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洲际导弹计划透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9.2010 03:28: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随着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过去在人们印象中贫穷落后的印度开始被媒体描绘成"emerging power",甚至“future superpower”。印度精英认为,印度已经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为了实现在21世纪成为世界一流国家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起一支与之相称的战略核力量。1999年8月17日,印度公开提出了“可信最小威慑(credible minimum deterrent)”核原则(nuclear doctrine)。为此,2001年印度在未来15年军队发展规划中决定耗资150亿美元建立一支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50亿美元用于建立核武库的指挥和控制系统。


核武器被印度当局看作是进入世界大国俱乐部的门票

十年来,“三位一体”中进展最快的的是陆基核力量,而陆基核力量中最先进的是已经三次试验成功的“烈火3”中程弹道导弹,据称可携带一枚1.5吨的核弹 头,最大射程为3500 km。外界关心的是,印度导弹项目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尤其是,印度有没有研制洲际导弹的计划?
洲际导弹作为一种战略武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因此,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印度的战略目标和背后的战略文化。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屡遭外来侵略的国家,有独特的但又不被外人所了解的文化传统。在笔者看来,要理解印度的战略,有三点值得注意:

1,“婆罗门”等级世界观。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不同,古印度的婆罗门(印度教)传统公开宣扬人生而不平等,且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印度精英很自然的认为国际体系存在一种等级结构,各国是不可能平等相处的,也不应该平等。尼赫鲁曾毫不掩饰地说:“小的民族国家注定要灭亡,它可能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而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精英对印度国际地位的设想是:在国际上它应该是处于这个体系最顶层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它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求美国把它当作一个大国对待;在亚洲它试图保持均势,不能容忍中国的全方位优势;在南亚(乃至整个印度洋周边地区)它推行一种地区霸权,极力要取得对巴基斯坦的压倒性优势,对于其他小国则企图“尼泊尔不丹化,不丹锡金化”。从发展核武器的角度来说,由于五常也就是五个合法的核大国,印度认为现行的核不扩散体系剥夺了它追求大国地位的权利,是“不平等”的,因此既不签署NPT,也不签署CTBT。尽管中国发展核力量并不是针对印度的,但在印度看来这使它在地区内处于明显的战略劣势。因此它不顾国际舆论的一致反对,悍然于1998年5月再次进行核试验,随后迫不及待的宣布中印之间恢复了所谓的“战略平衡”。然而,由于巴基斯坦针锋相对的也进行了核试验,印度追求的对巴战略优势不仅无法实现,巴基斯坦反而可以借助核武器来弥补在常规武器方面对印度的劣势。


某些印度精英心目的中印度地图

2,考底利耶现实主义。考底利耶(Kautilya)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一代君主的首辅大臣,被称为古印度的马基雅维利。他所信奉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是极度现实主义的:只要事关对国家利益,伦理道德是无足轻重的,欺骗和诡计是常用手段。他在名著《政事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曼荼罗理论。曼荼罗理论是指一个国家周围是由包括友好国、中立国和敌对国组成的“曼荼罗圈”。邻国被视为不友好、贪婪和富有侵略性的敌人,而敌人的邻国则是朋友或盟友。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印度的一些貌似奇怪的做法。与中国“与邻为善”的周边政策不同,印度与它所有的领国都关系紧张,但却极力与这些邻国的邻国建立友好关系。比如针对巴基斯坦拉拢阿富汗和伊朗,针对中国拉拢日本和越南,甚至还异想天开的要在中亚甚至蒙古建立军事基地。


考底利耶的著作

3,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英国给印度统治者留下的一大战略遗产是其对周边地缘政治的认识。由于当年英国是把印度当作殖民地进行经营的,十分担心其他势力进入这一地区,表现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因此极力要在周边构建所谓缓冲区,以确保英国的殖民利益。作为英俄“大搏弈”的结果,西藏和阿富汗曾被作为两大帝国间的战略缓冲区。独立后的印度仍然对这两个地区保持了特殊的兴趣,这也就是印度长期支持藏独和插手阿富汗事务的历史缘由。正是由于当年英国策划西藏独立失败,才改为尽可能的推进印藏“边界”,以追求所谓的安全,造成了后来的中印边界问题。印度独立以后,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这种神经质般的不安全感,继续蚕食中国领土,结果遭受了1962年的惨败。但直到今天,印度不少人并未吸取教训。


英俄“大搏弈”示意图

基于上面的背景分析,笔者断言:印度与巴基斯坦是敌人,与中国是对手,与美国是酒肉朋友。这三点在印度的战略中都是基本无法改变的,是不依(中国)人的意志为改变的。目前,印度公开宣布它最多只会发展射程5000 km能覆盖中国全境的中程导弹,声称这足以满足印度的战略需要,没有发展射程更远的导弹的必要性。连美国人都看出来了,如果印度要研制射程8000-12000 km的洲际导弹,唯一可能的打击目标就是美国本土。而目前印度为了与美国改善关系,不会过分刺激美国人,在短期内是不会公开承认有洲际导弹计划的。当然,事实上是否有洲际导弹计划则是另外一回事了。1999年11月,印度国防部长Bachi Singh Rawat就曾宣称印度正在研制一种射程为5000 km以上的洲际导弹,但两周以后他就被解除了职务,据说他下台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泄密”。外界怀疑印度政府一直在发展洲际导弹,只是囿于政治因素决定暂时不公开。而且,过早的公布洲际导弹计划还可能会促使西方进一步限制向印度提供其所需的敏感技术。


5000 km的射程可以使印度在南部地区部署能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导弹

印度的洲际导弹计划至少可以追溯到1994年。这一年,印度发射了它的第一枚PSLV火箭,在理论上具有了将1-2吨的核弹头投掷到洲际距离的能力(注意,仅仅是投掷,不包括再入)。1995年就有报道说印度正在使用PSLV的技术研制名为Surya("太阳")的洲际导弹。美苏中早期的洲际导弹都曾被改装为运载火箭,两者在技术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印度则是倒过来,先发展运载火箭,再发展洲际导弹。原因说起来非常简单,印度缺乏自研能力,需要以发展民用航天的名义从国外引进技术。


印度的导弹技术渊源

印度最早的火箭技术来自美国的探空火箭。被称为印度导弹之父的Abdul Kalam曾于1963-1964年在美国NASA的Wallops岛发射场工作过4个月。美国向印度出售了“科研”用的Nike-Apache探空火箭,还提供了全套图纸。此后,印度仿制了美国的探空火箭,但关键的制导设备仍然需要从美国进口。1974年印度核试验后,美国开始控制向印度的敏感技术出口,印度转而求助欧洲国家。由于印度无力自行研制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80年代从法国以许可证生产的方式引进了Viking发动机(曾用于阿丽亚娜火箭),其仿制型号Vikas用于PSLV的二级和四级发动机。由于美国提供的探空火箭使用的是开环制导,精度太差,印度从70年代末开始与西德航空航天局(DLR)以共同研制的名义引进了闭环制导技术。西德还向印度转让了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加工技术。所有这些受到MTCR管制的敏感技术都是以民用航天的名义引进的,但都可以用于导弹的研制。在核武器研制上,印度也曾玩弄过类似的把戏。印度第一颗原子弹所使用的钚就是从加拿大提供的重水堆的燃料棒中提取的,而反应堆使用的重水则是美国提供的。


印度导弹之父Kalam与某独头目十指相扣,甚为亲密

PSLV火箭研制成功和1998年核试验后,印度曾宣布研制洲际导弹已不存在技术问题,但实际上印度仍有一个重大的技术关键需要克服──洲际导弹弹头的再入问题。这也曾是我国在研制东风五号洲际导弹中遇到的重大难关。虽然印度宣布已经突破了中程导弹的弹头再入技术,但洲际导弹的再入环境要恶劣的多。尤其是弹头的端头,其驻点附近的滞止温度(8000-10000度)和驻点压力(~10Mpa)都要远远高于中程导弹的再入弹头(~3000度,~Mpa)。印度2007年试验的太空舱回收试验装置SRE-1采用的是大锥角度钝头外形,与再入弹头差别甚大,且再入时头部最高温度仅是2000多度,所用的材料根本无法用于洲际导弹弹头。印度既不能生产制造端头的特殊材料,又没有模拟再入环境的高超音速电弧加热风洞,而且缺乏足够的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测控能力,如何解决弹头的再入问题呢?事实上迄今为止,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设计制造洲际导弹弹头并能完全独立的解决相关材料并拥有全套地面模拟试验条件的国家也就只有美、苏、中三国。其中苏联解体后,某些特殊材料的生产厂留在了白俄罗斯,法国的洲际导弹M51还在试验中,弹头再入载具的研制曾得到美国的帮助,而英国干脆就没有研制过洲际导弹。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洲际导弹研制的难度。



SRE再入时表面最高温度仅有2000多度

尽管有着难以克服的技术难关,印度的洲际导弹计划还是在缓慢的推进中。从媒体已经披露出来的信息看,印度的洲际导弹有两种技术途径。一是在PSLV火箭技术的基础上研制Surya导弹,二是在Agni系列固体导弹的基础上增大射程。


印度运载火箭家族,其中PSLV火箭一、三级为固体发动机,二、四级为液体发动机

2005年8月,印度媒体引述来自国防部的消息报道说,正在研制的Surya洲际导弹为三级导弹,其中一二级为固体发动机,第三级为液体发动机,起飞重量 270~275吨,投掷重量2.49~3.49吨,可携带2~3枚1.5~2.0万吨当量的弹头,射程为8000~12000千米,打击精度为2~2.8 km。印度计划在2008年试射这种导弹,2015年装备部队。
假设这些数据不是记者编造的,可以推测Surya的直径为2.8 m,其一级发动机可能来自PSLV火箭的一级芯级发动机PS-1,二级发动机可能是新研制的,三级液体发动机可能来自PSLV火箭的二级发动机Vikas。由于印度至今没能突破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多机并联技术(这是美俄中三国四五十年前就掌握的技术),才不得不采用大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做下面级。按照PS-1发动机437吨的海平面推力计算,Surya的起飞推重比约为1.6,这是典型的液体导弹起飞推重比(1.3~1.8),远低于美苏中等国的全固体导弹起飞推重比(2~3)。印度至今无法研制出质量比超过0.9的上面级固体发动机,因此第三级又用了液体发动机(尽管Vikas的质量比也仅为0.88)。由于印度的液体和固体发动机都存在比冲低、质量比也低的问题,使得Surya导弹的起飞重量远高于美苏中早期的液体洲际导弹(Titan II、SS-9、DF-5分别为154吨、184吨和192吨),而投掷能力甚至还不如这些几十年前研制的导弹。液体、固体发动机混合布置的奇怪设计又使得Surya导弹综合了液体发动机加注准备时间长和固体发动机难维护的两大缺点,实在是一个非常不合理但对印度来说又无奈的选择。


由两台Vikas发动机并联而成的L110发动机在2010年3月5日的首次全程试车中失败

由于质量和体积巨大,Surya导弹几乎无法机动发射,而如果选择地下井发射,不仅要解决发射技术,对人口密度比日本还高的印度来说,发射阵地选在哪里也是一个难题。由于固定发射井很可能成为敌方的第一波核打击目标,笔者怀疑,发射井的修建地点在“民主”的印度还可能成为一个政治话题──无论哪个邦也不会希望自己成为遭受核打击的首选目标。如果印度不能有效的解决导弹的生存能力,就无法实现“可信的”但又“不首先使用”的核力量。而一个生存力很差的核武器系统有可能被地方看作是用于执行核突击任务,从而严重破坏战略互信和战略平衡。

然而,自2005年的报道之后,关于Surya导弹的报道就不再出现了。相反,印度政府反复宣称目前并没有发展洲际导弹的计划。这一表态的背景是印度政府急于与美国改善关系,从而借助美国的力量加快经济发展、获得关键技术并提升政治地位,而直接原因则是《美印核协议》。
印度需要发展核武器、发展核电站,就需要得到先进的核技术和核原料。由于印度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以与其发展核贸易是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破坏。事实上,正是1974年印度首次核试验后,在美国倡导下成立了核供应国集团。集团奉行的基础原则是不向没有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提供任何核技术或核燃料。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美国更是对印度进行了制裁。然而时过境迁,一贯奉行双重标准的美国对印度转变了态度。2005年7月,印度总理辛格访美期间,美印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全面恢复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2006年3月, 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印度,签署了“全球伙伴关系”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将向印度提供民用核技术、核燃料和核反应堆,前提是印度必须将其民用核项目与军事核项目分离,并接受对民用核设施的国际核查。


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和最大的“民主”国家大统领坚定的站在一起

然而,这一协定出任意料在印度国内引发巨大的争议,因为某些党派和势力认为它违背了印度的“独立自主”原则,“屈从”了美国的意愿。随后双方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和妥协。
2006年6月,美军参联席会主席Peter Pace访问了印度,与印方就试射导弹的问题进行了磋商。他在会谈后表示,印度是一个主权国家,它将决定自己是否进行导弹试验,印度试射导弹不会对本地区的稳定造成影响。Pace刚刚离开,印度就迫不及待的于2006年7月9日进行了烈火-III的首次试验,可惜以空中自爆而告终。美国对印度试射中程导弹表示了默许,这与7月5日朝鲜试射导弹前后美国的强硬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2007年4月12日,印度再次进行烈火-III导弹试验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负责人宣称,虽然印度有能力产制洲际弹道导弹,但真的生产出洲际弹道导弹“将没必要地会影响到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印度未曾计划要成为全球强权,而以区域强权的角度来看,拥有三千五百公里以上射程的中程弹道导弹,即可足够威慑我们两个邻国的冒险主义”。2007年6月,印度政府再次宣布将不发展射程5000 km以上的洲际导弹。
2007年8月3日,美印两国公布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议》。根据这份有效期40年的协议,美印两国将展开全方位民用核能合作,美国保证向印度提供核技术、核装置和核燃料,并帮助印度建立战略核能储备;同时允许印度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对使用过的核燃料进行再处理。8月13日,印度总理辛格说,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不会以“任何方式”妨碍印度未来进行核试验的权利。2007年12月12日,DRDO负责人宣称,将于数月内试射射程达5000-6000公里的“烈火-IV”洲际弹道导弹,烈火-IV将具备最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突破美国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这一说法明显与2007年月印度政府的表态矛盾,也许是双方又一轮要价的一部分。
2008年9月6日,在美国的大力推动和印度的多方游说下,核供应国集团维也纳特别会议通过了《与印度民用核合作声明》,决定解除对印度的制裁,允许向印度提供核技术和核燃料。其后不久,美印核协议经美国参众两院批准和布什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
印度不想在这段敏感时期主动招惹美国,公开其主要针对美国的洲际导弹计划,却抓紧时间大力发展了其主要针对中国的烈火3中程导弹。有报道称,其中关键的惯导器件是美国公司提供的,这实际上已经违反了MTCR。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一直在积极拉拢印度,希望印度成为亚洲地区的一个支点并起到制衡中国的作用,所以在印度核以及导弹发展上都采取了默许甚至扶持的作法。

烈火-IV并未如期试射,是否取消也不清楚,但DRDO却在2010年2月宣布将在一年内试射射程为5500 km的烈火-V导弹。据印度媒体报道,烈火-V于2008年开始研制,在烈火-III的基础上增加第三级发动机,一、二级发动机将采用复合材料以减轻重量提高射程。从媒体公布的烈火-V设想图来看,其第三级发动机也是直径2米,仍然使用杆系级间段热分离。烈火-V作为起飞重量达51吨的三级固体导弹,却只能将1.5吨的弹头投掷到5500 km,其投掷能力远远低于美苏中法等国的三级固体导弹。



“烈火”导弹家族(不要太当真,CG而已)

印度还宣称的将在烈火-V上首次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认为多弹头导弹的必要性在于:1,遭受第一波打击后生存下来的很少数导弹仍然具有给对方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的反击能力(看来印度自己对其导弹的生存力也没多少信心);2,有助于突破反导系统。多弹头首先要解决弹头小型化的问题。由于烈火-V据说将由发射筒发射,这就意味着烈火-V不能像运载火箭那样装一个比上面级直径更大的整流罩,印度必须将弹头底部直径减小到1米以下才有可能装载多弹头(哪怕是集束式多弹头),这要求弹头体积要比烈火-III弹头小70%以上。而印度能否在不进行核试验的前提下实现弹头的大幅小型化又是个问题。而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对于连起码的惯导器件都需要引进的印度来说,短期内也是难以靠自身的技术突破的,不过我们不排除印度再次通过“民用航天合作”的一贯方式从国外获取相关的关键技术。


多弹头版的烈火-V导弹,其子弹头必须比烈火-III的弹头小得多

DRDO还宣称,烈火-V将采用发射筒冷发射、公路机动,比烈火-III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和维护性能。但实际上,51吨重的烈火-V导弹加上马氏钢材料制造的发射筒和发射车底盘,总重可能要达到百吨。这意味着只能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通过桥梁的条件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机动性是难以保证的。况且如此庞大的车辆在有限的固定线路上行驶,在侦察卫星下也是难以隐蔽的。只要事先将可能通往预设发射阵地的道路和桥梁摧毁,烈火-V导弹就成了瓮中之鳖。


印度高等级公路网规划图

如果印度想在烈火-V的基础上继续研制固体洲际导弹,有几种可能的选择:1,大幅度减轻弹头重量;2,大幅度提高发动机性能;3,再增加一级发动机。其中1和2都不是印度能在短期内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的,而3将使导弹的可靠性和机动性进一步下降,还不如改成固定发射。与Surya导弹一样,无论是坚持性能很差的机动发射还是改为固定发射,烈火-V及其后续型号都将面临生存困境,使印度的“不首先使用”和“可信的核威慑”无法同时实现。

尽管有这么多不容易克服的技术问题,假以时日和巨额投入,印度还是有可能借助国外帮助和自身努力突破研制洲际导弹的关键技术。如果印度政府认为有一天它有必要而且能够迫使美国接受印度拥有洲际导弹这一既成事实,它完全有可能像1998年核试验那样突然搞一次飞行试验。而且只要试验不是失败的太难看,印度政府想必都会宣布取得了成功或者部分成功。弹头再入问题完全可以像美苏中开始进行洲际导弹试验时那样暂不试验,慢慢再解决。对于中国来说,印度何时宣布洲际导弹试验成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加快建立能够有效拦截印度洲际导弹的预警和防御系统则不失为一种应对之策。

任何一个武器项目都可能同时受到技术发展、部门利益和政治意愿的影响。印度的导弹研制者、军方和最高领导层都可能推动印度的洲际导弹计划。由于印度并不面临现实的来自核大国的核威胁,而且技术能力也决定了它的洲际弹头不太可能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其核反击能力是非常有限和可疑的。在笔者看来,印度发展洲际导弹的更像是一种政治追求而非安全追求,甚至多少有点像心理安慰──只是起到让自己感觉上更安全和更强大的作用,却不能真正解决安全困境和提升政治地位。不过,和1998年核试验一样,印度的政治精英们倒是可以用这种办法来暂时掩盖国内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用廉价的民族主义煽动民众支持,从而为自己捞取丰厚的政治资本。正如有人所说,和印度的其他“先进”武器装备一样,洲际导弹也许只是又一剂让印度民众陷入集体亢奋的精神鸦片而已。
2#
发表于 2.10.2010 17:59:34 | 只看该作者
印度人总是擅长制造集体精神鸦片,研制洲际导弹打谁?打俄罗斯?打英国?打美国?打智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2024 19:3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