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11.6.2007 11:14:38
|
只看该作者
4<br /><br />从朝廷到辽东前线,明朝上上下下都洋溢着一种大战前的乐观情绪,当时没有几人会认为明军会败给后金。君臣皆以为明军“数路齐捣,旬日毕事耳”[6] 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数路大军的夹击下,十天左右就能结束战事。<br /><br />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经略杨镐奏上“擒奴赏格”,兵部尚书黄嘉善复奏,万历帝批准,颁示天下。赏格规定,擒斩努尔哈赤、“八大贝勒”、“奴酋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的,一律重赏,封授世职。叶赫金台石、布扬古贝勒能“擒斩奴酋”,“即给予建州敕书,以龙虎将军封殖其地”。这么高的赏格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见,明朝不仅要打败后金,而且要灭掉努尔哈赤整个家族。如此一来,反而使努尔哈赤家族上上下下产生了同生同死的决心。<br /><br />各地的军队会师辽阳后,明军很快成立了“前敌领导小组”,由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四人组成。总兵杜松、刘綎、马林、李如柏等人有列席议事资格,却对军事方略无决策权,只有执行权。经过商议,明军决定四路进兵,最后围攻努尔哈赤盘踞的老巢――赫图阿拉城。这四路分别如下:<br /><br />西路军,即抚顺一路,以山海关总兵官杜松为主将,率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鳞、都司刘遇节、参将龚念遂等以下宣、大、山、陕官兵三万余人,以分巡兵备副使张铨为监军,由沈阳出抚顺关,沿浑河右岸(北岸),入苏克素浒河谷,从西面进攻赫图阿拉城。 <br /><br />南路军,既清河一路,以辽东总兵官李如柏为主将,率辽阳副参将贺世贤,都司张应昌,义州副总兵李怀忠,游击尤世功等以下辽东和京营官兵二万余人,以分守兵备参议阎明泰为监军,推官郑之范为赞理,由靖河出鸦鹃关,从南面进攻赫图阿拉城。 <br /><br />北路军,即开原一路,以原任总兵官马林为主将,率开原游击麻岩、都司郑国良、游击丁碧、游击葛世凤等以下真定、保定、河北、山东等官兵二万余人,暨叶赫部盟军一万余人,以开原兵备道金事潘宗颜为监军,岫岩通判董尔利为赞理。开原一路由清安堡出,趋开原、铁岭,从北面进攻赫图阿拉城。 <br /><br />东路军,即宽甸一路,以总兵官刘綎为主将,率宽甸游击祖天定、南京六营都司姚国辅、山东管都司事周文、浙兵劳备御周翼明等川、湖、浙、福等南方官兵一万余人,暨朝鲜盟军一万三千人,以海盖兵备副使康应乾为监军,同知黄宗周为赞理。宽甸路由凉马佃出,会合朝鲜军,从东面进攻赫图阿拉城。<br /><br />明军企图以东路的刘綎部吸引努尔哈赤的主力,而以西路的杜松部担任主攻任务,再以南路军和北路军完成合围之势。明军这个方案,采用的是声东击西、分进合击的策略。这种分进合击的策略曾经在播州之役和万历援朝之役中使用过,其中在播州之役中取得了胜利,但在援朝之役中直接导致了蔚山战役的惨败。<br /><br />这个方案犯了分兵大忌。前面已经说过,就总体兵力来说,明军相对于六万八旗兵并不占多大优势。明军战术、战斗经验、士气等方面都弱于后金军,只是武器装备领先于对手。这么一分兵,明军很容易被各个击破。<br /><br />明军计划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各路大军从辽阳演武场出发,三月初二在二道关会合,然而集中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br /><br />已往战绩不显的马林说了句大实话,“王师当出万全,宜并兵一路,鼓行而前,执取罪人,倾其巢穴。”[7]。经验丰富的刘綎提出“地形未谙”,应推后进军的日期,同时也对这支由各地兵马组成的联合军的战力提出了疑问:“给俺两三万川军,俺可以独挡奴酋。”但川军当时只有不到五千兵力,刘綎只能象其他总兵一样,率领各地临时调集的军队匆匆上阵。杜松对于这次出兵也持有异议,他认为朝廷兵饷不足,士卒又久未经过训练,各营彼此又不熟悉,将领之间的关系也不协调,根本就不满足大规模兴兵的条件。众将的质疑,均被杨镐置之不理。<br /><br />却说明军各路官兵部署就绪,经略杨镐宣布军纪、军令如下: 若有迟误军期或逗留不进的,大将以下者论斩;官军有临战不前的,立即斩首;各军兵卒以冲锋陷阵、破敌立功为主; 不许临阵争割首级; 当敌人败走以后,准许割取敌人首级报功; 若是敌军未败,就先行争割首级的,无论官兵,立即处斩;等等。 共申明军令、军纪一十四项,官兵有违令者,立即斩首。<br /><br /> 此次四方调兵十万,辽东军饷骤增三百万两,皇家虽有内帑积储数百万两,但神宗不肯拨发,于是循万历援朝御倭旧例,天下除贵州外每亩加派三厘五毫,共增赋银二百多万两。[8] 这对当时财政状况不佳的明朝,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基于这个原因,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廷臣唯恐师老饷匮,不断发出兵部红色令旗,督促杨镐尽快出兵。<br /><br />明军指挥部在兵部的催促下,将发兵日期提前了半个月,即二月底。十分兴奋的杨镐,为表现“天兵讨逆”之军威,竟派遣使臣去后金下战书。战书中宣称明朝出动大军四十七万,将于三月十五日,分四路挺进后金都城,以迅雷之势剿灭后金政权。虽然日期是假的,但杨镐公然将进军方案通知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智计多端,不似杨镐那般有“君子”之风,他并没有象演义小说里常见的那样,批复一个“来日决战”的答书。<br /><br />面对明朝大军的多点进攻,努尔哈赤采取了“重点御敌”的应对措施。关于如何对敌,后金内部曾经有过争论。不少人认为,明军四路进攻,兵力强大,后金应在各处据险而守,坚壁清野,时间一久,明军后勤补给必然会出问题,那时明军自然会退军。这时,前明朝游击、降将李永芳力排众议,提出了“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9]的建议,即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决策。努尔哈赤最终采纳了李永芳的建议。<br /><br />努尔哈赤还进一步判断出明军的主力来自北线明军,即西路明军和北路明军。“明兵由南来者,诱我南也。其北必有重兵,宜先破之。”。[10] 由于准确地判断出明军的主攻方向,努尔哈赤只分兵五百人阻击东路明军刘綎部。然后命次子代善为前敌总指挥,率八旗大军主力,开赴北线迎击西路明军杜松部。自己亲率精锐巴牙喇(近卫军)殿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