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华商报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死者入土为安,乃常理。不过,棺材入土,需要抬棺人。而在德国,抬棺者,后继乏人。
在上一辈和祖辈时,还是自家亲友中有人做抬棺人。随着社会的变化,在德国家庭成员分散在四面八方,甚至在国外,很难在出殡那天将全体人聚集在一起。尤其在大城市生活的,彼此难以认识。自家组织抬棺就不可能了。
这些年来许多抬棺者已到退休年龄,一般是6个人一组,若两个人年过80,那么就比较艰难。现在的人都比较重,连棺板和花篮等加在一起很快就到200公斤。抬起来真不容易。
抬棺者从事的也是一个特别的职业,当他们被召唤时,总是一个悲哀的事情。无论刮风下雨,烈日炎炎,他们都要衣着庄重,把棺材抬到墓地。抬棺人须有礼貌,对死者尊重。还要准时、可靠。他们站在礼拜堂或教堂,将棺材从那里抬到墓地、或抬上平板车推到墓地,并将棺材尽可能均衡地放入墓坑。6人一组,中间的人至关重要。
抬棺也不是一个一般的职业,只是个临时工,还不是一个定期的临时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样有责任性的工作。更少有年轻人愿意做。
因此就产生了有偿服务的服务公司来组织。按委托支付费用,一个约25欧元。靠这个费用既不够生活,也没办法安排时间。通常只是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额外补贴。
在德国,火葬已占70%。骨灰罐只需一个亲人或牧师抱着。若是土葬,就要临时召集抬棺者。在时间上常会超过计划,多有不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些服务社成立了,成为殡葬公司的备用。尽管这样,人员还是难找。因为需求高。
抬棺人也是需要培训的
抬棺人不仅体力上有要求,外表也很重要,态度要虔诚。着黑西装或黑大氅、白手套是标配,有时需要着装统一,由服务公司或殡葬公司提供。
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感情陪同的问题。抬棺人要与死者的未亡人及亲朋好友陪死者走完最后一程。这个副业也是一个充满荣誉的职业,不是每个人都合适。不是简单地找几个有力气的年轻人就行,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地把握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女性抬棺者很少,不过也有比男性工作得还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