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9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如何處理孩子的對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3.2.2008 21:2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就是不吃!」──如何處理孩子的對抗

1、餐桌是家庭中一個潛在的戰場
 
  晚餐時,3歲的盧克就是不吃那些青豆,爸爸則下定決心非要他把那些濕漉漉的小東西吃下去。

  這是擁有強大權力的父母與意志頑強的孩子之間的典型衝突,雙方誰也不願後退。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訓斥、威脅、哄騙和不厭其煩地勸說,父親仍然沒能達到目的。眼淚汪汪的盧克緊閉雙唇坐在那裡,一小勺青豆還在看著他。

  最後,靠著更嚴厲的威脅,那位爸爸終於設法把一口豆子塞進了孩子嘴裡。但是,盧克根本就不肯把它們嚥下去。直到臨睡時,媽媽除了把孩子放到床上,讓那些青豆仍留在他嘴裡之外別無選擇。

  爸爸媽媽都很困惑,盧克怎麼會那麼倔強?

  第二天早晨,媽媽在盧克的床底下發現了一小堆糊狀的豆子。

  在這場衝突中,很明顯,盧克贏了一分,而他的父母卻是零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30斤重的幼兒就這樣打敗了一個150斤重的成人。

  餐桌是家庭中一個潛在的戰場。在該吃什麼這個問題上,父母很容易遇到孩子的挑戰。你能設法取勝嗎?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小孩都像盧克這麼倔。但是確實有許多孩子都會在吃飯問題上和父母較量一番,這是他們很喜歡玩的一場遊戲。

  一個倔強的小孩就像一位優秀的將軍,他會聰明地發現一些有利地形以阻擊「敵人」。在兩代人經常發生衝突的方方面面——吃飯、睡覺、梳頭、穿衣、作業等等,只有吃飯時所有的優勢都在孩子一邊,而且每天他們都有3次贏得對抗的機會!

  即使很小的孩子也能很容易地緊閉自己的小嘴。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夠強迫孩子吃他不想吃的東西嗎?只要和任何一位有經驗的父母或祖父母聊一聊,他們都會告訴你這實在很難。糟糕的是這些衝突還有相反的一面,如果你禁止他們吃不該吃的東西,孩子們反倒吃得很歡。比如,很多父母都不想讓孩子吃太多的甜點,「好,安妮,就兩塊餅乾,今天你不能再吃了。」而孩子卻往往惦記著更多的餅乾,他們會用可愛的聲音和父母討價還價,「媽媽,今天再吃一塊,這是最後一塊!」父母要是一心軟,得,孩子就又贏了一分。

    2、對於孩子的「故意挑釁」,父母應該嚴厲回擊

  對付不吃或吃得很少的孩子有一個辦法,就是把美味佳餚放在他的面前,如果他聲稱不餓,那麼立即把盤子收起來放進冰箱,讓他高高興興地走人。放心,孩子在幾個小時之內就會回到餐桌旁。他的肚子會告訴他:「快讓我吃東西吧!」

  發生這種情況時,絕不要給他提供什麼甜點、小吃或糖果類的食物,只需把先前的食物重新拿出來,熱一熱讓他吃。如果他還是反對,那麼再讓他到外面去玩吧。 1—2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過後,繼續這套步驟,直到食物——所有的食物開始看起來和聞起來都美味無比。從那時開始,餐桌上的戰鬥將成為歷史。

  「餓他一天,他就會吃的!」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這個贏得「餐桌上的戰鬥」的簡單法則。但是,只有少數父母能夠在疼愛和規矩之間找到一個可接受的平衡點。更少的父母能真正意識到,很多時候,引起每天3次令人頭痛的餐桌戰的真正原因,並非是孩子年紀小、自制力弱,而是孩子的主觀「挑釁」。

  謹記 對於孩子的「故意挑釁」,父母應該嚴厲回擊,直到取得勝利。即使是在餐桌上!

  培養孩子對父母的尊重是兒童教育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讓孩子學會尊重他的父母是很必要的——這絕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自尊心,而是因為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為日後他對所有其他人的態度打下基礎。幼年時對父母權威的看法,會演變為成年後他對長輩、老師、領導以及其他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們的看法的基礎。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孩子擁有的最初、最重要的社會影響,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經歷的瑕疵和困惑將在他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出現。

  要讓孩子懂得尊敬父母,還有另外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到10歲時能夠接受你的價值觀,那麼就必須在他更小的時候贏得他的尊敬。如果一個孩子在15歲以前成功否定了父母的權威,當著他們的面嘲笑和堅決反對他們的權威,那麼他就會形成對他們的天然蔑視。

  「爸爸和媽媽真是又老又笨!我可以隨意擺佈他們。當然,我知道他們很愛我,但是,我真的認為他們很怕我。」一個孩子可能不會說出這些話,至少不會當著父母的面表達這些意思。但每次當他以機智勝過長輩,並在公然的反抗和爭吵中獲勝時,他都會想到這些。以後,他可能會以更加明確的行為表達他的無禮。並且,如果他認為父母不值得他尊敬的話,他就可能進而反對他們的原則和信仰中的任何東西。

  在衝突中,嚴厲回擊孩子的故意挑釁是父母維護自己權威的一個方面。嚴格意義上來說,父母的權威並不是通過父母在對抗時的勝利樹立起來的,相反,父母的權威是在平時父母和孩子的交往中一點一滴地樹立起來的。在平時與孩子的互動中,父母要明確表明自己的原則,如果孩子違背某些原則,一定要和他們溝通,為什麼這些原則不可違背。父母要有耐心,出了問題要和他們討論,讓孩子學會從其他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他們也許有他們自以為正確的道理,但從其他的角度看,他們的理由或後果卻是有害的。通過反覆的討論,不僅有助於父母的權威地位的樹立,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不只是父母的「應聲蟲」。

  有權威的父母,孩子對他們既尊重又親近,他們對父母的建議不會抱有置之不理的態度。這樣的父母,通常不會受到孩子的故意挑釁。但是,比如說,如果孩子實在挑食,而父母又不採取迂迴戰術,一場衝突恐怕也在所難免。聰明的父母,不應該僅僅在衝突中取勝,更應該事先預見到衝突,避免衝突。

  琪琪5歲,她的弟弟2歲,他們對菜花深惡痛絕。父母知道,與其每次費盡口舌,不如想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於是他們在餐桌上經常講故事,「呀,今天琪琪採了幾個蘑菇?幾個大的?幾個小的?弟弟願意當小灰兔還是小黑兔?你們比比誰采的蘑菇多?小兔子應該吃蘑菇才會變成大兔子。」父母讓姐弟倆當兔子采蘑菇,而菜花就是他們的蘑菇。這個方法奏效啦。兩個孩子似乎忘了他們原來與菜花的深仇大恨,非常樂意吃菜花。爸爸還做了個小不倒翁,不倒翁搖到那個碟子旁邊,孩子們就要吃那個菜。遊戲改變了餐桌上劍拔弩張的氣氛,孩子們高高興興,再也不挑食了。

  有些父母認為吃飯就要像吃飯,但是在剛才的例子裡,我們發現遊戲並沒有分散孩子吃飯的精力,相反,遊戲密切了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而且父母避免了潛在的衝突,贏得了勝利。

    3、如何區分「故意挑釁」與「失手」

  在嚴厲回擊之前,父母首先必須清楚,孩子做出的某種令人不快的行為是否真是對他們的權威地位、對他們作為父母的領導地位的直接「挑釁」。

  美國有個醫藥發明家,小時候很喜歡喝牛奶。有一次,他決定自己去拿牛奶。可是,當他打開冰箱,用右手去拿大罐牛奶時,卻沒有拿穩,手一鬆,整罐牛奶打翻在地上。當時,這個小孩子嚇呆了,縮在牆角。因為牛奶淌滿整個廚房的地面,他想媽媽一定會懲罰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媽媽走過來看到了一地的牛奶,卻說:「哇,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牛奶海洋,好漂亮!」孩子聽媽媽這麼一說,頓時就不害怕了。接著,媽媽又說:「你好厲害哦,媽咪長這麼大,都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牛奶海洋。你願不願意和媽媽一起把牛奶打掃乾淨?」後來,媽媽拿著拖把、掃帚,和孩子一起把廚房打掃了一遍,整個廚房反而因此變得乾淨無比。這時,媽媽又把兒子先前打翻的大牛奶罐,裝滿了水,放進冰箱,然後再教他,怎麼拿才不會把罐子打翻?——必須用雙手一起拿,罐子才不會鬆掉,才不會打翻在地上。

  這個孩子把事情做砸了,結果雖然令人不快,但卻根本不是那種「故意挑釁」行為。孩子打翻了牛奶罐並非出於「故意對抗」,所以他絕對不應受到父母嚴厲的回擊。

  因為孩子「失手」而引起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孩子不應該受到責罰,這是父母必須懂得的道理。

  但是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做得不如這位母親做得好。一些在工作中已經精疲力竭,回家後又要做飯洗碗、照料家庭的父母,看到一地的牛奶,很可能會怒氣衝天,大聲斥責:「你怎麼那麼笨,連牛奶都不會拿?」如果孩子嘟著嘴,有所不滿,一個巴掌很可能就會落到他的頭上。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經常喜歡自己打開冰箱拿飲料喝?如果有一天,他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溢流滿地,你會如何處理呢?

  教育孩子真是一個同時考驗父母愛心和理性思維的難題。孩子因無知、好奇而做出的「善意」舉動,即使造成了父母難以接受的「惡果」,父母也應理智地承擔。相反,對那些即使沒有引起任何惡果的「故意挑釁」行為,也應立即給予回擊,這個時候不是可以表示愛心的時候。

  你在地上畫了一條線,孩子故意用他瘦瘦的小腳趾粗野地伸過那條線。誰會贏得勝利呢?誰最有勇氣呢?在這裡誰掌握權力?如果你不能明確無誤地對任性的孩子回答這些問題,他們就會經常突然挑起其他「戰鬥」,故意一遍又一遍提出這些問題。如果父母在孩子挑釁的時候不能掌握局勢,不能贏得孩子的尊敬,他們就為自己和孩子都埋下了可能傷心一生的種子。

    4、不要擔心嚴厲回擊會傷害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謹記 不要擔心嚴厲回擊會傷害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事實上,沒有什麼東西比父母在受到挑釁後取得勝利能使父母和孩子靠得更近。

  如果懲罰是孩子「自找的」,並且,他完全明白他是「罪有應得」的話,孩子在最初的淚水消失之後往往會表現出對父母的愛。

  莎莉曾經遇到女兒丹尼爾的一次公然反抗。

  那時丹尼爾還是一個僅滿15個月的「跟屁蟲」。莎莉想把壁爐點燃,她必須到車庫後面去找一些柴火。天正在下雨,所以她告訴光著腳的丹尼爾在門口等著。丹尼爾很早就學會了說話,她能聽懂這個命令的意思。但是,她突然跳起來要穿過濕濕的院子。莎莉抓住了她,把她拉回來,嚴厲地重複了一遍那個命令。但是莎莉一轉身,丹尼爾又立即跳了出去。這是一種明顯的反抗行為。於是,在事情第3次重複的時候,莎莉用一根小棍子敲了丹尼爾的小腿。

  在丹尼爾的淚水干了之後,她走到火爐旁的莎莉身邊,伸出胳膊說:「我愛媽媽。」莎莉溫柔地用胳膊擁抱住她,在這個充滿愛的時刻,莎莉輕柔地告訴了丹尼爾服從媽媽的重要性。

  父母應該把「嚴厲回擊」和「粗暴對待」區分開來。嚴厲回擊並不是要父母粗暴地對待孩子。嚴厲回擊是指父母要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原則。比如莎莉,她如果不堅決回擊丹尼爾的挑釁,在15個月大的孩子眼裡,她以後不管說什麼,孩子多半會不聽,因為她記住了可以和母親討價還價;而且,莎莉在回擊之後如果不表明她對孩子的愛,年幼的孩子可能會覺得母親很無情。幼年的隔閡極有可能影響一生的親子關係。在這個事件中,莎莉做的非常出色!她讓孩子明白,父母拒絕的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如此懲罰之後,父母的溫暖撫慰對於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謹記 尊重僅僅作為單方面的行為是難以真正持久的。

  尊重必須是雙方的。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他們就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們。父母應該友善地對待孩子的自尊,永遠不要蔑視他們,或令他們在朋友面前難堪。懲罰時,通常應該避開好奇的目光和幸災樂禍的旁觀者。孩子們不應該受到嘲笑,如果這使他們感到不舒服的話。他們強烈的感情和要求,即使是幼稚的,也應該給予誠懇的評價。讓他們感到父母是「真正關心我」的人。一個在批評孩子時滿口嘲諷和傷害性話語的父母,別指望反過來受到孩子真正的尊重。他們的孩子可能非常害怕他們,所以藏起了對他們的輕視,但是報復會在將來某個時候反覆出現。

  尊重孩子,首先要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有著獨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有相當一部分中國家長,潛意識裡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替孩子安排一切。誰都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每當處理問題的時候,家長往往忘了這回事,把自己的視角當成孩子的視角。歐美文化重視個性。嬰兒從小就自己一個人睡;不管孩子有多小,多數家長會解釋自己的原則和行為;對於領養來的孩子,他們會和他們討論領養和親生的孩子有什麼區別;父母離異,也會對孩子有交待,不會讓孩子覺得他們是局外人,等等。電影《似是故人來》裡面有個場景:父親要出遠門,臨行前對5歲的男孩說:孩子,你在家要照顧好媽媽,你是家裡的男子漢。如果在中國的電影裡,恐怕同樣的場景,父親會說:在家要乖,聽媽媽的話。這就是文化差異在實際生活中的不同表現。

  從小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才會去尊重他/她。最實用的做法是: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對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並和他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進行探討。父母不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傾聽和探討會促使雙方達到互相理解,最終達到互相尊重。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對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始終如一的主見。父母自己缺乏主見是教育孩子的一大禁忌。最簡單的做法是:你要經常解釋你的行為,你為什麼要責罵他,或者你為什麼要表揚他,把你的是非觀傳遞給孩子,並且確保你的行為符合你的是非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2024 13:1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