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华
从来没有想到在别的国家的土地上骑自行车,更没有想到在最现代化的国家德国的大街上骑自行车。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在西方国家,自行车已经完全变成了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工具了。
在德国的爱尔兰根,我却要因为工作骑自行车。我住的地方离位于市中心的爱尔兰根大学比较远,晚上很早就没有公共汽车了。另外,这里的汽车票太贵,乘一次车要2.6马克(约合人民币9元钱)。爱尔兰根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市,方圆不过百里,从我住的地方,步行到市中心我的办公室,有50分钟足够了,而且几乎是穿城而过,在爱尔兰根花上一个小时足以把全城转遍了。这个小城在德国占有重要地位。西门子公司在这里有几个大的分部,员工三万多人,著名的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就在这里,师生也有二万多人,而爱尔兰根的市民也不过十万人。城市太小,许多人仅仅是把这里当成工作地点而非居住地点,因此一到下午六点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就回到近处的纽伦堡,远处的慕尼黑,或者更远处的柏林的家里去了。特别是一到周未,全城几乎少了一半的人。到达爱尔兰根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六,我们在街上转了一整天,感觉没看到几个人,而且商店不开,公共汽车好像也不开,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的手表出了问题或者把时差算错了。
我仔细观察后发现,骑自行车上下班实际上反映德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德国人讲究环境保护是出了名的,较真儿也是出了名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复杂的垃圾分类法,按照要求垃圾要分成十大类,分别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中。纸、报纸、纸板要投到兰色的垃圾箱中,牛奶盒、果汁盒以及塑料杯等要投入黄色的垃圾箱中,水果、肉、鱼、骨头、面条、包装纸等要投入绿色的垃圾箱中,白色玻璃、绿色玻璃和棕色玻璃要投入相应颜色的箱子里,电池要投入专门的箱子里或送到卖电池的商店去,化学物品如颜料、漆品等要投入专门的垃圾箱中,旧家具要投入专门的箱子里,残留的垃圾要投入黑色的垃圾箱中。如果不按照这个分类做的话,要罚款1000马克。我们刚到爱尔兰根,负责接待我们的小伙子 Niedenfuhr(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宁洲明)给了我们一张非常详细的垃圾分类图。第二是许多德国人认为汽车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因此尽管同样的汽车在中国国内要花十几万才能开回家,而在德国汽车仅需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花费就可以据为已有,而德国的月平均工资大约在6000马克(约人民币23000元左右)的情况下,德国人却放弃开车的享受,甘愿为了保护环境而蹬自行车。在爱尔兰根大学的校园里,许多著名的教授就是骑着自行车去上课,去图书馆,并没有什么身价之类的问题,因为这是一种时尚。
在德国骑自行车,人车皆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德国,大型车让小型车,小型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几乎是铁的法则。恰恰与国内相反,在德国自行车必须走人行道,而在汽车道上骑车则是危险的和不太合规则的。德国的人行道比较宽些,在人行道上明显的用白线或者用红色的水泥砖标出自行车道。前方路口红灯一亮,汽车、自行车和行人立即“各司其道”,老老实实地站在白线以外。每当自行车与行人发生路线交叉时,是自行车让行人先行,如果自行车与汽车发生“矛盾”时,汽车停下来或者退后让自行车先行。笔者第一次骑车上街时还是小心翼翼的,尤其是横过马路时更是小心再三,看到前面的汽车停了下来,我也立即下车,摆手让汽车先走,可汽车的主人摆手让我先行。说老实话,在中国哪里接受过这种待遇,因此我仍然摆手示意汽车先行,然而汽车的主人也固执地请我先走,在相持了半分钟后,还是我心满意足地蹬上了自行车。
在德国的大街上还有常见的一景,许多自行车后面拖着一个带蓬的小拖车,车上高高地插着一面小红旗子,走近一看,才明白,小拖车就是婴儿车。这也是德国一大怪,最初让人想不通。在德国自行车绝对不许带人,当然也看不到违反此规则的人和车。但自行车后长长地拖着一个仅仅是由帆布和透明塑料布围起来的婴儿车却可以在大街上畅行无阻。这真是令人费解,要知道,不要说从头到脚都是用钢铁武装起来的汽车飞驰过来,就是行人不小心碰到婴儿车,都会伤及里面的小生命的啊。可是这在德国是司空见惯的一景,婴儿车的“钢铁护甲”就是那面小旗子,无论是汽车、自行车还是行人见到这面旗子,就必须减速或停车,小红旗就是命令,就必须遵守。
在德国还有一奇,儿童可以骑着玩具自行车上街,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汇入车流。只不过他们的头上都戴着头盔,车后也有一面高高插着的小红旗子。我想,这一切都是以人车分流,绝对遵守交通规则,绝对尊重生命为前提的。
在大街上还可以看到一种可以让人半躺着骑行的自行车,非常滑稽地从身边呼啸而过。还可以看见两人骑的长长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在国内只有在杂技表演时才能看到,在德国却随处可见。车上的主角一般都是情侣,要么是风华正茂,青春奔放,要么是白发苍苍仍壮心不已。看着他们从身边鱼贯而过,我的心里顿时生出些畅想 :这一男一女一前一后合力蹬车的样子是一个多么好的寓意啊!生活是美好的,但需要两个人的合力把它驾驭起来。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这个来自“自行车王国”的中国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爱尔兰根的大街小巷,穿行在随处可见的公园里,满眼是古老的中世纪建筑,满眼是盛开的鲜花,身前身后是与我一样骑着自行车的德国“同路人”,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新安全》 (2002年第一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