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25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关于史记的问题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6.10.2006 14:41:23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问一个关于史记的问题<br /><br />在史记的孝武帝本纪中,从头到尾都是再说汉武帝如何求仙的事情和封泰山的事情.<br /><br />为什么对于汉武帝这个很都作为的皇帝没有什么正面的评价?<br /><br />而且对于他的武功居然吝啬文字.<br /><br />但是再卫青等人的列传中却写的很详细&#33;<br /><br />这很不像史记前几章的内容&#33;<br /><br />难道由于受腐刑的原因就背离了自己著史记的根本.<br /><br />如果是如此,那么太史公未免担不起千古盛名了&#33;<br /><br /><br /><br />求教各位,不知有何高见?<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7.10.2006 22:59:54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原因如下:<br />一。本纪一般没有列传好看<br />二。主要原因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太史公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对一些是非曲直的看法与阁下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8.10.2006 07:2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17:19:12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mmfxx+28.10.2006, 08:25 --><div class='quotetop'>QUOTE(mmfxx @ 28.10.2006, 08:25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汉武本纪大部分是后来的诸少孙补的,风格有一定的差别。<br />[right][snapback]114398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如果是这个原因  那也就只能叹一句 高鹗续红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17:39:59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AlterWerther+27.10.2006, 23:59 --><div class='quotetop'>QUOTE(AlterWerther @ 27.10.2006, 23:59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个人认为原因如下:<br />一。本纪一般没有列传好看<br />二。主要原因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太史公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对一些是非曲直的看法与阁下不同。。。<br />[right][snapback]1143755[/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br />谢谢阁下的回复<br />但是您的第一个原因,恐怕有点太史公写刘邦的风格.<br />而第二个原因就有点太泛了.<br />史记如项羽本纪就写的很铿锵有力,完全是大家之笔.既然前面都写得那么好为什么,到了这里却虎头蛇尾? 没有逻辑&#33;<br /><br /><br />这两天我自己琢磨,可能有这么一个原因.<br /><br />但凡史家,往往写不了当代,因为政治因素的干扰,使其有背与真实.<br />何况司马迁要写他头上的这个武帝,正是往刀口上跑.<br />如何正面写武帝呢?  写他生平,那些武功恐怕,写着写着就又会写到李陵之类.<br />太史公虽然不怕砍掉什么东西,包括脑袋.<br />但是如果史记被一把火烧了,那就是真正的死不瞑目了&#33;<br />我认为太史公写武帝用得是避实就虚的做法.<br />全篇其实就着八个字是真正心中所要说的   俯观嬴政,几欲齐衡<br />把其与始皇并列,除说他暴虐与之相当,恐怕还有个隐含的意思,其功绩也与之相当&#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9.10.2006 08:14:05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叶归林+28.10.2006, 17:19 --><div class='quotetop'>QUOTE(叶归林 @ 28.10.2006, 17:19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如果是这个原因&nbsp; 那也就只能叹一句 高鹗续红楼<br />[right][snapback]1144399[/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补充一下,这也属于史记中悬而未决的 疑案。<br />(转载一篇)<br /><br />《史记》遗篇知多少<br /><br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因成书较早,留传至今,早巳不是当年司马迁手书的原本了。《史记》在早期的流传过程中,就已发生有遗失和后人删节、续补的现象,由此引起学者们对《史记》的考证,包括《史记》名称的演变,遗失篇目及续补等问题的争论。<br /><br />  中国古代的史记,并非专指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以前的古史中,早已有“史记”这名称。司马迁的《史记》,他自己定名为《太史公书》,两汉时期多沿用此名称,从《太史公书》到《史记》,经过几次演变,其间有称《太史公记》的,有称《太史记》的,还有称《太史公传》、《太史公》等。是谁最早把《太史公书》称作《史记》的呢?有人认为是班彪父子,有的说是王肃,也有的说是《隋书·经籍志》的作者魏征等,还有的则认为始于魏晋时期,解放后,著名史学家陈直先生根据东汉的碑刻,结合文献材料互相映证,认为始于东汉恒帝时期,陈直先生的观点较前人之说具有更充足的证据。<br /><br />  《史记》最早是由司马迁的外孙杨浑开始传播的,司马迁的《史记》有正本和副本两种,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正本“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所谓“名山”即藏之于家。司马迁卒死后,正本由家中留传至外孙杨浑处,副本存于汉廷天禄阁或石渠阁。朝廷和诸儒所见之《史记》,即副本。东汉王充在引用《史记》文章时,未注明《史记》出处,有人因此猜测可能《史记》当时副本又录副本,东汉时洛阳书肆可能就有副本抄本出售,司马迁手书副本可能毁于王莽之乱。<br /><br />  司马迁写《史记》秉笔直书,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评朝廷,这是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允许的。朝廷对《史记》既憎之,又重之,秘不示人,阅读范围限制于朝廷上层的极少一部分人中。朝廷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br /><br />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史记》全书130篇。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史记》“十篇缺,有录无出”。张晏在注中说这遗失的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兵斗》、《汉兴以来将相年表》、《三工世家》、《龟策列传》、《傅勒列传》,其中四篇由汉博士褚少孙补缺。《汉书· 艺文志》载冯商续补《太史公》七篇,韦昭注云冯商“受诏续《太史公书》十余篇”,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有十五家之多。“《史记》所出,年止太初,其后刘向、向子欲,及诸好事者,若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十二、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相继撰续,迄于哀平间,尤名《史记》”。<br /><br />  有的学者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说的《史记》记事到武帝太初四年止为理由,认为太初四年以后至征和二年以前的事,皆系后人所附益。对此,有的学者提出异议说司马迁虽然在《太史公自序》云《史记》记事至太初四年止,实际上太初四年后,司马迁未卒,征和二年司马迁作《报任安书》,上距太初四年已有十年,其间司马迁必对《史记》进行润饰与增补,征和二年以前事均可出自司马迁手笔。<br /><br />  许多人认为褚少孙是《史记》的主要续补者,但是他到底补缺多少,各人说法不一。张晏认为褚少孙续补四篇。但姚振宁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说《史记》缺少十五篇,全由诸少孙续补。有的人认为《博勒列传》文章,格调酷似司马迁,褚少孙未必能写出如此文章。<br /><br />  现在我们所见的中华书局版的《史记》,是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的《集解》、《素隐》、《正义》合刊本为底本的。追溯其源流,最早可推到宋代,再往前就模糊不清了。总之,在今本《史记》中确有后人补缀,凡褚少孙所补,大都标明“褚先生曰”,极易辨认。除此之外,其它还有多少篇系后人所补?每篇真正的补缀者又是谁?至今尚未澄清。<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11.2024 11:1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