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庸 非常商业,非常自恋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9.2003 14:03:0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金庸的新闻一波接着一波,争议之声渐响。8月24日,内地版电视剧《天龙八部》在北京电视周上亮相叫卖;此前,7月下旬,金庸杭州论道,将不少现时“江湖”中的人物评头论足了一番;同时,《金庸茶馆》面世,而这被评价为“中国第一份非常自恋的杂志”;随后金庸又在媒体上公开承认“学问不够是我的最大缺陷”。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他大幅改动自己的武侠小说所带来的冲击。<br><br>金庸的武侠世界是我们之所以熟识金庸的惟一原因。而如今我们熟悉的那个世界却要被它的创造者所颠覆。<br><br>当黄药师爱上梅超风;当段誉失去了王语嫣;当袁承志移情别恋;当韦小宝遭遇了报应……我们心中的痛无以复加。我们宁愿一遍遍翻看过去的版本,要知道缺陷也是一种美丽,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我们不能想像接上了一双酷似男人手臂的维纳斯还会光彩照人。<br><br>也许79岁高龄的金庸自有他的理由,出于商业目的也好,出于自恋也好。此时,我们不禁想起飞来飞去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精辟啊!身不由己的金庸越发忙碌:金庸书友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它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把几部小说改编成动画片,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再有就是在西湖上的杨公堤将开一间真正的金庸茶馆,时间是在今年的10月份;据说,还有一种金庸酒正在运作中。<br><br>似乎,迷失在江湖中的金庸不甘寂寞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在我们心里,惟望他能和我们“相忘于江湖”,也希望他能真正做到“笑傲江湖”。<br><br>《金庸传》作者傅国涌:迷失在金钱中的晚年金庸<br><br>《周末》:您是《金庸传》的作者,应该说比较了解金庸。最近金庸修改原著的消息很热,有些激进的网友称“修改无异于挥刀自宫”,你赞成这种说法吗?<br><br>傅国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件事。对金庸而言,这是件利人又利己的事。表面上,这是金庸对作品精益求精。但往深里看,金庸已经封笔22年,而且79岁了,那就不是这么简单的“精益求精”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存在很多硬伤,并不是这两年大家才议论的,为什么要在换出版社的这个时候修改呢?这至少说明了问题。<br><br>金庸其实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他一元钱将《笑傲江湖》卖给了央视,明着看是义举,其实他是为自己做了个大大的免费广告。央视的《笑傲江湖》虽然拍得不怎么样,但金庸本身在内地又掀起了一股金庸热潮,这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此前金庸的作品已经卖了十多年,可以说卖点已经没有了,利用此次炒作,他的作品重新热销,这是他乐见其成的。而且他后来又以高价将《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卖给了央视,从中大赚了很多。<br><br>因此,我看这次修改显然是出于商业的目的。据我所知,金庸和三联出版社合作出书,版税是15%,后来他要求调高版税,三联方面不同意。而此次他将版权卖给广州出版社,如愿以偿地拿到了18%的版税,这在中文书籍的作者中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作为回报,金庸就选择将书做修改,制造新的噱头,来掏“金迷”们的腰包。<br><br>《周末》:你曾说过,“晚年的金庸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说是陷入财富不可自拔”。是这样吗?<br><br>傅国涌:人类对金钱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一点可以说在金庸身上得到了很明显的显示。作为一个香港富豪,在亿万富翁的榜上他也位列在内,但即使他这么大的年纪,我看他对于金钱的追求还是没有放松。<br><br>《周末》:那么就整体而言,您觉得金庸是个怎样的人?<br><br>傅国涌:看金庸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在50万字的《金庸传》中,我对于金庸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肯定的。青少年时期的金庸,家境贫寒,但他好学上进,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名气,但他很有才华;中年时期是他的顶峰时代,他办《明报》、写小说,这个时期他将大雅与大俗很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上都收获颇丰;上世纪90年代,金庸进入老年,他卖掉了《明报》,封笔退隐,但他所谓的退出江湖并不就是简单地在家安享晚年,而是到处兼任客座教授,还在各地飞来飞去,很吸引大众的眼球,也赚了很多钱。<br><br>因此,我坚信自己在书中对他的分析,现在金庸有时候是身在庐山中,不愿正视真实的自己。对于他这样做的动机,曾有记者这样问过他:“金庸先生,您快80岁了,还整天这样奔波劳碌,您是缺钱花呢还是嫌名气不够大呢?”当时金庸的回答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他的所有商业化动作都是被迫的。我觉得这里边虽然有被迫的成分,但如果他真的想过安逸的晚年,完全可以做到,所以说这方面还是他主动的多。而且金庸本人也说过,“我这个人在大是大非上还是有原则的”。难道商业化的弄钱就是小是小非,在这个问题上就可以不用讲原则了?<br><br>《周末》:7月下旬,以金庸名字命名的杂志《金庸茶馆》的创刊号问世,您看过了吗?有人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份非常自恋的杂志”,是专夸金庸的杂志,是这样吗?<br><br>傅国涌:这本杂志的创刊号我看过,我个人觉得这纯粹是一本地摊杂志,层次很低,内容大都是一些吹捧金庸的话,虽然偶有调侃,也只是调节氛围。这完全是金庸办给“金迷”们看的,不值一看。<br><br>而且说实话,10元钱一本的杂志,必须将其神化,才能吸引“金迷”的眼球。这方面金庸应该有经验,《金庸茶馆》在台湾省已经出了两年了。是自恋还是商业炒作,我看两方面因素都有。从杂志很明确地把“20世纪十大文化偶像”的网络评选结果——金庸被评为第二名,地位仅次于鲁迅——标示出来就可一窥端倪。<br><br>作家李梦痴:金庸最大的缺陷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br><br>《周末》:您怎么看金庸修订自己小说的举动?<br><br>李梦痴:年底的时候,金庸先生修改后的全集就要出版上市与读者见面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作为一个少年时代就熟读金庸先生作品的读者,我真的很想买一套修改后的全集,但是作为一个作者,我却难以磨灭对金庸先生这种行为的鄙视。虽然我也迫切想要知道金庸先生修改的结果,但是我宁愿去买一套修改之前的全集也决不买这套修改后的全集,我不准备为金庸先生自己的创作错误两次买单。<br><br>针对金庸先生出版修改稿再赚稿费的做法,我只能不无遗憾地说:作为一个奸商,金庸先生出版修改版全集的行为实在是可以让他大捞一票的成功策划;作为一个正直的商人,金庸先生出版修改版全集的行为表现的社会价值基本上趋近于零;作为一个作者,金庸先生的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基本上是负值。<br><br>《周末》:为什么您会有这样一个评价呢?<br><br>李梦痴:有一点最让人不能容忍,就是金庸先生把对自己错误的修改和杜甫相比。金庸先生用“忆”前人之苦、思自己之甜的方式志得意满地说:“过去的诗人,比如杜甫,他可能觉得自己的一首诗不够好,但流传出去了,就没法动了。我现在有机会改,多好啊。”<br><br>我不知道金庸先生何以竟想起了杜甫?难道金庸先生真的以为,杜甫如果有机会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会拿那些修改后的作品去换钱吗?金庸先生自己商海沉浮、角逐名利,自然是金庸先生的自由,何必拉上杜甫凑趣呢?<br><br>《周末》:您也创作过一部长篇历史武侠小说《盛世狂澜逍遥剑》,那么您看过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吗?你的评价怎样?<br><br>李梦痴:《盛世狂澜逍遥剑》就是在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感召下才动笔的。但在2001年5月28日,我出于对金庸先生某些言论的愤慨,烧掉了自己珍藏多年的金庸先生的作品。<br><br>《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文学创作的高峰,也是新武侠创作的一个遗憾。所谓高峰,是因为金庸先生最终摆脱了一味想要美化主人公的狭隘创作动机,走向了真正现实的创作空间。所谓遗憾,是因为如果金庸先生写的是一个侠客的沉沦而不是一个流氓的得意,也许早在《鹿鼎记》中,金庸先生就可以实现新派武侠的突破与超越了。但遗憾的是,脸谱化的人物模式、概念化的性格定位、随机性的情节设计、保守性的价值取向最终还是压制了新武侠创作超越武侠传统模式的一次尝试。<br><br>《周末》:金庸对改编他作品的导演基本上不认可,包括批评徐克:我不喜欢他,他不懂武侠,把我的小说《笑傲江湖》瞎改。但徐克执导的《东方不败》,“金迷”们还是买账的。<br><br>李梦痴:在被问到对徐克的看法的时候,金庸先生其实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想要否定深受观众喜爱的徐克,恐怕就不能用观众觉得不好就可以批评导演这样简单粗暴的逻辑敷衍了事了,那样的话金庸先生对徐克的问题就只能闭嘴了。所以金庸先生就拿出了自己拥有数亿读者的武侠小说大师的身份单刀直入地说:“我不喜欢他,他不懂武侠。”这句话举重若轻,意味深长,一句“不懂武侠”,既抽象又全面,不但根本上否定了徐克作为一个最优秀武侠片导演的价值,还暗含着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就是“我(金庸)懂武侠”。<br><br>这是一种对狭路相逢针锋相对的否定,我们不禁要问,就算金庸先生对电影有些了解,难道以金庸先生具备的那些影视知识,真的有资格来对徐克指手画脚吗?如果金庸先生果真有这样的资格,那么乔丹退役之后也应该可以凭借自己的篮球方面的成就与声望,在棒球队做个教练什么的了。<br><br>《周末》:金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学问不够是我的一大缺陷。”听说您似乎对此有异议?<br><br>李梦痴:在谈到学问不够是自己的一大缺陷的时候,金庸先生说过这样一番话:“我花那么多时间写小说娱乐别人,自己却没什么好处的;办报纸给人家看,自己没什么好处的,而做学问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乐的。”这种以对自己是否有好处来衡量事物的意义与价值的作风,简直就是对自己笔下侠义精神的一种调侃与讽刺。最让人啼笑皆非的还是金庸先生这番话里表现出的矫揉造作、故作姿态。<br><br>金庸先生不应该悍然否认,他能有今天的声望和财富,是和他所谓的“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小说与报纸有着密切关系的,他所以成为一个文史学者也是和他的武侠小说有着直接关系。但是金庸先生公然把自己与小说和报纸的利益关系说得比周星驰版《鹿鼎记》中韦春花和多隆的关系还要清白,不知道看了央视版的完颜洪烈悲壮结局就感到要呕吐的金庸先生,说这番话的时候,脆弱敏感的胃是否也有些许不适?<br><br>《周末》:在您看来,金庸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呢?<br><br>李梦痴:宽泛地说,金庸先生最大的缺陷是不能正确地评价别人也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严格地说,金庸先生的最大缺陷就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br><br>金庸先生曾表示:谢霆锋用情不专,没有资格演杨过。这个消息对我最终确定了金庸先生最大缺陷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我对表演艺术所知甚少,对金庸先生对表演艺术到底知道多少也所知甚少,而且我对谢霆锋其实也没有太多好感,但是我只知道一点:金庸先生自己中年婚变另娶,尚且自认有资格写杨过,那么金庸先生实在没有理由仅仅因为血气方刚正当少年事实上情感还没有最终定型的谢霆锋“用情不专”就断定谢霆锋没有资格演杨过。我想我不用说更多的例子了。<br><br>李梦痴简介<br><br>男,1969年生于沈阳。儿少时从师习武数年,14岁左右开始研究传统文化精神。<br><br>1989年就读于东北大学,两年后辍学自修文史,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整合与人文重建方面问题的研究。此后专攻唐代文化史,写有近百万字《唐代文化史札记》。<br><br>1999年底,应友人之邀写作情感小说《燃情2000》。<br><br>2001年完成了以唐代为背景的长篇历史武侠小说《盛世狂澜逍遥剑》。<br><br>2002年,针对文化界人物的崇拜现象写作出评论集《造神游戏》。<br><br>网友眼中的金大侠<br><br>单士兵:<br><br>金大侠迷失在娱乐江湖中<br><br>许是行走江湖久了,如今的金庸也愈发重视其武林地位了。这两年,在娱乐圈中左冲右突,借大侠之名,欲霸“武林盟主”之位。然而,金大侠在娱乐圈中所施展的江湖招式,已然威力难显。曾几何时,还深受别人借力打力之伤,令广大金迷唏嘘不已。<br><br>其实也难为了金大侠,如此高龄,仍把自己当作未满的弓。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小报,他老迈的身影倒也不显疲态。只是,“金牌宏论”的江湖信誉却渐行渐远了。金大侠金口一开,虽然可以成为娱乐重磅新闻,然而喝彩声已淡,口水却一波一波淹过来。<br><br>无影脚111:<br><br>愈发自恋的金老先生<br><br>我们在内地看到的金庸小说,基本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金庸先生金盆洗手后改动的版本。近十年的金庸热,让许多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读者挑出了许多硬伤,再加之电视的演绎,这些似乎让我们的大师有点坐不住了?开始举起了那柄有些锈迹的屠龙刀。<br><br>客观地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事,对于潜心佛学多年的金老先生来说,应当更加明白。有时,真实是最可爱的,也是最长久的,而刻意装扮和修饰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br><br>可事实是,近年来,老先生一直在修改自己的小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对小说进行修改了,看得出,他对自己的这些“孩子”的确非常珍爱。本次尤其重要的是对部分作品的改动已经不仅仅是小改革?而是轰轰烈烈的结构性调整了。<br><br>黄药师爱上梅超风,很有些现代都市言情的味道了。自古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打骂弟子实在正常不过,大家都明白,不一定非要搞个时髦的多角恋吧!<br><br>我感觉是老先生这些年名人大师当得有些习惯了,自恋情结更加严重,老觉得那些多年前养育的孩子与他现在大师级的身份有些不符,想给自己质朴纯真的孩子梳妆打扮一番,换件貌似高雅的长衫。<br><br>田园落雁:<br><br>金庸也太哗众取宠了<br><br>我不明白他到底想干什么——非要冒着风险,将被公众承认的作品破坏掉,再建设成一个难以预知的结局,或者说结局糟糕的作品不可。<br><br>我不理解他的勇气。既然还有精力,何不再写出全新的作品?何必去苛求作品中没有漏洞的完美?世界文坛的哪一部旷世巨著完美到没有漏洞?老先生若是真这么做,我只能认为他晚年的功名之心太重了!若只是说说,那他也太哗众取宠了!<br><br>《周末》 <br>
2#
发表于 1.9.2003 19:54:48 | 只看该作者
李敖早年就这样说了。说这些也没什么意思~ <!--emo&--><img src='https://www.kaiyuan.info/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sad.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ad.gif'><!--endemo--> <br>我一直想有一套最早的版本,很多人物没有被“合并”的,<br>可惜没有这个机缘。<br>至于新的,我想我不会买。
3#
发表于 1.9.2003 22:52:19 | 只看该作者
骂的人虽多,估计新剧一出来,大家还是跟看&lt;射雕&gt;似的,边骂边看得津津有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11.2024 10:1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