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 苹果乔布斯炮轰 Flash公开信全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4.2010 15:5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导读: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周四发表了一封有关Flash的公开信,列出了苹果决定不让iPad、iPhone和iPod  Touch支持Flash的全部理由。以下为公开信全文:
  关于Flash的一点思考
  史蒂夫·乔布斯
  2010年4月
  苹果与Adobe的关系由来已久。事实上,当Adobe还只是个车库里的小公司时,我们就和它的创始人碰面了。苹果是他们的第一个大客户。我们将他们的Postscript语言应用于当时最新的Laserwriter激光打印机。苹果曾经在Adobe投资,很多年来是Adobe的股东,拥有它20%的股权。两家公司曾经密切合作,开创了电脑桌面出版业,有过许多共同的美好时光。但是那段黄金时代一过,两家公司就分道扬镳了。苹果经历了濒死的体验,Adobe则凭借其Acrobat系列产品而打入企业市场。如今,两家公司只在创意产业为共同的顾客提供产品与服务——Adobe的Creative Suites产品的购买者中,约有一半是苹果电脑用户。但除此之外我们与Adobe几乎没有什么共同利益可言。
  我想在此草草写下一点我们对Adobe的Flash产品有什么看法,这样顾客和评论家就能更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在iPhone、iPod和iPad产品上封杀Flash。Adobe曾经批评我们说封杀Flash是因为想要保护苹果线上商店,纯粹出于商业利益。但事实却是,封杀Flash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Adobe宣称苹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Flash则是开放的。但事实却正好相反。让我来解释一下:
  首先是“开放”。
  Adobe的Flash产品是拥有100%技术专利的。只有通过Adobe才能购买这些产品,同时只有Adobe有权利对其进行改进、定价等等。尽管说Flash遍地都是,但这不意味着这些产品是开放的。原因就是Adobe完完全全地拥有和控制着这些产品。所以几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Flash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苹果也拥有许多专利产品。尽管说iPhone、iPod和iPad系统都是有专利的,但我们始终坚信互联网的所有技术标准都应该是开放的。因此,苹果拒绝使用Flash,而是用HTML5、CSS和JavaScript等全部都是开放的标准。得益于这些开放标准,苹果的移动设备都表现出低功耗与高性能的优势。HTML5是最新的网络标准,已经为苹果、谷歌等许多公司所采用,它允许开发者开发出更为高级的图形、印刷和动画,并且不需要第三方浏览器插件(如Flash)就能转换。HTML5是完全开放的,由一个标准委员会对其进行联合管理,苹果也是其中一员。
  苹果同时还为互联网制定开放标准。举个例子,苹果从一个小型的开源项目做起,开发出了WebKit。它作为一个完全开源的HTML5渲染引擎和Safari浏览器的核心组件,被安装在我们所有的产品之中。WebKit已经被广为采用。谷歌在Android系统的浏览器中使用它,Palm、诺基亚也用它,黑莓手机的制造商RIM也已经宣布将采用WebKit。除微软以外,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上网浏览器都搭载了WebKit。通过将WebKit定位为开放技术,苹果实际上已经制定了移动上网浏览器的标准。
  其次,关于“整个网络”。
  Adobe反复宣称苹果的移动设备无法访问“整个网络”,因为网络上75%的视频是Flash格式的。但他们没有提及的一点是,几乎所有Flash格式的视频都有其他更先进的格式:H.264,而iPhone、iPod和iPad都支持这种格式。YouTube视频数大约占全网络的40%,而苹果所有的移动设备都可以播放其视频。iPad则提供有史以来最好的YouTube视频体验。除此之外,Vimeo、Netflix、Facebook、ABC、CBS、CNN、MSNBC、Fox News、ESPN、NPR、《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体育画报》、《人物》、《国家地理》等等网站的视频,苹果都可以流畅播放。根本没有多少视频是iPhone、iPod和iPad用户无法观看的。
  Adobe的另一个理由是苹果设备无法玩Flash游戏。这一点没错。不过好在苹果在线商店提供了超过5万个游戏和娱乐应用,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免费的。iPhone、iPod和iPad上的游戏与娱乐应用要多于其他任何一个平台。
  第三点,关于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
  Symantec公司最近指出,Flash的安全记录在2009年名列倒数。我们还拥有一手资料,证明Flash是Mac系统死机的首要原因。我们曾经与Adobe合作想解决这些问题,但它们仍然一直困扰我们。我们不希望降低iPhone、iPod和iPad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所以拒绝使用Flash。
  另外,Flash在移动设备上的表现一直不佳。过去数年来,我们反复要求Adobe证明Flash能在移动设备上良好运行,但至今我们没有看到Flash的任何表现。Adobe曾公开表示Flash将在2009年初被一个智能手机采用,随后又改口说是下半年,后来又改口称是2010年上半年,现在他们又说要等到2010年下半年。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会成真的,但我们也庆幸没有期望太高。谁知道它会表现如何呢?
  第四,续航时间。
  视频播放时,为实现较长续航时间,为此移动设备必须通过硬件进行视频解码,因为在软件中进行会消耗太多电量。现在很多移动设备的芯片都包括一个名为H.264的解码器,这是一个工业标准,在所有的蓝光DVD播放器中都被使用,同时被苹果、谷歌、Vimeo和Netflix等等许多公司广泛采用。
  虽然Flash最近添加了对H.264的支持,但几乎所有Flash网站的视频都需要老一代解码器来进行解码,且必须通过软件运行,因而早就不为移动芯片所采用。这个区别十分惊人:比方说,在iPhone上,H.264标准的视频可以最多播放10个小时,而用软件解码的视频只能播放不到5个小时。
  网页使用H.264对视频进行再编码之后,就可以完全不使用Flash技术了。这些视频在苹果的Safari和谷歌Chrome浏览器播放时,完全不需要任何插件,在iPhone、iPod和iPad上播放的效果也很好。
  第五点,触摸屏。
  Flash是为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所设计的,而并非手指控制的触摸屏。例如,许多Flash中有含有rollover,即当鼠标箭头滑过某点时,就会自动跳出菜单或者别的元素。苹果的多点触摸屏技术不再需要鼠标,也就没有了rollover这个概念。相应的,许多Flash网站必须进行改进,才能配合带有触摸屏的设备。如果开发者需要改进他们的Flash网站,那又为何不使用如HTML5、CSS和JavaScript这样更先进的技术呢?
  就算iPhone、iPod和iPad支持运行Flash,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六点,最重要的原因。
  撇开Flash封闭、独断、技术缺陷和不兼容触摸设备的缺点,我们拒绝使用Flash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讨论了使用Flash播放网络视频和交互性内容的种种缺点,然而Adobe仍然要开发者用Flash来开发苹果设备的应用。
  过去沉痛的经历已经让我们意识到,让一个第三方软件插足于开发者和平台之间,只会带来不合标准的应用,阻碍平台的改善与发展。如果开发者对第三方的函数库和工具产生依赖,那么唯有在第三方选择加入新功能时,开发者才能体验到和充分利用平台的优越性。我们不能被第三方的决定所左右。
  如果第三方提供交叉平台开发工具,那情况就会更糟。第三方可能拒绝接受某一个平台的增强工具,除非这些工具也可以被其他它所支持的平台所利用。这样一来,开发者只能使用到所有平台共有的最低级的功能。苹果无法接受这种结果,使开发者仅仅因为我们的创新和增强工具没有出现在我们竞争对手的平台上,而无法使用这些工具。
  Flash是一个交叉平台开发工具。Adobe的目标并非帮助开发者为iPhone、iPod和iPad开发最好的应用。他们的目标是协助开发者开发交叉平台应用。Adobe在增加苹果平台增强应用方面始终动作缓慢。比方说,尽管Mac OS X已经推出将进10年,Adobe两周前才在推出CS5时完全接受这个平台。Adobe是最后一个完全接受Mac OS X的第三发开发商。
  我们的动机十分简单:我们只是想为开发者提供最先进和最创新的平台,同时希望他们能够利用这个平台的种种优势,来打造最好的应用。我们希望继续增强这个平台,从而使开发者能够开发出更加强大、有趣和实用的应用。因而,苹果能凭借最好的应用而销售出更多产品,开发者获得更广大的用户群,用户则可以始终在这个平台上享受到最好最全的应用。这样才是皆大欢喜。
  结论
  Flash为PC时代而生,为个人电脑和鼠标而出现。Flash是Adobe的一项成功业务,所以我们充分理解为什么他们希望能将其推广到个人电脑以外的领域。然而,移动时代是低功耗设备、触摸屏界面和开放网络标准的时代,Flash已经落伍。
  事实证明,Flash已经不再是互联网视频浏览的必需。苹果在线商店的超过20万个应用也证明,Flash对于上万个图像和游戏的开发者来说,也不再是必需。  新的开放标准已经被创立,比如HTML5这样的标准才会在移动设备和个人电脑上同样取得成功。或许Adobe应该注重于开发更多HTML5工具,而不是批评苹果放弃过时的东西。
2#
发表于 30.4.2010 15:5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6.11.2024 21:0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