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nuaaliyaohu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通笑话] 中国大学历年改名大全(2007年最新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13.6.2008 12:57:30 | 只看该作者

各大“民院”纷纷变“民大”

各大“民院”纷纷变“民大”

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1993-11-30)
  中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大学(2002-03)
  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2003-04)
  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2006-02)
  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2006-04)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筹)
  自原来的中央民族学院改为大学之后,从2000年起,中南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纷纷升格,“民院”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名词。
  还存在的“民院”
  大连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消失的“民院”
  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冠以“中国”的大学们(不包含民办)
  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原中国工运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原浙江美术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 原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营和北京两个校区) 原石油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原浙江计量学院 简称“中计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名字中带“中国”字样的大学都是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但唯独它不是。)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北京两个校区)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3.6.2008 12:57:58 | 只看该作者

大学名称及高校专业新名词

大学里的专业是怎么划分和表达的?估计连一些老师也是一头雾水。看看5年前的叫法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现在的大学啊!都没系(戏)了!   中文系——〉文学与传媒学院/人文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
  历史系——〉社会学院/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数学系——〉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物理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系——〉化学与材料学院
  地质系——〉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英语系——〉外国语学院
  政教系——〉经济法政学院
  生物系——〉生命科学学院
  无线电系——〉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音乐系、美术系——〉艺术学院
  大学名称新名词
  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这些新大学名称都已经被启用了,后继的有温州医学院申报的“浙江健康科技大学”、据说浙江林学院曾经申报过的“浙江环境科技大学”都是相当有创新的名词。在“理工大学”、“财经大学”、“交通大学”满天飞的今天,我们的大学名称需要增加点新意。
  大学改名规律
  “学院”要提升为“大学” ,“高等专科学校”要升格为“学院”。
  “理工”、“科技”、“财经”最为火爆。
  教育产业化,高校市场化,扩招、圈地、兼并,高校也纷纷出招,打造自己的 航空母舰,改名热是最显著的一个环节,如果是专科学校一定要改名为学院;如果是商学院,那就一定要改为工商大学;如果是外国语学院,那一定要变成外国语大学才罢休;于是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交通大学之类的校名满天飞,明明是个专业院校,却为了吸引考生的需要来一个像是综合性大学的校名。从感觉上就上了一个档次,搞不好能被哪个名校看上合并,能傍上名校真是再好不过了。
  试想现在哪个大学没外语系,计算机系?好,现在文科、理科都有了,冒充综合大学也就没障碍了。要是还叫XX重型机械学院,就太不符合21世纪的发展潮流了。总之要让学校看起来像综合大学。
  包括“矿冶”、“地质”、“气象”、“农林”、“石油”、“煤炭”、“纺织”、“师范”等都是冷门的,其中某些专业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不仅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师资引进也难。所以都要改!
  电子工业——〉电子科技 例如: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矿业——〉工业,理工,科技 例如: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工学,工业——〉理工,科技 例如: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地质——〉工程 例如: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工程学院
  机械——〉理工 例如: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财经 例如: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
  铁道——〉交通 例如: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
  工程——〉理工 例如: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气象——〉信息工程 例如: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商学院——〉工商大学 例如:北京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渝州大学、重庆商学院合并——〉重庆工商大学;
  尽量使用大地名
  省名、行政区域名、国名,一个个的上!
  尽量使用大地名,能用中国就不用华东,比如叫中国计量学院就比叫华东计量学院好。能用西南就不用四川,叫西南科技大学就比叫四川科技大学响亮。能用山东就不用淄博,叫山东理工大学就比叫淄博理工大学好听。当然,这个原则在特殊情况下例外,有时建议使用小地名:比如城市本身很有吸引力话,选用城市名可起到突出地域性优势的作用,北京是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是城市名中最珍贵的,所以叫 北京交通大学,就比叫北方交通大学或华北交通大学要好的多。其他的城市名如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哈尔滨这些大城市名称欢迎程度也很高。
  全国很多地方高校改名后都急欲冠上省名,一个是不希望别人知道它实际上是在某个偏远城市,说白了是典型的自卑;二则是冠省名会给人一种省属高校的感觉。比如四川文理学院你会想得到它坐落于达州吗?
  还有很多由师专升起来的学院竟然不一而同的去掉师范二字,生怕师范二字会影响学院的发展一样,实际上这就是学院的定位不准了。有这么个规律:一般各地方的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般申格后都称呼:xx学院。现在在湖南竟然只有衡阳师范学院这一所本科院校敢于使用师范学院的名字。
  以湖南省为例:
  湖南众多地方师专升级——〉湖南××学院
  湘潭工学院、湘潭师范学院合并——〉 湖南科技大学 (湘潭市)
  岳阳师范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岳阳市)
  常德师范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 (常德市)
  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四校合并——〉湘南学院(郴州市)
  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零陵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永州市)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湖南城市学院(益阳市)
  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娄底市)
  教训:号称湖南的并不一定在长沙!有些甚至是在名不经传的小城市。再比如叫华东的并不一定都在上海,比如:华东交通大学就在江西南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3.6.2008 12:59:04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改名游戏”的规则

那么,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更改名称是如何规定的呢?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名称进行了规范限制,学院升为大学必须具备七个条件:   ①100名以上正教授;
  ②8000名本科在校生;
  ③三大学科门类,每门有三个以上专业;
  ④有10个以上硕士研究点;
  ⑤国家基金项目获奖20项以上;
  ⑥教师中硕士博士比例占42%以上;
  ⑦科研课题经费在600-2000万元。
  大学校名的 商标注册
  更名为“鲁东大学”的烟台师范学院也面临一个难题,因为作为核心内容和资产的“鲁东”已经在2005年03月28日被商标投资人申请注册,与其相似的事例还有“济大”商标等等。
  目前我国学校更名一般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形式进行,很少有人想到要提前或同期进行商标注册保护,这些学校在更名前本可以查询一下同类商标(第41类)是否已注册,但是这些学校因为不了解商标相关法规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想问众多更名的院校,你们校名商标注册了吗?
  一改就能成名校乎?
  大多数国人对中国至今未能拥有一所世界名校感到遗憾。上至政要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大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于是,中国由上至下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名校制造”运动。这大概能成为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都不约而同的掀起了一股合并热潮的理由。似乎一合并,校园大了,学生多了,师资强了,学校也就跟着上了档次。
  大学的品牌是和校名联系在一起的,大学更换一次名字,元气都损伤一次,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大学不要改校名。对于校名,老师、学生和校友都很有感情,更换校名容易伤害他们。大学校名的频繁更换,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时不太尊重教育规律,行政主导的力量过强。如果只把改名当作学校发展的一个策略,对于学校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如考虑学校办学的方向存在问题,校名一改,相应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等方面都随之变更,这也就无可厚非。
  其实,对一所高校的评价并不是看它的校名是否显赫、有气派,而是看它能否出大师、出成果、出思想。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就说过:“大学者非谓有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两百多年来从未改过校名,却不影响它作为世界知名大学的地位,仅仅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10多位。盛名显赫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更不用说了,至今未听说他们想把学院改为大学。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如今已成名校,但始终不把“农工”二字去掉,因为这个校名已经成了响亮的名字。
  故意拉长自己的校史——到处“百年校庆”
  自1993年某些大学牵强附会将校史往前延伸举行百年校庆之后,故意篡改校史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已成为中国高校的一个问题。如2002年05月20日江苏地方政府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9所高校举行百年校庆。因为这9所学校均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然而当中除了南京大学外其他高校有些重新合并组建才1年,仅仅是因为合并前某一院校在1952院系调整中曾有一小部分是从一老牌大学中调整而来,就将校史拉长到100年。这样现象的出现,学生和家长包括很多从事高等教育行业的人也很难客观判断某所学校的真实实力,中国的高校历史将变得全无章法。
  因时间关系,文中定有疏漏(因篇幅关系,暂不涉及到民办大学),错误,恳请广大网友指出在下面跟贴!待日后整理成完整的《中国大学改名全集》!以上资料参考了多家文献!感谢原作者!
  本文还将陆续推出几个系列:《中国大学英文校名大全》、《中国“最大”的大学》、《中国负债最多的大学》、《中国兼并数量最多的大学》……以客观的视觉去阐释现在大学的“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13.6.2008 13:00:1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德国人能不能理解这种中国特色的改革!

宜春学院,简称宜春院,简直晕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0.6.2024 23:1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