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摸摸”显微镜下的肿瘤细胞,会和正常细胞不同吗?除了AFP,我们还有理想的肝癌标志物吗?有没有想过,常常念叨的“贲门癌”早已是一个过时的称呼……11月14日在京召开的第二届“消化系统肿瘤诊治质量控制”研讨会上,层出不穷的精彩报告从不同角度解析了肿瘤研究新进展。
纳米探针
帮忙“触摸”肿瘤细胞
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终身教授饶建宇指出,目前对于细胞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和分子表达两个方面,尚缺乏细胞生物活性方面的评估。这就好像去买西红柿,只看是不是长得光鲜亮丽并不能准确判断,还应该拿起来感觉一下它的软硬度等。假如能够“触摸”肿瘤细胞,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临床信息。
他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显微镜,在传统显微镜上添加了纳米技术制成的特殊探针。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看到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还可以了解细胞的软硬度、弹性以及黏合性等特点。根据对7位患者胸腹水中的细胞进行检测,他们证实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表面黏合性的确存在差异。尤其是其中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形态还没有发生改变,但黏合性已经出现了异常。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化疗药物可以改善这些肿瘤细胞的黏合性。
最后,饶教授还提出了这一技术进一步推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选择合理检查部位的活的肿瘤细胞,该显微镜价格昂贵难以推广,以及怎样将检测数据转化为临床可用数据等。
GP73
掀开肝癌早筛新篇章
北京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毛一雷教授在会上进行的报告,让所有人为之一振,因为他介绍了一种崭新的,无论敏感性还是特异性都更突出的肝癌血清标志物——GP73。
GP73是存在于细胞内高尔基体的一种跨膜蛋白,曾被很多国际学者认为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标志物,但由于缺乏大样本研究,人们始终对于它存在大量疑问。比如,它是肝癌特有的标志物,还是很多肿瘤都有的标志物?它只存在于肝癌,还是在肝硬化、乙肝等患者中都会升高?在不同人种的肝癌患者中,它都会明显升高吗?
而毛一雷教授主持的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在内的3700多例大样本、多中心、多种族的临床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同类研究中最大宗的。研究初步证实GP73在其他14种常见肿瘤和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确有小幅升高,但仅在肝癌患者中会明显升高。而且,无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如何,GP73都会明显升高。另外,不止在黄种人中,在白种人、黑人患者中,GP73同样具有检测价值。如果将GP73与现在常用的AFP联合,可将后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目前,他们已开始尝试对所有疑似肝癌患者常规进行GP73检测,争取让更多的患者因为这项新的检测而获益。
肝外科“攻坚战”
新技术切除中央型肝癌
中央型肝肿瘤是指肿瘤与门静脉分叉部、三支主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部及肝后下腔静脉主干的距离在1厘米范围以内的肝肿瘤。由于毗邻重要的血管和胆管,手术风险高,很多患者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因此,中央型肝肿瘤外科切除术一直为肝脏外科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吴健雄教授在116例病例报告的基础上,介绍了肝区域性全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进行中央型肝癌切除新技术的临床经验。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肝区域性全血流阻断技术。一方面只阻断病变区域肝脏的进出血流,可以有效控制切肝时的创面出血。同时保持了非病变区域肝脏的正常血流,减少了缺血的发生,从而有效避免肝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另一方面,超声乳化吸引刀的精确解剖能较安全地将与癌肿密切相关的重要管道分开。因此大大提高了中央型肝癌的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并且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快速恢复。
检测血清钠
避免低估肝癌风险
针对肝癌的病情评估分析系统,台北荣民总医院胃肠科霍德義教授在报告中对比了日本、美国和我国常用的几种系统,并详细介绍了他认为在某些方面更为准确的美国常用的Meld系统。
另外,霍教授还介绍了Meld系统和血清钠检测同时应用的研究结果,提出如果在Meld系统的基础上,检测血清钠,可以避免部分肝癌患者的风险被低估。
“贲门癌”的称呼
已经过时了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的吕宁教授在会上呼吁,“贲门癌”这个称呼应该被摒弃,在国际上已应用多年的“食管胃交界腺癌”更为合理。原因是传统的“贲门癌”对于肿瘤部位没有明确的定义,肿瘤的分型、淋巴引流、术式以及切除范围缺乏统一标准,阻碍了学术交流。“食管胃交界腺癌”定义为横跨食管胃交界部位的腺癌,包括了曾经称之为“贲门癌”的肿瘤,而发生在食管胃交界的鳞状细胞癌,即使横跨了该交界线,仍归属于远端食管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