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17.6.2015 08:14 编辑
1935年夏,一架汉莎邮政小飞机迫降在今天的川藏地区。附近的村民都跑过来围观这个名为“飞机”的新鲜玩意儿,还有小孩被这个庞大的不速之客吓得呱呱大哭。
▲村民围观迫降的容克W34飞机 驾驶舱中走出一个年轻帅气的德国小伙,他的名字叫做卡斯特尔。20世纪30年代初,为筹备开展中国民航业务,民国政府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作成立了“欧亚航空邮政公司”。1933年,卡斯特尔被派往中国,从事中国航线的建设。这一年他28岁。
▲卡斯特尔在飞机前的照片 卡斯特尔从小热爱飞行,同时他还是一位莱卡相机的爱好者。在中国的工作任务使卡斯特尔获得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因此也成为第一个在空中俯瞰、记录中国影像的欧洲人。
无数次的飞行中,卡斯特尔用相机定格了中国壮观的景象,从广东到北方的蒙古,从当年就十分摩登的大都市上海到人迹罕至的喜马拉雅山脉。
▲兰州以北山区
20世纪30年代,飞行还是一项冒险活动,而在飞行中进行拍摄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驾驶飞机必须全神贯注。另一个巨大挑战是,中国地域广阔,飞行员在空中对地形地貌很难识辨。卡斯特尔只能找到一些有限的地图资料,并尝试绘制飞行路线图和寻找地标。他在日记中写道:“飞越延绵不断的高山对飞行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飞越喀喇昆仑山脉 卡斯特尔一生保持飞行无事故记录,但是由于飞行环境恶劣,他在中国的三年中遇到多次因技术故障而紧急备降。文章的开头便是其中的一次。
卡斯特尔头戴飞行头盔,身着皮夹克,脚踏长靴,“前卫”的打扮与周围朴素着装的川藏百姓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不过当地人还是帮了他的大忙。他回忆道:“当地人懵懂地明白我的工作,也知道我遇到了困难。他们牵出自己的耕牛,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终于将飞机拖出了泥泞。”
▲牛拉飞机
在卡斯特尔到达中国时,欧亚公司的第二条远距离航线刚刚开始运营。他在日记中回忆道:“这条线路从上海经南京飞往洛阳,过后通过西安、兰州、哈密、乌鲁木齐,最终抵达位于中俄蒙边境的塔城,从洛阳还有一条支线飞往北京。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条航线,因为它直抵中国腹地。”
▲西安黄陵
▲古城西安,鼓楼、城墙清晰可见
▲寺庙之城鄂尔多斯
▲北京旧城墙。北京城西面巨大的城墙是世界最为壮观的城市防御工事之一。
▲珠江上数不清的平底船
这些照片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景观、地理特征、地貌形态、民居文化和历史古迹等,至今它们都被妥善地保存在博物馆里。 6月12日“飞越中国——莱卡航拍中国摄影展”在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正式开展。 几年前,莱卡公司考夫曼博士从卡斯特尔家人处看到了这批照片,他说:“这些照片令我着迷,不仅拍摄技巧十分优秀,而且内容也引人入胜。从看到它们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了一个想法--通过展览,向更多的人展示它们。”于是考夫曼先生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以及汉莎公司合作,促成了本次展览的举办。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卡斯特尔照片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以及中国的发展变迁。现存80年前有关中国的照片已经不多,从空中拍摄的少之又少,弥足珍贵。
▲从东向西俯瞰河南洛阳洪水。照片中黑色的右斜线为郑州-洛阳铁路
▲前景为南岛,后景为闸北和虹口,拍摄高度约2500米 与卡斯特尔老照片同时展览的还有莱卡摄影师艾施2013年的新作。艾施追寻卡斯特尔的足迹,利用无人机记录当代中国充满生机的影像。展览通过具有冲击力的对比,力求展示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
▲80年中国沧桑巨变,未来将向何处? 卡斯特尔1936年离开中国,1938年他挑选部分照片出版《飞越中国》。 1942年他迎娶了当时的知名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希。 战后,他长期担任慕尼黑里姆机场总经理。卡斯特尔于1980年过世,享年75岁。
转载自欧洲时报德国版GermanReport,陈磊采访报道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