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21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真实的《勇敢的心》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3.3.2004 20:15:26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br>我们家看电影,经常是领导哭的时候我实在哭不出来,上次看野蛮女友,片子里小伙子够倒霉从火车上白跳一次,领导眼圈开始红,后来小丫头上山看见一老头,我看过片子骗领导说这老头就是那跳火车的小伙,一错过就是这么多年,瞧,小丫头的孙女都这么大了。领导的泪水如滔滔江水。。。。。。还有一次看我的左眼看见鬼,一喜剧片。唉。领导又是看的唏嘘不已。得,勇敢的心这是唯一一个我们都落泪的影片。我的深刻印象到和文中不一样,流泪为了断头前那嗓子Freedom.<br><br>历史上真实的《勇敢的心》 ZT<br><br>片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世纪西欧在军事上的作战场面,威廉.华莱士以长矛兵组成圆阵成功地阻击了英王爱德华一世(就是片中那个阴险狠毒又高又瘦的白胡子老头)强悍的重甲骑兵,原理与《水浒传》中金枪将徐宁训练的钩镰枪大破呼延灼的铁拐连环马应该是差不多的,都是攻击马的下盘。然而,威廉.华莱士统帅的绿林草莽部队却仍然敌不过埋伏在最后一线的爱德华一世的长弓兵。 <br>长弓兵手里拿的就是“大弓”,几十年后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就是依靠它重创法国引以为豪的重甲骑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弓” 是世界上射的最远的投射器之一,正如在电影里所见到的那样, “大弓”并不是直接瞄准敌人,而是45度角朝天上射,本来它的弓就做得极大,极硬,抛物线使它的射程更远,速度更快,穿透力更强(曾经记得有一篇文章上说“大弓”的射程竟然要比美国南北战争中使用的燧发滑膛枪远,也不知是真是假),用产自英国本土的优质铁打造的箭头借助速度能够直接穿透骑兵的重铠(英国在中世纪的冶铁就是很出名的,可能是因为英国多铁矿山的缘故)。并且长弓兵也有自己的战法,前一排人射箭,后一排准备,不慌不忙, 然后互相交替,火力可以十分密集。<br>影片中那个数次出卖过威廉.华莱士的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就是那个父亲是麻风病人,经常躲在后面为他出谋划策的那一位), 后来成为了苏格兰国王,他在具有决定性的班诺克本之战中击败了英王爱德华第二,面对英格兰的长弓兵,他所采取的策略是这样的,同威廉.华莱士一样,他同样以组成圆阵的长矛兵守护中央阵地,抵挡重甲骑兵的正面冲击,后面则辅以手持圆盾和短剑的轻装步兵,同时他以机动性极强的骑兵队挪到守护在底线的长弓兵的侧翼, 将近战极为吃亏的长弓兵杀了个血流成河。但是,如果他的对手换成武运见长的英王爱德华一世,他就决不会那么走运了。 <br>看了温斯顿.邱吉尔的《英语国家史略》,才发现“勇敢的心” 并不是指威廉.华莱士,倒是恰恰指的是影片中数次出卖过威廉. 华莱士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出卖威廉.华莱士的情节自然是影片虚构的,历史上的罗伯特.布鲁斯是苏格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苏格兰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代,面对的是被同化 和吞并的命运,正是罗伯特.布鲁斯领导苏格兰人不断与英格兰进行着小规模的冲突,并在班诺克本之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他作战时十分勇敢,经常匹马与敌决斗,在班诺克本之战中他 就是冲到阵前,一斧头劈死敌将。<br>曾经有一个传说是讲,在罗伯特.布鲁斯死后,一名追随他多年的骑士,准备将他的心脏带到圣地耶路撒冷埋葬,走到西班牙的时候,正好赶上异族入侵当地天主教徒,他就英勇地加入了战斗, 怀揣罗伯特.布鲁斯的那颗勇敢的心啊,带着我冲吧,将异教徒赶走。就冲在了战斗搏杀的第一线,在战斗即将胜利的时候,他怀揣着那颗心还是倒下了。后来有很多诗人吟颂这个传说,诗名就叫“勇敢的心”。 <br>看了影片“勇敢的心”后,自己很自然地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当时我对英国历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威廉征服”、“大宪章”、 “英法百年战争”、“伊丽莎白女王”、“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毁灭” 这些不连续的历史事件上。三年前,我为自己定下了查阅资料的目标: 以片中的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就是片中那个阴险狠毒又高又瘦的白胡子老头)为中心,将征服者威廉到伊丽莎白女王这段英王历史的血脉传承给搞清楚。 <br>片中的英王爱德华一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但在年轻时代他可是个敢于冲锋陷阵, 武运亨通的武士级国王,由于个头长的高 人一头,骑在马上加紧马鞍的双腿显得特别长,因此得了个绰号叫“长脚杆”。片中的英王爱德华一世被刻画成一位阴狠毒狡诈的反面人物, 这无疑是会让英格兰人极为伤心的,因为在英格兰历史上,他应该算得上一位英武的开明之王。即使是片中对英王爱德华一世再怎么丑化,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爱德华一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铁碗。<br>英王爱德华一世对英格兰历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完备了英格兰的军事制度和各个兵种。他召集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重铠骑兵(经营和维护一支重铠骑兵是十分昂贵的), 并开创了长弓兵的先河,西欧各国在这之前军事上都是重骑兵, 轻弓兵的。弓兵的潜在威力在英王爱德华一世的手上被充分的挖掘出来。正是凭借他所缔造的英格兰军队几十年后在他的嫡孙英王爱德华第三(1327-1377)的统领下,横扫法国,取得“英法百年战争”前期的辉煌胜利。 <br>其次,“大宪章”制度是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被得到了最终确定。 “大宪章”是他的祖父英王约翰(无地王)(1199-1216)手里被签定的,但当时只是个象征性的妥协文件,因为国王要维护庞大的军费开支与贵族议会苟合而不得以为之,也许英王约翰当时 会想,到我孙子辈这个文件就会被废掉的。没想到在他的孙子英王爱德华一世手里,“大宪章”得到了法律化,并一直延续了800年。 <br>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宪章”其实并没有削弱或者限制王权,相反, “大宪章”保证了从征服者威廉到如今的伊丽莎白女王第二,一直是血脉相连而不断的,只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 而在倡导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城头不停的变换着大王旗,民间人们也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语“ 皇帝轮流坐, 明年到我家”。两者的差别与得失不是我用一<br>两句话所能概括的。 <br>最后一点,英王爱德华一世完成了对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征服。 (尽管在他死后,英格兰又失去了威尔士和苏格兰) 有一件事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英伦三岛,却有着四个民族,强大的英格兰人连芝麻大点的地方都统一不了?连岛上的所有 居民都同化不了?长时间以来,英格兰对苏格兰和威尔士的统治,就如同中国对于越南和朝鲜。是一种宗主国和被保护国的关系。 中国难以征服越南和朝鲜,我个人认为地理条件的制约是个很大的因素。 那么英格兰对苏格兰和威尔士会不会也是同样道理呢?答案也许是肯定的。英国的地形东南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河谷流淌,水草丰满。 这块好地方很早就被盎格鲁-撒克森给占了,后来成为了英格兰。 西部、北部多崇山峻岭,西部的布立吞人后来成为了威尔士人, 在北部英国原来的土著居民再加上部分的来自北欧挪威和丹麦的海盗后来成为了苏格兰人。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分界线是这个岛上 东西方向最窄的地方,到了苏格兰境内,又宽了起来,天然的屏障成为了一统的最大障碍。<br>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代,苏格兰的形势大致是这样的:原来的苏格兰国王法比西斯第二打猎时从马上摔下了悬崖,死了。当时有继承权的是一位远在北欧的十四岁少女,这位被称作“挪威少女”的小姑娘不幸在归国途中遇到风浪,船沉而亡。这样苏格兰的王位就暂时空下来,争夺王位的有与“挪威少女”有着很亲的血缘关系的罗伯特.布鲁斯(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就是那位麻风病人,他的儿子也叫罗伯特.布鲁斯)和与法比西斯第二血缘比较近的<br>另外一位贵族。 英王爱德华一世在苏格兰的策略是支持弱小的另外一位贵族,而打击势力强大的罗伯特.布鲁斯,他在苏格兰的大部分的地区设立负责征收税款的役所,并鼓励英格兰的贵族去苏格兰,在当地享有封地,收税权,其中也包括初夜权。苏格兰自然不服,抗议和起义此起彼伏,英王爱德华一世对此采取了近乎野蛮和残忍的铁血统治,以和谈为名捕杀了几乎所有的敢与抗争的苏格兰贵族(影片“勇敢的心”开头的那一幕,反应的可能就是这一片段)<br>英王爱德华一世所在的王朝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就是爱德华一世的曾祖父亨利第二,也被叫作亨利.金雀花。 亨利.金雀花与征服者威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确切的讲,亨利.金雀花 应该称征服者威廉为曾外祖父。 (还好是第四代,第五代该怎么叫啊?) 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者)(1066-1087)征服了英格兰的撒克森人, 建立了英格兰诺曼王朝,但统治并不巩固,这一事业是由他的儿子亨利一世(1100-<br>1135)完成的,亨利一世死后,一派贵族拥戴亨利一世的侄子斯狄芬(1135-1154), 另一派贵族拥立亨利一世之女马蒂尔德,当时马蒂尔德已经嫁给了法国的安茹伯爵,一番争斗之后,马蒂尔德将自己的儿子亨利.金雀花扶上了英国王位,结束了诺曼王朝,开创了金雀花王朝,那时亨利.金雀花已经是 安茹伯爵,因此英国国王在法国领有安茹伯国,后来英国国王在法国的领地 又有所增加,加上与法国国王的联姻关系,成为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引<br>子。 <br>亨利.金雀花死后,他的儿子理查一世(1189-1199)继承了王位,就是著名的狮心王理查,传说中的绿林好汉罗宾汗就生活在这一时代,那可真算的上是个英才倍出的年代,法国国王菲力第二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第六都不是好惹的主。狮心王理查名气所以那么大,和罗马教廷御用文人的鼓吹是分不开的,毕竟他是十字军东征的热心倡导者,并在中东取得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胜利。狮心王理查并不是一个好的国王和军事统帅,长期不在英伦本<br>土,喜欢四处游荡,好大喜功,办事好冲动,不肯经过大脑思考。这一点倒又成为了他作为中世纪最受崇拜的骑士偶像的原因。 狮心王理查死后,他的弟弟,也就是英王爱德华一世的嫡亲祖父约翰(无地王) (1199-1216)继承王位,lackload在大陆被翻译成无地王,其实应该叫作失地王才对,他丢失了大半英王在法国的领地,但他的对手可是以阴谋狡诈闻名的法国国王菲力第二。也有一种说法,讲他长期住在法国的安茹伯国的领地内, 遥控统治<br>英国本土的政局,致死也没有踏上英国本土。在约翰手里签定了“大宪章”。 约翰死后,由他的儿子,英王爱德华一世的父亲亨利第三1216-1272)继承王位。 亨利第三担任国王的时间很长,但没有什么作为,倒是他的儿子英王爱德华一世 长期在欧洲征战,有一批骑士追随他,英伦本土也有不少贵族拥戴他。 <br>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死后,他的儿子英王爱德华第二(1307-1327)继承王位, 就是影片中那位同性恋者,伊莎倍拉的丈夫,他确实是个无能之辈,而且据说性格也有问题。但他的儿子英王爱德华第三(1327-1377)确是个盖世英豪,仗着自己是法国的外孙,表达了对法国王位的强烈渴望,发动了“英法 百年战争”。并曾经占领了法国的四分之三。他有个儿子就是著名的黑太子爱德华,他一度担当着英军在法国的统帅,骁勇异常,搞得就和李元霸差不多。 可惜死的比他父亲还早,结果由黑太子的儿子英王理查第二(1377-1399)继承王位。 金雀花王朝也至此结束。 <br>之后的王朝称为兰开斯特和约克王朝,这个朝代英王的血脉有些混乱。原因在于英王爱德华第三(1327-1377)的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都对英国王位发生了兴趣,两个家族各拉一批贵族,发动了内战。兰开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红玫瑰,约克家族的族徽是白玫瑰,结果这场战争称为玫瑰战争。战争的结局倒是皆大欢喜,和兰开斯特家族有着近亲关系的亨利第七(1485-1509),也叫作亨利.都铎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结束了战争,也结束了兰开斯特和约克王朝, 开创了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里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亨利.都铎(1485-1509)的儿子,英王亨利第八(1509-1547)。正是英王亨利第八使英国新教成为了英国国教,他喜欢和罗马教廷对着干,将原来英国本土天主教的领地没收,封给了信仰新教的贵族。罗马教廷立即宣布开除亨利第八作为地球人的资格,英王亨利第八马上还以颜色,就也把教皇给开除了,自己封了个英国的大主教。英王亨利第八前后共有六个妻子,他将其中的两个送上了断头台,而据说这两个上断头台的王后在临死前,还在为英王亨利第八祈祷,祝愿他死后能升上天堂。英王亨利第八一共才三个子女,一男两女,凑巧的是他们后来都成为了英国国王:首先是英王爱德华第六(1547-1553),他是个体弱多病的傀儡国王。 接着是被人称作“血腥玛利”的英女王玛利一世(1553-1558),她将 英王亨利第七的曾孙女简.格雷夫人送上了断头台,因为她也有王位继承权。 第三个就是被人称作“处女之王”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她击败了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得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她也将 对她王位构成威胁的同样是英王亨利第七后代的苏格兰女王玛利.斯图亚特送上了断头台。玛利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都干了相同的事,在西方历史学家手里 一个被贬,一个被褒,看来他们都得好好跟司马迁学习的说。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只得传给玛利.斯图亚特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士第六(1567-1603), 也算是对他母亲的一种补偿,苏格兰国王詹姆士第六继承了英国王位称 英王詹姆士一世(1607-1625),结束了都铎王朝,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 他的儿子就是在光荣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可怜的英王查理一世(1625-1649)。 <br>斯图亚特王朝在苏格兰已经经历了将近二百多年,说来与前面提到过的金雀花王朝的英王爱德华一世时代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有些关系,罗伯特.布鲁斯死后,他的儿子戴维第二继位,他的侄子或者外甥罗伯特任宫廷总监,后来他成为了苏格兰国王,称罗伯特第二。宫廷总监英语是 steward(古英语也许不是这个词,但可能也差不多), 后来就将谐音 stuart斯图亚特作为了自己的族姓。 <br>在研究英格兰王室的血脉传承时,我有这样的心得:自征服者威廉到伊丽莎白女王,王室的血脉不断,只是与清朝的严格的父死子继规定不同 (光绪和宣统例外)英格兰王室也承认父女关系,兄弟关系,外孙、外孙女关系,和堂兄弟关系,如果关系稍远的话,历史学家就会改个王朝名称。 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和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汗诺威王朝就是这样来的。 <br>下面来谈谈影片“勇敢的心”中的男女主角威廉.华莱士(梅尔.吉布森饰演)和法国公主伊莎倍拉(索菲.玛索饰演)。 毫无疑问索菲.玛索扮演的法国公主伊莎倍拉美丽、单纯、善良。历史上的伊莎倍拉名声可不怎么好,被称为“法国母狼”的伊莎倍拉遗弃了丈夫爱德华第二,投入了情人蒙蒂莫伯爵的怀抱。后来落的个情人被砍头,自己遭囚禁的下场,但有一点我倒是特意研究了一番,那就是在威廉.华莱士被凌迟处死之前,伊莎倍拉还没有嫁到英国,戏里的那场爱情故事是美国人胡编乱造的。呵呵。 威廉.华莱士出身一个骑士家庭。他的故事大部分来自于传说或者史诗。 起初他带领一帮骑士干的是捣毁英格兰人设在苏格兰的收税役所,并袭击在苏格兰的英格兰贵族,队伍随之越来越大,当时英王爱德华一世在法国作战,无暇顾及苏格兰,因此威廉.华莱士一度曾统治整个苏格兰,接着他侵入英格兰北部,占领了约克郡。英王爱德华一世没办法,只得结束了在法国的战事,回到英格兰,亲自统帅军队对付威廉.华莱士。据说威廉.华莱士作战极为勇敢,总是冒死冲在最前面,而且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但他的部队毕竟不能与英王爱德华一世的正规军团相斗,结果在1299年战败,逃亡了几年,最终还是给英格兰人逮住,在1305年被凌迟处死。最终将英格兰人赶出苏格兰的是影片中数次出卖威廉.华莱士的罗伯特.布鲁斯。 至今,我没有查到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关系。罗伯特.布鲁斯为了保存实力,与英王爱德华一世达成临时妥协倒是有可能的。他最终不是等到了英王爱德华第二吗?选择自己的对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影片对罗伯特.布鲁斯过于丑化了,这和中国对待英雄的方式重死轻生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后代对于被凌迟处死的英雄总是投以更多的同情, 对从善而终的罗伯特.布鲁斯就显得刻薄些<br>
2#
发表于 3.3.2004 21:04:53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4.3.2004 01:48:59 | 只看该作者
4#
匿名  发表于 4.3.2004 17:19:08
The english archers are called Longbowmen, maybe<br>Chang Gong is more suited than Da Gong.<br><br>It is said because of the form of the arrowhead,<br>the arrows from english Longbows could pierce<br>the thick armour of the heavy cavalery.<br><br>Beside, all english bowmen are trained from<br>childhood.<br><br>Both superior training and the strong english yew<br>make longbowmen the finest archers in the middle age<br>england.<br><br>The longbow itself is about 6 feet, while the average<br>height of the archers at that time is about 5 feet.<br>A well trained longbowman could fire 10-12 arrows<br>per minute. in a effective range of 200 yards.<br><br>In the 100 years war between england anf france,<br>the frenchmen cut off two fingers from every<br>english men they capture, so they could no longer shoot<br>arrows. And in the battle fields, the englishmen show<br>the 2 fingers used to draw the longbow to the enemy as<br>a sign of defiance and honour.<br><br>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ngbow is still unclear,<br>for only very few longbows survieved the ages of war.<br>That make longbow a weapon from legend.<br><br>There are no longbows in existence from the Early Middle Ages. There are, however, five surviving Renaisance weapons.<br><br>These weapons are the one with which the mighty deeds that rendered this country renounced in by-gone times were performed.&quot;<br><br>Silver
5#
匿名  发表于 4.3.2004 18:37:18
呵呵,楼上说的没错,就是英格兰长弓兵,射程极远的。
6#
发表于 4.3.2004 20:03:15 | 只看该作者
把重骑兵盔甲射传,力量是好家伙的。<br>当然,还有反作用力了,叫他们起马<br>慢点就是不听。<br><br>射在人身上也是个大坑。<br><br>一分钟10-12发,几百人就是每分钟几<br>千发了。
7#
匿名  发表于 9.3.2004 15:43:53
影片《英雄》中秦国军队射箭的方式好像和英格兰长弓兵射箭的方式一样-仰射!但是以前看到国内的历史片中,军队射箭的方式好像都是平射的。这到底怎么回事?历史上,弓箭部队到底是如何射箭的呢?
8#
发表于 24.5.2004 22:48:27 | 只看该作者
似乎和弓的种类有关,如果是复合弓complex bow好象都要仰射的。<br><br>另外电影里好象提到威尔士弓箭手,和英格兰长弓比有什么不同?<br><br>中世纪出名的被教皇禁止的十字弓那个时候在哪里?应该比英格兰长弓强劲吧。
9#
匿名  发表于 30.5.2004 04:18:04
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我想作者应该是一位博学而有情趣的人。<br>关于英国的王室,莎士比亚全集里面有一张“征服者威廉和他的七并圣血”的世系图,可以参考。读不同的著作,最大的麻烦是人名翻译方面的问题,我们只能猜了,好累。不过幸运的是英语民族史的人名还算严谨的,而莎翁著作,则毫无疑问是朱生豪的了。
10#
发表于 30.6.2004 19:10:55 | 只看该作者
有关弓兵仰射的问题,我想在远距离施射的时候都是要采取仰射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7.1.2025 05:4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