心里安慰;经过了走南闯北的摔摔打打之后,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年轻的时候,在自己的电影里好好过把瘾,多了份沉稳和自信。
刚离开家的时候,还在为那些杂志里面的美丽模特总有用不完的包、穿不完的衣服鞋子、百变的发型而羡慕不已;出国后,到处提着一只黑色大箱子漂泊,总是为了有限的公斤数删删减减之后,才知道没把自己穿暖和了,美瞳不管什么颜色都挺多余的。
刚离开家的时候,父母探望,母亲还是照旧给我夹菜,依旧我很不耐烦地埋怨,“我自己会吃”;多年后,只是那么一个小动作,眼泪快要掉下来,因为一个人在外无人在乎饿不饿冷不冷,回家了才有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
刚离开家的时候,一旦谁一点点看不起自己,就拼了命要摆出一副“你凭什么这样说我”的小人物姿态;再次回来,觉得我还真什么都不是,却欣然接受。正因为是一只蚂蚁,所以可以那么坦坦然地失败热烈烈地庆祝每一个小成功,遇见那些没来由就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只会淡淡一笑。心里懂得,真正的自信,是从低到尘埃里的失败探出来的花苗,从来不炫耀,保持快乐与坚持梦想,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做到了就好。
刚离开家的时候,生活里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在包办的,即便最后一刻临行前在机场,也都是他们在忙碌,叮嘱着要带什么,并一一亲身去清点;这些年来,一个人习惯了独自去办理事务,让他们在一边等待,更是早已习惯了姑娘也要像个男孩一样坚强。当提四十多公斤箱子回家上楼时,让一旁的父亲看着更是笑着说,“家里面的小男孩回来喽!”
刚离开家的时候,以为高考就意味着所有苦难的结束;现在终于懂得,每一个结束就意味着另一个开始。人生就走完了一个十字路口,过完一个街区总是又会出现另一个十字路口,谁都会迷茫,但重要的是迷茫过后立刻付出行动,坚信会走出一条宽敞的大路来。
而这一切如同魔术一般神奇的成长,正如一切关乎“改变”的过程,却是痛苦的。无论是去欧洲,澳洲,亚洲其他国家还是美国,生活到哪里都一样,买菜做饭洗衣打工还有打蟑螂。和其他留学生的关系并不那么接近,没有“孤身在外”所以要“同甘共苦”一说,因为彼此都是泥菩萨,自身难保,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正值最美的青春年华,即便美好甜蜜的恋爱,都常常因为“异地恋”而充满苦味。除了孤单,网络世界更会在一瞬间毁了自己好不容易才平衡的心态。和家人好友一遍遍说着“我很好,一切都很顺利”,挂完电话落寞地叹气要面对其实冷冰冰的残酷现实。在异国的独立生活,都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英语里有一句话说,“你不能在已经满的茶杯里继续倒水。”成长,也同样如此。为了离开娇弱而狭隘的自己,第一步永远是先很痛地扔掉些什么,放弃些什么,才能在里面添加些有分量的新元素。
尤其记得小时候很害怕痛,一点点打针就哭喊地昏天暗地的,看别人打针都怕。长大后一个人出来,一切都只有自己的时候,没有资格害怕,一样样事情只能去面对,这些年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害怕会让人失败。才知道疼痛啊伤口啊疤痕啊才构成了真正的人生,越是怕,针头就越是因为肌肉紧张打不进去,但看淡了去面对,反而一点事都没,一下子也就过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