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向来以严谨可靠的态度享誉全球,每每提到“德国制造”我们总会不禁竖起大拇指。宝马奔驰汽车、莱卡相机、西门子电器、双立人厨具等等等等。德国品牌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德国制造”。每次购买产品的时候,我们都会问一句:是否德国原装?哪怕仅仅其中一个组件是“德国制造”都会更加受人青睐。“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尤其在中国都是高技术高质量的代名词。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德国制造”的童话是从厚颜无耻发的家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德国制造”后来是如何从厚颜无耻走向卓越的。下面呢,我们就来谈谈“德国制造”的前世今生。2 a/ E6 i& i$ ]4 ?) `
. k+ M8 C4 z* Y' D3 Q& _# q# K' O
, e, a# z! [ o# j$ P& E
9 s2 f& U$ H9 \9 U- s$ s U6 d$ l
“德国制造”的厚颜无耻
100多年前,“德国制造”居然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德国制造的产品被当作廉价处理商品在英国本土及殖民地倾销。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利益,英国议会通过商品法案,在德国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印记以表示“低质量”。这一举措让一向高傲的日耳曼民族怒了!再加上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几乎被其他列强瓜分完毕,那时候,大英帝国是最先工业化的国家,它的产品代表着工艺和技术的尖端,成为世界科技的标杆。相比之下德国的工业却很落后,从材料、工艺到质量都很差劲。当时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其科学技术几乎相差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距离。因此,夹缝中求生的德国人开始另辟蹊径。他们开始不择手段的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等等。这一厚颜无耻的行径最初是从一个叫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德国人开始的。
# d: y$ r" D5 e9 Y% e
这位风度翩翩来自德国莱茵河畔的钢铁大王化名为施鲁普,参加了伦敦工商巨头的聚会,向主人家介绍自己“个人对钢铁产品感兴趣”,英国企业家并没有对他产生戒备心理,反而详细地向他介绍了英国最新的钢铁生产流程。天真的英国企业家们不知道,这个深藏不露的德国人却在品着威士忌,抽着雪茄聊天的时候,默默地打着一手好牌,轻松地窥探了英格兰的顶尖技术,以便在德国生产类似的产品。这个在英国化名行窃的技术间谍,后来被英国情报机构发现。这个钢铁大王来自埃森,后来制造了著名的克虏伯大炮。他不是去英国刺探技术情报唯一的人。不过,不是所有的工业间谍都能像克虏伯先生那样高贵优雅而轻松地获得大不列颠的技术情报。有的德国人行为恶劣,自然不能如愿以偿。比如一个叫荷西的德国人就曾对英国的一家炼钢厂的主管进行逼压,要他说出厂里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当然,英国人不会吃这一套,就派人去报了警。然而在警察到来之前,这个荷西已经逃之夭夭。- x4 G0 Q0 J! F6 F" S* P
! g$ [( [! b0 t7 I6 b" M& B; H" T“无耻之尤”,这就是当年德国人在英国人眼里的形象。不少德国人几乎是肆无忌惮地复制英国产品,制造二流质量的商品,并以倾销的价格流入英国及其海外市场。在德国,当时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又被资本家无限延长,这使得商品成本非常低廉,其价格在世界上具有强势的竞争力。“价廉货次”,就是对当时德国不少产品恰如其分的写照。
' A& x& b7 g. H+ `) ]
让英国人最忍无可忍的是谢菲尔德的剪刀事件。当年,英国谢菲尔德公司生产的剪刀和刀具在市场上具有最高的声誉,都是用铸钢打造的,经久不坏,被称为最锋利而又经久耐用的刀具,所以价格不菲。德国索林根城的刀具剪子制造商假冒这个名牌,把自己的产品也打上英国“谢菲尔德”或者“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出口国外。然而,他们的模仿产品,却是用铸铁打制的,看起来和谢菲尔德的产品相似,可是,无论是锋利还是坚硬的程度都不能与之相比。
5 p4 l' ~7 S- H
这件丑闻曝光后,英国人再也不能容忍德国人的这种卑劣手段了。英国的企业家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首先是谢菲尔德刀具生产商在伦敦发起抵制德国无耻行为的运动,他们要求所有来自德国的产品,必须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后来,在1887年4月23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商品法》(Merchandise Act),并把这个条款写了进去。从那时起,所有德国产品要进入英国本土或殖民地市场,都必须打上“德国制造”的印章。英国商人们希望用这样的印记来吓退消费者,让他们对德国产品嗤之以鼻,转而购买英国产品。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厚颜无耻”的帽子。
) _% B. @, X+ R# Y) l+ d: j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界商品博览会上,价格督查、机器建造技术专家若洛克斯对参加展出的德国商品的评价是“便宜而拙劣”,他的评价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以通栏标题的醒目版面出现,对德国产品的声誉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 `' g+ d1 i; _7 g' j" L
, Q3 K& j2 E5 d
“德国制造”的翻盘之战
英国人对德国产品的抵制,以及若洛克斯教授对德国产品所做的毁灭性评价,都引起了德国人的彻底反省。后来的10年间,大多数德国公司都铭记了若洛克斯教授的话:“用质量去竞争”,对自己的产品严格进行质量把关,设计上敢于创新,加上德国工人阶级的吃苦耐劳,成就了德意志帝国经济史上的伟大转变。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伪劣产品生产国展开了一场为质量而战斗的战役。到了19世纪末,英国人也开始认识到,许多德国商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比如铅笔、玩具、药物、钟表、啤酒、棉布、铁器切削工具、钢琴和家具等。还有,他们看到这些德国产品质量也不再存在问题,且物有所值。劳动力低廉的德国使价廉物美这个理想得以实现。
: j9 h7 `4 E; i+ t: P
由于德国制造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使英国货物不仅在海外市场受到威胁,连国内市场也被德国货物大肆打入。在1883年至1893年间,德国销往英国的货物增加了30%。因为其产品在英国是如此受到青睐,德国的一些企业也纷纷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分公司,比如钢琴制造商贝西斯坦(Bechstein)和缝纫机制造商普法夫(Pfaff)等。
直到19世纪末期,德国制造的商品如阿司匹林(Aspirin)、科隆香水4711、奥多尔洁牙水(Odol)、铅笔法贝尔-卡斯特尔品牌(Faber-Castell)、火车模型梅克林(Märklin)、绒毛玩具斯泰福(Steiff)、钢琴贝西斯坦(Bechstein)及朗格的钟表(Lange)等今天还存在的品牌纷纷成熟,并已经使英国生产的类似产品相形见绌,“德国制造”这个曾经的耻辱印记摇身一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字招牌。
9 K/ u6 k" |! e8 M2 ?& R/ f* o( h
同时,德国作为商业秘密窃贼和产品模仿者的名声也不复存在。而曾经令德国人蒙羞的“德国制造”成为优秀的结构、坚实的安装及终身可用的代名词。德国人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2 F' y! f3 k* w# O- |
5 q; [ i9 Y3 z) x& T
“德国制造”的翻船之作
当下,已超过欧洲难民话题的大众“尾气作弊门”事件令“德国制造”的神话成为打脸之作。大众的欺诈丑闻不仅让自己背负耻辱,同时也令成功翻盘百年的“德国制造”这一标签蒙羞。
5 S: l3 R1 J+ c6 W) V' A' a% h
, F, y, G: B1 t8 g
丑闻曝光之后,《联邦德国报》Bundesdeutsche Zeitung称,“‘德国制造’受到玷污。”另一德国媒体《德国商报》Handelsblatt表示,欺诈事件是整个德国工业的灾难,让它与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等车企在说服美国人柴油不再是高污染能源上付出的努力付之东流。德国本是清洁柴油技术的领头羊,德国汽车企业在这项技术上大举投资,希望在标准严苛的美国赢得认可。大众欺诈事件则直接导致其主导美国清洁柴油市场的野心破灭。联博资产管理公(AllianceBernstein)的Max Warburton称,对于大众来说,最好的结果可能是巨额罚款、在美国遭到抛弃,它在柴油行业的领导地位将严重受损。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大众丑闻或许只是该行业的冰山一角。美国表示,对大众的调查将会扩大到其他汽车制造商。
( \( S; {& D8 X9 y4 C1 k, U
而就在今天,宝马也被查出其柴油车超标。
随着调查的越发深入,预测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将会被此事牵连。“德国制造”的神话会否因此一夜回到解放前?对于事件的后续发展,各位看官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