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来源:搜狐
1860年前后,割给俄罗斯的东北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是极重要的战略要地,库页岛的石油,外兴安岭的木材,黑龙江的水力,无一不是我们稀缺的,更重要的是有直接进入大洋,不受西太平洋岛练的束缚的海路。
在清末向外国所割的地,香港已经收回,台湾也在中国人手中,迟早要统一,而这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却是无日可收回。只能为之哀叹。(当然也还有其它我们也只能为之哀叹的土地)
有人会说,清政府腐败孱弱,打不过人家,不得不割地。
不,实际不是这样。
一,清政府像丢弃敝屣一样放弃了一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
清政府向俄国割让这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咸丰七年(1857),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帝俄以为有机可乘,在第二年春天,向清政府提出要商谈如何对付英国和法国,实际上,俄国人谈判的目的是为重新划定国界,吞食我国领土。清政府的谈判代表、黑龙江将军、皇亲奕山被俄国人的威逼吓破了胆,竟然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奉送给了俄罗斯。
英法联军继续侵略中国,在1860年十月攻占了北京,俄国人又认为有机可乘,居间“调停”,利诱和威逼双管齐下,清政府又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海参崴、库页岛在内的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俄罗斯。
俄国并没有用军事力量攻打中国。没经过任何战争,只是在威胁和利诱下,清政府就给了俄罗斯大片土地,这块地方比英国和法国本土面积总和要大,比现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面积总和要大,相当全国土地的十分之一。虽然有一位官员为此弹劾奕山,控告他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就割让土地给外国,奕山虽然因此受到了革职留任的处分,但不久就调回北京,接着任御前大臣,并没有受到处罚。
总体上说,皇帝、朝臣和老百姓们似乎是很平静的,就像是丢破鞋似的,丢了这大好河山,好象都没有将这大片领土当回事似的。
有人会说,这也不奇怪,清政府腐败透顶,像败家子一样胡乱割地,习惯了。
不,实际上不是这样。
二,清政府并不愿意向外国割地
不论清帝国有多么腐朽,皇帝、太后及大臣是多么昏庸,但也远远没有糊涂到随便割让土地,毫不在乎的程度。
例如,在鸦片战争中,接替林则徐的琦善,私下许诺割让香港,被皇帝知道后,立即撤职查办,籍没家产,逮回北京,定为死罪。后来虽然赦免了死罪,但也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和清政府对于割地看得是十分严重的。
也许有人说,那是在鸦片战争时,而割地给俄罗斯是在后来,正好是太平军造反时,顾不过来。这解释也不成道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也是在清政府忙于和太平军作战时期的事。英法联军先在广州打,接着在长江下游打,后来在大沽口和天津打,一直打到北京,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割让九龙(共十一平方公里)的领土。清政府并没有因为要镇(压)太平军,随便把土地割给英国或法国,割地赔款实际上多是在打了败仗之后被迫的,是不得已的。
三,并不是因为那片土地太远
也许还会有人说,那是因为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方太远。这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距北京大约在两千公里左右,而新疆伊犁(伊宁)地区距北京约四千公里远,但当时朝野对这两个地方的态度有很大差别。作为对比,我们看看俄罗斯侵略新疆伊犁(伊宁)及其附近地区的历史。
同治四年(1865),新疆发生了内乱,中亚乌兹别克地区的军人阿古柏率军队进入新疆,并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同治十年,阿古柏占领乌鲁木齐等地,俄国趁乱占领了伊犁(现伊宁市);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光绪二年(1876)收复乌鲁木齐,第二年越过天山消灭了阿古柏侵略势力;为了收回伊犁,清政府派满清贵族崇厚前往俄国谈判,签订了将伊犁西部、南部大量土地割让给俄国,只收回伊犁一个孤城的屈辱条约;消息传来,朝野大哗,群起反对;清政府把崇厚逮捕下狱,另派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去俄国谈判,虽然签订的仍是个不平等条约,但总算是要回了伊犁南部的一些土地。
由此可见,清政府的态度以及朝野舆论对待东北这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新疆伊犁附近的土地,确有相当大的差别。详细研究,可以列出不少原因,而清政府对东北的长期封禁,应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四,重要原因是因为清政府封禁了东北
清朝初年,东北由三个将军管辖,又设立柳条边,将东北的中、北部划作对汉族人的绝对禁区(除因重罪流放)。沿着柳条边挖掘壕沟,沿着壕沟插着柳条,设有一些边门,只允许经将军同意的人穿越。每个边门驻有兵丁,沿边巡查,如发现有人偷越柳条边,就骑马追捕。
柳条边中一条被称作老边,是由山海关附近开始,大体位置为沿着辽宁省东、北、西三面的边界(稍向内移一点),直到丹东附近的凤凰城。老边主要是防止汉族人越境到北边,同时其西段也有防止蒙古人南下到辽宁放牧的作用。
另一条称新边,建于康熙二十年,是由开原起向东北方向,经四平、伊通、九台到吉林市北的舒兰县西为止。新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到东部来放牧。新边的东部或西部都是汉人的禁地。
在清初东北的三个将军为:奉天将军管辖区在柳条边以南(大体上是现在的辽宁);吉林将军所辖的地区包括现在吉林省的大部分,黑龙江省南部,如阿城(现哈尔滨地区)、宁古塔(现牡丹江地区)、依兰(现佳木斯地区),也及后来被俄罗斯占领的乌苏里江以东及黑龙江下游、海参崴、库页岛等地;黑龙江将军管辖着现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及黑龙江以北后来被俄国人占领的广大领土。吉林将军及黑龙江将军管辖地都在柳条边以北,是汉族人的禁区。在这两个区中根本就不设置府、州、县等行政管理政权机构。禁区人口极为稀少,确也没有设立管理机构的必要。
即使对于汉人到柳条边以南的辽宁去经商也有极苛刻的限制。在这样条件下,东北地区很难有所发展和进步。
吉林将军原驻宁古塔(现在的牡丹江市附近,后来才移到现吉林市附近)。作为重镇宁古塔,其落后程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据杨宾的《柳边记略》中记载说:有个叫陈敬尹的人被流放到宁古塔,其地尚无汉人;满人中有钱的以麻为衣,穷人则穿兽皮;有一个官员,得到一些白布,缝了白衣服,过年时穿,看见的人无不羡慕。由此一例即可以推想其落后程度。
因为是禁区,经济不会大发展,这样落后的状态也不会改变。据乾隆三十六年,大约是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八十多年后统计,吉林将军所辖的这样广大的地区竟然只有五万多人,其所辖地区不小于七十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竟不足零点一个居民。比当时的蒙古、新疆、西藏的人口密度还要低的多,虽然东北的自然条件远优于那些地方。
被割让给俄国的地区可能比宁古塔更落后荒凉。这样,皇室和满州贵族们根本就不会喜爱这样落后荒凉的地方,一般被禁止前往的老百姓更不可能对其产生任何感情,这大概就是糊里糊涂地将这地区割让于外国,大家都没当作一回事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偏远地区,发展慢是不奇怪的。这样说不对,和新疆对比,就可以看出差别。
清政府从来没有把新疆列为禁区,在新疆许多地区实行屯田,鼓励移民,对到那里经商也是支持的。这样,新疆发展较快。
徐松的《新疆识略》讲到那时的中原(山陕江浙之人)商人,到南疆第一大城叶尔羌(现莎车)去经商,可见内地和新疆已经有了很密切的联系;他记载了乌鲁木齐的繁华情景,说是个交通很便利的地方,商店一个接一个,城市宽敞,茶馆酒店、歌舞表演者和具有工艺技巧之人,样样齐全,其繁华富庶,关外第一。东北的被封禁的地区永远也无法发展到这种程度。
这样,新疆和内地有了较密切的联系,有了感情,俄国侵占此地,臣民的反对态度,自然就较为激烈,俄罗斯要侵占这片领土,也就不象攫取东北土地那么容易了。
也许还会有人说,人口密度那么低,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吗?这一百万平方公里地方即使不给俄罗斯,打起来,也肯定要丢。一方面,本国人口太少,确实很难固守,但是,这种人口特别少,也是封禁造成的恶果。其次,人口密度低也绝不能成为割让土地的理由。
如果清政府不封禁东北,东北发展的速度未必会低于新疆。以清朝的腐败,打不过外国人,割地赔款都是可能的,但是,这样糊里糊涂把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送人的事,大约是不会发生的。至少会和新疆西部领土一样去力争少割一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