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身体营养消耗最大的季节,进入秋季,由于夏季的消耗和气候的变化常易出现秋燥,如口干、咽痛、皮肤干燥等,这与中医辨证阴虚的症状相符合,因而秋季进补,多数人都适合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或补药,同时,也不应忽视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秋天阳气渐退,阴寒日生,人们稍不注意,就往往出现腹泻、咽干、咳嗽、感冒等症状,这都是因为人们忽略了保暖润燥,使身体没有做好过渡。秋天忽略保养身体,容易为冬天得病埋下隐患。所以,秋天如能在饮食方面吃对、吃好,往往可以强壮身体,提高抵抗力,使人们能安度冬季。一般秋天的食补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原则一,润燥养肺
初秋时节温度较高,容易伤肺,常常有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头疼、无汗发热等症状,饮食应以清热、健脾、润燥为主。而到晚秋,因昼热夜凉,不小心就容易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症状多表现为咳嗽痰稀、咽干唇燥、鼻塞不通、无汗畏寒、头痛微热等,饮食应以防燥养阴为主。多吃银耳、百合、鸭、藕、牡蛎肉、山药等,可起到祛燥润肺之效。
原则二,防湿防寒
入秋以后不能像夏季这般生食大量瓜果,这样会助湿邪,损伤脾胃,腹泻、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容易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生冷食物和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原则三,补而不腻
秋天,天气转凉,人们往往食欲大振,容易摄入过多而导致体重大增。因此秋天食补要适量,虚则补之,否则很容易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秋季食补以乌骨鸡、猪肺、龟肉、蜂蜜、芝麻、核桃、秋梨、红枣等为佳。如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由于夏季吃凉冷食品较多,初秋时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秋天气温干燥,饮食还要少吃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如果确有阴阳、气血方面的不足,这时食物调理的效果甚微,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中药来进补。
气虚:主要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等乏力症群,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等。
血虚:相似于现代医学的贫血症,指经常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失眠、多梦、月经过少等症状。代表补品为阿胶、当归等。
阳虚:一般有面色发白,怕冷,四肢发凉,夜尿频繁,喜欢热饮或热的食物等症状。代表补品为鹿茸、肉桂、附子等,医圣张仲景的名方桂附地黄丸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又叫做金匮肾气丸。
阴虚:主要是表现为五心烦热,颧红面赤,口干舌燥,潮热盗汗,性情烦躁等。代表补品有银耳、熟地黄等,中医常用的滋补肝肾阴虚的地黄丸系列方剂可以根据各种症状的不同有选择地使用。
http://www.marytown.cn/food/autumn.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