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16年。参与者,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海南王司马越
起因,皇后贾南风于291年与司马玮合谋杀死杨皇后父亲,身为太傅大都督的杨骏。却是被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渔翁得利。贾南风于六月又合谋楚王杀司马亮。借机反咬,杀死司马玮。废太子。妄使外甥即养子成为太子。
诸王争夺中央权力,发起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首先,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杀贾后。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齐王司马冏(驻许昌)起兵讨伐,成都王司马颖(镇邺)河间王司马颙同时举兵,迎惠帝复位。杀司马伦。齐王司马冏任大司马,进京辅政。泰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关中起兵讨司马冏,长沙王(洛阳)同举兵,并啥司马冏。故政权又落司马乂手中。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颖合兵讨伐司马乂。都督张方(司马颙一方)精兵7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司马乂所败。次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洛阳城)与部分禁军合谋,擒司马乂。其后被张方烧死。王颖入洛阳为丞相。封皇太弟。邺城变为政治中心。东海王对王颖不满,领禁军携惠帝北上攻邺城。于荡阴被击败,惠帝被俘,东海王逃入封国。河间王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颙。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颖、河间王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西晋之时,分封宗师诸王,各王均有行政权力同军队。
“八王”传记
司马玮(271—291年)西晋宗室。字彦度,晋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后徙封于楚。杨骏被杀,汝南王司马亮辅政,贾皇后恶亮又忌玮,乃使惠帝为诏,密令玮杀亮。贾皇后又使惠帝为诏,言楚王矫诏害亮,且欲诛朝臣,图谋不轨,被下廷尉,遂斩之。
司马越(?~311年)西晋宗室。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讨杨骏有功,封于东海郡。永康初中书令。及宗室诸王混战,越率诸侯及鲜卑等步骑迎惠帝返洛阳,诏为太傅录尚书事。怀帝即位初,委政于越,后帝亲理万机,越不悦,求出藩,镇许昌。继还洛阳,诬帝舅王延为乱,杀之,由此大失众望。后又请讨石勒,屯于项。越不臣之迹,四海所知,加之当时经济破坏严重,动乱迭起,上下分崩离析,祸结弥深,遂忧惧成疾,卒于项。其部下欲还葬东海,石勒追及,焚其柩。
司马颖(279—306年)西晋宗室。字章度,晋武帝第16十六子。太康末被封为成都王。齐王同讨越王伦,颖发兵应之。伦被杀,伺辅政,骄侈无礼,故诏颖辅政,而颖犹让不就。同败,颖在邺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谘之。其恃功骄奢,百度废弛,甚于同时。颖恐长沙王乂在京势大,乃与河间王颐谋,发兵伐长安。乂被执后,颐废太子覃,颖被立为皇太弟,作为储副。但颖骄侈日甚,讨者四起,不得已,被废归藩。后惠帝遣人捕颖,范阳王司马幽颖于邺,遇械暴死?长史刘舆见颖在邺地势大,虑为后患,伪令人为皇上之使者,称诏夜赐颖死。
司马乂(276—303年)晋武帝第6子。初封为长沙王。楚王司马玮被杀,乂因与玮为同母弟、而被贬为常山王,顷之,复归本国。乂见齐王司马冏专权,曾言于成都王司马颖,希望颖能维护先帝之业。及河间王司马颙将诛冏,传檄以乂为主帅,乂率左右,连战3日,终于斩同。颙本以乂弱冏强,希乂为同所擒,然后以乂为借口宣布四方共讨之。趁此废掉惠帝,立成都王颖,己为宰相,专制天下。但事与愿违,其计不果,乃暗使人袭乂,乂并诛之。颙、颖同伐京都,连战数月不休,乂斩获颖军六七万,久战粮乏,东海王司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杀。
司马冏(?一302年)西晋宗室。父攸死,袭爵为齐王。初,赵王伦密与相结,废贾皇后,以功转游击将军。同以位低不满,起兵诛伦,且遣使告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王,传檄天下。及伦被废,惠帝复即位,拜同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如司马懿辅魏故事。同辅政,沉于酒色,不入朝见,选举不均,惟宠亲信,海内失望,被长沙王乂所杀。
司马伦(?一301年)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初封为安乐亭侯。司马炎称帝,封琅邪郡王,后改封于赵。为贾皇后所亲信,曾参与谋害愍怀太子,不久又矫诏废贾皇后为庶人,控制惠帝,独揽大权,一如司马懿辅魏故事。伦素庸下,不知书,无智策,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竞荣利,无深谋远略。淮南王允起兵讨之,被伦所灭。既而矫作禅让之诏,废掉惠帝,改元建始,滥肆封侯,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以至于府库之储不充于赐,金银冶铸不给于印,故有白版之侯。时齐王冏、河间王颙及成都王颖传檄讨伦,大战助余日,死者10万,伦败,被赐死。
司马亮(?一291年)字子翼,司马懿第四子。仕魏为东中郎将,讨诸葛诞失利,免官。不久,出监豫州诸军事。司马炎称帝,封扶风郡王,邑万户,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以亮为宗师,使其管理宗族事务。咸宁三年(277年)徙封汝南。未几,迁太尉录尚书事。晋武帝卒,为杨骏所排斥,亮赴许昌避祸。及骏被诛,复录尚书事。贾皇后嫉亮,密令楚王玮诬其有废立之谋,诏捕之,亮被乱兵所杀。
司马颙(?-306)字文载,河内温县人。司马懿弟司马孚的孙子,太原王瑰子。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河间王。迁北中郎将,监邺城。元康九年(299年)为平西将军,镇长安。赵王伦篡位,乃举兵响应齐王冏讨伦,进位侍中,太尉。永宁二年(302年)底受密诏起兵讨冏,次年又与成都王颖合兵败长沙王乂,随后其部将张方劫惠帝及颖至长安。永兴二年(305年)七月,东海王越被王浚推为盟主,欲率师迎惠帝还复旧都洛阳。三年正月,颙因刘乔兵败欲与东海王越讲和,但恐张方不从,遂使人杀之,送首级于东海王越请和,越不许,命宋胄等率鲜卑兵西迎惠帝。五月,越前锋祁弘连败颙军,入关。颙单骑逃入太白山。越以诏书征颙为司徒。但越弟南阳王模暗遣其将梁臣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途中杀颙,并其三子。
八王之乱前的权争
皇后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之争 过程简述
晋武帝死后,杨骏排挤汝南王司马亮单独辅助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也欲夺权,让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杀了杨骏。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外戚杨骏、皇太后杨芷 杨珧、杨济
(胜)皇后贾南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史书记载晋惠帝智商近似白痴,无能治理朝政,以至后来引起皇亲国戚争权夺利。
晋武帝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依托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注:杨骏乃太后之父,太后姓名为杨芷,非司马衷生母,而为其生母武元皇后杨艳之妹,为武帝继立皇后)。
杨骏惧怕失势,曾经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不归还。当时的中书监华廙恐惧,还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不还。
帝病情加重时,杨骏要求让他单独辅政,帝点头默许。杨骏招来中书监华暠、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遗诏,让杨骏单独辅政。诏成后华廙、何劭二人拿给晋武帝看,帝视而无言,两日后就驾崩了。
晋武帝死后,亮恐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杨骏一时位极人臣。
而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年龄大司马衷2岁,又矮又黑,凶狠多诈,也企图操纵晋惠帝以把持朝政。
杨骏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太后;然后直接下发执行。杨骏知贾南风难以控制,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则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杨骏的二位弟弟杨珧、杨济常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劝其小心祸患,杨骏不纳。
贾南风不让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了洛阳。杨骏向来恐惧楚王司马玮,对此事不加阻止。
贾皇后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在291年3月,贾皇后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
杨骏为人胆小懦弱,事件发生时谋而不决,司马玮军火烧其府第,杨骏逃到府中马厩被杀。贾后又以晋惠帝名义下诏书,废除杨芷的皇太后位置,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292年,杨太后因没有食物8天后饿死)。又诛灭杨骏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至此杨骏政治势力被消灭。
八王之乱始末
贾南风与汝南王司马亮之争
过程简述
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司马亮与卫瓘共同执掌,但贾南风对未能独揽政权不满意,串通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汝南王司马亮、元老大臣卫瓘
(胜)皇后贾南风、楚王司马玮
291年,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因杀杨骏有功被委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注: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贾皇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但各人之间还是勾心斗角。贾皇后对未能独揽大权也极为不满。
贾南风灭司马玮独揽大权
过程简述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贾南风对司马玮也很忌惮,以司马玮伪造手诏的罪名处死他。然后独揽大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楚王司马玮 岐盛
(胜)皇后贾南风 张华、裴頠、裴楷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司马玮友人岐盛劝其乘机扩大权力,司马玮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贾南风认为司马玮的权力太大,亦想灭之。在杀了司马亮的第二天,她与晋惠帝用了张华的计谋,派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处宣布司马玮伪造手诏。司马玮的部下闻诏后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马玮束手就擒。
过后,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的罪名,将其处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由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多被委以重任。例如其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贾皇后还起用当时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贾南风计除司马遹;司马伦夺权称帝
过程简述
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亲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结果贾南风设计诬赖太子谋反,杀害太子。赵王司马伦借杀太子的罪名,先废后杀贾南风。司马伦掌握大权,废司马衷称皇帝。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皇后贾南风 张华、裴頠
(胜)赵王司马伦 孙秀
太子司马遹乃谢才人谢玫所生,太子与贾南风一向不和。299年,贾南风设计废除太子司马遹,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
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张华劝阻。一直议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
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认为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圣贤,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
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司马伦假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
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治国能力缺乏。党羽之间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皇帝,晋惠帝被废,软禁于金墉城。
冏颙颖三王兵伐司马伦;冏迎衷复位独揽政权
过程简述
司马伦趁皇之后人心不稳。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独揽政权。
赵王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司马伦一党的许超、士猗、孙弼、谢惔等人也被杀。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自己担任大司马一职,辅政晋惠帝。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颙乂二王伐司马冏,司马乂独揽政权
过程简述
李含做假诏书给司马颙,要其兴兵讨伐司马冏。司马颙兴兵,假称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后,讨伐司马乂,结果司马乂战胜,司马冏一党灭亡。
翊军校尉李含到长安,诈称受到皇帝密诏,要河间王司马颙攻打司马冏。公元302年(太安元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为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乂,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飞奔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冏。火烧司马冏府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冏党羽被灭。
颙颖二王伐司马乂;司马颖夺大权
过程简述
司马颙不甘司马乂独揽政权,与司马颖共同兴兵讨伐司马乂,司马乂获胜。朝廷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夜捕获司马乂,司马乂被活活烧死。司马颖独揽政权,废太子成为皇太弟,但其作风又令其他野心家有了借口。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长沙王司马乂
(胜)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 张方
司马颙眼见计谋未果,反被司马乂独揽政权,司马颙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不成。
太安二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连续战了几个月,司马乂胜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俘虏了6.5万人。因战事太久,司马乂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
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公元304年初(永安元年),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送到金墉城。要晋惠帝重用司马越,去除司马乂的职位。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越与惠帝讨司马颖挫败;司马颙乘机进洛阳
过程简述
晋惠帝以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云集10多万士兵讨伐司马颖。司马越大败,晋惠帝被捕后送到邺城,司马越逃回东海。另外司马颙大将张方进驻洛阳。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东海王司马越 刘琨、苟睎、成辅、上官巳
(胜)河间王司马颙 张方
(胜)成都王司马颖 东安王、崔旷、石超、
晋惠帝任命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与左卫将军陈眕,刘琨、苟睎、成辅及长沙王故将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讨司马颖,云集了10多万人。
司马颖大为惊震,想要逃跑,其部下劝其不要,司马颖就召集各人商量对策。东安王司马繇认为皇帝亲自来讨伐,应该投降请罪,司马颖不肯。参军崔旷劝司马颖迎战,司马颖赞同,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兵马到汤。
司马颖的两位弟弟司马匡与司马规亲自到司马越军中,声称邺城中司马颖部下听到皇师到来已经离散。
司马越信以为真,军队于是防备松懈。石超赶到荡阴,大败司马越军,晋惠帝被捕获。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之前劝司马颖投降的东安王司马繇。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茂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应命。
司马颖兵败逃到洛阳,司马颙乘机独揽政权
过程简述
司马越战败后,其亲弟司马腾结合异民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大败司马颖。司马颖放弃邺城与晋惠帝逃到洛阳,洛阳守将张方又把二人挟持到属于司马颙的长安。司马颙废司马颖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独占大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司马颖、王斌、公师籓、汲桑方
(胜)司马颙
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弃。
洛阳由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惠帝,颖到长安,颙废除颖的皇太弟,要颖离开回封地。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
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越回朝与太宰颙共同辅政。越不受。
司马越兴兵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失势
过程简述
司马越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应战,大败。司马越接晋惠帝回洛阳。
305年(永兴二年)司马越出兵后,先前司马越逃命时不接纳他的东平王司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让给司马越。司马越让自己部下当徐州都督,把司马茂调去当兖州刺史。司马越的三个亲弟弟也兴兵各据一方。于是司马越声势大振,很多官员都投奔司马越。
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继续进兵。
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欲从之,但张方不同意。
张方作出建议:“称张方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皇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稳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
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
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刘乔派遣其儿子刘佑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注:非八王之一)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佑相遇,一战之下刘佑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
消息传到长安,人心惶惶,司马颙非常恐慌,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例如范阳王司马虓的司马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吕朗马上献出城池投降。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壬辰,祁弘等后来破了刁默守的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壬辰,祁弘的鲜卑部队大掠长安,杀二万余人。
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王阐出战,被刘根所杀。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博陵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司马越操纵下的晋惠帝又下令追捕司马颖。
司马颖被捕缢死;司马颙欲东山再起失败
过程简述
司马颖兵败后被捕杀。司马颙的部下杀了留守关中的梁柳,扶持司马颙意图东山再起,结果战败,只保有长安一城。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普、司马廓、公师籓、马瞻、梁迈、苏众、牵秀
(胜)东海王司马越 梁柳、范阳王司马虓、刘弘、刘陶、冯嵩、刘舆、田微、裴暠、贾龛、贾疋、麋晃
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司马颖,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二位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
怀帝继立;司马越揽大权,八王之乱告终
过程简述
惠帝突然死亡,晋怀帝继位,下令司马颙回朝廷,司马颙在途中被杀,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中央政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河间王司马颙
(胜)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模、梁臣
306年,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司马炽继位。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
晋怀帝不久大赦囚犯,改元永嘉,废除诛三族刑。让太傅、东海王越辅政,杀死了御史中丞诸葛玫。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了朝廷大权。
浅谈
综观古今,统治阶级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进行的阶级斗争,用残酷、血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父子相残,夫妻反目,手足相争有一少部分,联系到昙花一现的西晋帝国,很多人会立即想到八王之乱。
说起“窝里斗”,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没有能比得上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那么正宗且波澜壮阔的了。“八王”按出场顺序排列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颖、成都王司马义、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其中,汝南王和赵王分别是司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间王和东海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司马馗的孙子;楚王、长沙王和成都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来,这“八王”之间的亲戚关系还真不算远。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能协商解决呢?说起来,他们也算是“协商”过了,只不过用的工具不是语言,而是刀枪。
这场“窝里斗”的祸首,是傻皇帝的正宫娘娘贾南风。晋武帝死,傻太子司马衷即位,朝廷大权把持在太后之父杨骏手中。贾娘娘不甘心,经内外串联、上下点火,终于诬陷杨骏“为乱”,将杨氏亲党一网打尽。
不过,贾后空忙了一场,毛也没得着--取代杨骏执政的是汝南王和太保卫瓘。她忍了几个月,竟诬陷二执政有“废立之谋”,让楚王在夜里带兵围了二人的府第,杀之,然后又以“矫诏”的罪名杀了楚王。
黑短粗胖其貌不扬的贾后一石三鸟,终于揽大权于一身。如果她稍知收敛,也许结局就不会是后来那个样子了,但她正相反:刚愎专权,淫虐日甚。这还不算,先是废了太子司马遹,继而斩草除根。这就等于向窥伺在旁的赵王扬起了使之亢奋的“红布”。结果,贾氏亲党被一网打尽。后来,贾娘娘被赐了一杯金屑酒,也呜呼哀哉了。
赵王执政八个月,似乎不大过瘾,干脆一把抢过御玺篡了位。赵王眼睛不好,人称“瞎儿”。“瞎儿”夺了“傻儿”的皇位,激起众怒。过了两个月,镇守许昌的齐王起兵,成都王、河间王也一前一后地响应。三个晚辈和长辈打了两个多月,双方战死近十万人,最后以“瞎儿”失败被赐死告终。代之而起的齐王命运不济,执政仅半年,又被长沙王攻杀;受齐王株连被处死的近二千余人。
司马氏个个不含糊,杀人似砍瓜切菜般顺手,好象脑袋剁下来还能长出一个来。这些“王”们无一例外抢的是中央政府。但是把人都杀光了,还统治谁呢?在这方面,“八王”们实在不如匈奴首领刘渊有远见。刘渊手下大将刘景攻克晋国的城池,把男女三万多口淹死于黄河之中。刘渊得报怒道:“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细民何罪!”于是降了刘景的职。(《资治通鉴》卷八十七)“八王”视“细民”如草芥,怎么能有好结果?
太安二年(303年)八月,河间王、成都王联兵进攻执政的长沙王。第二年五月,东海王发动政变囚长沙王,向对方讲和。长沙王落在河间王的部下、杀人魔王张方的手中,被“炙而杀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被“烧烤”了。
就在司马诸王大打出手如火如荼之际,别人也没有闲着。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载记第一》)很不幸的是,存有这种心思的并非刘宣一人: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肃天水、秦安一带)、雍(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的氐、羌推氐帅齐万年为“皇帝”;永康二年(301年),散骑常侍张轨求为凉州刺史,“阴有保据河西之志”,十三年后,终于由其子张 建立了割据政权--前凉;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蛮人张昌据江夏(今湖北安陆)拥立丘沈(后改名刘尼)为天子,建国号“汉”;永兴元年(304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称王,建国号为“成”,并于两年后称帝;也是在这一年,匈奴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东北)称王,建国号为“汉”,并于308年称帝;永兴二年(305年),右将军陈敏据江东叛,自称楚王。此外,后来建立“前赵”的匈奴人刘曜、建立“后赵”的羯人石勒、开“前燕”之基的鲜卑人慕容皝等,都经过这场战乱的锻炼,不断成长壮大起来。
西晋
国号晋,定都洛阳。为时37年,后被匈奴灭国。成为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朝代。
后期爆发数次大规模起义。其中李雄还在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
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刘渊石勒也起兵反抗。
刘渊:字渊海。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汉化程度很深。刘豹死后,他代为左部帅,惠帝时为五部大都督。304年(永兴元年),刘渊开始起兵。很快发展到五万人,定都于离石(山西离石),建国号“汉”,自称汉王,“胡”、汉各族很多人归附他。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资治通鉴》卷八五。
311年四月,石勒在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消灭十余万晋军,晋军元气大伤。六月,王弥、刘曜等攻下洛阳,杀王公以下三万余人,俘获晋怀帝。八月,又攻下长安。后来,晋将贾匹等在关中汉人的支持下夺回长安,迎司马邺为帝,是为愍帝。
316年(建兴四年),刘曜围长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石勒出身羯族,居上党武乡。曾被卖为家奴。刘渊称汉王时,他参加起义。
特点
西晋以来世家大族地位可比帝王。胡人内迁、数目相当多。
实行占田制。占田制包括下列内容:
其一,户调式:凡是丁男(男、女16岁以上至60岁为正丁)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男女15岁以下至13,61岁以上至65为次丁)立户的,纳半数。边郡民户的户调,纳规定数目的三分之二,更远的纳三分之一。
其二,农民的占田和课田: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是应种土地的限额,不是实际授与的地数额。在占田之中,丁男有五十亩、次丁男有二十五亩、丁女有二十亩要课税,这叫课田。每亩课田谷八升。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
其三,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从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
西晋行政区划
西晋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
概述
三国时魏有十二州,吴有四州,蜀有一州,西晋将吴、魏分治的荆州、扬州合并,得十五州。晋武帝从原凉州中分出了秦州,从益州分出了梁州、宁州,从幽州分出了平州,共计十九州。晋惠帝分荆、扬置江州,晋怀帝分荆、江、广三州置湘州,最终得二十一州。
州郡长官
西晋各州的长官仍称刺史,而且制度进一步明确,其辅官有别驾、治中、诸曹从事等。郡的长官仍称太守,而各诸侯王国的长官则称内史。县的长官仍然是县令或县长。
长官权力
西晋的诸侯王体制与前几朝有很大区别,虽然仍然有自己的封地,但是却不“就国”,而是继续在朝廷任职。于是虽然各王在自己封地的权力与东汉、三国时一样,仅限于财政收入而无任何实权,但他们在朝廷掌握的政权兵权却成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日渐权大的诸王引起了“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先就这样吧。感谢韩度知道。
东晋风气
西晋存世150余年,边关不宁,帝位多舛,朝廷纷乱,民不安定,迫使一些有才者隐迹江湖,修圣贤之道、吟圣贤之曲、喝圣贤之酒、炼圣贤之丹。因国力家力不强,建筑不甚讲究;而由于朝政不稳,加之大量散落文人的无奈与宣泄,各种文艺活动到很盛行;饮食不甚讲究,稍两极分化;全国自上而下的风靡炼丹术,求长生不老、美容养颜、增加性欲等等,这些丹药都含有汞、铅等大量有毒的重金属,使服用者轻者全身重包脓疮,重者神志癫狂,更有大量食后送命的。为了不使束发时头上包疮疼痛,大多披发而行;为了不使身上包疮疼痛和被他人疑视,人们均穿着宽服大袖的袍衣,因怕洗澡时全身的包疮巨痛,很多人长时间不洗浴
魏晋风流,自古多才子墨客,思想也是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世族文学集团繁盛。这是是魏晋遗骨最大的进步。
只是在他们的命运里,始终逃脱不了社会统治阶级的摧残,而使魏晋文学发展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峰。
说西晋不论文人名士还是普通百姓都生活糜烂消极,其实这都是片面的不公正的,世族们推崇的儒道混合的玄学,核心价值既有儒教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又有道教无为崇尚自然的心态,总体上比儒教强很多,道教略好一些,是比较开明的思想治国观念。而西晋的民风非常开放,潘岳是个才貌双全的美男子,有一天坐马车回家,遇见一群女孩子,女孩子们看见潘岳貌美,就纷纷手拉着拉把潘岳围起来,还向他丢鲜花表示赞美!如此大胆新意的求爱方式,整个中国古代极为罕见。在婚姻方面西晋完全是自由恋爱,无论男女都可自由选择结婚对象,甚至可以抗拒父母之命!在生活态度上,西晋人普遍崇尚自由而简约的哥德风格,无论皇帝贵胄还是普通百姓都普遍采取薄葬,和汉朝那动不动造个陵墓相比,不知要多么省事省力了。总体社会上是偏老庄的无为思想,非常开放自由的国度,不论是老百姓还是名士活在西晋都比后世那所谓一个个盛世不知道要滋润多少。
付上,潘岳(官拜黄门侍郎)
一心求得官职,急于求成,反受其害。
贾谧是潘岳的人生经历就是急于求成却适得其反。他遭人嫉恨,做官反而晚了十年,刚开始是个河阳县令,郁郁而不得志。直到永熙元年,晋武帝死了,惠帝即位,太后父杨骏成为太傅,他被提拔为重要幕僚——太傅主簿,这时已经44岁。没想到,因贾后要篡权,觉得杨骏权力太大,第二年就以“谋反”罪名把他杀了。潘岳由此被牵连,亏得当时主掌生杀大权的官员在他当河阳县令时曾被扶助过,以感恩之心谎称他是“假吏”,才救得一命。
贾后外甥,他母亲是贾充的小女儿,贾后是他母亲的姐姐。贾后当权时,他骄奢无度,所谓“器服珍丽,歌僮舞女,选极一时”,因附庸风雅而召集一帮骚客,称为“二十四友”。其中不仅有石崇与他外甥欧阳建,也有陆机、陆云兄弟。但不知为何,潘岳却成为这24人之首,看来还是因为他更迫切利用权贵。《晋书》中说他与石崇每见贾谧出门都要望尘即拜。
潘岳谄媚贾谧,最不该的是在贾后废愍怀太子事件中扮演了最不光彩的角色。愍怀太子是谢夫人之子,贾后为废除他,先引他好逸恶劳,满足于花前月下。到元康九年(公元299年)他21岁时,干脆让婢女逼他喝了3升酒,让潘岳趁他醉后,伪造了一篇劝惠帝“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的文字,使昏庸的惠帝大怒,将他废为庶人。而贾后没想到,太子一废,天下躁动,孙秀便操纵赵王伦先以有人要废后复立太子鼓动她杀太子,又以“中宫与贾谧杀吾太子”为名,起兵入宫杀贾谧,杀不愿合作的张华,废了贾后,又以金屑酒,赐她死于洛阳东的金墉城。
此事件中,潘岳与石崇之死都被描写成孙秀的具体报复——石崇是因舍不得将美女绿珠让给孙秀,说他被捕时正在酒楼喝酒,曾叹道:“奴辈利吾财尔!”捕头就说:“知财为祸,何不早散之!”潘岳是因孙秀当小官时曾趾高气扬,凌辱过他。他曾试探孙秀还记否当年景象,孙秀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于是知命中已定因缘。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们参与了赵王伦掌大权后,淮南王充等的谋反。
潘岳诗文中,我以为写得最好的是悼亡诗,其次是诔,也就是悼亡文。悼亡诗文中最感人是悼他爱妻的,有《哀诗》、《悼亡诗三首》并有一篇《哀永逝文》。 他妻子死于元康八年(298年),他52岁,妻死后两年他就被孙秀杀掉;而之前他46岁丧子,可谓一生不幸。这些诗文中最感动我的是: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辗转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仿佛赌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不仅情意缠绵,对自己也有自鄙。从这些诗文中,我才见他一生的分量。对发妻有这样真挚美丽的情意,毕竟值得尊敬。
也可能人生往往就这样难以超脱,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潘岳不是官才,一生其实完全可以不为官所累,完全可以有另一种潇洒活法。史书上说,他谄媚贾谧时,母亲曾劝他:“你当知足,还要侥幸取利吗?”可他就是利令智昏,最后,不仅株连到母亲、兄弟,而且兄弟子女,无长幼一起被害,只有一个因为当了和尚而逃难得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