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4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琴]中国古代乐器之——笛子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1.10.2006 01:49:4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b><span style='color:blue'><u>乐器名称:</u></span></b>笛子 <br /><br /><b><span style='color:blue'><u>别称雅号:</u></span></b>竹笛;横笛;“横吹” <br />                        <br /><b><span style='color:blue'><u>应用谱号:</u></span></b>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br /> <br /><b><span style='color:blue'><u>结构组成:</u></span></b>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 膜孙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 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br /><br /><b><span style='color:blue'><u>使用材质:</u></span></b>笛身一般为竹制。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br /><br /><b><span style='color:blue'><u>乐器特色:</u></span></b>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据传说,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br /><br /><b><span style='color:blue'><u>发展简史:</u></span></b><br /><br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br /><br />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br /><br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br /><br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渭:“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猿臂笛”等,顾名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br /><br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悦耳。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笛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br /><br />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都是笛子演奏家。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br /><br />历代曲目著名的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br /><br />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更放异彩。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笛子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r /><br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国外评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br /><br /><b><span style='color:blue'><u>名曲欣赏:</u></span></b><br /><br /><a href='http://grm.cdn.hinet.net/xuite/9/e/b/b/15042036/blog_337901/dv/6676333/6676333.mp3' target='_blank'> <span style='color:green'>《鹧鸪飞》(陆春龄 演奏)</span> </a><br /><br /><a href='http://grm.cdn.hinet.net/xuite/9/e/b/b/15042036/blog_337901/dv/6676403/6676403.mp3' target='_blank'> <span style='color:green'>《姑苏行》(江先渭 演奏)</span> </a><br /><br /><a href='http://grm.cdn.hinet.net/xuite/9/e/b/b/15042036/blog_337901/dv/6676435/6676435.mp3' target='_blank'> <span style='color:green'>《喜相逢》(冯子存 演奏)</span> </a><br /><br /><a href='http://grm.cdn.hinet.net/xuite/9/e/b/b/15042036/blog_337901/dv/6676477/6676477.mp3' target='_blank'> <span style='color:green'>《幽兰逢春》(赵松庭 演奏)</span> </a><br /><br /><a href='http://grm.cdn.hinet.net/xuite/9/e/b/b/15042036/blog_337901/dv/6676531/6676531.mp3' target='_blank'> <span style='color:green'>《妆台秋思》(俞逊发 演奏)</span> </a><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匿名  发表于 21.10.2006 01:52:05
3#
 楼主| 发表于 9.11.2006 14:12:11 | 只看该作者
陆春龄的笛子协奏曲《潇湘银河》是民族交响乐中极为大气的作品,有机会放上来给大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匿名  发表于 12.11.2006 15:49: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2.2024 14:4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