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5268|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学作文,请大家出个题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6.4.2008 10:1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发表于 6.4.2008 19:00:50 | 只看该作者
题目是:《想学作文,请大家出个题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6.4.2008 19:3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1.4.2008 01:28: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ennybenny 于 6.4.2008 20:39 发表
上庸下承


上庸下下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1.4.2008 21:34:33 | 只看该作者

雅乎? 庸乎?

雅乎? 庸乎?

雅,是结果,不是原因。就是说,有些事,有些物,别看作是雅。

可是,当把雅看作是原因,把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衍生的事和物都看作是雅,那就是酸了。

酸其实很庸,老是想雅,庸吗? 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1.4.2008 21:36:17 | 只看该作者

雅乎? 庸乎?

雅乎? 庸乎?

雅,是结果,不是原因。就是说,有些事,有些物,被看作是雅。

可是,当把雅看作是原因,把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衍生的事和物都看作是雅,那就是酸了。

酸其实很庸,老是想雅,庸吗? 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2.4.2008 00:4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ichi 于 11.4.2008 22:36 发表
雅乎? 庸乎?

雅,是结果,不是原因。就是说,有些事,有些物,被看作是雅。

可是,当把雅看作是原因,把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衍生的事和物都看作是雅,那就是酸了。

酸其实很庸,老是想雅,庸吗? 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2.4.2008 01:08:02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可能是我没有解释清楚的缘故,其实上庸下承的庸,本来所指的是中庸之道的庸,上庸下承顾名思义其实想讲的是对孔孟之道的继承的看法.
德,18世纪70年代的青年作家们的狂飚突进运动,这场文学革命在宣泄了作家们的的感情之余,也带动起了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发展.狂飚突进运动所突出的不是刻意拘泥于道德,讲究反普归真,讲究自由发展,令个性才华得到充分发展.
中,古有孔老夫子提出的中庸之道,取其两个极端以剔之,中道即为常道即为实用之道,主张事物要以冷静待之.对人假之以礼,先不问彼此意见不同,仍可在互相尊重的情况下求同存异,孔子的思想在如今的社会中还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实用的价值.
两种思想其实在很多角度并不冲突,但不免仍会被挑出来进行争议和讨论.例如中庸之道当今时常被作为不讲究原则,被作为不出头不落尾的表现,而狂飚突进所代表的又是个人主义解放思想,作为一个来到德国来到西方的中国人,要处世立人,对于继承中庸之道,请问您的看法是什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2.4.2008 19:24:32 | 只看该作者
没关系,大家随便说说。

不过,您的礼貌修养,我很钦佩。您讲的文学历史,本人作为外行,只能是洗耳恭听。

*****************************************************************************************************

我的看法是,文学这个东西,除了科班出身的,要对其研究,对一般的人来说,是一个现实的实用的工具,来表达和传递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意愿。

记得以前为了知道中庸这个词的意思,也查过资料。好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中间,平庸的意思,就是要做中间派,不要出头,不走极端的意思。这个好像是大家一般用这个词表达的意思。 还有一种是说,庸指车道,中指不偏离的意思,和中箭,击中一个意思,加起来是说,要沿着车道行走,抽象地表示,做事要按规律办事。这种说法,好想是一开始的本意,是后来慢慢变成了第一种意思。刚才查了一下古狗,没有找到,对此有研究的可以指正。

如果是第二种说法,当然,无可争议。如果是第一种意思,我认为,不必勉强。有些人,天生就有奇才异能,为什么一定要去求中庸?

当然,在一些事,一些情况下,作为一个决策的原则,也未尝不可。
************************************************************************************************

德国也罢,中国也罢,历史也罢将来也罢,存在共同的东西或事务,就存在共同的规律。在中国,这个规律是一个人发现的,在德国可能是另一个人发现的,别的国家,又是别人发现的,或者还没有发现,等等等等。

比如饿了,就要吃,一个人可能吃小麦,另一个可能吃土豆,别的又可能吃牛肉。饿这个问题是一样的,这是共性,解决方法不一样,也有差异。

孔子的时候,这个问题存在,解决的方法是吃,现在我们还是吃来解决。这样看,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孔子时代的经验也没有过时。

孔子时代没有电话,他那时怎样通讯,我们就不必继承,因为,他那时的问题已不存在。

所以我觉得,继承不是为了继承,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问题还存在,以前的经验就不会过时。
*****************************************************************************************************

很高兴,能和您探讨。共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3.4.2008 20:0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ichi 于 12.4.2008 20:24 发表
我的看法是,文学这个东西,除了科班出身的,要对其研究,对一般的人来说,是一个现实的实用的工具,来表达和传递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意愿。

我非常赞成你的这种想法,(不介意的话,我很愿意dutzen),记得以前读到过这样的句子,是德国作家Thomas Mann在"Der Tod in Vendedig"中提到的,
"作家的快乐就是让想法变成感觉,让感觉变成想法.",
所以我也认为文学或者就单指创作而言,就是一种思想和感觉的表达,传递和相互转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2.2024 21:0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