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9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驭下有术的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zt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5.5.2005 22:27:55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兴登堡元帅不得不任命他并不喜欢的希特勒为帝国总理以后很久,有着普鲁士军人传统的德国军官们仍然轻蔑地称那个来自慕尼黑的政治暴发户为“奥地利下士”。其实,那个奥地利人早已加入德国国籍,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巴伐利亚一个步兵团服役。公正地说,希特勒是个勇敢的传令兵,他曾两次受伤,也两次受奖,第二次得到的还是一枚很少授给普通士兵的一级铁十字奖章。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步兵下士,居然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几百万军队打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而那些桀骜不驯的德国元帅与将军被他驾驭,就像是他胯下的战马,在蹬踢几下、嘶叫几声以后也就按主人的意旨奋蹄奔去。人们不禁要问:他的驭术何在? <br /><br />■镜厅的耻辱 <br /><br />巴黎凡尔赛宫二楼正是著名的镜厅,它一头通向和平厅,另一头通向战争厅。历史上不止一次,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交战双方来到这里签署“和平”条约。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时,大厅的17面巨镜便从各个方面目睹了法国怎样被迫签署令它感到屈辱的条约。但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有关各方再次来到这里签署和约的时候,感到屈辱的却轮到了德国。《凡尔赛和约》使德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与大量人口,丧失了它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并不得不支付大额战争赔款,交出1600吨级以上的全部商船。条约还规定德国不得拥有大口径火炮、潜艇、作战飞机、坦克、装甲车和化学武器,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规模也受到严格限制。莱茵河西岸由联军占领15年,东岸也划出50~60公里宽的地带不得驻军。这个条约的苛刻,使不少德国人的民族情绪发展到狂热的程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希特勒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跨出一步又一步而很少在国内受到反对。在军队内,这些做法就更没有理由不受支持。就连军队内反对他的主要领导人、后来因反对出兵侵略捷克而辞去陆军参谋总长职务的贝克将军,在他开始单方面撕毁《凡尔赛和约》而重整军备时也表示赞成。 <br /><br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许拥有作战飞机,也就意味着德国丧失了它的空军。1935年3月13日,希特勒的主要帮凶之一戈林,宣布重建德国空军。仅仅过了三天,希特勒便签署法令,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36个师50万人的军队。但这个数字也很快被突破,所以1939年9月1日清晨4时45分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时候,所用兵力竟达到62个师,170万人,并出动了2800辆坦克,约2000架飞机。1942年在苏联战场上发动所谓“夏季攻势”的时候,纠集兵力更达217个师(其中包括少量仆从国军队)。军队的急剧扩大给军官们创造了快速升迁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短短几年内,原来只指挥一个师的将军,大多数都被擢升到了他们原来想都不敢想的陆军元帅的高位上。少数有才干的少壮军官擢升得更快。例如被敌友双方都誉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二战开始时军衔不过是上校,1940年进攻法国时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升为将军,1941年2月任德国非洲军团司令,接着便晋升为元帅。希特勒擢升的元帅人数之多在德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很少见,大概只有与之对垒的苏联才能相比。不过如果单从军事角度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二战期间这两个国家的元帅确实比其他许多也被称为元帅的人都更名副其实,因为他们都指挥过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庞大集团军,运用的坦克、飞机数以千计,打过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役。 <br /><br />1934年8月2日年迈的总统兴登堡元帅去世,希特勒立即将第三帝国总统与总理的职权“合二为一”,并从这时起自称为“元首”。作为元首,他同时又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德国军人誓词随即改为向阿道夫·希特勒个人效忠。德国所有正式场合都挂起他右手叉腰的标准像,下面是一行对第三帝国来说具有指导意义的口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领袖”。这个口号足以和法国那位“太阳国王”的名言“朕即国家”相媲美。战后不少德国军官在接受审判时以军人誓词为由替自己开脱罪责,其实他们宣誓效忠希特勒应该是真诚的,因为使他们得以飞黄腾达的,既不是德意志国家也不是德意志民族,而正是希特勒。 <br /><br />不过德国元帅中也有尸位素餐者,那便是大多数德国军人也看不起的第三帝国最高军衔“帝国元帅”的惟一享有者赫尔曼·戈林。当然,由于“第二号人物”的地位,他给自己担任总司令的空军确实带来不少好处,但空军的所有重大失误也都应归咎于他。例如,从战争初期,希特勒就多次要求加强德国的防空力量,而戈林对此始终置若罔闻。也许因为希特勒是从街头无赖经过“我的奋斗”才走进总理府的,他懂得拳击的基本道理,知道在出拳打对手的时候也得防备对手还击。当然,无论戈林的过错还是其他德国将领的过错都并非第三帝国覆灭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说,希特勒的失败正应验了2000多年前中国《左传》里的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br /><br />■除恶犬以收买军心 <br /><br />早在纳粹党起家的时候,就豢养了一帮胳膊粗、拳头硬的无赖,专做保护本党集会、捣乱甚至破坏对手集会的事。这帮无赖的组织便是臭名昭著的“冲锋队”。它的“参谋长”罗姆是希特勒亲信中的亲信。随着纳粹党的发展,“冲锋队”也日益壮大。希特勒当上帝国总理以后,它更成了德国的第二支军队,而且人数膨胀到250万,是德国正规军的20多倍。罗姆狂妄地称,有着普鲁士传统的德国将军们为“老傻瓜”,公开主张以“冲锋队”为基础来创建新的“人民军队”。德国军官们明显感受到了希特勒身边那条恶犬的威胁。 <br /><br />但是,当希特勒当上帝国总理以后,他所需要的就是一支现代化的正规军,而不是一群只会在街头打架闹事的乌合之众了。而且这条恶犬已经养得太肥太壮,虽然还没有直接对主人构成威胁,但已经让其他大狗小狗感到不安。于是1934年6月30日,希特勒“一举”除掉了“冲锋队”,包括罗姆在内的大小头目几十个(也有说几百人甚至上千人)通通被枪杀。枪杀这种方式本身就说明了那是纳粹党内的一种“火并”,因为在希特勒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依法判决的死刑都是用断头台来执行的。 <br /><br />除掉“冲锋队”这一举动在德国大得人心,更理所当然地受到军队的欢迎。兴登堡总统对这位总理表示感谢,国防部长勃洛姆贝格也向希特勒表示祝贺——显然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而且绝非言不由衷。 <br /><br />但是德国军官在高兴中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希特勒杀了一犬,还留有一鹰;除去“褐衫队”,来了“黑衫军”,即由原来“冲锋队”一个分支发展而成的“党卫军”。它的头头希姆莱虽然不像罗姆那样张狂,却远比罗姆阴险。不久,“党卫军”果真建立起自己的部队,而任何一位德国将军都知道,如果哪次战斗中他不得不和元首的这支“嫡系”部队并肩作战的话,那绝对不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br /><br />■是谁让赌徒胜了军事家? <br /><br />不少德国军官积极支持希特勒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重整军备,却并不赞成他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不赞成的理由各种各样,许多人只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认为德国还不具备打赢那样一场战争的实力。在军事问题上,人们显然没有理由认为只在一战期间当过传令兵的一个下士会比贝克将军为首的陆军参谋总部更高明,但史实却跟人们开了一个大玩笑,证明下士是对的,将军们错了。 <br /><br />在轻易吞并奥地利以后,希特勒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从他下令制定进攻捷克的计划起,陆军参谋总长贝克将军就一再上书反对,认为那将会引发欧洲大战,英国、法国、苏联都会反对,德国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毫无希望的。贝克说这是参谋总部全体高级军官的共同意见,其实那是当时几乎所有知道这件事的将领的共识。他们认为,从军事角度看德国缺少能突破捷克边防工事的手段,而一旦法国、英国、波兰履行他们与捷克签订的条约的义务,德国东西两面边境都将无法有效防守。就连一直在最高统帅部跟随元首的约德尔将军也说,“要以五个作战师和七个后备师在一个还只是施工现场的西线工事来挡住100个法国师的进攻,是完全不可能的”。 <br /><br />但是,英法等国对德的“政治工事”,显然远没有捷克在它与德国相邻的多山边境以35个训练有素的师防守的军事工事坚固。德国将领们用坦克飞机大概做不到的事,希特勒在谈判桌上仅凭唇枪舌剑就做到了。捷克在慕尼黑被它的盟友出卖,希特勒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甚至更多。现在,德国军官们不得不承认“元首”确实比他们高明。 <br /><br />在捷克问题上希特勒之所以敢下赌注,是因为此前他已经和西方大国赌过一次,摸到了对方的脾气。1936年3月7日凌晨,人数不多的德国军队越过莱茵河,进驻按《凡尔赛和约》不准德国驻军的西岸。具体下达命令的国防部长色厉内荏地说,如果法国采取行动的话,他将保留军事上采取反措施的权利。后来将领们才知道,那“反措施”便是赶紧撤回!然而,这一行动在巴黎和伦敦只不过引起了一阵哄乱,随即平静了。 <br /><br />在《慕尼黑协定》签字的前几天,波兰和匈牙利也加入对捷施压的行列,分别向它提出了领土要求。但是这个协定签字还不到一年,倒霉的就轮到了波兰。希特勒进攻波兰动用了他的绝大部分兵力,完全不顾自己的西部边界。而这一次军队中再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将领们已经深信他们元首的判断是正确的。前两次赌博都中了头彩,当然也就没有理由认为在波兰不会获得成功。让德国将军们信服希特勒的,正是英法等西方大国的政治家。等到希特勒把波兰放到刀俎上一斫为二,解决了东边的问题再回师西进,他们才不得不自食苦果。英国还只是演出了敦克尔刻悲壮的一幕,法国则受到比当年普法战争更大的屈辱,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纳粹铁蹄从巴黎凯旋门下通过,而那本该是法国军队耀武扬威的地方。 <br /><br />■贪婪的受贿者 <br /><br />二战结束以后,纳粹将领大多对自己所犯的战争罪行供认不讳,只有一件事他们闭口不谈,那就是“元首”在经济上给他们的诸多“好处”。相关账目不是被烧掉了就是在战乱中丢失了,所以审讯时几乎没问到这方面的问题。当初知道这些事的人本来就不多。希特勒的陆军副官施蒙特到前线去的时候,常常会把元首给将军们的一个信封转交给他们。信封上有“帝国密件”字样,当然只有极少数最受信任而且直接办理此事的人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战后那些未被以战犯罪判刑的人,例如陆军元帅李勃不得不补交为数不菲的税款,因为元首给他的“小意思”总计达88万帝国马克(以现在的德国马克计,其价值当10倍于此数),当初自然是免税的。 <br /><br />战后过了50多年,直到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德国战争历史研究者和一位前联邦德国将军才初步调查清楚这件事,揭露出许多德国将领受贿的贪婪面目。这里面包括指挥才能出众的曼施泰因元帅。 <br /><br />希特勒每年要从帝国国库拿出高达2200万马克的巨款来犒劳他的宠臣。除元帅和将军外,还有他的老朋友和为他出过力的“党内同志”。例如,他为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伯爵还了债,给帝国部长们例如拉墨斯送过狩猎别墅、现钱或者价值连城的油画。让人惊讶的是元首偶尔也会对自己从前的对手表示宽宏大量,例如曾经给原来的国会议长、社会民主党人列博增加了退休金。“不能因为一个人曾经和我作对过就让他挨饿。”犒劳的数目,希特勒是随心所欲任意定的,犒劳的理由也无所谓,不过常常以祝贺生日为由。他所看重的是花了钱要见效果,毫不隐瞒那就是为了让军官们顺从。1940年法兰西战役之后,他曾对副官恩格尔说过,当一位将军从元首那里得到了荣誉,他就应该感到有义务服从元首的命令。这时希特勒刚决定将12位将军擢升为元帅,他们每人在原来的收入之外每月都将得到4000帝国马克。上将得到的是2000马克,比一位部长的收入还高。给元帅和将军们的这种额外酬劳,恢狈⒎诺?945年4月。 <br /><br />不过德国军官中也有不贪财者。当希特勒提出要给他的陆军副官霍斯巴赫每月一笔“补助”,其数额相当于一个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时,那位上校谢绝了,说从元首那里拿钱是违反他个人信念的。仅仅过了几个月,1938年1月,霍斯巴赫就被希特勒撤换了。 <br /><br />在战争爆发一年后的1940年,希特勒曾告诉他的军官们,在取得最后胜利分配土地和庄园时,他们将不会是“小不点”。战争的最后胜利虽然落空了,军官们,例如胡贝将军,伦斯特德、米尔希、凯特尔、克鲁格等诸位元帅,还有克赖斯特上将,却并不两手空空。不过最贪婪的还是坦克将军古德里安,当元首允许他“自行选择合适者”以后,他看了一处又一处庄园与农场,最后选中波兹南以北的一处,价值超过120万马克。 <br /><br />不过在贪婪敛财上,所有德国将领都赶不上戈林,毕竟他是第三帝国惟一的“帝国元帅”。戈林从各被占领国搜刮的金银财宝难以计数,还有大量古玩和艺术品。另外,希特勒在犒劳手下的同时,当然也不会忘记自己。他当上总理、特别是当上集总统与总理于一身的“元首”以后,《我的奋斗》便成了德国人不可不拥有的“圣经”。这本书以前一年通常只售出几千册,他当上总理的第一年(1933)销量便猛增到100万册。那是本厚达782页的书,售价自然不菲。他又把自己的版税从10%提高到15%,所以光是这一年德国人通过这本书转到他账户上的钱就超过100万帝国马克。 <br /><br />中国俗话说:“吃了人的嘴软,拿了人的手短。”显然希特勒也懂得这个道理。像曼施泰因那样一位令人尊敬的军人,1934年还反对把犹太军官从军队中清除出去,1941年就下令“消灭犹太-布尔什维克制度”了。古德里安在1944年7月20日谋刺希特勒事件发生以后被任命为新的陆军参谋总长,而他上台伊始(7月24日)做的一件重要事情便是废除传统的军礼,以纳粹党的举手礼代之,以示“陆军对元首的不可动摇的效忠”。 <br /><br />■胡萝卜之外还有大棒 <br /><br />和其他独裁者一样,希特勒也懂得恩威并用的道理。对军官们,除了胡萝卜,自然还有大棒。上台伊始,他便用各种办法排除了不少高级将领,包括并不反对他、实际上为他所用的国防部长勃洛姆贝格、陆军总司令弗里契等人,也包括他提拔起来的一些元帅和将军。 <br /><br />不过,被迫退休或者退役,要算运气好的了,大概只有那些虽然妨碍他、但还不反对他的人,才能享受这种“优待”。对于反对他的人,则“杀无赦”。1944年7月20日谋刺他的事件发生以后,被杀的人就有数千名。官方《处决登记簿》上的数字是3427人(其中少数可能是借机杀害的,不一定是密谋分子),另一个材料说有4980人,秘密警察记录是7000人被捕。这里面包括多名将军(其中有预订谋刺成功后担任国家元首的贝克)和由希特勒提拔起来、这时已经退役的维茨勒本元帅。参与密谋的克鲁格元帅服毒自尽,隆美尔元帅也被迫服毒以享受“国葬”待遇。希特勒对这两位元帅都恩宠有加,所以对他们的“叛变”也就格外愤怒。后者作为第三帝国上升最快、最耀眼的“明星”就不用说了,前者1942年10月60岁生日时,元首曾送给他25万帝国马克,并为他妻子的农场建了一个牛厩。 <br /><br />出于镇压军队中反对者的需要,战争开始以后希特勒专门设立了军事法庭,在短短不到五年时间里,被这个法庭处死的官兵就达9400多名。这里面还不包括“7月20日事件”的有关人员,因为他们有的未经审讯就被处死,有的是由“人民法庭”判处死刑的。 <br /><br />(世界博览) <br /><br />
2#
发表于 28.5.2005 00:23:31 | 只看该作者
戈林同学出类拔萃的组织能力在纳粹党幼年的时候贡献良多,受封帝国元帅,继承大统,当无不可
3#
发表于 15.6.2005 18:03:4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7.1.2025 05:3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