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05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出使命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1.8.2006 12:38:25 | 只看该作者
编者按:第二、四、八章及后记暂缺,敬请读者原谅。<br /><br />作者:[美]斯蒂芬·曼斯菲尔德<br />目录<br /><br />    林序 值得喝彩的人生下半场………………………………林振国<br /><br />  译者序 看见不平凡的旨意…………………………………………林淑真<br /><br />  前言 总统,总牧师?<br /><br /> <br /> <br /> <br />  第一章 当尽本分<br /><br />  第二章 勇敢的战士<br /><br />  第三章 浪荡岁月<br /><br />  第四章 人与芥菜种子<br /><br />  第五章 信仰使我得自由<br /><br />  第六章 建造信心的殿<br /><br />  第七章 耻辱的一天<br /><br />  第八章 不被定型的小布什<br /><br />  后 记 服侍现今的世代<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2:39:22 | 只看该作者
林序:值得喝采的人生下半场<br /><br />  这本书叙述了一位基督徒的信仰历程和见证。他的信仰并非突然产生,而是经过多年的时间慢慢形成的。他的信仰也有高低起伏,但它一直深埋在此人心中,渐渐发芽长大并最终成为主导他生命的原则。这样的信仰历程,恰恰是许许多多基督徒的写照,所不同的是书中主角是当今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先生。<br /><br />  他的见证真实感人,很能激励你我的心灵。<br /><br /> <br /> <br /> <br />  在美国历史上,他是以极浅的政治资历赢得选举的一位总统。虽然在国内经济与国际事务的施政上,迄今尚未获得大多数美国民众的肯定和认同,但他恐怕是近代美国总统中相当勇于表达个人信仰的一位。他曾在竞选中毫不掩饰个人的呼召与信仰,就任总统后,也勇于在公共场合祈祷,并公开谈论信心、使命与美国的基督信仰遗产等话题。<br /><br />  他试图将信仰与美国的公共政策结合,他表示自己有责任将福音真理应用在美国最高行政首长的召命上。他强调真理是改变人生命的力量,他相信耶稣基督是有原则生活的最佳典范,因此渴望通过自己所树立的典范来影响美国。我们为美国庆幸,有一位具有如此信仰理念的总统,并认真地在职位上实践个人理念、发挥其影响力。<br /><br />  40岁以前的小布什,曾是位失败的基督徒。虽然婴儿时就已受洗,长大后就读名校,拥有傲人的家世和事业,也经常参加聚会且有服事,但在人生上半场,小布什却没有任何使命感。他的生活毫无目标,也找不到一些有价值的事。身为老布什总统的长子,父亲在青壮年时期的成就早已超出他好几倍,这成为了小布什的压力,使得他深感痛苦。因此他活得很轻狂,疯狂地投入运动,并偶尔借酒浇愁,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伟大。<br /><br />  直到1984年,小布什38岁时,布道家亚瑟·布莱西(Arthur Blessitt)带领他在神面前认真悔改并做了一个接受耶稣为救主的决志祷告。次年夏天,葛培理牧师又有机会在他的心灵耕耘,种下一粒芥菜种子,促使他的信仰更新,并帮他探寻生命的意义,也找到了比为自己活着更重要的理由。这份信仰开始使他成为一位与众不同的政治领袖,一个愿意为别人而活的人。<br /><br />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教会领袖常以《旧约圣经》中末底改对以斯帖所说的这句话来要求基督徒政治人物,并期待对方有类似以斯帖的回答:“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33;”(斯4:14-17)但小布什是美国这个民主国家的总统,而不是神权国家的总统。要让信仰在职权上有所实践,必须将已有法律的公义性做基点。小布什在德州州长任内处理女死刑犯塔克的故事,值得大家学习。<br /><br />  塔克在狱中成为基督徒后,有良好的表现,博得各方人士为她请求特赦,包括小布什的女儿,甚至连教皇也来表示关切。这是一个最具宗教争议性的难题,小布什同时面临着法律和信仰的考验,最后他的结论是:“死刑犯的心灵状况最好留给更高的权柄来审判。死囚承认她犯下了可怕的谋杀罪行,陪审团定她有罪,判她死刑。德州的法律是确保在法律之下人人得到平等的对待。”<br /><br />  基督徒不会要求交警对一个刚刚悔改决志的信徒收回罚单,宗教领袖又岂能期盼有权的州长特赦一个基督徒犯人呢?因此,我们若期待基督徒政治人物会偏袒信徒,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义的期待。<br /><br />  本书作者认为,不论他是否知道,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会影响他的一切作为。基督教信仰如何影响并改变了小布什总统这个人,正是全书的主线。<br /><br />  书中提到,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的信仰,就必须研究他在宗教机构以外的信仰状况,以及信仰如何影响了他的生活和价值观等等。想要了解小布什总统及其领导哲学,必须先检验他的信仰。<br /><br />  本人有幸先读到中译文全稿,可谓是获益良多!<br /><br />  林振国<br /><br />  台湾东海大学董事长<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2:40:10 | 只看该作者
译者序:看见不平凡的旨意<br /><br /> 这真的是一本很精彩的书!<br /><br />  这本书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书中主角是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人,而是因为书中主角所信仰的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创造者。<br /><br />  几个月前,出版社与我商量翻译此书的可能性时,我马上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住了。我被 <br /> <br /> <br />吸引的主要原因是,小布什总统是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人,我对他感到好奇,想多了解这个人,也想知道他如何爬上了今天的位子……<br /><br />  答应翻译此书之后,我开始上网搜寻其他有关小布什的著作,发现图书市场上关于小布什的作品不在少数,大多数都将他荣登美国总统宝座归因于雄厚的家族背景与势力。<br /><br />  但是,本书作者却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切入,用一个大部分不信仰基督教的历史学家都不愿意采用的观点来看这个人。这个观点就是小布什总统的基督信仰。许多历史学家不愿意从信仰角度来看待小布什总统,是因为在这个强调实证的时代,信仰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属于非科学的领域。他们认为看得见的事物才是可信的,所以布什家族雄厚的政治资源、商业关系、家族人脉这些看得见的证据,才可以用来探讨小布什的决策过程与政治哲学。但信心是看不见的,最多只能当作搪塞的借口,或是政治人物玩弄的手段而已。本书作者跳出了这一切限制,以信仰的角度来检视小布什其人。<br /><br />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看见小布什如何从一个找不到人生目标的富家少爷,经历无数次圣灵内在的工作,重新找到人生方向,进而成长为一个敬畏上帝的人。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重生”个案,发生在无数人身上,但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动容。<br /><br />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小布什的经历也是你的经历。你会看见他所信仰的那位上帝是如何信实,敬虔人的后裔是如何的蒙福。你会知道一个信靠上帝的人,可以如何置身于一个不信的世界。最重要的,你会看见上帝如何在平凡人身上成就他不平凡的心意。<br /><br />  这绝对不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本书极少提到小布什引人争议之处,如果有人因此硬要将其归类为“宫廷历史文学”的话,那么我要说,就算这是一本宫廷式的歌功颂德书籍,它所歌颂的对象乃是全能的上帝。<br /><br />  我与这本书日夜相处将近两个月,翻译过程中几度流泪,因为我在书中看见上帝在人类历史中运筹帷幄,他永不失信,永不背弃他的百姓。而上帝干预人类历史,细心筹划每一个事件,正是他对亲手所造的人至爱的表现。这样的上帝,你如何可以不信呢?<br /><br />  林淑真<br /><br />  2005年5月31日<br /><br />  台北北投<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2:42:34 | 只看该作者
前言:总统,总牧师?<br /><br />  这是一种命定,将我推上现今的职位。希望我的任职乃是在回应某个美好的目的……,因此我要全然倚靠那位一直保守我、祝福我的上帝。<br /><br />  ——乔治·W·布什<br /><br />  历史将如何评价乔治·沃克·布什(以下简称小布什)的总统任期,目前仍难盖棺论定 <br /> <br /> <br />。想对现任总统的历史性贡献做出任何猜测,都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因为历史就如一位喜欢搞恶作剧的神秘女郎,常常不按牌理出牌。在美国政治史上,这种情形屡见不鲜。<br /><br />  然而凭借过去的经验,有些事情是现在就可以确定的。例如,历史会永远记住小布什和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子承父志,接任美国总统职位。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是第六任总统的父亲。历史最喜欢做简单的对比,对布什父子这样相似的巧合当然更不会放过。<br /><br />  此外,历史毫无疑问也会记得在2001年9月11日那天,坐镇白宫的美国元首就是小布什总统。这一天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导致美国随后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这一切都将成为小布什留给后人的主要政绩,不管他还有哪些其他作为。就如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总统一样,虽然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但历史仍旧记载着,他是那位在1941年12月7日发表《丑恶的一天》(Day of lnfamy)演讲的总统。在日本无耻偷袭之后,立刻采取行动的人就是他。小布什的情况也是如此。<br /><br />  小布什遗留给子孙后代的,还有一项遗产。令人惊讶的是,在他还在总统的职位上,我们就开始认真思考这项遗产了,并没有嫌太早。这项遗产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为了将信仰与美国公共政策结合所做的努力。这一点是小布什总统众多特质中,最独特的一项,也极有可能是现今最重要的议题。<br /><br />  “被搅动”的属灵经验<br /><br />  从小布什就任总统的第一天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入主白宫的第一天,就举行了一整天的祷告活动,并且删减联邦堕胎预算。他公开表明自己担任总统职位,是蒙掌管人类历史的上帝所呼召,同时也谈到美国的创建完全是上帝的作为。在他主政期间,美国人有更多机会聆听总统的谈话,窥探他的祷告生活,知道他研读的圣经经文、使用的灵修书籍,以及他所受到的属灵影响。美国人对小布什的认识,多于他们对其他任何一位总统的了解。小布什之前的历任总统,从来没有在白宫举行这么多的每周查经班、祷告会,宗教界领袖也从未得到过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和敬重。<br /><br />  他和英国首相分享圣经经文,和俄罗斯总统谈论十字架,和马其顿总统一起跪下祷告,告诉土耳其领导人他们两个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他们都信仰“全能的上帝”。更加特别的是,小布什总统还尝试运用信仰和宗教团体来解决国家问题,这可是美国近代绝无仅有的情况。<br /><br />  跟许多婴儿潮中出生的人一样,小布什的信仰之路也颇为曲折。婚前,他在圣公会和长老教会礼拜,婚后受太太影响,变成了卫理公会信徒。信仰的种子此时植入心中,他说自己被“搅动”了,但并未经历过独特的属灵觉醒。后来因为生意失败,他开始大量酗酒,婚姻出现了危机。迈入中年之后,有一次他和葛培理牧师(Billy Graham)在缅因州的海滩散步(此事至今仍旧为人津津乐道),葛培理问他是否“和上帝有正确的关系”,他坦白自己和上帝的关系并不好。和葛培理的这次深谈,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需要。他毅然加入米德兰市(Midland)的一个工商界人士查经班,不久,朋友就注意到他有很大的改变。在竞选总统期间,曾有人问他最喜欢的哲学家是谁,他毫不犹疑地说:“基督,因为他改变了我的心。”<br /><br />  小布什的基督不仅掌管他的心,也掌管着这个世界。正如小布什在他的自传中所说,上帝是“超越人类一切计划之神圣计划”的创作者。在这位总统的就职演说中,他说上帝“用他的旨意充满时间与永恒”。每个人都是为这个旨意而活,国家亦是如此。而政府要如何成就上帝的旨意呢?小布什的回答虽然十分笼统,但其中隐藏的涵义却令严守政教分离者惴惴不安。他说信仰“在我们的计划和法律中占有尊荣的地位。”如果总统职位恰如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所言,是一个“霸道的讲台”(bully pulpit),那么近代史中就没有人像第四十三任美国总统一样,捍卫着宗教在政府中所扮演的角色。<br /><br />  一种命定<br /><br />  然而,小布什总统却拒绝担任“总牧师”的角色,他的言谈也似乎常常掩饰自己福音派信仰的色彩。纽约与华盛顿遭到九一一恐怖袭击后不到一个礼拜,总统就在一个伊斯兰中心演讲,称伊斯兰教为一个和平的宗教。他不敢大胆直说耶稣是通往上帝的惟一道路,尽管他曾向一位犹太裔记者表达这个信念,并且引发了许多争议。此外,令许多保守派基督徒感到惊讶的是,他居然企图将清真寺、犹太会堂和教会一起纳入他以信仰为基础的行动中。<br /><br />  总统对宗教的重视不仅引起全国性的争论,同时也激起了一股亚文化思潮。网络电子邮件中到处流传着这样的现代传说:总统探访一家医院,抱着一位佩戴勋章将士的双腿,跪下来祷告;总统参观一所大学校园,注意到一位落单的学生,于是带领这位年轻人信主;或是负面的说法,总统正暗中计划拆毁杰弗逊筑起的那道政教分离的藩篱,有意建立自己梦想中的电视布道共和国。网络充斥着反对与支持两种极端的立场;校园里的星巴克咖啡屋充满着不屑与欢乐两种极端的情绪;广播电台的脱口秀节目大肆谈论民众对总统的看法。<br /><br /> <br /> <br /> <br />  毫无疑问,许多人对小布什信仰的冷嘲热讽,是源于对历史的无知。如同杜鲁门(Harry Truman)常说的:“除了你不知道的历史之外,世界上没有新鲜事。”因为人们对历史的无知,小布什的信仰才显得奇怪。总统曾经谈到自己领受的呼召:“这是一种命定,将我推上现今的职位。希望我的任职乃是在回应某个美好的目的……因此我要全然倚靠那位一直保守我、祝福我的上帝。”小布什的演讲经常充满诸如此类的感性语调,但这些话却不是他自己原创的,而是两百多年前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初任总统时所说的话。<br /><br />  事实上,小布什并不是惟一公开谈论信仰的总统,因为美国历任总统都曾公开谈论信仰,这已成为了美国的特色。在美国初创的一百年间,在其历史的前半部,大多数美国人都有宗教信仰,宗教也是生活与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了20世纪初,虽然宗教对美国的影响力逐渐衰弱,但历任总统仍公开表示美国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已受基督教文化的洗礼。<br /><br />  著名学者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和席德尼·米德(Sidney Mead)将这种现象称为“公民的宗教”(civil religion),也就是一种美国的神道精神,试图将美国梦编织入世俗的宗教中。这是将宗教语言断章取义地应用在美国经验中。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偶像崇拜的行径,有些人却认为这是维持团体合一不可或缺的精神。或许最好的例证是约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总统的演讲,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最会引用圣经经文的一位。肯尼迪谨慎地将这些经文的意义,应用在60年代初期的美国精神中。<br /><br />  肯尼迪以后,历任美国总统似乎都有着深邃的宗教信仰,但绝大多数都难以让信仰影响他们的政策,甚至对个人的道德都难以发挥影响力。尼克松(Richard Nixon)是一位热心的贵格会信徒,自称与葛培理的关系密切,却留给我们水门事件的道德文化。卡特(Jimmy Carter)宣称自己是重生的基督徒,甚至在入主白宫期间还亲自教导主日学,但是遇到行使总统职权的机会时,却是信仰归信仰,实际归实际。里根(Ronald Reagan)宣称自己的信仰坚定,拥有使命感,却很少上教会,第一夫人沉迷于占星术,令许多人不得不心生疑虑。克林顿(Bill Clinton)在任内有严重的过失,但他不仅宣称自己是浸信会信徒,更不吝在教会潸然落泪,并一再强调宗教价值观对美国的重要性。这些人显然都尊崇宗教价值,并且相信美国人民若能跟他们一样的话,这个国家就会变得更美好。<br /><br />  但是,这些人都不曾将信仰的力量应用在联邦政府的职责上。例如,他们不会像小布什一样认为贫困是一种信仰危机,因而将宗教机构也纳入到消除贫困的政策中。小布什之前几位总统的一贯做法,大都是在早餐祈祷会中谈论信仰,而另具实务的态度,以左派或右派的意识形态来处理国家问题。<br /><br />  终极关怀与领导哲学<br /><br />  小布什总统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他公开谈论个人的重生经历与属灵生活,也不仅在于他在公开场合中时常提到信仰,更是在美国人早已习惯了领袖人物虚假的宗教言词之际,敢于真诚地相信自己在公开场合所谈论的信仰,并在最实务的层面上,将信仰与公共政策结合。<br /><br />  小布什的这股动力,当然是来自自己的灵性转变经历。但这不只是一种福音热忱,也不只是一个重生的人非要同胞也经历同样的属灵觉醒不可。小布什在灵里更新之后,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影响,知道基督教信仰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体,不仅是人心中的力量,也是国家的计划。在历届美国总统之中,小布什这种对公开信仰的态度,可能是他与其他美国总统间最大的不同。<br /><br />  不管未来如何,美国人对小布什的信仰深感兴趣,类似的主题出现在各种杂志中,如《君子杂志》(Esquire)、《旋转》(Spin)、《灵恩与基督徒生活》(Charisma & Christian Life)、《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浮华世界》(Vanity Fair)、《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和《新闻周刊》(Newsweek)。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和A&E电视网的纪录片曾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全国知名报纸也刊登过类似的文章。大家热切地探讨这个话题的答案,是可以理解的。总统的信仰是什么?这对国家会有什么影响呢?他是不是在建造一个神权国家?他的信仰是否将他从一个连演讲提示都读不来的人,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提词板就可以演讲的人呢?他对政教分离的看法如何?他的信仰与别人称他为“领导天才”之间是否有任何关连?他的中东政策是否受到圣经诠释的影响,以至于要毫无条件地支持以色列呢?他是否相信即将发生在耶路撒冷北部不远处的末日战争预言,认为历史终要因此嘎然而止呢?<br /><br />  本书试图回答以上的问题。我要同时从信仰如何进入他心中,以及现今如何影响其国家政策的角度来检视小布什的信仰。我的目的并非要引起任何政治争议,也不想将小布什归纳为某一个神学流派,而是深信,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所说的——这人的“终极关怀”为何。因此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小布什的终极关怀。这是一个神学问题,要知道答案,就必须先检视小布什的信仰,如此方能了解这个人以及他的领导哲学。<br /><br /> <br /> <br /> <br />  本书的前提假设是,不论他是否知道,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会影响他的一切作为。他的信仰会很实际地影响其日常生活,所以他家的花园和他对恩典的看法息息相关,他教养孩子的方式与他对上帝的认识也是息息相关的。<br /><br />  总统也不例外。我所采取的前提假设是,总统穿的靴子和他的祷告生活有关,他在德州成长的背景与他对九一一事件的回应也有关。要想了解小布什的信仰,就不能只是了解他的得救过程,而是必须同时了解他的风格、文化、成长的属灵环境以及他本人。<br /><br />  最后,在此也要重申一个重要的信念:每个人的信仰都有其美好之处,不管他的信仰是否与我们相同。不管我们是否完全赞同总统的信仰,对这样一个受到上帝鼓舞的人,我们仍然可以感到惊异。或许在现今这个世代,我们必须恢复接纳信念的能力,包括一个与我们个人不同的信念。带着这种宽广、健全的心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布什的信仰。<br /><br />  ――――――――――――――――――――――――――――――――――<br /><br />  人生中点站<br /><br />  我醒来,发现置身幽暗密林中,<br /><br />  原来我偏离了正道。<br /><br />  这景况,实在难以描述,<br /><br />  那野蛮、残忍、固执的密林,<br /><br />  如此的思绪,召回过去一切的恐惧。<br /><br />  一个痛苦的地方&#33;令死亡怯于匹敌,<br /><br />  如果要显示它所带来的益处,<br /><br />  只有良善以外的事物。<br /><br />  ——但丁,《神曲》 (1.1-6)<br /><br />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2:44:3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当尽本分<br /><br />忙乱的一天<br /><br />  虽然美式足球几乎是德州人的共同信仰,但那天的德州,人们关心的并不是德州大学长角牛篮球队、德州长工大学篮球队或是达拉斯牛仔美式足球队。他们也不是担心原油的价格,因为石油的销路似乎还不错。1995年1月的那一天,大多数德州人只关心一件事:今天,小布什即将宣誓就任德州州长。<br /><br />  很少有人认为他会成功,但他真的做到了。当小布什宣布要竞选州长时,大家都一个劲 <br /> <br /> <br />儿地嘲笑他。专栏作家毛莉·爱文斯(Molly Ivins)称他“矮树”1, 甚至当有人说他是另一个“布什家族的公子哥”时,连他的朋友也窃笑默认。但他最终却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连老布什夫妇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竟然击败了当时声望如日中天的现任州长安·理查兹(Ann Richards)。这使他成为了自德州重建以后,近120年来的第二位共和党籍州长。<br /><br />  对“W”2 来说,这是极为忙乱的一天。早上起床换衣服的时候,他早已思绪万千了。卡尔·罗夫(Karl Rove)为他准备的讲稿,已经在心里反复练习了不知多少遍。但直到最后一刻他们还在做一些字句上的修改,因为演讲向来不是小布什的专长,所以他不希望有任何闪失。虽然这只是一场十分钟的演讲,却非常重要。<br /><br />纸条上的泪水<br /><br />  这时,父亲走进房间,把一对袖扣放在他的手中。他虽然心知肚明,却根本没有时间与父亲多谈。他明白这对袖扣所代表的意义,可能也对父亲表达了感谢之意,但他此时脑中一片混乱,难以抓住这一刻所代表的重大意义。接着,他们离开首府,前往附近的教堂参加一场早餐祈祷会,母亲塞给他一张纸条。当然,他还是礼貌性地感谢了母亲,给她一个拥抱,根本没想到这张字条后来会令他如此动容。<br /><br /> <br /> <br /> <br />  然后,他们乘坐礼车到了教堂,外面已有一群人在等候。他走向教堂大门的时候,向大家挥手致意,和那些祝贺他的人一一握手。找到自己的位子后,小布什安静地坐了下来。这只是一个平常的聚会:欢迎会众、诗歌吟唱、经文朗读。他有点心不在焉,也许是因为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或许他希望能够将这一天的一切永远铭刻在心,可现在这一切却开始有点模糊了。他再一次回忆当天早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这时候他才想起那张被塞到口袋里的字条。牧师开始讲道,小布什拿出口袋里的字条,泪水忍不住缓缓流下。<br /><br />  时空场景拉回到了另一天,另一个年代,另一座德州城市。那是1943年,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地点是邻近科柏斯克里斯蒂(Corpus Chdsti)的一个灰蒙蒙的空军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紧要关头,美国不断地招募训练新兵,并且火速地将他们送往战场。6月9日,这个繁忙的空军基地刚刚举办过一场毕业典礼。炎炎烈日下,站立着三个人。其中一个身高超过200公分,体重超过250磅。旁边的女人比两个男人都矮小许多,显然是大个头的妻子,脸庞流露出高贵典雅的气质。另外一人是位朝气蓬勃、身材瘦高的海军二等兵,他刚刚获颁飞行徽章,年纪不到20岁。<br /><br />  那位大个头显然是新科飞行员的父亲,他伸手从口袋拿出一个小东西,直接放在儿子手中。这是一对金袖扣。儿子明白这对袖扣的意义,他知道父亲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他知道:“父亲以我为荣。在我生命中这奇妙可畏的时刻,这对袖扣象征着父亲的喜乐。”<br /><br />  男孩极其珍视这个礼物,也珍视父亲的骄傲。当他在太平洋上空被敌军击落时,心中想到的就是这件事。后来他到耶鲁大学就读,成为石油公司老板、国会议员、中央情报局局长、美国副总统,直至最后登上美国总统宝座时,都没有忘记这件事。在大儿子乔治·布什成为德州州长这一天,他想起了父亲,也想起了父亲的礼物,这是他一生最珍贵的宝藏。现在是把它们交给儿子的时候了。<br /><br />现在轮到你了<br /><br />  小布什没有听进牧师的讲道,但牧师一定会以为自己讲得很好,因为新任州长竟然在台下潸然落泪。<br /><br />  但是让新任州长流泪的,是他手中的这张字条。这张字条是父亲——卸任的美国总统写给他的。“这对袖扣是我最宝贵的东西。”父亲提到1943年6月,他的父亲如何将这对袖扣送到他手里。在儿子宣誓成为州长的这一天,此袖扣象征“他得到了自己的徽章”。他了解年 <br /> <br /> <br />轻州长有多么兴奋,而且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优秀的州长。字条上最后一句说:“现在轮到你了。”就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一个祝福,是历世历代以来,父亲送给儿子的最深祝福。<br /><br />  但这张字条的意义不仅止于此。尽管过了这么多年,小布什仍然一再想起信中的每一个字。最令他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的,是最后那一句话,那句感动他流出眼泪的话。父亲在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爱、骄傲和信心之后,最后说:“现在轮到你了。”<br /><br />  这么多年来,布什家族非常不愿意被人贴上“布什世家”、“布什王朝”、“布什帝国”之类的标签。他们喜欢谈论的是信靠、使命和信心。毫无疑问,前任总统传递给州长儿子的,不只是珠宝和一张勉励的字条而已,更如一位学者所说的,乃是“薪火相传的象征”。<br /><br />  这位父亲显然是在提醒儿子记住自己的家族传承,这种家族传承在未来的年日中,将带给他坚持到底的力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这些一再重复的故事形成了家族文化,如果这些故事本身深具启发性的话,就会形成家族的使命感。布什家族的传承富有这些具有使命感的故事,如果我们要更多认识小布什的信仰,就必须先明白他的家族历史如何塑造了他的信仰。<br /><br />  第一位参政先祖<br /><br />  在布什家族中,也有带着工业和文明远见的人物。小布什的祖父普雷斯科德便是其中的一位。<br /><br />  有一个例子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仅因为它体现出的道德情操,更因为见证这件事情的人就是普雷斯科德的孙子,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这个教训。事情发生在小布什就读于安多佛(Andover)一所高中时的某个夏天,普雷斯科德应邀到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市(Greenwich)萝丝玛丽女子学校(Rosemary Hall Girls&#39;school)发表毕业典礼演讲。大家以为这场演讲只不过是千篇一律的参议员致词,但普雷斯科德这一天完全没有兴趣说客套话。他对纽约州长尼尔森·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的行径大为震怒,那时洛克菲勒正准备竞选总统,且正与结婚两年的发妻离异,娶了一个刚离婚的年轻女子。当时,离婚可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但联邦参议员在毕业典礼上公开指责一位全国知名人物,更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普雷斯科德·布什对洛克菲勒毫不留情地批评道:<br /><br />  我们的国家难道己经沦落到这种地步,竟然容忍一位伟大之州的州长,一个盼望获得美国总统提名的人,离弃自己贤德的妻子、几个孩子的母亲,然后说服已有四个幼小孩子的母亲抛夫弃子,与之结婚吗?我们难道已经沉沦到这种地步,两大党中的一党,竟然将至高荣誉授予这样的人,允许他竞选总统的尊位?我希望事实不是如此。<br /><br />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时刻,小布什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件事。当他的联邦参议员祖父演讲时,他就坐在听众当中,被这位长者的道德勇气深深感动。这次经历奠定了他的部分政治哲学。多年以后,小布什对一位访问者说:“我还记得祖父对洛克菲勒的离婚事件大加谴责,这在当时的政治界是一大禁忌……他所要表达的观念是,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把问题推卸给别人,要自己解决。这是一种个人的道德,要尊重别人,其中包含了强烈的宗教基础与含义。如果说我们是政治人物,我们所传承的,就是这种政治哲学的基础。”<br /><br />  这类道德训诲代代相传:“做正确的事”、“追求卓越”、“回馈国家”、“不推卸责任”、“信仰要忠诚”。这些训诲蕴含在那张字条和那对金袖扣中,也就是老布什在1995年1月的那天,盼望植入新任州长心中的价值观。<br /><br />  侍奉比我们更大的<br /><br />  小布什在就职祷告会上选择的那首圣诗,具有特别的意义。就是在这首圣诗的歌声中,他握着父亲的字条流泪。这首圣诗是卫理公会的基本信念,是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最著名的创作之一,同时也是小布什最挚爱的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是《当尽本分》(A Charge to Keep I Have)。这首圣诗的背景值得一提,它的歌词几乎一字不漏地来自一本基督教经典著作——《亨利·马太圣经注释》(Matthew Henry&#39;s Commentary On the Bible),这是亨利·马太对《利未记》八章35节的个人感想。在该段经文中,上帝吩咐圣殿祭司要“遵守耶和华的吩咐”。亨利马太说——<br /><br />  我们每个人都有当尽的本分,要荣耀永恒的真神,喂养不死的灵魂,尽上当尽的职责,服事这个世代的人。每日我们都当尽上这个本分,因为这是主耶和华的命令,不久之将来,上主就要我们交账。若未遵守这本分,就会造成我们最大的危机。遵守吩咐,好让你得以存活。若背叛上主的托付,结果就是死亡,永远的死亡。我们当怀着敬畏的心,将此谨记在心。<br /><br /> <br /> <br /> <br />  查理·卫斯理反省并回应了亨利·马太的话语,将它们写成诗歌,纳入他五百多首圣诗的创作中。这些话成为了《当尽本分》的歌词,深受许多卫理公会信徒喜爱。他们常常在聚会结束时,颂唱这首诗歌,呼召信徒要背负改变世界的使命。<br /><br />  我有本分当尽,我有上主当尊,我有宝贵灵魂当救,引领他进天庭。<br /><br />  我愿听候主命,服事现今世代,竭尽一切能力才智,殷勤成就主工。<br /><br />  求主使我谨慎,活在主面光中,使你仆人常做准备,面陈所做事工。<br /><br />  助我警醒祷告,凡事靠主引导,持守真道不违托付,忠心至见主面。<br /><br />  小布什深受这首圣诗感动,因歌词中带着一份责任以及完成使命的强烈呼召,二者都是他所熟悉的家族训诲。他不仅要求在就职典礼上吟咏这首圣诗,还使用这个歌名做为自传的书名。显然,这是他的终生理念。<br /><br />  小布什进一步发扬了这个理念。入住德州州长官邸不久,老友欧尼尔夫妇(Joe and Jan O’Neill)借给他一幅画。看到这幅画时,小布什深受感动,将它挂在了办公桌的正对面。这样,他每天上班时都可以看到这幅激励人心的作品。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做《当尽本分》。<br /><br />  图画及诗歌与小布什的心意相通,充分说明了他对呼召、使命与领导的看法。这幅画的作者是德国移民柯纳(W.H.D.Koemer),他的画作常常与雷明顿(Frederick Remington)的作品相提并论,两人都擅于描写美国西部的生活。同样,《当尽本分》这幅画描绘的正是一位西部牛仔骑着骏马,独自一人,奋力骑上高峻的陡坡。<br /><br />  这幅画被挂在州长办公室之后,小布什给州政府同仁写了一张便条,便条上如此说:“我想和你们分享这件事,一点德州的历史,它也正是我们使命的缩影。下次你们到我办公室来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这幅描写骑士决意攻克高峻陡坡的画作,因为这就是我们。而为这幅画作添加活力的,正是查理·卫斯理所说的——我们事奉的那一位比我们更大。”<br /><br />  这幅图画最能贴切表达小布什对领导权的看法,他的想法深受布什家族传统的影响。他将一位清教徒所说的话,通过一位卫理公会圣诗作者的诗词,将其包装在德州特有的牛仔风格中,差遣同仁向险峻的高山挑战,寻求那特别的使命。他全盘接收了基督信仰的深度和遗产,并将其化身为孤胆骑士这个永恒的影像。对他而言,一个信靠上帝、克服险峻高山并大胆迈向未知的勇士,才是一个创造历史、造福后代、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br /><br />  “信心”、“勇气”、“崇高的命令”、“承接使命”、“实践遗产”,这就是小布什的生命、领导和灵魂深处的理念。他正在实践这些理念,从心灵深处想像自己正在挑战柯纳画中的那座高山峻岭。而小布什就是那位骑士,他所承受的使命就在山的另一边。上帝与他同在,没有任何崎岖的道路或是现今的仇敌,可以阻止他完成使命。<br /><br />  他有一个当尽的本分。如今,不管是对布什家族还是国家,他都深信“现在轮到他了”。<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2:47:5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浪荡岁月<br /><br />过去的生活<br /><br />  一个人在成为美国总统之后,别人难免会将他过去的生活视为通往白宫的道路。但如果我们不先撇下他的职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人,就无法真正了解他。小布什的例子更是如此。<br /><br />  大家很容易从命运的角度来看小布什的故事。他是美国总统的长子,富有、英俊、平易近人,并且拥有全世界最著名两所大学的学历。但事实上,在40岁以前,小布什被大多数人 <br /> <br /> <br />认为是一个失败者。他父亲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成就早已超过他不知多少倍了。他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所投资的事业几乎全部失败。大家都知道他的口才极差,每天喝得醉醺醺的,有一次甚至差点和父亲打起架来。<br /><br />  任何人都难以想像,12年后,这个人竟然会代表共和党竞选美国总统。要了解这样的转变,我们必须同时了解小布什的“浪荡岁月”,以及他结束漫无目标的人生、迈向成功的那次转变。<br /><br /><br />语言学习障碍患者?<br /><br />  盖尔·辛莉(Gail Sheehy)根据这个故事,为《浮华世界》写了一篇报道,认为小布什可能是个未经诊断的语言学习障碍患者。她引用了一位语言学习障碍专家对上述安多佛事件的看法:“从这个事件来看,他真的不明白这种词汇的用法,他无法区分‘撕裂’(tears)和‘眼泪’(tears)这两个同型异义字的不同。小布什可能有语言障碍的症状,只是从未接受过诊断。”<br /><br /> <br /> <br /> <br />  辛莉的报道说明了许多事情。语言学习障碍与个人智商无关,却有家族遗传的因素,这也是小布什一生中最常引起困惑的地方。辛莉再次引用语言学习障碍专家的说法:“语言学习障碍患者的听力没有问题,但似乎无法迅速处理一个字里面的所有音节。所以当他们想使用自己听过的一个字时,有时会遗漏一些音节,把音节的位置搞错,或者用其他的音来代替。他们的表达没有问题,但存在这种语言障碍的人,说话时不是很有组织性和条理性。”<br /><br />  小布什这种混淆不清的语言风格是众所皆知的。《哈泼杂志》说他是“说第二种语言的外国佬”。例如把tactical nuclear weapons说成tacular weapon,把enthralling 说成inebriating,把handcuffs说成cuff links。有一次小布什和记者们谈到约翰·马凯(John McCain)时说:“参议员……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骑着高大的马,走谦卑的路。”<br /><br />  成为公众人物的语言学习障碍患者,通常会利用演戏来克服他们的语言障碍,利用非语言的方式来建立与听众的互动关系,利用简短、熟练的措辞来减少语言错误模糊的可能性。他们平易近人,能快速洞察人心,精于肢体语言的表达,对人很有吸引力。辛莉对小布什肴送?σ皇业拿枋龇浅L?校骸八?シ戳艘话闳说陌踩?嗬耄?苁翘?拷?鹑耍?肽吧?说淖彀突蜓劬Σ怀??0或15公分,几乎要贴到别人的脸上了。他好像要从对方脸上找出明显的线索,然后像一位雕塑家一样,用心灵的眼睛把对方雕塑出来。如果这是他用来弥补自己沟通障碍的方法,它还真管用。特别是对一位政治人物而言,这种方法简直是功效奇妙。”<br /><br />  小布什可能有语言学习障碍的事实,导致他在学业上遇到了困境,可后来却有如此成就,实在令人深思。在这一点上,他和他心目中的英雄丘吉尔极其相似。丘吉尔在学校读书时,成绩总是班上倒数几名,这让他的父母觉得很丢人。有一些事实可以证明丘吉尔也是一位语言学习障碍患者:他小时候有阅读障碍;每次演讲前都需要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以免张口忘词;还有,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br /><br />  丘吉尔晚年的时候,自认为知道了自身的障碍在哪里:“如果我对一件事没有兴趣、没有想像空间或无法用理智思考时,我就没有办法、也不愿意学习。”或许语言学习障碍患者的想象力必须先得到激发,然后才能发展出学习的能力。在丘吉尔的生平中,帮助他激发想象力的恩人是小时候的英文老师,以及一套自创的自学方案。而在小布什的个案里,这位恩人则是安多佛菲利普学院的传奇人物——历史老师汤姆·莱恩斯(Tom Lyons)。<br /><br /><br />影响一生的莱恩斯<br /><br />  小布什多次提及汤姆·莱恩斯“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让小布什感动的不仅是莱恩斯这个人,同时也是他的教学方式。莱恩斯1954年就读于罗德岛州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3 时,原本是一位前途看好的学生和运动健将,但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小儿麻痹症,他的运动员生涯因此嘎然终止。后来,他取得了历史学学士学位,又拿到哈佛大学的教学方法硕士,毕业后在麻州西部的黑门山中学(Mount Hermon School)担任教职。<br /><br /> <br /> <br /> <br />  莱恩斯体型壮硕,顶着一头银色的灰发,声音洪亮如钟。学生们对他的专注、热情以及在教室里的果敢和魄力,印象极为深刻。一位校友回忆道:“他站着挥舞银色的拐杖,用力敲打桌子,让你不敢打瞌睡。他博学广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敲敲桌子,敲敲你的脑袋,不断催促你用脑袋思考。那是我上过最棒的一门课。”<br /><br />  莱恩斯的最爱是美国历史。他的授课内容包括精彩的演讲,原始资料的检验,以及精心设计的问题讨论。莱恩斯指着一间空荡荡的教室,兴高采烈地回忆说:“你站在这里问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另一个学生评论,然后又有一个学生提出质疑,再一个学生加入讨论。接着,你又提出一些说法,坐在另一边的学生也提出他的看法,大家就这样不断加入讨论。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花许多时间去备课,如果只是讲一堂课,问几个哲学问题,那就容易多了。”<br /><br />  莱恩斯是在小布什高年级的时候,开始在安多佛任教的。他担任小布什的橄榄球教练和美国历史老师,他对小布什的印象是:“一个热情的孩子”,“一个有朝气的男孩”,“好强”。莱恩斯回忆说:“在当时的学生中,他属于中等水平,但他可是在一群入学平均成绩等同于哈佛新生的学生之中,排名中间。他的表现没有他父亲那样杰出,也根本没人想到有朝一日他会成为美国总统。但是,就算他没有当上总统,我也会记得这个人,因为他是个很有内在生命力的孩子。”<br /><br />  汤姆·莱恩斯重建的美国历史,对小布什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小布什后来说:“他教导我,历史这门课程可以将过去的事件和教训带入现今的生活中,而这些教训通常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汤姆·莱恩斯描述的美国历次政治事件成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他不只是一个很棒的老师,也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人。”小布什于1964年从安多佛的菲利普学院毕业,进入耶鲁大学。历史不仅开掘了他的动力,也成了他主修的科目。<br /><br /><br />秘密骷髅会<br /><br />  因为安多佛是一个“冷漠、疏远、艰难的地方”,小布什决定在耶鲁要一切从头开始。他把耶鲁学生名册上每个同班同学的名字都记了下来,到校园中四处寻找朋友。他加入了一个兄弟会,学业成绩低分掠过。因为球艺不够高超,挤不进大一棒球队,小布什索性玩起了橄榄球戏——这是正式球赛结束后举行的余兴游戏。他在耶鲁的日子虽然比在安多佛过得好,但还是没有什么人生目标。仓促订婚的决定,最能说明他这种彷徨的心态。<br /><br /> <br /> <br /> <br />  他在休斯顿的时候,就认识了凯塞琳·沃芙曼(Cathryn Wolfman)。在耶鲁的前几年,他们就开始了远距离的交往。大三那年的圣诞节,他向她正式求婚。朋友都觉得十分惊讶,因为大学没有毕业就要结婚,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更何况小布什还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但就在家人和朋友慢慢接受此事的时候,他们却突然解除了婚约。休斯顿的媒体报道,小布什与沃芙曼解除婚约是因为女方是犹太人。但事实上沃芙曼是圣公会信徒,解除婚约另有其因。<br /><br />  莱西·纽豪斯(Lacey Neuhaus)在大学时期就熟识小布什与沃芙曼二人,她认为当初解除婚约的原因是沃芙曼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小布什仍然漫无目标,什么都不确定。纽豪斯说:“我想当时他还搞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长处。除了棒球,他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小布什到华盛顿看望沃芙曼的时候,女方明显拥有他所缺乏的人生目标,于是这段关系划上了句号。<br /><br />  缺乏内在的动力,着实让小布什痛苦了一阵子。或许这就是他急于加入耶鲁的秘密组织——骷髅会(Skull and Bones)的原因之一吧?骷髅会的宗旨是:“将上流阶层的懒散后裔改变成品德高尚的领导人。”该组织每年招收15名大四学生,目的是帮助他们成为“好人”,就是所谓的“邦尼斯”(Bonies)。(注:邦尼斯是他们的法文文字游戏,意思是“好”)这个社团据说是从兄弟会(Phi BetaKappa honor society)分裂出来的,双方因为在保密问题上意见相左而分裂。这些分裂出来的成员在一间以骷髅头和十字架形状骨头布置的会堂里聚会,从而拥有了他们的名称和徽章。这些人在一栋名叫“坟墓”的楼房聚会,更增添了该组织的神秘性。<br /><br />  有关这个秘密组织的各种传说流传已久,包括在会员身上烙印,会员要宣誓效忠于一个世界政府,以及他们秘密研究的巫术等。阴谋论一时四起,甚至有一个网站宣称他们“捉到”小布什涉入了该组织。但是,如同海伦·梭普(Helen Thorpe)在《德州月刊》(Texas Monthly)的文章中所言:“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只是15个学生定期聚会,彼此认识而已。”骷髅会对小布什最大的影响,除了为他建立一个富家子弟的关系网,就是让他认识了来自各种背景的“邦尼斯”。在当时的成员中,包括一位正统的犹太教徒唐纳·依得拉(Donald Etra)和一位来自约旦的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沙力(Muhammad Saleh)。<br /><br />  小布什在他的自传《当尽本分》(A Charge to Keep)中曾提到这个秘密社团,但也说明此举并未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写道:“大四那年,我加入了一个秘密社团——骷髅会。这个社团实在太秘密了,秘密到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这样的说法当然更令人生疑了,其实他早该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老布什在竞选副总统的时候,曾被迫辞去“三边委员会”(Trilateral Commission)的职位,就是因为有人质疑他涉嫌协助外交关系委员会追求一种“新世界秩序”。不管是自己或父亲的选战中,小布什在这些问题上早已引起了各方质疑,他应该可以更加明智地处理这个问题。虽然与骷髅会的牵连将在布什父子的公职生涯中一直不断地为他们带来困扰,但这个人际网络却也为他们打开了许多重要的管道。<br /><br /><br />破产公司<br /><br />  多年以后,他说自己很高兴回到米德兰,因为那个举动回应了他“灵里感受到的企业呼唤”。这位常春藤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起薪为每天100美元,负责查阅法院记录。薪水还算不错,但他有更大的梦想。他利用一些关系和一个信托基金,为自己买下了一些有潜力的投资合约,没过多久就创立了一家叫做亚布斯托能源(Arbusto Energy,Arbusto就是西班牙文的“灌木丛”,与西班牙文的“布什”同一个字)的采油公司。但这家公司连续钻了几个井,却没有钻出石油,朋友便戏称这家公司为“破产公司”。4<br /><br /> <br /> <br /> <br />  一般的传统说法是“在奥迪沙养地狱,在米德兰养家”,小布什花了很多时间在奥迪沙。白天,他跟父亲生意上的伙伴和老朋友往来;到了晚上,他又和酒友一边喝酒一边交换小道消息。1976年,他到缅因州肯尼旁克港的家族小屋度假。一夜狂欢之后,他在路上被警察拦了下来。由于酒后驾车,小布什在缅因州的驾驶执照被扣押了一个月。这是个不光彩的时刻,父亲后来还打电话谢谢警察照顾他。虽然这件事没过多久就被大家遗忘了,但所受到的羞辱和酗酒问题,依旧是如影随形。<br /><br />  1977年,家族友人乔·欧尼尔刻意安排一次约会,将小布什再一次介绍给劳拉·韦尔奇(Laura Welch)。小布什与劳拉在休斯顿是小学同班同学,还曾经在休斯顿的第戎堡公寓比邻而居。两人此次约会一见钟情,马上坠入爱河,三个月后就结婚了。<br /><br />  就算劳拉没有让小布什完全安稳下来,但她让小布什变成了一个比较有教养的人,却是确凿无疑的。她是一位温柔的德州女士,喜爱阅读,在一家公立图书馆担任馆员,很懂得把每件事安排得井然有序。此前,朋友们都戏称小布什在米德兰的公寓是“毒物废弃场”。劳拉对小布什最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就是把他带进了她所属的卫理公会系统的教会。<br /><br /><br />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br /><br />  虽然小布什与劳拉到墨西哥度了一次蜜月,但家人笑称这对新婚夫妇的延长蜜月之旅是竞选美国众议员。31岁那年,小布什决定竞选第19选区众议员的席位,对手是民主党籍的州议员汉斯(Kent Hance)。他这次竞选因为经验不足而败选。小布什录了一个他在慢跑的竞选广告,这个影片在牛仔和石油工人眼中,完全是“东岸大学生的玩意儿”。汉斯强烈讽刺小布什的竞选经费来自纽约,把他卓越的学历抹黑成一种负面的形象。虽然当时的宗教右派尚未成形,但对手却已懂得利用高尚道德标准的竞选基调来攻击他。诸如此类的功课令他毕生 <br /> <br /> <br />难忘。<br /><br />  小布什发现汉斯发了一封信给选区的选民,称呼他们为“亲爱的基督徒同工”。在这封信中,汉斯阵营利用一篇刊登在《德州科技大学学生报》上的广告攻击小布什,因为该广告说凡来参加小布什竞选演说会的听众,就可以喝免费啤酒。五天后,小布什得到了47%的选票,输给了得到53%选票的汉斯。<br /><br />  小布什说自己对这个提供免费啤酒的广告完全不知情,而这个广告是在汉斯发信给选民之前的两个月刊登的。更重要的是,小布什获知汉斯是德州科技大学师生经常光顾、位于路巴克市(Lubbock)一家名叫“肥狗”酒吧的房东。路巴克的共和党副主席路得·薛麦尔(Ruth Schiernteyer)建议小布什利用这个消息来反击汉斯的指控,但被小布什拒绝了。他说:“路得,汉斯不是个坏蛋,我不想在他的家乡破坏他的名声。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非得搞臭他的名声才能赢,那还不算真正的赢。”可汉斯还是不断重提酒精的问题,强调这是两个候选人之间最大的不同。该策略果然奏效,让汉斯得到了许多选票。小布什在这次经历中,看见信仰如何与政治结合。这个刻骨铭心的教训,他永远都不会忘记。<br /><br />  选举的结果令他失望,小布什只好回去继续经营奄奄一息的公司,继续寻找投资者,可还是不断钻到枯井。虽然通过投资获利和亚布斯多的零星收入,他个人的财富的确有所增加,但公司的营运却没有好转的迹象。当小布什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时,整个形势跌到谷底,米德兰的经济完全崩溃了。1983年,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倒闭。该银行当时的资产超过12亿,员工超过1200人。<br /><br /><br />四十岁仍一事无成<br /><br />  现在我们要将小布什的人生定格在这一时刻上,因为这一刻对他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从一方面来说,他是令人敬重的政治领袖之子、享誉世界的名校毕业生、百万富翁、石油公司的老板,同时也是当地卫理教会的柱石、爱妻子的丈夫、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br /><br />  但从其他许多方面来说,他却是个失败者。即使暂且不提酗酒的问题,他也像表弟约翰·艾利斯(John Ellis)所说的:“40岁还一事无成。”艾利斯认为,问题就出在人们常常拿 <br /> <br /> <br />他和他的父亲做比较:“他的父亲如此受众人爱戴,你要知道,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背负着乔治·布什儿子的光环,是个多么沉重的负担!他的生命中有太多地方与父亲雷同,在安多佛、耶鲁念书,搬去西德州,竞选联邦众议员……可不管是在哪一个阶段,他好像都做得不够好。在你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发现自己不够好,也知道别人认为你不够好,那种经历真的很让你倍感煎熬。”<br /><br />  这样的重担极有可能压垮他。有些男人遇到比这更小的压力就以自杀解决,导致家庭破裂,孩子只能自求多福。但没过多久,事情就有了转变,让小布什找到了生命中一直缺乏的方向。用艾利斯的话说:“他找到了自己。”虽然他“40岁还一事无成,但到了52岁,他却成为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这真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转变”。<br /><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2:57:1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信仰使我得自由<br /><br />脱离旧生活模式<br /><br />  一个人刚信主或经历了信心高潮之后,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操练,让他从旧有的生活模式中脱离出来。他的灵魂渴慕一个避难所,让他可以沉浸在信仰的活水源泉里。他需要时间让理智与心灵的步调趋于一致,并能够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但小布什在经历信仰更新之后,却没有时间经历这样的过程。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了解他日后的基督信仰。<br /><br />  1985年夏天,发生了小布什与葛培理在缅因州沙滩散步的传奇故事。同年秋天,他开始 <br /> <br /> <br />参加社区查经班,与弟兄们一起埋头查考圣经。我们或许会希望他能先在米德兰过几年安静的日子,能有更多时间来思索这份信仰,更深地认识上帝,可惜事情并非如此。<br /><br /><br />不是英雄,就是狗熊<br /><br />  布什家族的一个朋友有一回说小布什变得很虔诚,因为他不断跟大家说上帝拯救他脱离了石油业。不管这种说法对不对,有些人认为他们确实看见,1986年,上帝真的祝福了小布什的事业。<br /><br />  那家原先叫做亚布斯托的公司,因为被太多人戏称为“破产公司”,所以小布什将公司更名为“布什探油公司”(Bush Exploration Company),但这家公司的业绩同样难有起色。 <br /> <br /> <br />1983年,这家公司在德州的石油产量排名第993名。一位投资者叹息说:“那家公司真的很惨,但小布什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上帝没有把石油埋在那个地方罢了。”1984年,石油业崩溃,小布什的公司和“七色石油公司”(Spectrum 7)合并。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两位来自辛辛那提(Cincinnati)的投资者,其中一位是耶鲁校友小威廉·狄威特(William O.De Witt Jr.),另一位是莫西·隆纳兹(Mercer Reynolds)。这家合资公司也经营不善,到1986年时就已经摇摇欲坠了。<br /><br />  同年,达拉斯的“哈肯能源公司”(Harken Energy)想主动买下“七色石油公司”。这场交易根本就是一盘赌局。有些内部人士怀疑“哈肯”看中的其实是布什的名号,而不是这家公司本身。“七色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保罗·瑞(Paul Rea)告诉《华盛顿邮报》:“小布什是公司的一项资产,因为他的名号够响亮。他们想要他成为董事。”生意成交之后,小布什得到了一项“令人满意的交易”。“哈肯”以年薪十二万的价码聘用他,并分配给他市值530380美元的认股权。<br /><br />  小布什与“哈肯”的关系永远会遭人质疑。“哈肯”在并购“七色石油公司”、聘用了小布什之后,不久就得到一个利润很高的合约,取得了在波斯湾的巴林开采油矿的权利。但是,“哈肯”非常缺乏海外探油经验,所以观察家认为是小布什的人脉和关系促成了这笔交易。1990年,小布什卖掉大部分股份,获利848560美元,然而两个月后,“哈肯”公布公司亏损超过2000万。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没有查出其中有任何不法行为,但证交会主席曾任小布什父亲的助理。一直到现在,这件事还在遭人批评。<br /><br />  与“哈肯”的交易,让小布什可以回应父亲的征召,成为他的助手。此时,里根的执政期即将划上句号,入主白宫的竞赛已经起跑。里根的副总统想承接老板的政治遗产,希望儿子小布什和杰布在总统大选期间,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为此,小布什举家搬迁到华盛顿特区的马萨诸塞街,开始上起班来。<br /><br />  父亲曾对他说:“你不需要头衔,因为每个人都认识你。”他说得没错,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却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每个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差不多都和罗宾逊的看法一样:年轻、历练不足、贪图享乐、没有人生方向。小布什的助理珍娜·穆琳丝(Janet Mullins)有一次说:“1987年第一次见到小布什的时候,我认为他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人物。套用共和党竞选大师艾瓦特(Lee Atwater)的说法,不是英雄,就是狗熊。”<br /><br />  在首都华盛顿的精英分子中,小布什算是个怪胎。幕僚人员记得他坐在布什位于十五街的竞选总部的办公室中,大大咧咧地把牛仔靴摆在桌上。每天他都会准备一个保丽龙杯,供他吐烟草汁。战略会议通常是在一连串敲打保丽龙杯底部的声响中准时开始的。<br /><br />  如果小布什曾将米德兰风格和棒球文化带入首都的话,那么他也将自己新发现的宗教信仰带入了其中。1988年的选举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幕僚很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小布什的好感。幕僚团开始下起赌注,赌这两个人会不会发生婚外情。小布什直接了当地跟这个女子把事情谈清楚,完全不留情面。后来,一位资深的竞选班子成员气呼呼地走进小布什的办公室,说小布什羞辱了那个女孩。<br /><br />  这位先生说:“她很难过,你真的伤害到她了。”<br /><br />  小布什却平静地回答:“很好。我是个已婚的人,我很高兴她收到了这个讯息。”<br /><br />  为了确保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小布什出差旅行时通常会带着一位男助理,并且要男助理待在他的房间中直到深夜,以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桃色新闻的攻击。他不愿意离开妻子和女儿超过两天,常常从竞选地点直接飞回家,只为了和家人共度夜晚,隔天再飞回竞选地点。幕僚人员说:“他要大家知道,自己不会发生什么见不得人的事。”<br /><br />  这不是他故意表演给别人看的。小布什有一天晚上和一位联邦参议员、一位联邦众议员共乘一架飞机。这两位男士边喝威士忌、汽水,边吹捧自己如何让情妇不被太太和记者发现。他们喝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布什听他们说了一会儿,说道:“我是个幸运的男人,因为有劳拉做我的太太。”参议员和众议员马上安静下来,小布什很高兴地继续:“让我们为劳拉干杯!”于是三个大男人举起了酒杯,副总统那个读圣经的儿子和两名淫乱的政治领袖,一起为一位德州卫理公会的图书馆员干杯。<br /><br />  幕僚人员对这位总统候选人的儿子肃然起敬,也很珍惜小布什带给整个竞选活动的价值观。他是大家的“忠诚温度计”,帮助整个竞选团队各就各位,大家称他为“执法者”。他对同僚和记者口下毫不留情,也是人人皆知的,大家常用“横眉竖目”来形容他。在整个竞选活动中,他为这个团队提供了道德力量。也许正因为如此,驯服聪明绝顶、桀傲不驯的政治策略家艾瓦特的工作,就落在他的身上。他们的合作关系为两人都上了重要的一课。<br /><br /><br />全垒打孕妇<br /><br />  不喜欢棒球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小布什一心想要掌握这个“国家余兴节目”。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如果棒球不曾代表过人生一切的美善,如果棒球未曾教导过他人生最宝贵的功课,他们当然就不会像小布什一样看重棒球运动。要想了解小布什对棒球的热爱,我们必须追溯棒球在他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想像这种与他人生历程息息相关的运动,几乎成了他的一个信仰。正如要了解小布什这个人,就必须了解米德兰一样,棒球也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角色。<br /><br /> <br /> <br /> <br />  想想看:小布什的祖母桃乐丝是一个脾气暴躁、个性好强、信仰虔诚的女人,对他的影响很深。她每天清晨大声读圣经,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因为老二态度不好而严厉责备他——即使他当时已贵为美国总统。这位女士怀老二的时候,还在参加一场家族棒球赛。比赛到一半时就开始阵痛起来,可是她拒绝放弃。轮到她打击的时候,一棒挥出一支全垒打,然后跑回本垒。直到踩到本垒包,她才肯进医院生小孩。那是1922年,孕妇能打全垒打,还跑回本垒这种事在当时简直是闻所未闻。<br /><br />  想想看:小布什早年接触到的男子汉形象多少都与棒球有关。他祖父是耶鲁棒球队的明星球员,父亲也是。这支球队曾经两度赢得NCAA的全国比赛冠军。他舅公巴克是纽约大都会队(New York Mets)的老板之一。儿时的小布什常常见到许多小孩只能远远崇拜的人物,像斯腾格(Casey Stengel)、罗杰·霍斯比(Rogers Homsby)。<br /><br />  想想看,当他还是个米德兰的小男孩时,他曾计划收集全城中最好的棒球卡,这些都会点燃一个小男生的棒球梦。他把棒球卡寄给了许多棒球明星,要他们在球卡上签名,然后寄回给他。他先后收集到曼托(Mickey Mantle)、威利·梅斯(Willie Mays)以及许多伟大棒球员的签名卡。虽然他的收藏在今天的价值已超过数千美元,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藉此向大家夸耀,满足他的棒球梦。<br /><br />  再想想看,休斯顿的透明圆顶棒球场(Houston Astrodome)刚刚破土动工的时候,他只是一个青少年,这项工程对他而言,一定很了不起。工程师说这个建筑物的设计不佳,有一天可能会倒塌,但当时气势凌人的球队老板霍夫亨兹(Judge Roy Hofheinz)叫那些不认同该计划的人滚到一边去,独排众议,愣是把棒球场盖了起来。他不仅盖了一间世界级的运动殿堂,同时也盖了自第6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以来最大的一个室内运动场,跻身世界第八大奇观。这种因为运动的缘故而表现出来的大胆作风和创造力,足以震慑一个17岁的少年人。<br /><br />  可小布什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去打棒球,但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打得不够好。他的球技不仅不如父亲,也打不进学校棒球队,更不会是明星球员。如此热衷于一种运动,却只是表现平平,他一辈子都只能崇拜那些棒球英雄。因为不想带着怨恨的心情离开棒球,所以他对这项运动产生了一种莫明的敬意,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br /><br />  小布什难以割舍对棒球的情缘,如果不了解他热爱的棒球,就很难了解他的信仰、政治哲学以及个人喜好。例如,在政治上他是个传统主义者,相信过去的成就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在棒球上,他也持同样的信念。在对一群学生演讲《何为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时,他说:“棒球应该在户外打,在草地上打,用木头球棒打。”他这样说,不完全是开玩笑。<br /><br /><br />棒球信仰<br /><br />  棒球启发了小布什。当他谈到棒球的时候,总是变得很有哲理。棒球是他天生的信仰,或者可以说这项世俗的运动揭露出了他的神秘意念。我们来听听他自己怎么说——<br /><br />  谬斯(Muses)的灵感来自于棒球。棒球不受时间限制,除了每局都有三个人出局以外,它没有所谓的结束期限。真正的棒球迷喜欢球赛中的胶着场面,因为这些时刻能容许你去思考,去纪念,去比较现在与过去。我内里的那个争强好胜之人也喜爱棒球的挑战,这是所有人 <br /> <br /> <br />都明白的挑战,因为棒球是给普通身材的人打的。前捕手、播报员乔·加拉吉瓦拉(Joe Garagiola)说:“棒球能给你机会成为伟大的人,然后又给你施加压力,证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它永远不会拿走那个机会,也永远不会挪去那些压力。”<br /><br />  专栏作家乔治·威尔(George Will)写道:“希腊哲学家认为运动是一种宗教与公民的道德活动。他们说运动是一件道德上严肃的事情,因为人类最高尚的目标就是用爱去思考有价值的事物,例如美与勇气。通过见证身体之美,灵魂能够钟爱并了解美。公平、勇敢的竞争可以培养人的热情,让人得到解放。”或许那些不热衷棒球运动的人可以接受这个说法,棒球的意义乃是该运动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这真的是一种解放,一种高贵自信的美丽。从这个层面来说,棒球已经涑闪艘恢肿诮蹋?恢侄钥床患?挛锏娜惹椤U庖彩切〔际残叛龅囊徊糠帧?/p&gt;<br /><br />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会容易明白为什么当他有机会成为“德州游骑兵”的老板时,小布什马上搬回德州,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促成这笔交易。卖方要价八千万美元,卖主是一位老朋友埃迪·切尔斯(Eddie Chiles)。切尔斯当时已高龄八十多,虽然这支棒球队的表现一直很差劲,但他还是很爱他的球队,希望能把这支球队转到合适的人手上。他告诉小布什:“我想把球队卖给你,可惜你没钱。”<br /><br />  事实的确如此。想要谈成这笔交易,小布什就必须找人投资。他从全国各地招聚了一批有钱人,募到所需款项。但是当他去找大联盟主席彼得·乌比洛斯(Peter Ueberroth)时,才知道乌比洛斯希望至少有半数的投资者是德州人。这也不是问题,小布什重新调整了一下,问题迎刃而解。乌比洛斯批准了这项交易。买下这支球队一共花费了小布什60万美元,大概是他净资产的三分之一,而这支队伍“过去25年来,年年输球,观众垂头丧气,球场又其烂无比”。但是小布什非常热爱棒球,所以他觉得这比交易很划算。<br /><br />  投资者认为小布什应该负责球队的日常运作,所以1989年整一年,他都在学习如何经营一支球队。事实上,德州游骑兵的问题很多。观众席原本就是为小联盟球赛而设计的,球队似乎注定了场场皆输。他们的纪录实在不光彩,以致许多人怀疑投资者在买下这支球队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球队的真实光景。<br /><br />  然而,这支球队却拥有光荣的历史。“德州游骑兵”是美国棒球史中最有名的球队之一,其历史要追溯到早期的华盛顿参议员队的时代。该队曾有过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威蒂·赫泽格(Whitey Herzog)、比利·马丁(Billy Martin)和瓦伦泰(Bobby Valentine)等传奇性的球队经理。晋身名人堂的莱恩(Nolan Ryan)也在这支球队中建立了许多万众瞩目的丰功伟业,包括第300场赢球,5000次三振出局的纪录。还有他史无前例的七次零安打纪录,也有两次是在这支球队中缔造的。这支美国联盟球队不仅要与区域性对手奥克兰运动家队、西雅图水手队、安那罕天使队竞争,还要面对美联的传统劲旅,如纽约扬基队、波士顿红袜队、底特律老虎队,以及明尼苏达双城队(Minnesota Twins)。<br /><br /><br />重建德州文化象征<br /><br />  小布什接手球队后,立刻在门口放了一个具有德州独特草根风味的标记。他重新设计球队队徽,采纳了一种比较传统的设计,呼吁他们再续德州共和国(1836—1845)的辉煌。他在阿灵顿(Arlington)盖了一座美仑美奂的棒球场,不仅反映了过去棒球全盛时期的精神,也充满了浓厚的德州地方建筑风味。1994年4月,球迷们首度穿过深绿色的钢架帐篷,踏在铺了红砖的拱廊走道上,走进宽阔的广场,眼前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棒球场。他们认为,即使达伯岱(Abner Doubleday)5 和山姆·休斯顿(Sam Houston)6 来了,都会觉得很有亲切感。<br /><br /> <br /> <br /> <br />  小布什挑选的建筑师大卫·史瓦兹(David Schwarz)过去曾主持过几项残破建筑的重建工程,早已颇负盛名。小布什挑选这位建筑师的眼光,不仅令人惊叹,也证明他不仅想把“德州游骑兵”建成一支伟大的球队,同时也想重建真正的德州文化象征。事实上,就连观众席四周的停车场都充满了“孤星”(德州在1836年独立时,以Lone Star为国名,独立了近十年)的遗产,每一个停车场都以1836至1845年德州共和国时代的英雄命名。<br /><br />  当这个棒球场于1994年正式启用时,没有任何人比小布什更爱这个地方。他不像一般的球队老板一样坐在包厢里观看比赛,反而喜欢坐在球迷当中一起看球。小布什说他希望球迷看见他“坐在他们的座位上,吃同样的爆米花,上同一个厕所”。他会坐在“德州游骑兵”球员休息室后面的第109区第一排看球,边吃花生边认识粗鲁的球迷、卖热狗的小贩、验票员,他甚至可以叫出他们的名字来。球迷们排队要他签名,就像他们以前疯狂地想要得到莱恩的签名一样。<br /><br />  想实现这个棒球场的梦想还需要方法,小布什也懂得如何行销。他邀请父母在“德州游骑兵”的球赛中开球,而传统上,总统只会在巴尔的摩的球场开球。他也到处散发父亲戴着“德州游骑兵”球帽的宣传单。后来,小布什竟然眼睁睁地看着山米·索萨(Sammy Sosa)7 从手中溜走,可球迷们打心底愿意原谅他,因为自他入主球队以来,每年的观众人数都超过两百万人,而且后来“德州游骑兵”也三度爬上了区域棒球冠军的宝座。<br /><br />  若说这一切对小布什而言意义深重,一点也不为过。他曾对一位记者说:“大家总是问,这个小伙子干过什么大事没有?现在我可以告诉他们,我的确做过一些,就是这件事。”这不是说他成就了什么丰功伟业,而是说他成功地完成了这件事。他努力建造了一座荣耀的殿宇;他规划出一个梦想,并且让梦想成真;而且,这件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也增添了棒球的光彩。这一切,单靠他的棒球技术都是无法达成的。<br /><br />  有一天在球场,他走到一个朋友后面,把下巴靠在朋友肩上,看着“绿油油的球场在德州的烈日下闪闪发光”。他低声说:“这是我的梦想园地。”最能传达他内心感受的,莫过于这句话了。<br /><br /><br />仁慈的“谋杀者” <br /> <br />  小布什在1990年考虑竞选州长时,发现自己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表明他是一位合适的候选人。他向一群达拉斯的律师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德州游骑兵’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br /><br />  到了1993年,他的想法改变了。新的棒球场隔年就要启用,“德州游骑兵”的表现也明显有了起色。小布什已在德州成为知名人物,大家都知道他是负责管理棒球队的合伙人之一 <br /> <br /> <br />。另外,父亲在1992年的总统选举中败给了克林顿,所以他不用活在白宫的阴影下了。<br /><br />  在州长的选战中,他遇到的对手是安·理查德(Ann Richards)。这位精力充沛的民主党州长,四年前压倒性地击败了共和党的克莱登·威廉斯(Clayton Williams)。理查德曾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嘲笑过老布什,她在全国播放的演说中说了这句著名的话:“可怜的布什,这实在不能怪他,他是口中含着银足长大的人。”(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foot in his mouth.)此语讽刺他生下来就是个权贵子弟,而且老说错话。这句话实在很伤人,芭芭拉·布什在电视转播中听到这句话后,因此病倒。小布什知道,如果他要和这个既厉害又聪明的女人竞争,那将是一场艰苦的选战。<br /><br />  他觉得自己已经预备好了,但还是要征求太太的同意,可夫人却有所保留。劳拉知道,老布什总统选举失利已经对布什家族造成了伤害,自己的丈夫也一直活在父亲的阴影下。这两个因素都不构成竞选州长的好理由。小布什必须真正认为他竞选州长对德州和他自己都是件好事,否则她无法支持他参选。她提出质疑,探究原因,有时甚至说教起来。小布什说:“她想确定一下,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朋友把我拱出来,或是‘你应该这样做,如此才能证明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当她得到想要的确据之后,就同意了小布什的决定。<br /><br />  小布什和他的顾问卡尔·罗夫很早就设计了一套策略,为这次的选举筹划。他们知道理查德聪明绝顶,与小布什这样一个没有经验的对手竞争,必定会感到很不耐烦。她管小布什叫“矮树”、“年轻王子”、“那个年轻的男孩布什”,而且还开玩笑说他“名字里少了贺柏”,因为“贺柏”是老布什中间的名字。在选战最激烈的关头,理查德甚至愤怒地咆哮:“你卖命地工作,而且做得很好……可是突然有个蠢蛋跳出来跟你竞选公职,告诉大家你做得很烂。”<br /><br />  得知理查德情绪起伏非常剧烈后,小布什与罗夫决定采取完全相反的手段。小布什告诉罗夫:“我们不要攻击她,因为她太容易被激怒了,我们要用敬重和有尊严的方式来对待她。我们要用这种方法赢得这场比赛。”或者就如小布什后来所说的:“我们要用仁慈来谋杀她。”所以小布什没有掀烂账,没有搞人身攻击,对理查德的讥讽责骂也没有回击。<br /><br /><br /> <br />错杀一头牛<br /><br />  在竞选期间,小布什有一次去猎鸽,却不小心打下一只小水鸟,那是一种会唱歌的受保护动物。他不愿遮盖这个失误,反倒在媒体面前承认:“我要认罪,因为我杀死了一只小水鸟。”在当天稍晚一些的达拉斯记者会上,他又开了一次玩笑:“还好现在不是猎鹿季节,否则,我搞不好要错杀一头牛。”德州人很喜欢他这种自我解嘲式的幽默,同时也认为他勇气可嘉。有一次著名演说家芭芭拉·乔登(Barbara Jordan)到一间休斯顿的黑人教会演讲,教堂里充满了乔登洪亮的声音,她说:“我到这里来,是因为我支持安·理查德竞选德州州 <br /> <br /> <br />长。”轮到小布什讲话的时候,他先恭维乔登是“为真理而战的典范”,然后露出一个顽皮的笑容,说:“只是我心目中的州长人选刚好和她不一样。”连牧师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布什最后以53%比46%的选票,赢得了这场选战。<br /><br />  德州人很快就发现,新州长的作风属于里根式的领导方式。他会提出愿景,定下办事准则,组建行政团队,划出界线,然后把细节留给别人决定。这种风格很适合他的新角色,因为德州跟其他州一样,不希望中央政府干预太多。然而,小布什却发现自己必须处理德州历史上一些最具政治性和宗教性争议的议题,其中对小布什的公职生涯影响最大的,就是处决女杀人犯卡拉·费·塔克(Karla Faye Tucker)的案子。<br /><br />  1983年6月13日,塔克和男友丹尼·嘉瑞特(Daniel Garrett)潜入杰瑞·林·狄恩(Jerry Lynn Dean)的公寓。他们原计划熟悉一下地形,以利日后前来偷窃,可是没料到狄恩会在家。在吸食了毒品且精神极度亢奋的情况下,塔克和嘉瑞特拿起铁鎚和三尺长的十字镐攻击狄恩。当狄恩被谋杀的时候,他的女朋友戴柏拉·桑桐(Deborah Thornton)躲在被子底下,塔克发现后马上拿起十字镐把这个女人打死。她后来还向朋友炫耀说,在谋杀桑桐的时候她曾经历了性高潮。在受审过程中,塔克告诉法官,她很享受杀人的快感,一点罪恶感都没有。<br /><br />  塔克被法院判处谋杀罪,死刑。她的男友嘉瑞特也被判死刑,可他在1993年因肝病死于狱中。这个案件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因为塔克若遭到处决的话,那她就会是自1863年以来,德州第一个被处决的女囚犯。然而,这个案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塔克在狱中不仅成为基督徒,还嫁给了监狱牧师。她说自己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辩护律师主张她应该得到特赦。<br /><br /><br />更高的权柄<br /><br />  这个案子进一步引发了全国的关注。塔克信主和她在狱中传福音的巨大影响,令许多宗教人士深受感动,教会领袖开始呼吁政府释放她。其中的主要支持者包括帕特·罗伯逊,他所负责的基督徒联盟开始动员全国民众支持塔克。小布什甚至收到了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一封信,要求他废除塔克的死刑。<br /><br />  当塔克在《赖瑞金现场》(Larry King Live)8 接受访问时,美国人看见了一个口齿清晰 <br /> <br /> <br />、态度敬虔的女子用平静的语气为自己求情,之后便有堆积如山的信件和电话涌入州长办公室。甚至连小布什的女儿在一起用餐时,也表示反对处决塔克。<br /><br />  塔克的案子如雪球般愈滚愈大。批评者指责小布什冷酷无情,没有活出他的基督信仰。《话题杂志》(Trlalk)报道,当塔克出现在《赖瑞金现场》的时候,小布什不屑地说:“拜托喔!别把我也给杀了。”小布什的幕僚立刻严正否认这项指控,但反对死刑的游说团体宣称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州长”。在小布什任内,150余位死刑犯在德州法律下遭到处决,所以大家很容易把这一切归罪于“杀人不眨眼”的州长身上。他的政敌也打算以此对他展开弹劾。<br /><br />  这次危机使小布什不得不同时面对法律和信仰的考验。他知道,大多数批评者对德州的法律并不了解。在德州宪法下,只要法庭一致通过死刑判决,州长就对此无权进行减刑。他只有两个选择:处决,或是延后30天,但只限一次。<br /><br />  小布什明白,大家要求他根据犯人在狱中信主的事实采取相应的行动。塔克或许真的改变了,但在狱中信主的囚犯也不少。如果因为塔克信了基督教,就对她网开一面,那如果另一个囚犯相信了别的宗教,也要求得到同样的待遇时,小布什又该如何处理呢?小布什相信,这已经超越了人类智慧的极限,也超越了法律的范畴。<br /><br />  在最后的公开宣言中,他说:“和许多被这个案子感动的人一样,我也祷告寻求上帝的带领。我的结论是,死刑犯的心与灵魂最好留给一个更高的权柄来审判。卡拉·费·塔克承认她犯下了可怕的谋杀罪,陪审团定她有罪,判处死刑。本州长的角色是执行我们的法律,确保在法律之下,人人都得到公平的对待……所以,我不会宣布30天延后执行。愿上帝祝福卡拉·费·塔克,也愿上帝祝福该案件的受害者及其家人。”小布什回忆起那个时刻,说那是“我在州长任内,最漫长的20分钟”。<br /><br />  塔克事件的危机很可能成为压倒小布什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他第一次竞选联邦众议员的时候,汉斯就以宗教的名义来给他抹黑。在1988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亲眼看见别人企图用宗教来伤害他的父亲。现在他本人遭受毁谤,批评他不是基督徒,就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以评断一位死刑犯的心思,或者主张法庭不应该轻易改变已有的判决。此刻,小布什很容易走上政教分离的极端路线,坚持宗教不得涉入公共政策。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事实上,他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br /><br /><br />创造历史的人<br /><br />  即使是不怀好意的批评者也很快发现,小布什采取的一连串行动,其实是将保守派人士几十年来纸上谈兵的理论通通落实到了行动上。他当时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政府可以把某些事做得很好,但无法将盼望放进我们心里,也不能让我们的生命具有意义。”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保守派运动的终极思想。里根谈到政府要从人民的背后撤退时,他的意思也包括了这个层面。当里根的副总统谈到一个义工主义的新时代时,他希望看见的就是类似这样的改革行动。小布什的反对者也承认,建立私人机构与政府在公众服务上 <br /> <br /> <br />的合作关系,很有必要性。德州模式并非惟一的选择,但却踏出了一大步。而这勇敢、具有创意的一步,却是由一个原本有正当理由怀疑政府与宗教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合作关系的州长跨出的。<br /><br />  1995年值得特别关注。距此11年前,小布什是一个面临危机的石油商,那一年,他请教布莱西要如何跟随耶稣。从那时起,他退出石油业,协助父亲登上了美国总统宝座,然后买下一支棒球队,建造了一座深具传统风情的棒球场,现在又成为致力改革的保守派州长。德州的经济体极其庞大,如果这是一个国家,那它可以跻身为全世界第11大经济体。<br /><br />  数年之后,他出了一本书,其中提到“信仰使我得自由”。在这句话之前,他还说道:“如果我不相信有一个属天的计划超越了一切人间的计划,那么,我今天就不可能成为州长。”不管他在说这句话时是否还包含了其他的意思,但他肯定想到了自己的一生。<br /><br />  他不会忘记自己前40年的人生是什么样的状况,可一旦找到了信仰,他就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从自卑、他人的期望和空洞虚幻的人生中得到释放。短短十年间,他就从一个失败的石油商人,蜕变成一个创造历史的人。他已经感受到一股“向上提升的力量”,也就是他所说的“呼召”,进入一个他在十年前完全无法想像的角色。现在,信仰使他能够自由地回应那个呼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3:05:01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建造信心的殿<br /><br />以失败为师<br /><br />  小布什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开始展开了一连串的演讲及会见活动。他在全国各地举办政见发表会,与民众和媒体不断接触,还用那独创一格的英文语法回答、辩论所有的问题。有一次他到鲍柏琼斯大学(Bob Jones University)演讲,这是一所基督教学校,该校禁止不同种族的男女学生约会。对手借此攻击他,说他是个拿着圣经的种族主义者。<br /><br />  联邦参议员约翰·马凯更是对小布什拜访鲍柏琼斯大学一事大加鞑伐,谴责宗教右派为 <br /> <br /> <br />“不能容纳异己”的掮客,是一股“邪恶的势力”。小布什的陈年往事被一件件挖出来讨论,几乎到了他无法忍受的地步。<br /><br />  在竞选过程中,他犯了不少错误。有一回他用粗鄙的话语批评一位记者,没想到麦克风竟然是打开的,结果全国民众都听见了他所说的话。他一生只出过三次国,很少关心外交政策,当一位记者请他说出几个重量级世界领导人的名字时,他竟然答不出来。大家开始质疑他的智商,这让他感到十分愤怒。有时他也会变得很极端,告诉大家他不在乎自己是否选得上总统,但是又叫大家投票给他。这种做法当然让大家感到困惑。到了投票日前一天,民众发现他年轻时曾经被控酒后驾车,而他在竞选期间并未就这件事坦诚以对。媒体在他身上仿佛看见了克林顿的影子。<br /><br />  但整个过程中也有高潮的时刻。在全国连线、现场转播的总统大选辩论会中,他坚守自己的立场。相反,戈尔听起来就像是个万事通先生。小布什选择迪克·切尼(Dick Cheney)作为竞选伙伴,以弥补他在外交经验上的不足。他的演讲像倒吃甘蔗,越来越精彩。他一生最好的一篇演讲是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而这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次聚集。他学会说真心话,甚至连百般刁难的评论家乔·克莱恩(Joe Klein)也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总统候选人中,最多使用‘爱’、‘心灵’这种字眼的人。”这其实就是他一贯的作为:不熟悉情况,学习适应,改进自己,化悲痛为力量,以失败为师。<br /><br />  然后,本来到了应该结束的时候,却没有真正结束。戈尔起初宣布败选,随后又改变说法。小布什最初赢得选战,后来又发现好像还没有赢,整个选举进入了胶着状态。投票结果悬疑未决,佛罗里达州州务卿凯瑟琳·哈理斯(Katherine Harris)最后以官方身份正式宣布小布什在该州赢得竞选,大家才知道还有所谓的总统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存在。然后又是一些法律程序,接着戈尔以极其优雅感性的演说宣布败选,这是美国政治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小布什成为了美国第四十三任总统。<br /><br /><br />他们选择了道德<br /><br />  小布什为什么会赢?他既不是最具魅力,也不是最有经验的候选人。事实上,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以最浅政治资历赢得总统选举的人之一。一位专栏作家讥讽道,他很可能不是“抽屉里最锋利的那把刀”。而且他犯了不少错误,他怎么可能打败连续两任超人气的副总统呢?<br /><br />  民意调查显示,小布什在已婚且有小孩的投票人口中,赢戈尔15个百分点;在每周上教 <br /> <br /> <br />会的投票人口中,赢戈尔17个百分点。戈尔在职业妇女投票人口中赢19个百分点,在从不上教会的投票人口中赢29个百分点。很显然,信仰与家庭是小布什获胜的主要因素。<br /><br />  另外,民调显示,品德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当选民被问到:“在你投票时,什么是你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呢?”有四分之一的投票人回答:“诚实。”在这四分之一的投票人口中,80%的选票投给了小布什。<br /><br />  小布什的演讲拟稿人大卫·弗洛姆(David Frum)解释说:“支持小布什的选民喜欢他的减税计划,支持他的导弹防御计划,社会福利改革政策,对宗教慈善团体的支持,甚至他的教育政策(虽不如前几项的支持度高)。但是他们对他的最大期待其实很简单:不希望他是另一个克林顿。”<br /><br />  小布什踏上总统舞台的时刻,正是美国人民经过八年克林顿政权,且对里根-布什时代的崇高道德记忆犹新的时候。他们对克林顿的印象就如历史学家斯蒂芬·安波罗斯(Stephen Ambrose)对杰弗逊的评语一样:“伟大的心志,残缺的品德。”他们希望情况能有所改变。他们刚刚有过一个“最好、最聪明”的总统,现在他们盼望的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总统,他们相信小布什正是这样的人。在不道德的优秀和学校成绩平平、但带着道德罗盘的人之间,他们选择了道德罗盘。<br /><br /><br />全国祷告感恩日<br /><br />  小布什似乎能够识透选民的心愿,他的就职演说听起来是在呼吁一种新的纯洁。他说:“公众的利益取决于私人的品德。以下原则是我生活和领导的依据,‘以谦恭的心来提升我的信念,以勇敢来追求公众利益,倡导高度的公义与怜悯,提倡责任心,也做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通过这些方式,我会将美国固有的价值观带入我们的时代中。”<br /><br />  一旦立约,小布什立刻采取行动。专栏作家佩姬·努南(Peggy Noonan)建议小布什在白 <br /> <br /> <br />宫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先洁净那个地方,这正好反映了许多支持者的想法:“我认为任何权力集中的地方都有撒旦的小喽罗在那里捣蛋,那些看不见的小喽罗就坐在这间办公室的门廊上,躲在书架的角落里暗自窃笑……每位总统掌权时的白宫都有这些小喽罗。但前一任的白宫小喽罗真是坏透了,所以小布什先生若能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一位有智慧、有深度的拉比,一位忠心、爱人的传道人,一起为白宫祷告。求主重新膏抹这个地方,把这些小喽罗赶走(就算是一阵子也好),这将是一件很重要、很好的事情。”<br /><br />  不管小布什是否认为他入主白宫是所谓的用圣油重新涂抹这个地方,他显然下定了决心要破除前任政权的道德腐败。在椭圆办公室上班的第一天,小布什就终止了克林顿卸任前发布的许多行政命令。他也重申了墨西哥市政策(Mexico City Policy),减少资助国际社会提供堕胎服务的经费。该政策是在里根时代设立的,但克林顿并未继续采用。就某种层面来说,小布什把里根政府重新带了回来,而且不只是这样而已。<br /><br />  接着,小布什宣布下一个主日为全国祷告感恩日,停止一切雇佣程序,直到新的内阁成员各就各位。内阁的安排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参议院在他提名内阁人选之后三小时内,就通过了其中七人的任命。<br /><br />  上任第一天,太阳还没有下山,他就签署一项命令,要求建立新政府的伦理道德规范。该命令要求新政府的员工“维持廉洁的最高标准”,也提出特别条款,禁止将办公室当作私人获利的地方,“冻结”一切与公共职责相冲突的金钱利益,禁止任何歧视行动。有些人认为他上任的第一天,代表着这个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br /><br /><br />白宫查经班<br /><br />  有了第一天的创新后,最关键的事情就是成立一个领导团队。批评家认为这位重生的总统一定会被迫任用一群传道人组建内阁,然后变成一个“神棍政府”(Elmer Gantry)9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小布什政府是有史以来内阁成员最多元化的政府,例如他任用了比以往任何一届更多的非裔和西裔人士担任政府要职。<br /><br />  他对女性的大量提拔也是史无前例。《君子杂志》在一篇谈到总统顾问凯伦·修斯(Kar <br /> <br /> <br />en Hughes)的文章中提到:“左派人士长久以来的梦想及誓言是要看见女性拥有更高的政治权力。而共和党政府中,似乎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拥有最多女性幕僚与内阁成员的政府。”情况的确如此,但改变也不仅于此。有些人注意到,小布什政府的内阁会议成员来自各民各族各方,几乎让人误以为是参加联合国的委员会议。<br /><br />  小布什身边这群人的信仰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因为进了白宫大门,就将属灵生活抛诸脑后。大卫·弗洛姆是一位犹太人,他说他在小布什的白宫里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没有来参加查经班。”1997年开始,联邦法令准许在政府机构中进行宗教活动,只要确保未信者不受到干扰或压力。因此联邦政府大楼中有查经班和祷告会是常事,白宫里这种活动最多。有位同僚说:“没有人把白宫当作教会,也不会有人借宗教之名偷懒,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持有的这个政治异象,乃是以信仰为基础。而且,在白宫里面有午餐查经班和晨间祷告会,整个国家都会蒙福。”<br /><br />  但最能代表首都华盛顿即将有一番新气象的,莫过于小布什自己,他似乎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榜样。每次内阁会议一开始,他会先带领大家祷告,并且坚持高度的道德标准。大卫·弗洛姆所说的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我刚到白宫的时候,有人在一个会议当中问我对某件事是不是很确定,我说是。可他又加重语气问了一次:‘你确定吗?’我觉得不爽,断然地说:‘是,我XXX(英文:damn)地确定。’整个房间的温度好像突然降了十几度,大家好久都不说话。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说错了什么。我突然醒悟过来,刚才我说了脏话。‘嗯,不过我的意思是说,我真的非常(quite)确定。’”小布什主政的白宫是个绝对禁烟、不准说长道短的地方。最好的药物就是M&M巧克力。<br /><br />  小布什似乎立志要做一个选民心中期盼的诚实人。如果他在华盛顿预录一篇演讲,好在他去俄克拉荷马州的时候播出,他不愿意说:“今天我正在俄克拉荷马。”他会马上停下来,摘掉眼镜,抗议说:“我现在并不是在俄克拉荷马啊。”拟稿人员后来也学会不要在演讲中穿插“我今天很高兴来到贵宝地”这句话,因为总统如果不高兴,他就会跳过这句话不说。有一次他预定飞往佛罗里达州,签署一个巨大的工程——沼泽地国家公园(Everglades)的重建。这本来可以夸耀自己的政绩,但他只是简单地说:“今天我在佛罗里达州签署了一份沼泽地协定(Everglades agreement)。这个立法是在我就任之前就已经通过的。”这位总统不会把一个数百亿美元的工程归功到自己头上,不管出这个主意的人是谁,这总是让华盛顿的观察家跌破眼镜。<br /><br />  就算有人没有注意到他的品德所传递的微妙讯息,他们也绝对不会忘记他对大家在灵修生活上的鼓励。最著名的一次是2002年棕枝主日(Palm Sunday)10 ,总统和其他工作人员搭乘“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从萨尔瓦多飞回美国。大家知道他不喜欢错过主日崇拜的机会,所以内阁成员建议总统在空军一号上做礼拜。小布什欣然同意。<br /><br />  没过多久,将近四十位政府官员涌进飞机上的会议厅,由颇具古典音乐素养的康多莉扎·赖斯带领敬拜,凯伦·修斯讲道,最后以《奇异恩典》这首诗歌结束聚会。大家亲吻、拥抱,就像基督徒弟兄姊妹的情谊一样。<br /><br />  后来小布什回忆说:“你知道吗,我在空军一号上真的感到上帝就在我们当中。当时在飞机上的人好多,能够在那个特别的地方,和平常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敬拜,真是一个很特别的时刻。”<br /><br />  佩姬·努南大概会很高兴,因为魔鬼的小喽罗都得卷铺盖走人了。<br /><br /><br />难断的议题<br /><br />  小布什任内第一年的春天,他发表了一篇演说,恰好与他领导的政府所要面对的命运息息相关。当时的场景是美国犹太人委员会(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在华盛顿开会,小布什应邀在晚宴中发表演说。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场合,与会的还包括墨西哥总统比森特·福克斯(Vicente Fox)、以色列外长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以及德国外交部长约施卡·费舍尔(Joschka Fischer)。美国犹太人委员会长期在全世界各地为宗教上的少数团体辩护,他们也特别关注有关犹太人的议题。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场合,让小布什有机会澄清他一些 <br /> <br /> <br />比较有争议性的立场。<br /><br />  小布什知道,美国的犹太人群体对他支持宗教组织的做法持保留态度。他们怀疑他是贴上了“重生”标签的基督徒,也害怕他的“牛仔”作风会对犹太裔美人最关心的政教分离政策采取严厉手段。<br /><br />  他的一系列做法极易令人误解。小布什希望拨出经费资助宗教组织,让他们参与解决人类因心灵困扰而造成的社会病态,如酗酒、吸毒等问题,但是没有主张拨经费给宗教机构来宣扬他们的信仰。这就是一个极其微妙的临界点,但也是他必须加以强调和说明的观点。如此,宗教团体参与社会服务的政策,才能延续下去。<br /><br />  小布什也知道,这个临界点正是开国元勋们主张的观点。他从许多保守派政治思想家,如马文·欧拉斯基、演讲拟稿人大卫·葛森(David Gerson)那里听到诸如此类的看法。他们说,《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设计,就是为了避免产生一个国教。建国先驱们见过由国家支持的英国国教的明显不足。<br /><br />  但大体上来说,《宪法第一修正案》或任何其他地方都未曾禁止联邦政府对宗教采取鼓励的态度。在这一点上,开国元勋与小布什的计划似乎比较一致,截然不同于最高法院近期的判决。<br /><br />  虽然草拟宪法的人士并未特别提及国教,但大体上他们并没有想到以联邦经费资助宗教组织。在这部宪法中,这些开国元勋准许以联邦经费聘任军队、医院和学校的牧师,印制圣经,甚至资助印地安部落中的宣教工作。1796年,有一项法律规划一块土地专供印地安基督徒使用,该法的名称就叫做《规范土地,以供传福音使用之法规》。<br /><br />  位于首都华盛顿的联邦大楼,周末时会租给各宗派的基督教会使用,这种做法一点也没有违背任何法令。事实上,旧的最高法院内庭,每逢星期天早上就是给华盛顿的第一长老教会使用。开国元勋显然赞同信仰与政府间有某种关系,但却小心地守护制度化的教会与国家之间的界线。<br /><br />  小布什认为,他支持宗教机构的社会参与乃是回归建国初期的规划,但他也能理解,宗教上的少数团体会把这些做法视为国家在对某种宗教开启一扇大门。为了消除他们的疑虑,几句问候之后,他马上切入正题。<br /><br />  他说:“我来这里之前,先看了一下这个周末的节目安排。看到今年大会的主题是‘认识新政府’,我感到受宠若惊。我想我大概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大家都笑了起来,大家知道总统的意思是要直接切入主题。<br /><br />  他接着说:“我相信政府应该支持出于信仰而发起的慈善工作。”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有些人对总统直接了当的开场白感到些许不安,但他没有停顿太久。小布什很快就肯定地说:“但政府不应该资助宗教机构的信仰教导工作。”<br /><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3:10:48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耻辱的一天<br /><br />秘密安全代码<br /><br />  里根的秘密安全代码是“生牛皮”(Rawhide),卡特的代码是“兔子”(Rabbit),克林顿的代码是“猫王”(Elvis)。特勤人员给小布什的代码有两个,竞选期间叫他“不倒翁”(Tumbler),当选以后叫做“先锋”(Trailblazer)。<br /><br />  今天,“先锋”这个代号不断地在空中频道出现,充满了少见的急迫性。这一天是2001年9月11日。<br /><br /> <br /> <br />见不得人的懦夫<br /><br />  总统正在佛罗里达州萨拉所塔市(Sarasota)的爱玛布克小学(Emma E.Booker Elementary School)访问。那里的气氛很热烈,学校上下对总统的到来极为兴奋。老师们紧张地指挥学生各就各位,孩子们也因为看到大人物而吓得双脚动弹不得。总统来了,他显得轻松自在、风趣幽默,一会儿摸摸这张小脸,一会儿拍拍那个小朋友的头。<br /><br />  快九点的时候,一位助理在走廊上把总统拦下来,告诉他刚刚有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贸 <br /> <br /> <br />中心双子大楼中的一栋。总统移步到一个私人房间,和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通了电话。他们告诉总统,这应该是个意外事件,所以小布什继续他的行程。<br /><br />  上午9:04,小布什正在聆听二年级学生朗读课文,幕僚长安德鲁·卡尔德在他耳边轻声说又有一架飞机撞上了另一栋双子大楼。总统此时面色凝重,但还是继续听孩子们朗读,并且开玩笑地说:“他们读得太好了,一定是六年级的学生。”<br /><br />  然后他有礼貌地离开了孩子们,和随行的顾问交头接耳,然后又和莱斯通了一次电话。小布什原先预定几分钟后要发表一篇以教育为主题的演讲。9:30,他走进学校的媒体中心,宣布“我们的国家明显遭到了恐怖分子袭击。”<br /><br />  “先锋平安无事,返回空军一号。”<br /><br />  总统命令空军一号飞往首都华盛顿。飞机的轮子刚刚离地,这架747客机就迅速爬上高空,以减少被战机或地对空导弹截击的可能性。这是个标准动作,但今天飞机的爬升比往常陡峻许多。<br /><br />  没过多久,特勤人员得到消息,空军一号本身就是攻击目标,飞回华盛顿太冒险了。所以,飞机转道前往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Barksdale Air Force Base)。<br /><br />  后来发生的事情是,新闻报道五角大楼也遭到攻击,另一架飞机在匹兹堡附近坠落,它原本的攻击目标可能是白宫。<br /><br />  总统在东部时间下午12:40抵达路易斯安那,他在指挥官会议室里告诉副总统切尼:“发动攻击的人是见不得人的懦夫。”此时,切尼和其他内阁成员正躲在白宫下面的防空洞里。<br /><br />  紧接着,他发表了针对这个事件的第一次全国演说,向美国同胞保证政府已经采取应对措施,并与世界各国领袖保持密切联系。小布什说:“我们伟大国家的决心正受到考验。但你千万不要搞错了,我们会让世人看见,美国能够通过这次考验。愿上帝祝福美国!”<br /><br />  大卫·弗洛姆此时正在华盛顿着手草拟总统当天晚上的讲稿。他回忆说,因为现场设备不佳,总统的首次全国谈话效果很不好。“空军基地并未配备电视摄影棚,所以他只能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通过随时有可能中断讯号的数位连线录下他的谈话。他听起来像是个被猎杀的猎物,而不是猎人。”<br /><br /><br />不轻易吓跑<br /><br />  东岸时间下午3:07,空军一号降落在欧福特空军基地,总统分别和纽约州长乔治·帕塔基(George Pataki)、纽约市长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通电话,他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你的城市遭到了如此巨大的灾难。如果有什么需要,请让我们知道。”<br /><br />  在欧福特待了不到90分钟,总统就决定他应该就位的地方是华盛顿。《华尔街日报》事后说,总统的这个决定展现了“他不是可以轻易被人吓跑的。<br /><br /> <br /> <br /> <br />  “先锋登机。”<br /><br />  小布什从空军一号上打电话给太太。“我要回来了,白宫见。”他开始预备在电视黄金时段的演讲。<br /><br />  晚上8:30,总统回到华盛顿,对全国人民讲话。他的话完全正确:“恐怖分子的攻击可以震摇我们最高建筑物的地基,却不能震摇美国的根基。这些行动震碎了钢筋水泥,却无损美国钢铁般的决心。”对那些悲痛哀伤的人,“我的祷告是,这些人所得到的安慰,是超乎人所能给的安慰,就是《诗篇》二十三篇对历世历代的人所说的,‘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br /><br />  这让美国人看见,他们的总统正坐镇白宫指挥一切,但这篇演讲却未能表达出整个事件的严重性。总统的演讲拟稿人弗洛姆写道:“我可以想像得到,美国人关掉电视机,面面相觑,和我一样感到悲伤。我可以想像得到,他们在心里想,小布什是个好人,在安乐和平的时代,他是个非常出色的总统。但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而今天一整天,我们完全看不到他已预备好可以承担这个可怕的新责任。”幕僚人员认为,小布什的谈话是一次“糟糕的办公室谈话”。<br /><br /><br />宣教的武器<br /><br />  隔天,他开始发挥领袖的魅力。事实上,他最初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颇有丘吉尔的风格。和安全团队在内阁会议室中向媒体发表讲话时,他界定了这场战争的本质。他说:“善与恶之间即将展开一场极大的争战,但善的一方终必得胜。”<br /><br />  这是一句很重要的话,小布什的直觉反应和丘吉尔如出一辙,他也用道德的观点来定义这场战争。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并没有说英国人面对的是一场英、德之间的战争,他说这是“ <br /> <br /> <br />崇拜偶像的异教国家”与“基督教国家”之间的战争。他从道德层面来定义那个事件,因而提升了整个战争的层次。<br /><br />  如果小布什只是把九一一定义为一场“恐怖分子的攻击行动”,就会让美国人民误以为把整个事情交给联邦调查局和地方警察处理就可以了。但是,他呼吁全民起来争战,他将改变个人生命的道德愿景应用到了国家正面对的梦魇上。现在他越来越清楚地看见自己面前的挑战:我们代表的是善,攻击我们的敌人是邪恶的,因此我们要穿上全副军装。同时,他带给大家盼望,那就是“善的一方终必得胜。”<br /><br /><br />良善直到永远<br /><br />  但他也表现出了人性的一面。美国人民期待看见他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感受他人性的一面,即总统与哀伤的人一同哀伤。9月13日,小布什回答记者提问,有一个记者问道:“你现在心里感觉如何?”他的双眼布满泪水,嘴唇微微颤抖,断断续续地说:“我想到了那些家庭和孩子们。我是个爱家的人,但我也是那个应该把工作做好的人,我已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件事。”当全国民众听到这句话时,他们知道总统能够体会他们的感受。<br /><br /> <br /> <br /> <br />  又过了一天,小布什化被动为主动。这个场景发生在教会里,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国民教堂(National Cathedral)的追思礼拜上,他发表了一篇兼富神学思想与优美词句的演说,这或许是他就任以来第一次发表如此动人的演说。他说,美国人民在悲痛中聚集,虽然我们的国家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却“负有历史责任……我们要抵抗这些袭击,除去这个世界的邪恶”。他再度展现丘吉尔风格,给这次战争赋予了道德上的意义,让即将面临的牺牲成为有意义的代价。他十分肯定地说:“美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是当我们被激怒的时候,却是勇猛的。”这种说法很接近罗斯福的作风,它似乎警告全世界,美国已兴起“公义的愤怒”,同时也有一点巴顿将军(Patton)11 的味道:“这场冲突是别人主动引起的,但要以我们选择的方式、以我们的时间来结束。”<br /><br />  接着,他为全国同胞所受的痛苦,提出一个神学命题。他语调优美地说:“这是一个道德世界,哀伤、悲剧与仇恨都只是暂时的,良善、回忆与慈爱却永不止息。生命的主将一切已逝者和所有哀伤的人抱在怀中。”意思是说,邪恶必定会过去,而良善却直到永远。但这只是属世的看法,接着他给出了牧者式的劝勉:“有人说灾难使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那么,通过这件事,美国看见自己是个怎样的国家呢?是一个制造英雄的国家,其中不乏死在事奉台上的祭司、留在大楼中陪伴半身不遂朋友的人、为进行搜救工作而牺牲的消防队员。<br /><br />  美国是一个良善的国家,但良善并不表示“不会受到痛苦”。相反,我们受苦正是“因为我们是自由的堡垒,是自由的捍卫者,而先祖的承诺正是这个时代的呼召”。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为良善而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是一场有价值的争战。<br /><br />  而且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已经得到保证,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愿上帝祝福死者的灵魂,愿它安慰我们的心,愿它永远引领我们国家。愿上帝祝福美国!”<br /><br />  有人说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好的一篇演说,小布什似乎也感受到这一点。他使语言与国家的武力相结合,学习使用总统的权力,在危机中将道德感注入整个国家。他同时也感受到使命感所激发出来的力量。<br /><br />  追思礼拜后不久,他飞往纽约。这是恐怖事件发生后,他首次来到纽约。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和纽约州长帕塔基陪着他一起来到世贸大楼的废墟。群众的表现让他很感动,他们摇着旗子,大声呐喊:“美国!美国!”一个个高举着充满鼓励的标语。<br /><br />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人动容。小布什在废墟四处走动时,救援人员开始聚集在他四周,希望听他说话。有人递给他一个扩音器。他看起来似乎准备好了,但当他发现大部分人都看不到他时,他停了一下。<br /><br />  一位名叫比尔·贝克韦斯(Bill Beckwith)的退休消防人员爬上一辆救火车的残骸,想看看这个地方是否结实,可以让总统爬上来。他帮助小布什爬上救火车,发现总统把手放在他肩膀上,而且没有放开的意思。小布什开始讲话,但通过扩音器,他的声音听起来模糊不清。有人大喊:“我们听不到你的声音。”小布什抓住这个时刻,把扩音器拿开,大声喊着:“是的,我听得到你的声音。”群众欢呼声四起,然后他犹豫了一刻,好像在思考自己那句话的意思。“我听得到你的声音。”他又重复了同一句话:“全世界都能听到你们的声音,那些摧毁这几栋大楼的人很快就会听到我们的声音。”群众明白他这话的意思,也知道这一刻所代表的意义。小布什已经主动出击,受害者得以雪耻的应许即将实现。群众中爆发出欢呼的声音:“美国&#33;美国&#33;美国&#33;”<br /><br />  很多评论家说,从这一天开始,小布什完全政变了。他的演讲更加动人,更大胆地谈到信仰,他的信心也充满了感染力。一位拟稿员对他说,他在一篇重要的演讲中少讲了几句话,要不然一定会成为报纸的头条。小布什摇摇头回答:“头条是,布什的领导(Bush leads)。”<br /><br /><br />对抗恐怖主义<br /><br />  他感受到一种新的力量,那正是他所需要的。九一一悲剧发生后六天,他在华盛顿伊斯兰中心(lslamic Center of Washington)发表了一篇演说,那是他就任以来最引人争议的一篇演说。小布什对一大群穆斯林听众说:“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当我们想到伊斯兰教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个宗教信仰带给世界各地十亿人口的安慰,无数人找到安慰和平安,让各种族的人彼此成为弟兄姊妹。”<br /><br /> <br /> <br /> <br />  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试图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分别而论。他希望全世界近十五亿的穆斯林知道,他即将采取的行动不是为了对抗他们的信仰,而是要对抗那些利用这个信仰做为暴力行动借口的人。他也知道,如果要有效地对付像阿富汗这种比较激进的伊斯兰教国家,就必须得到温和派伊斯兰教国家(如约旦和土耳其)的支持。<br /><br />  但是九一一之后,“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这句话在许多美国人的耳中听起来非常的空洞,而且似乎与美国人民对世界的看法有所冲突。在尼日利亚、苏丹、印尼、以色列、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和印度(当然现在也包括美国),许多穆斯林的表现都非常暴力。伊斯兰教并非总统所说的“让各种族的人彼此成为弟兄姊妹”的宗教。这场演讲之后,宗教右派人士发出了浪潮般的严厉批评。有位身兼宣教士与作家身份的基督徒针对总统在9月17日所做的演讲,一语双关地说:“我们过得了九一一这一关,但是能不能过得了九一七这一关呢?”<br /><br />  三天后,小布什的全国演说引发了更多的批评。9月20日在参众两院联席会上演讲时,他说道:“恐怖主义行动只是极端伊斯兰教徒的行为,这是伊斯兰教学者和大多数伊斯兰教教士所唾弃的行为。这种极端的暴力行为曲解了伊斯兰教和平教导的原意。”<br /><br />  但引发批评的还不止是小布什的演说内容。当天在演说现场,坐在劳拉·布什身旁的,是总统邀请来的贵宾韩沙·尤素夫(Hamza Yusuf)12 。九一一前两天,尢素夫公开表明支持欧玛·阿布岱尔·拉曼(Sheikh Omar Abdel-Rahman)。这位失明的伊斯兰教教士策动了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案。尤素夫神秘地预言:“这个国家面临一种悲惨的命运,因为这个国家是被咒诅的,她和征服伊斯兰教土地之后的欧洲一样……是被咒诅的。”许多观察家不懂,为什么在总统宣布要发动战争攻击恐怖分子的场合中,持这种立场的人竟然会受邀出席。<br /><br />  小布什企图表现出一番总统风范,树立起美国尊重宗教自由和包容各种宗教的榜样,但他对伊斯兰教的评论仍旧让许多美国人民不解,也引起了许多人士的关切。他一方面坚持9月17日的演讲论点,主张大部分的美国穆斯林“和我一样爱这个国家”。但另一方面,他使用了“圣战”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对付恐怖主义的战争。“圣战”这个词语具有太多的历史意义(有“十字军”之意),这个字眼本身就会激怒整个伊斯兰世界。小布什所吹的号前后不一,有些观察家没有办法判断这是因为小布什缺乏深奥的神学理念,或是因为白宫企图将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区分出来。<br /><br /><br />谴责暴力行为<br /><br />  11月16日,国家广播公司(NBC)报道了布道家葛法兰(Franklin Graham)对此事的看法,这不仅可能激怒伊斯兰世界,同时也可能导致宗教界支持者疏离布什。葛法兰是葛培理的儿子,他曾在小布什的就职典礼中为他祷告。通过那次祈祷,就可以看见他个人对信仰的坚持。他当时是这样祷告的:“我们奉圣父、圣子耶稣基督和圣灵的名祷告。”许多非基督徒和没有信仰的美国人民对这样的词句感到很不舒服,但葛法兰一点改变的意思都没有。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访问时说:“我是个传讲主耶稣基督福音的传道人,这就是我,是我的职责。”后来,小布什公开表达了对葛法兰的支持,让整件事情很快平息下来。<br /><br />  但是在面对伊斯兰这个议题上,小布什与葛法兰的看法却不一样。葛法兰向一位访问他的记者说,伊斯兰教是一个“邪恶、暴力的宗教,和我们信仰的不是同一位上帝”。这位传道人后来又在国家广播公司说:“我不相信这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宗教。当你读《可兰经》的时候,经文会告诉你要杀死不信的人,杀死不信伊斯兰教的人……驾驶飞机撞击大楼的不是卫理会信徒,不是路德会信徒,而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对我们国家发动的攻击。”<br /><br />  葛法兰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为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辩护。他坚持说:“我不认为穆斯林因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就是坏人。但我唾弃打着伊斯兰教或任何宗教旗帜所进行的邪行暴政,包括基督教也是一样。我同意小布什总统的看法,我们国家所对抗的是恐怖分子,不是伊斯兰教。但我是一个传道人,不是政治人物,我相信自己有责任要谴责因为伊斯兰教的教导而产生的暴力行为。”<br /><br />  因为他出席过小布什的就职典礼,因为他是世界知名布道家的儿子,也因为他是“好撒玛利亚人救助团”(Samaritan&#39;sPurse)的负责人,所以葛法兰的看法颇具分量。他主持的这个机构“对穆斯林所提供的援助,远胜于对世界其他团体的援助”。因此,他所代表的显然不是少数极端基督徒的看法。他的言论受到广泛的注意,以致白宫发不得不表一份声明,重申小布什总统“认为伊斯兰是宣扬和平的宗教的看法”。<br /><br />  葛法兰事后的澄清和说明并未缓和整个争议风暴,接下来的几个月,其他宗教右派领袖也附和他的看法,提出了对伊斯兰教的质疑。杰瑞·法威尔(Jerry Falwell)在CBS的“六十分钟”(60 Munites)节目中宣称“穆罕默德是一个恐怖分子……一个凶暴,挑起战争的人”。在《700俱乐部》节目中,帕特·罗伯逊说:“希特勒是个坏蛋,但穆斯林对犹太人所欲施加的更加恶劣。”<br /><br />  在他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会议开始前,小布什针对这些指控,特别对记者提出说明。他说:“有一些对伊斯兰教的批评并未能反映我国政府或美国人民的感受。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美国公民对伊斯兰信徒和信仰还是保持尊敬的态度,因为在美国境内毕竟有数百万爱好和平的美国穆斯林。我们的国家是个大熔炉……我们不要让对抗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的战争,改变了我们现有的价值观。”<br /><br />  可能是因为小布什的坚持,所以九一一之后对穆斯林产生的仇恨情绪并没有过度扩大。而在悲剧发生初期,穆斯林和被误认是穆斯林的人士遭到暴力攻击的消息时有所闻。在某个州,有一些锡克派印度教徒遭人殴打,因为他们被误认为是穆斯林。在另一州,一些青少年捣毁了一所犹太会堂,因为他们以为那是一间清真寺。当然,真正的穆斯林也有遭到虐待的。不管其动机如何,小布什坚持包容立场、将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划清界限的做法,以及他劝诫大家要善待美国境内外穆斯林的努力,实实在在地为海内外许多穆斯林做出了一定的贡献。<br /><br />  界定伊斯兰教本质的这个危机,也回应了大家对小布什最强烈的批评,即他是传道人手下的一枚棋子。小布什与宗教名人持相反意见的做法,意味着原本在政治上支持他的核心人物可能会因此与他渐行渐远,同时他也会遭到教内人士的质疑:他是否相信基督教是惟一正确的信仰?不过,他并没有因此退缩。他谈到包容,谈到多数美国民众的意志,谈到了伊斯兰教良善的一面。他选择做一个民主国家的总统,而不是反对者向来批评他的、同时也是某些宗教右派人士期待他成为的“总传道人”。<br /><br />  小布什可以说通过了这次考验,这也是多数没有信仰的美国民众所乐见的事情。他可以在教会人士面前有所保留,可以将信仰诉诸民主原则的规范,可以做一个全民的总统,而不只是重生基督徒的总统。大家越来越肯定他的表现,支持率也因此一路飙升。<br /><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1.8.2006 13:11:16 | 只看该作者
全篇注释:<br /><br />  1 原文单词“Shrub”与布什的姓氏“Bush”意思相同,带有嘲讽的意味。<br /><br />   2 小布什的中间名缩写是“W”,所以美国人常以“W”称呼他。<br /><br />  3 常春藤名校。<br /><br />  4 “Arbusted”,以谐音取笑该公司。<br /> <br />  5 棒球赛的原始设计人。<br /><br />  6 前德州州长。<br /><br />  7 芝加哥小熊队员,600支全垒打纪录保持者。<br /><br />  8 美国CNN颇受欢迎的访谈节目。<br /><br />  9 此人为一美国传教士,私下里却是色狼与酒鬼。电影《孽海痴魂》拍摄的就是这个故事。<br /><br />  10 复活节前的一个主日,纪念耶稣基督谦卑地骑驴驹进耶路撒冷,百姓拿着棕榈枝夹道欢迎的盛大场面。<br /><br />  11 二战时期美国名将。<br /><br />  12 加州一家伊斯兰教育中心Zaytuna lnstitute的创办人。<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7.11.2024 02:5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