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quain 于 4.2.2009 17:48 编辑
大家帮忙看看~我终于憋出来~大家提提意见,不用word版,我有。
关于《我们de》
回顾中国留学的历史,从1872年到今天按时间可分为五代留学生:
第一代是1872年到1900年之间的留美幼童和最早的海军留欧学生。这些留学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领袖,产生了民国第一个总理。这批留学生推动了洋务运动,引进了新技术,为中国推翻封建主义,对中国社会基础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代是1900年到1927年,包括大批的留日学生以及留法和留苏学生。共产主义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中国的。
第三代是1927年到1949年赴欧美的留学生。这批留学生中不少获得了诺贝尔奖,比如杨振宁、李政道,还有“三钱”、两弹一星都是这个时期的留学生。
第四代是1949年到1965年新中国成立后留学苏联和东欧的国家人员。这些留学生在新中国建设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的担任企业负责人,有的担任国家领导人。
第五代留学生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到今天的我们。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过百万留学生,我们又仅仅是在德留学的一个群体。
02年,拉着箱子只身一人来到德国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活。没想像蔡元培、胡适一样推动中国新文化运动,没想像周恩来、邓小平一样从政领导中国,也没想像杨振宁、钱学森一样做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奠基人。我只想趁年轻认识一下这个世界,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和我一样的初衷。
我们是一个由80后为主体、70末为附体组成的群体。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不仅拥有自己的理想,也被父母寄托着他们的愿望。我们在国内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我独尊。从一出生,就有人担心我们,这种担心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不断在放大:“颓废的一代,缺钙的一代,没有了礼仪廉耻,没有了民族优良传统,不再崇拜英雄,不再歌唱祖国,只崇拜XX女声,崇拜一夜情”。而就是在去年这个时候主流社会开始对我们的评价有所收敛。MSN、QQ红心中国掀起网络爱国潮,美洲、欧洲、澳洲各主要国家大城市都组织了爱国和平游行,……而我们,就是这些的主角。
我们成长在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这一时期中国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不仅与国际同步,而且走到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前列。与此同时,社会日趋稳定,新的价值观逐渐形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们的心态较前辈更加稳定,我们这么形容自己:“不问问题,只查Google;永远觉得别人不能了解自己;我高兴,别人管不着”。我们自信、自我、个性张扬。
牛年到来之际基于开元论坛的电子杂志创刊号《开元来了》发行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也得到了许多读者为完善我们杂志提出的善意建议。所以决定把杂志正式改名为《我们de》。我们,就是我们这个在德国学习、工作、生活的中国人群体;de,代表Deutschland。《我们de》定位于关注在德华人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在德华人交流,给广大读者每月送上一份免费的娱乐休闲读物。对于办刊思路,我们本着开放的思想,希望接纳来自各方的意见,群策群力,使《我们de》杂志成为真真正正我们的杂志。
《我们de》目前划分为五个大栏目:
第一个栏目是特别策划,是我们每期杂志的重头戏,主要以介绍当前身边重要的事件为主。
第二个栏目是人物,每期我们都会采访我们身边的一些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
第三个栏目是生活,介绍我们的留学生活,会和大家分享许多生活中的Tipps。
第四个栏目是专栏,比如这期的“老愿专栏”、“小米专栏”和“开元之声”。
第五个栏目是文化,主要以引摘文章为主,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五个栏目组成了我们改版后的第一期电子杂志,《我们de》就如同我们每个人当年刚走出家门来到德国时一样兴奋但又迷茫,需要更多的人支持和帮助,它才能存活下来,才能健康的成长起来。
目前编辑部依然在筹建阶段,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能够可以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期望大家的参与。对于五个大栏目的划分,我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有针对这5个栏目的优秀稿件,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我们出发了,我们不希望收回迈出的步伐,也不希望一步迈进大坑里。一本持续的、关注我们的电子杂志,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de》杂志,真真正正关于我们的杂志!
附件以按大家建议选择性的进行了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