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6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功德”(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7.10.2011 21:1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谈“功德”

一弘

我的一个朋友去朝五台山,徒步走完了五个台。他回来后非常兴奋:“他们说,走完五个台的功德相当于念三百亿遍六字大明咒的功德!”我们听了都很高兴随喜。但是我转念一想:如果正在修六字大明咒的人听到这话会是什么感受?会不会备受打击?
接下来又有一连串的问题:念一遍六字大明咒的功德到底是多少?是一个固定的量吗?有菩提心的人念和没有菩提心的人念一样吗?心散乱的人念和有禅定力的人念一样吗?
那么,“功德”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吗?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吗?
何谓“功德”达摩祖师和梁武帝的公案大家都清楚。梁武帝修建了那么多寺庙,供养了那么多僧人,却被达摩一句“毫无功德”当场打晕。梁武帝接着问:“那什么才是功德?”达摩答道:“见性曰功,妙用曰德;功成德立,在于一念。”
所谓“见性”,就是明了心性的甚深智慧;所谓“妙用”,就是普度众生的慈悲方便。简单说,“功德”就是智慧与慈悲的双运。
功德大小的关键不在于事相,而在于心念,或者说在于见地。比如,同样放生一条鱼,如果以世俗的同情心去放生,得到的仅仅是一点人天福报,根本算不上功德;而如果以《普贤行愿品》“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的见地来看待这条鱼,那么慈悲心所缘的就不仅仅是一条鱼,而是广大无边的境界,其功德就不可思议。
我们常说“积功累德”,似乎功德是外面一种无形的“物质”,要像挣钱那样不断地去获取、去积累。但其实功德就存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正如达摩祖师说的:“功成德立,在于一念。”
六祖也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一切的一切本身具足,只要拿到了宝库的钥匙,打开门,一切的宝藏立时全部拥有,而不需要一个获取、积累的过程。所以对于上根利器的人,如果遇到了圆满究竟的教法,他可以在一念之间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圆满全部资粮而当下成佛。正像《普贤行愿品》中说的:“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可见,功德并不是“物质”,而是一念的觉悟,因此是很难用具体数字衡量的。所以在佛经中在比较有为法和无为法“功德”的时候,佛陀总是用诸如“百千亿恒河沙”、“俱胝那由他”或“不可说不可说”等虚拟数字。这些相当于数学中的“无限大”,也就是说,二者其实无法比较,因为二者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情。
而从究竟意义上来说,“功德”也只是一个概念,也是了不可得的。既然都“了不可得”了,又何苦斤斤计较呢?

功德的“数量”“功德”本是了不可得的,但是众生有分别心,生活在有分别的境界中,所以对于众生来说,功德也就有了“数量”,也就有了关于功德数量的种种说法。
这类的说法很多,比如:在某些特殊的日子修行或者做善事,功德就会比平常多多少倍;念了某个咒语,后面的念诵功德就会增长多少倍多少倍;去某个圣地绕一圈,就相当于念多少多少遍心咒的功德……等等。在这些说法中,有一些是有经论根据的,有一些是祖师菩萨们的慈悲方便,有一些则是以讹传讹。情况不同,我们要善加分辨。
比如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像日食、月食、神变月等等,修行的功德为什么会增加呢?因为在这些时刻,法界更加清净,而人心与法界是一体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修行,心更容易清净,效果会更好。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共修的因素:如果大家都知道在这些特殊的日子修行更好,就都在这同一时刻修行,就会形成“共修”。共修的力量很大,能使每人所获功德与众人所有功德相同。这是有经论根据的。
笔者就有切身体会,无论是念佛还是坐禅,一个人独自修与两个人在一起共修就没法比,四个人共修与三个人又是不一样。道友之间相互的加持增上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千百万人在某一时刻共同修行,即使那个时刻本来没有什么特殊,也会因为人心凝聚的力量而变得“特殊”,因为万法唯心所造。
又比如宣说去圣地朝拜的功德如何如何,是为了鼓励人们去朝圣,因为圣地的加持力确实不可思议,对修行大有好处。但如果执着于朝圣的功德一定是念咒的多少多少倍,这对念咒的人来说则打击了信心,朝圣的人则可能生起我慢。本来,“功德”在于一念清净的觉心,一念清净,通彻法界,即与法界同体,与法界同等功德。朝圣或念咒仅仅是一个手段而已,这种数字的比较是没有道理的。
总之,关于功德数量的种种说法,都是为了鼓励人们精进修行,增加人们的信心。我们可不要辜负了祖师菩萨们的这番好意,而把这些说法变成了投机取巧的借口。
别打“功德”的小算盘因为有这关于功德数量的种种说法,于是有人就像做生意一样,打起了关于功德的各种小算盘。
有些人平时不好好修行,专等着那些“特殊”的日子捞便宜。还有人自己不肯下功夫,总是把“功德”寄托在外面的物品上。比如现在有一种戒指,上面嵌着一个刻有六字大明咒的转环,据说转一圈就相当于念一亿遍六字大明咒。类似的“法宝”还有很多。一些人总是觉得只要身上戴着点什么,或者家里面供着点什么,就“功德”圆满了。
不可否认,一些物品确实有殊胜的加持力,但这毕竟只是助缘,是不能代替自己的实修的。如果自己不实修、单靠佛加持就能解脱,那么佛无时无刻不在加持着我们,那我们早该解脱了。
就拿在藏地流行的转经筒来说,千百部佛经被缩微在一个小小的转经筒中,据说转一圈经筒就相当于念了这千百部佛经。话是这么说,但事实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寺院里面的僧人何苦每天起早贪黑地诵经呢?轻轻摇一下转经筒不就行了吗?看来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藏地整天摇着转经筒的几乎都是无法可依的老牧民,你看到哪个僧人摇转经筒?这足以说明:尽管摇转经筒也很殊胜,但毕竟无法代替闻思修!许多牧民不识字,根本无法诵经,所以佛菩萨出于慈悲,才用转经筒来让他们与佛法结缘。
现代人更懒了,连用手摇转经筒都觉得费劲,于是发明了电动转经筒。好啊,马达“嗡嗡”一转,一天下来怎么也要转个几十万圈,所“念”的佛经数量早已是个天文数字。那么,“念”了这么多的佛经,你的烦恼减轻了吗?你的智慧增长了吗?
还有人打起了“随喜”的算盘。当初我们几个道友要去受戒,有人就说:“你们受戒我随喜,随喜的功德是一样的,而我又没有你们破戒的过失。哈哈!”当时听他这话总觉得不对劲儿,但就是不知道他错在哪里。是啊,佛说了,随喜的功德是一样的。现在看明白了:他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态根本就不是随喜!

功德与过失功德成于一念之间,过失也同样。一些人自以为做了“功德”,但实际上却是造了过失,因为功德与过失之间的差别,也就在这一念之间。
比如,助印经书有巨大的功德,但如果所印的是伪经邪论,罪过也是无穷的。
当今印经的团体和个人很多,所印的各种书籍不计其数,其中就有一些邪法混杂其中,比如《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伪经、《玉历宝钞》等迷信书籍,以及一些人对佛法歪曲的讲解等等。
有人认为:“《父母恩重难报经》虽然不是佛说,但毕竟也是劝人为善的,印行应该也有功德。”这种观点,明朝末年的莲池大师在《竹窗三笔·伪造父母恩重经》一文中就已批驳过:此“经”虽然劝人为善,但会让人认为佛经就是这么的粗浅低劣,因而不信佛甚至谤佛,所以祸害更大。
至于《玉历宝钞》,里面虽然也讲“因果”,但它所讲的“因果”与佛法里面讲的因果是两码事。佛教里面的因果是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基础的,最终是让人明了心性,解脱成佛;而《玉历宝钞》等里面的“因果”则完全是外在神灵的惩罚和奖励,这样的“因果”观念只能让人远离正法,趣入迷信,最终沦为“大神”、“半仙”。
放生的功德也很大,但如果不负责任地乱放生,反而会成了杀生。
为了达到放生的真正效果,放生最忌讳的就是让鱼贩子、鸟贩子事先有准备去抓捕,因此放生时间与购买地点一定都不能有规律。但是一些人为了使自己的“功德”更大,专门挑佛菩萨纪念日放生,因为懒得跑腿也不更换购买地点,这就给鱼鸟贩子可乘之机。
那些商贩早已摸清了规律,对什么四月初八、六月十九等佛教纪念日比佛教徒还清楚,提前就去大肆抓捕。最可怜的是那些小鸟,它们在被抓捕过程中多数都损伤了羽翼,放生之后很难存活。而它们之所以被抓,就是因为有人要“放生”!为佛教徒抓捕放生用的动物,已经成了一种产业。如此是“放生”,还是杀生呢?
有些人不懂佛法,只知道出钱让人印经、放生,也不管印的是真经还是伪经,也不管是放生还是杀生。当提醒他要小心谨慎时,他会说:“没关系!反正我出钱是我的功德,他造业是他的事情。个人因果个人承担。”这话听着似乎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你出钱你就有功德了吗?
有无功德,关键在于发心。如果真的发心为了护持正法,是绝不会容忍有人印伪经来惑乱正法的;如果真的是慈悯众生,也绝不会容忍有人乱放生。只顾自己的“功德”,不管佛法的兴衰,不管众生的死活,这完全是自私自利的小算盘,这种不清净的发心怎么会有功德呢?因此,无论从发心还是从客观效果来看,出钱者和造恶者都是一根线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
还有,现在许多经书的后面都印有“功德芳名”,将捐资助印者的名单列在上面。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多人将经书请回去是要供在佛台上面礼拜的,这样助印者的名字也会随着经书一起受到人们地供养礼拜,这将大大折损助印者的福报。所以在印经的时候,助印者的“功德芳名”一定不要与经书本身装订在一起,还要提醒人们将经书请回去后,要把“功德芳名”那页纸拿出来,不要和经书一起供。这样才不至于折损助印者的福报。
“功德”的诱饵一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功德,却又贪著功德,一听到“功德”二字就眼冒绿光,这往往就会给骗子可乘之机。
有这样一个事情:在某地一个香火鼎盛的大寺院,来了一个骗子。他身穿大褂,头发剃得非常短,手托着一个大盘子,站在寺院的角落里一言不发。香客们从他身边经过,就纷纷往他盘子里面扔钱。很快他的盘子就堆满了。后来,寺里的僧人发现了他并报了警。然而面对警察,这骗子还振振有辞:“我没有冒充僧人行骗啊!我穿的不是僧装,也没有剃光头,我也没说我是和尚。都是他们自愿给我钱,与我有什么关系啊?”
这件事情让人哭笑不得,香客们的盲从可见一斑。而深究人们的心理,还是认为金钱可以买来一切,包括“功德”。
既然有买的,就有卖的。“功德市场”的交易就越来越火爆了。哪里哪里又要建大佛、盖大庙啦,哪里哪里印“经”啦,哪里哪里又搞大法会超度啦,哪里哪里的“大活佛”来了要供养啦……一声声“功德无量”说得人心潮澎湃、垂涎三尺,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掏腰包了。似乎钱一出,功德就具足了,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然而,有谁考察过:所印的经是真的吗?参加法会的人有超度的能力吗?那“活佛”有传承有修行吗?建大佛、盖大庙的攀比风气对佛法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这里的问题很复杂。
一些佛教用品商贩在推销他们的“法宝”时,也经常会吹嘘其“功德”如何如何,甚至说只要被这“法宝”的影子罩一下,不修也能成佛。但是请问这些商贩:如果这“法宝”一个就有那么大的“功德”,那在你的库房里这“法宝”都堆满了,你都枕着它们睡觉了,按理说你早都该成佛了,可你现在怎么还是这样一副苦苦恼恼的倒霉相呢?
功德是修出来的,不是买来的。如果抱着“买功德”的心态,就难免受骗上当。人家佛菩萨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现在一些人可是“先以佛勾牵,后令掏腰包”。
结语当今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纷乱的诱惑,因此,最稳妥的方法就是检点自己的发心。最终我们还是以这个古老的偈颂共勉吧:
若人***一须臾 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毕竟碎为尘 一念净心成正觉
2#
发表于 18.2.2012 11:37: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太厉害了!












www.huwaizb.com 淘宝户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0.2.2025 01:3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