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唐山大地震》看冯导的狡黠与无奈
2 Q- e+ q; a N. k* C3 O 7 o' O6 ?" @8 \+ b: k9 d- X% a
《唐山大地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票房一路看涨。有消息说到7月底票房收入超过了4亿,无可争议的成为同档期电影的票房冠军,"华谊兄弟"与冯导又赚了个盆满钵满。网上更是好评如潮,不论这种评价是影迷的真心拥护或是操盘者的自我表扬。总之是全国上下热度非凡,给今年这个超越历史高温的盛夏又添了几分焦躁。是的,焦躁是国人当下的通病,而我则想给这热泼盆水,让冯导冷一冷,让中国电影静一静。
k8 ^+ |9 c0 c9 v/ m% W. S6 |* T0 O: a电影产业在商业浪潮的席卷下,由娱乐及精神教化变为赚钱第一的商业游戏。广告是这一产业商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广告商真假难辨,功利极强的操作下,纯商业广告早已如敝履被观众抛弃。于是,植入广告应运而生。不能不承认冯小刚是植入广告的高手,《非诚勿扰》中葛优与舒淇在酒吧痛饮剑南春的搞怪镜头,让观众大倒胃口。影片上映后,影迷口诛笔伐,说南航的空乘人员有三大爱好:爱喝白酒、爱请假、爱做小蜜。而十五年剑南春也终于没有火起来,反倒是市场显得有些烟消云散的苍凉。
$ f0 U4 V1 V# q Y( |尝到了甜头的冯导乐此不疲,《唐山大地震》又与剑南春再度联手,影片中冯导用时光隧道技术让剑南春出现了四次。国内有个专门以卖宴会酒为主的酒仙网以《唐山大地震中的暧昧镜头》为题做了独到而幽默剖析,很有点英雄相惜的味道。
4 ~ _9 U" f. x0 G0 H% N+ R酒仙网嗅到了"华谊兄弟"狡黠的味道,而我则听到了冯导无奈的苦笑声。电影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是靠你的故事、你的画面、你的思想去赚取眼球、动人心魄,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让人传播,让更多的人掏钱去电影院。而电影公司则从胶片拷贝及票房的疯狂增长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这是电影产业商业模式的本质,而自植入广告这些雕虫小技中获利,是电影业之末,本末倒置。如履薄冰、如临深潭,危险至矣!在这方面,好莱坞给我们做出了靠票房而不靠广告挣钱的榜样。《2012》如此、《阿凡达》如此、《功夫熊猫》如此、《后天》如此、《泰坦尼克号》更是如此。
' ~/ S, t" _9 G% N对这样弱智的问题,如果说有"中国最聪明脑袋"之称的冯小刚不知道,那是我们的脑袋有问题。他当然知道,"华谊兄弟"也当然知道。真实的原因是他们的功利之心、狡黠之心与无奈之意在作怪。
, u3 Y! t$ t# }8 n6 y! z从商业角度讲,一部电影说到底就是电影公司的一支产品。电影拍摄完毕相当于产品制造成功即将出厂,接受市场的检验。对市场前景的判断,中国电影人往往是口出狂言而心中无底,为了眼前的利益按照保本销售的原则,挣一点算一点。说一千道一万,先把剑南春的广告费装进口袋比什么都实惠,这就是当下以冯导为代表的中国电影人共有的"小富即安"式的狡黠的商业逻辑。0 p4 b. o4 J! p8 A
制造产品是为了获利,但利有眼前之利与长远利益之分,以精神滋养为依赖的电影产业其长远利益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而植入广告因其明显的商业功能定会被许多追求精神与艺术欣赏的高端人群所排斥。同时其海外市场拓展也必然因此严重受阻,最终影响票房的持续收入,从而使中国电影的大部分产品,只能流行而不能流传,这将从根本上伤害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让我们离思想文化的全球高地渐行渐远。如果说电影产业是夕阳产业,照此发展,中国电影是则夕阳中的最后一抹。
% z; a4 t: w" I% @. n# _" Q电影没了,这些个以电影为生的冯导们的饭碗是不是也该更换更换。由此看来,《唐山大地震》的植入广告对冯导而言,是舍本逐末,舍大而得小。从未来看,对电影产业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植入广告悲也、怜也、无奈也!- W( S# F' g: a4 }* B% Z. Z
雅文共赏,当我把这篇离经叛道的博文让朋友评点时,有"酒仙网"的哥们说,文章挺好,能不能在博文中植入他们的广告。我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