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88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找到涨1000倍的成长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5.5.2013 11:29: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大部分投资人终其一生,依靠有限的几只股票长时间持有,就可为自己或者后代打下成为巨富的基础。这些机会存在的地方,不见得必须在大恐慌底部的特定一天买股票……投资人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分辨提供绝佳投资机会的少数公司,以及数量众多但未来只能略微成功的或彻底失败的公司。

  ——菲利普•A•费雪


2#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29:39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一个投资者,不管其是否承认,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拥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基于基本面的投资理念,主要分为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两大流派,均起源于美国。美国充满活力的经济、长期上涨的股市为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涌现出格雷厄姆这样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大师和菲利普•A• 费雪这样的成长投资理念的大师。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相信,中国也同样会为价值投资理念和成长投资理念提供广阔的天地。对15 年来基金所投资股票的回报进行统计,我们发现A股长期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股票也多是长期持续成长股,如万科A、云南白药、苏宁电器等。以万科A为例,2007 年10 月底,股价复权后涨幅超过1 796 倍(以发行面值1 元计算),同期深证成指的涨幅仅18 倍。如果投资者能寻找到这类成长股并长期持有,也能像费雪所说的那样获得巨额回报。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理念的兴起

  谈起价值投资理念与成长投资理念的兴起,让我们先回顾美国股市当时的历史背景。20 世纪30 年代的“大萧条”之前,美国股票市场秩序非常混乱,投机盛行,做庄猖獗,庄家与上市公司甚至与政府勾结在一起操纵股价,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在这种投资环境下,投资者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上市公司本身。他们的“研究工作”大多是打听庄家动向或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与此相对应,许多技术分析理论应运而生,技术分析并不研究上市公司本身,而是研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走势。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完善,投资者发现这种脱离“基本面”的研究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大价值。证券本质上是获取未来现金流的贴现价值的凭证,它的价值应该由未来现金流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0:30 | 只看该作者
1934 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出版,开启了价值投资新时代。《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有人这样盛赞道:“他为选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选股与赌博这门伪科学毫无区别。投资业没有他就如同共产主义没有了马克思——原则性将不复存在。”格雷厄姆明确了“投资”的定义,区分了投资与投机。他提到“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格雷厄姆反对投机所带来的罪恶,主张投资者们的注意力不要放在市场行情上,而要把股票看作企业的份额,它的价值始终应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呼应。格雷厄姆致力于寻找和选择那些便宜得几乎没有风险的公司的股票,将此视为“安全边际”,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讲述了著名的关于“市场先生”的寓言,相信市场最终会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格雷厄姆的名著《证券分析》是在“大萧条”时期问世的,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当时大量企业倒闭,格雷厄姆本人也差一点破产,因此格雷厄姆非常注重企业的清算价值,对“安全边际”的标准非常严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经典意义的价值投资方法的缺陷也逐渐显现。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复苏,美国股市强劲回升。1959 年,菲利普•A• 费雪 出版了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开创了成长型投资理念。费雪自己也身体力行,从40 年代开始,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成长型企业进行了长达30 年的投资,获得了以数十倍计的惊人业绩。“成长股”随着该书畅销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名词,成长型投资从此成为与价值型投资并列的主流投资理念之一。巴菲特说:“我有15%像费雪,85%像格雷厄姆……尽管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方法不同,但他们在投资界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0:5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费雪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方法,是价值投资的变种和分支 。他认为,投资者在经济大势的预测上不应花费过多精力,而更应该集中精力选择能够使自己以最小的代价和风险来获得最大收益的公司。为了寻找这些成长股,费雪提出了15 个要点 。他认为,一家公司如果能够符合其中相当多的要点,就可以称之为成长股。这15 个要点如下:

  1. 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2. 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3. 和公司规模相比,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效果?

  4. 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 公司利润率高不高?

  6. 公司做了什么事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7. 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 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9. 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

  10. 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得如何?

  11. 公司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

  12. 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 在可预见的将来,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 管理阶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15. 公司管理阶层的诚信及正直态度是否毋庸置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1:15 | 只看该作者
 在这15 点中,费雪非常看重企业长远的盈利能力,他也一直在追寻那些净利润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的公司。他明确指出:“投资于利润率过低的公司绝对无法获得最高长期利润。”在所有的标准中,费雪把公司管理层的诚信状况作为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他曾写道:“不管其他所有事务上得到多高的评价,如果管理阶层在对股东有无强烈的责任感一事上令人深感怀疑,投资人就绝对不要认真考虑投资这样一家公司。”

  后来,巴菲特融合了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和成长投资理论,成为集大成者,将价值投资带入了全新的高度。巴菲特认为,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巴菲特在1992 年致股东的信中说:“我们把价值型与成长型这两种投资策略区分开完全是无稽之谈(必须承认,几年前我本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认为,这两种投资策略在关键之处是相互一致的:成长性总是价值评估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一种变量,其重要程度在可以忽略不计到巨大无比之间,其对价值影响既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伴随着巴菲特骄人的投资业绩,融合了成长型投资理念的价值投资对全球投资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1:26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创造价值”理念引入中国

  价值投资理念、成长投资理念,都属于基于基本面的投资理念,试图通过基本面的研究来战胜市场、获取超额收益。基本面研究是否一定能获取超额收益?这必须以市场是弱有效市场为前提。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认为,如果市场是强有效型或者半强有效型,那么研究没有意义,因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投资者能得到的所有信息,主动投资变得没有意义,被动投资将是更有效的投资方式。然而,即便美国等成熟市场也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多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现象。这意味着市场并没有充分反映所有的能得到的公开信息。如果深入地研究公开信息,我们就能够寻找出赚钱机会。即便市场是有效的,那也不能说所有的股票最终表现都一样,总存在一些股票表现好于其他股票,或一些行业的表现优于其他行业。如果我们研究并投资了这些表现较好的股票、行业,也可以超越基准指数。这就是为什么研究能够创造价值的原因。研究给投资者带来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但资金规模不大的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体会到研究的重要作用。对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而言,研究水平高低则是影响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不同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具有资金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等特点,这使机构投资者注定成为市场中研究的主要力量。这并非出于它们的社会责任感,而是由市场生存法则决定。研究能力强的机构投资者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高于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收益率,资金也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这类机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1: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A股市场历史较短,信息披露还不完善、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群体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占比很低,而个人投资者没有精力和能力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这一切决定了A股市场是典型的弱有效市场。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弱有效市场中,基本面研究可以创造显著的超额收益。

  华夏基金在国内机构投资者中,较早引入了基本面投资理念,并将其概括为“研究创造价值”。这一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1998 年华夏基金成立之初,投研组织结构上设置了研究部和投资部,但研究与投资的关系没有理顺。研究人员只做研究,投资人员只做投资,互相看不起,各做各的,两个部门缺乏有效交流。1999 年公司在东方花园饭店办公时,研究部、投资部分别位于四楼和五楼。研究部的同事很勤奋、很努力,每日提供很多资讯信息、研究报告,但当时做庄还是市场主流,基金公司依靠内部研究做投资的想法还得不到市场认可,总体上研究与投资还是脱节。1999 年底,在总结兴华基金的运作经验中,我们意识到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要。针对公司整体研究力量不强、尚未建立完整的研究平台的现状,我们决定将研究部与投资部合并为基金管理部,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交流大大增强。

  2000 年8 月,我们在北京香山召开了对公司投资研究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香山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是投资、研究、交易等核心问题,重点是投资管理流程。会议气氛特别热烈,各种意见针锋相对,会议从下午一直开到次日凌晨两点。最终,我们决定通过基金经理选拔机制,打通投资与研究之间的壁垒,使研究员、交易员可以凭个人业务能力来竞选基金经理。这些措施在加强投资队伍梯队建设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基金经理对研究报告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投资决策质量。

  2001 年4 月,公司组织了包括绝大多数研究员在内的26 人考察团赴加拿大考察学习,拜访了多家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就我们最为关心的“如何处理投资与研究的关系、如何管理研究工作、如何规划研究员的职业发展生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拜访标准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时,他们的投资总监特别强调In-house Research(内部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在形成内部研究队伍后,投资业绩明显改善。通过学习和交流,研究员认识到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了做好研究工作的信心。

  2001 年下半年在准备社保基金管理人资格申报材料时,社保基金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投资理念是什么?”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我们的投资理念呢?社保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但很难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突然,时任研究总监林浩一拍桌子:“有了,Powered by Research。”大家都认为这句话有道理。结合社保基金稳健投资的要求,我们在问卷中回答公司的投资理念是“研究创造价值”。最后,我们如愿获得了社保基金管理人的资格。

       2001 年底,公司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夏成长基金发行,投资理念是“追求成长性”和“研究创造价值”,这是公司基金产品第一次采用“研究创造价值”的提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1:59 | 只看该作者
与成长股共舞

  与价值投资理念和成长投资理念相对应,投资标的可划分为价值股与成长股两大类。

  价值股是指这样一类公司发行的股票,它的商业模式比较成熟稳定、现金流波动较小、盈利水平较高、红利发放率较高。这类股票通常有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高安全性等特征。

  成长股是指这样一类公司发行的股票,它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持续增长,速度快于整个国家和本行业的平均增速。这类股票的市盈率、市净率通常比其他股票高。由于成长型公司持续增长能力强劲,它们发行的股票表现明显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为投资者提供的超额收益非常明显。一般来说,成长股分为经典成长股、周期成长股、并购成长股等几大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4:35 | 只看该作者
 优秀的成长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每个会计周期(每个经济周期)的利润都在稳定增长;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能力强;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上有一定的定价权——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拥有优秀的管理层;经营利润基本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很少派发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1.2024 21:0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