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br /><br />(部分初稿)<br />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杜车别,另外转载请注意完整性,目前尽量不要转载,尤其是第三部分赋税收入低原因分析部分<br />注释<br />[1]《明史》卷20《本纪第二十一 神宗二》<br />[2]樊树志 《晚明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一版<br />[3]《明史》卷234《列传第一百二十二》<br />[4]《明神宗实录》卷179转引自[2]p482<br />[5]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8《申时行传》转引自[2]p486<br />[6]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第一版<br />[7]方舟子《张居正二三事》见新语丝网站方舟子作品文史小品专栏http://xys.dxiong.com/fang/doc/history/zhangjuzheng.txt<br />[8]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 见新浪读书频道 <a href='http://book.sina.com.cn/nzt/his/mingwangqingxing/' target='_blank'>http://book.sina.com.cn/nzt/his/mingwangqingxing/</a><br />本文所引阎崇年言论都出于此处,以下不重复注释<br />[9]田口宏二朗《畿辅矿税初探——帝室财政、户部财政、州县财政》[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1<br />[11]溥仪《我的前半生》见第2章《我的童年》第2节《帝王生活》这本书网上随处可见,无须翻阅纸版书也<br />[13]王彬主编《清代禁书总述》中国书店出版 1999年1月第一版<br />[14]具体可见[13]中的《清代文字狱纪略》一文,其中一个案子是尹会一为其父尹嘉铨请谥,并请从祀文庙,本意是效忠献媚顺便显示孝心之举,结果乾隆朱批道“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这当然还只是表面的理由,他的罪状中还有一条就是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而乾隆也自称过古稀,“与御制古稀相契”[13]p64-p65。最后结果是尹嘉铨被绞死,这在清代文字狱中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br />[15]蔡明伦《论明万历中后期言官对神宗的批判》《史学月刊》2006.4<br />[16]于慎行 《谷山笔麈》卷三八 转引自[15]<br />[17]《明史》卷231《列传第一百十九》<br />[18]孟森 《明史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br />[19]王家屏《王文端公奏疏》卷4《封还御制申救言官揭》转引自[2]p500<br />[20]《万历邸抄》万历二十年壬辰卷,三月,大学士王家屏封还内降寻罢条,转引自[2]p502<br />[21]申时行《诏对录》转引自[2]p632<br />[22]杨仕、岳南《风雪定陵》第十四章《打开皇帝的棺椁》http://www.bearland.org/lib/hist/dingling/14.htm<br />[23]曹树基著《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br />[2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5月第一版<br />[25]《明史》卷225《列传第一百十三》<br />[26]《明神宗实录》卷577 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庚午 转引自[2]p635<br />[27]《明神宗实录》卷580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乙末 转引自[2]p636<br />[28]禹兮禹兮《明代吏部及铨政研究》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52845&strItem=no05<br />[29]《明史》卷219 《列传第一百七》<br />[30]《明史》卷305《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br />[31]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br />[32]黄仁宇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年6月第一版<br />[33]《明史》卷120《列传第八.诸王五》<br />[34]《顾诚先生纪念暨明清史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5年 第一版<br />[35]万红《明代与清初的全国耕地数的历史比较》[34]p295-p309<br />[36]《万历邸抄》万历二十年壬辰卷,六月 转引自[2]p441<br />[37]《万历邸抄》万历二十年壬辰卷 八月逮系总督魏学曾条转引自[2]p442<br />[38]《明神宗实录》卷251 ,万历二十年八月戊子 转引自[2]p442<br />[39]中田易直《近世对外关系史的研究》,吉川弘文馆,1984年,p121-p122,转引自[2]p446<br />[40]《万历邸抄》万历二十年壬辰卷,八月,以宋应昌经略蓟保辽东等处备倭条,谪御史郭实极边杂职条转引自[2]p450<br />[41]《明神宗实录》卷264,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丙子 转引自[2]455<br />[42]《万历邸抄》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卷,十二月,宋应昌撤兵自朝鲜回京条转引自[2]p455<br />[43]《万历邸抄》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卷 转引自[2]p462<br />[44]赵庆男《乱中杂录》卷3 转引自[2]p464<br />[45]李光涛《明人援韩与杨镐蔚山之役》转引自[2]p465<br />[46]三田村泰助《明帝国和倭寇》,第350页,转引自[2]p466<br />[47][48]《明神宗实录》卷568,万历四十六年四月甲辰转引自[2]p764<br />[49]《明神宗实录》卷588,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已卯 转引自[2]p768<br />[50]《明史》卷259《列传第一百四十七》<br />[51]《明神宗实录》卷591,万历四十八年二月壬申 转引自[2]p769<br />[52]《明神宗实录》卷595,万历四十八年六月丁末 转引自[2]p769<br />[53] 汪汝淳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清史研究通讯》[J] 1990.2 李尚英点校<br />[54]贾乃谦 《论袁毛关系与启祯决策集团》 《袁崇焕学术论文集》[M] 阎崇年,吕孟禧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12月第一版<br /><a href='http://public4.gll-gx.org.cn/cgi-bin/link.exe?3$|D7F7C6B7|D7F7C6B7|4E554C4C|B9F0CDBC*|bid|3921*|0|20|1|N|xiang|' target='_blank'>http://public4.gll-gx.org.cn/cgi-bin/link....0|20|1|N|xiang|</a><br />[55]《毛将军文龙传》 朱溶《表忠录》[M](清抄本)转引自[54]<br />[56]《明清史料》甲编《平辽总兵毛文龙奏本》转引自[2]p787<br />[57]Capo 《再论袁毛公案及与碧血汗青商榷》<br /><a href='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2&age=1&UserName=capo1234&TopicID=1386359' target='_blank'>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TopicID=1386359</a><br />[58]谈迁《国榷》卷90 崇祯二年六月戊午 转引自[2]p794<br />[59]张岱《石匮书后集》卷1 《袁崇焕列传》转引自[2]p778<br />[60]《袁崇焕资料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4年,p232 转引自[2]p797<br />[61]Capo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 <a href='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2&age=1&UserName=capo1234&TopicID=1739450' target='_blank'>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TopicID=1739450</a><br />[62]《毛将军文龙传》、《书后》 朱溶《表忠录》[M] 转引自[54]<br />[63]禹兮禹兮 《对崇祯二年袁崇焕案中反间计的一点小考证》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45881&strItem=no05]<br />[64]文震孟 《文文肃公日记》崇祯二年十二月一日 转引自[2]p805<br />[65]李清 《三垣笔记》附识上《崇祯》转引自[2]p889<br />[66]《明史》卷308 《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br />[67]《明史》卷251《列传第一百三十九》<br />[68]《明史》卷257《列传第一百四十五》<br />[69]文秉《烈皇小识》卷1 转引自[2]p816<br />[70]《明史》卷252《列传第一百四十 杨嗣昌 吴甡》<br />[71]《明史》卷262《列传第一百五十》<br />[72]许誉卿《三垣疏稿》卷2《兵垣(五疏)》转引自[2]p779<br />[73]《明史》卷23《本纪第二十三 庄烈帝一》,卷24《本纪第二十四 庄烈帝二》<br />[74]《流寇长编》卷4,崇祯十四年正月,转引自[2]p1025<br />[75]《流寇长编》卷13,崇祯十三年三月丙戊,转引自[2]p1016<br />[76]《绥寇纪略》卷七《开县败》转引自[2]p1027<br />[77][2]p1027注释3<br />[78]李清 《三垣笔记》附识中《崇祯》转引自[2]p1028<br />[79]《明史》卷276《列传第一百六十四》<br />[80]张永堂《明末清初理学与科学关系再论》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3年(1994年)第一版<br />[81]《明史》卷254《列传第一百四十二》<br />[82]张岱《石匮书后集》卷52《徐石麒传》,谈迁《国榷》卷98,转引自[2]p1043-p1044<br />[83]《明史》卷78 《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br />[84]吴思《崇祯死弯》一文,网上转载甚多,此处所引文字是一处历史论坛转载而来。不过为尊重原作者起见,不妨到作者博客上看其原文http://blog.sina.com.cn/u/53d4d4c0010000m8<br />[85]《明季北略》卷20《李明睿议南迁》转引自[2]p1112<br />[86]《明史》卷255《列传第一百四十三》<br />[87]彭孙贻《流寇志》卷3 转引自[2]p974<br />[88]邹漪《明季遗闻》卷1,转引自[2]p974<br />[89]林枫 《万历矿监税使原因再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J] 2002.1<br />[90]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理论的重新思考》 《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J] 1998.1<br />[91]王青建 《科学译者先师徐光启》科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br />[92]顾炎武昆山顾炎武研究会编《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br />[93]郭成康郑宝凤《论清代“不加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2期网上可在国学网找到原文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4563<br />[94]《清世祖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卷6,9—10页,卷9,12—13页。转引自[93]<br />[95]顾诚 《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年12月北京第一版<br />[96]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南京农学院编著《中国农学史》科学出版社 1984<br />[97]路遇 滕泽之 《中国人口通史》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br />[98]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论述》《北京社会科学》2002.1<br />[99]史志宏 《清前期财政概述》 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a href='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3879' target='_blank'>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3879</a><br />[100]张研《清代经济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br />[101]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10月第一版<br />[102]许靖华 《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中国科学(D辑)》[J] 1998年第4期<br />[103]李隆生《晚明海外贸易数量研究 : 兼论江南丝绸产业与白银流入的影响》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台北第一版<br />[104]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br />[105]《崇祯长编》卷一,转引自[101]p15<br />[106]郑天挺、孙钺编《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第二○五页,转引自[101]p15<br />[107]《卢忠肃公集》卷八,转引自[101]p15-p16<br />[108]杨山松:《孤儿吁天录》卷之末,《先大父抚贼之谤》,转引自[101]p27<br />[109]杨嗣昌:《杨文弱先生集》卷一○,转引自[101]p27<br />[110]《崇祯长编》卷11 崇祯元年七月甲寅 转引自[2]p779<br />[111]席泽宗, 吴德铎 主编《徐光启研究论文集》学林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br />[112]《徐光启集》卷六《钦奉明旨敷陈愚见疏》转引自[111]p162<br />[113]尚智丛《明末清初的格物穷理之学——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一版<br />[114]方豪《中西交通史》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民国72年(1983)<br />[115]《鹿樵纪闻》卷下 转引自[101]p29<br />[116]文秉 《烈皇小识》卷二 转引自[101]p29<br />[117]孙承泽《山书》卷一 转引自[101]p31<br />[118]计六奇《明季北略》卷5 《马懋才备陈大饥》转引自[2]p901<br />[119]谈迁 《国榷》卷九一 崇祯四年正月庚子 转引自[101]p45-p46<br />[120]《绥寇纪略》卷一 转引自[101]p47<br />[121]《杨鹤对诏狱供状》,见《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第二九页。转引自[101]p47<br />[122]傅永淳 《劾总督陈奇瑜疏》康熙《灵寿县志》卷10艺文下转引自[101]p68<br />[123]文秉《烈皇小识》卷四 转引自[101]p68<br />[124]彭孙贻《流寇志》卷1 转引自[2]p913<br />[125]杨山松 《孤儿吁天录》卷三 转引自[101]p100<br />[126]杨嗣昌:《戍寅四月十二日召对》。见《杨文弱先生集》卷四三。转引自[101]p101<br />[127]康熙二十九年《辉县志》卷十八 转引自[101]p129<br />[128]吕维祺《明德先生文集》卷十二,《复劝倡义赈荒疏》转引自[101]p130<br />[129]郑廉《豫变纪略》卷二 转引自[101]p130<br />[130]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第一版<br />[131]王世德《崇祯遗录》这里所据是下载的电子书 具体书籍当是《明史资料从刊》中的一辑,因无版权页,所以具体哪一辑不清楚。我在图书馆查到的只有《明史资料从刊》的第一、二、三辑,其中都无王世德《崇祯遗录》,所以估计是第四辑,出版时间在1983年六月以后,应该是1984年左右。《明史资料从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江苏人民出版社。<br />[132]郭沫若纪念馆,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 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br />[133] 姚雪垠《评<甲申三百年祭>》收录于[132]一书中,原载《文汇月刊》1981年1、2、3期<br />[134]杨士聪《甲申核真略(外二种)》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2月第一版本书另外包含《定思小纪》和《李闯小史》<br />[135]刘尚友《定思小纪》 含于[134]一书中<br />[136]《甲申纪事》原书我未见,凡是本文中所引《甲申纪事》中文字皆属转引,可见如下网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8122.shtml下羽陵的一个回帖,作者:羽陵 回复日期:2005-9-20 22:52:20。羽陵这个回帖水平甚高也,其批驳王家范,也有力。谈论崇祯内帑问题者都应一看。但他可能当时未见顾诚对崇祯内帑的论述,否则重点批判对象当是顾诚,王家范无甚创见,其观点摇移不定,大抵都是拾人唾余。<br />[137]彭孙贻 《平寇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1月第一版<br />[138]谈迁 《国榷》中华书局 1958年12月第一版<br />[139]谈迁的记载本身也多是辗转抄袭而来,这造成了他的记载许多地方也是自相矛盾。比如[138]p6070的记载很有可能是来自彭孙贻《平寇志》,事实上在《国榷》中有提到过彭孙贻的名字,而彭孙贻《平寇志》中也对他作过评论,可见这两人是有交流的。谈迁在[138]p6074中又引用杨士聪关于李自成转运银子的记载和相关评论,并且未加批驳。可见他在辗转抄引的过程,对于不同来源的资料中事实和观点的统一整合也并没有去做,所以造成前后矛盾。后来许多人又把谈迁转引的杨士聪那段关于崇祯内帑的评论当成谈迁自己的评论来引用作为支持或者作为批驳对象。结果当然是一团混乱了!<br />[140]毛奇龄《后鉴录》转引自[133],见[132]p230<br />[141]顾诚《如何正确评价<甲申三百年祭>——与姚雪垠同志商榷》收录于[132]一书中原载《中国史研究》 一九八一年第四期<br />[142]张正声:《二素纪事》 转引自[140],见[132]p285<br />[143]《清圣祖实录》卷二五五 转引自[140],见[132]p285<br />[144]计六奇 《明季北略》中华书局 1984年6月第一版<br />[145]陈椿年《也谈〈甲申三百年祭〉》《书屋》[J] 二〇〇四年第十二期<br />[146]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出版 1982年5月第一版<br />[147]《顾宪成、高攀龙评传》步近智 张安奇著 p29<br />[148]《明史》卷82 《志第五十八 食货六》<br />[149]“《熹宗实录》页0052、0211、0231、0242、0418、0767、0773、2415” 见[32]p407 注释199<br />[150]《烬宫遗录》卷下;又见《绥寇纪略》卷八。 转引自[101]p136<br />[151]万明 等人《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5年第一版<br />[152]张海英《明中叶以后“士商渗透”的制度环境——以政府的政策变化为视角》《经济史》2006.2 原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4<br />[153]罗吉义《试论明代商业与资本主义萌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J] 1995.3<br />[154]王春瑜 《当代著名学者自选集.王春瑜卷——古今集》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br />[155]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4月第一版该书部分内容是图书馆阅读时候摘录在本子上,忘记摘录同时写下页码,因此暂缺页码,容后补<br />[156]曾德昭著《大中国志》何高济, 李申翻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br />[157]马克垚 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br />[158]顾銮斋 [157]第14章《中西封建财政》<br />[159]吴小凤 《唐代商品经济与征榷》 《广西大学学报》[J] 2000年第4期<br />[160]《新唐书·食货志》转引自[159]<br />[161]《旧唐书·卢杞传》转引自[159]<br />[162]顾銮斋 《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世界历史》[J] 2003年第4期<br />[163]李晓 《关于宋代禁榷专卖制度的再认识》 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a href='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090' target='_blank'>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090</a><br />[164]《明史》卷77 《志第五十四 食货一》<br />[165]黄启臣 《明代钢铁生产的发展》《学术论坛》 1979年第2期<br />[166]葛金芳顾蓉 《从原始工业化进程看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社会学研究》[J] 1994年第6期<br />[167]许涤新,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 第一卷 ,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 2003 第二版<br />[168]周志宏《中国早期钢铁冶炼技术上的创造性成就》 转引自[155]<br />[169]杨宽《中国土法冶铁炼钢技术发展简史.结语》)转引自[155]<br />[170]万历《福州府志》卷37 《食货志.物产》转引自[155]<br />[171]《中华印刷通史》http://www.cgan.net/book/books/print/g-history/gb_12/content.htm<br />[172]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史学理论研究》 2002.4<br />[173]徐晓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论”的合理内核与中国近代化问题》 《学术研究》 2003.1<br />[174]卜正民(Timothy Brook)《纵乐的困惑 :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方骏, 王秀丽, 罗天佑翻译 三联书店 2004年第一版<br />[175]谢国桢 牛建强 王学春 汪维真《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 : 校勘本》下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br />[176]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苏松》转引自 [175]p1<br />[177]张瀚《松窗梦语》卷4《商贾纪》转引自[175]p3<br />[178]《梅村家藏稿》卷十,木棉吟。转引自吴承明《论明代国内市场和商人资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1983年第5集<br />[179]王世懋.闽部疏[M] 转引自[175]p8<br />[180]李鼎:《李长卿集》卷一九《借箸篇》。转引自[175]p23<br />[181]《国史唯疑》卷八 明:黄景昉 转引自[175]p37<br />[182][明]王士性<广志绎> 卷三《北方四省》转引自[175]p39<br />[183]明 王锜《寓圃杂记》卷5《吴中近年之盛》 转引自[175]p41<br />[184]明·王士性 《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br />[185]]《铅书》卷一 转引自 许敏《明代商业与社会变迁》见[151]<br />[186]陶庵梦忆[作者:张岱 泰安州客店 转引自[175]p22-p23<br />[187]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 : 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br />[188]唐枢:《御倭杂著》卷一,载《明经世文编》卷二七○ 转引自[187]p239<br />[189]王忬:《王司马奏疏》卷一《条处海防》,载《明经世文编》卷二八三转引自[187]p238<br />[190]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转引自[187]p131<br />[191]唐晓《关于明代月港海外贸易的几个问题》《福建史学》1994年第4期<br />[192]戴裔煊 《戴裔煊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br />[193]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兼评弗兰克与彭慕兰的“全球经济观”编造出的新神话》《经济史》2005年第三期,原载《河北学刊》2005.2<br />[194]《明代中期的官绅地主》,见《顾诚先生纪念暨明清史研究文集》[34]<br />[195]钱茂伟《国家、科举与社会——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br />[196]许敏《论晚明商人侨寓、定居化趋向与社会变迁》《江海学刊》2002.1<br />[197]曹国庆《明代江西科第世家的崛起及其在地方上的作用——以铅山费氏为例》《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br />[198]沈垚《落帆楼文集》卷24 转引自[175]<br />[199]李琳琦《传统文化与徽商心理变迁》 《学术月刊》1999 10<br />[200]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卷15《程少君行状》转引自[199]<br />[201]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13《白庵程翁八十寿序》 转引自[199]<br />[202]张瀚 《松窗梦语》 ·卷四·《 商贾纪》转引自[175] p15-20<br />[203]杨永汉《论晚明辽饷收支》 民国87(1998)年台北出版<br />[204]张羽《静居集》卷二《贾客乐》转引自[175]p24<br />[205]徐贲:《北郭集》卷一《贾客行》 转引自[151]<br />[206]李豫亨 《推篷寤语》 转引自[175]p41<br />[207]《嘉靖徽州府志》卷8 《食货志后论》转引自[192]p338<br />[208]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20《江南八》转引自[89]<br />[209]李贤《古穰集》卷九《吾乡说》 转引自[175]p31-32<br />[210]丘浚《大学衍义补》卷25《制国用.市籴之令》转引自[175]p1<br />[211]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史》9 转引自[151]<br />[212]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室《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br />[213]林大钦 《嘉靖11年3月制策》转引自[212]p316<br />[214]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卷2,《王政附言疏》转引同上<br />[215]田居俭 宋元强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巴蜀书社 1987<br />[216]朱国桢《涌幢小品》转引自[215]p270<br />[217]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下,第927—928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转引自[151]p204<br />[218]李伯重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br />[219]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南京经济史论文选》南京出版社 1990年1月第一版<br />[220]顾梦游《顾与治诗集》第二卷中的《秦淮感旧》,顾梦游的这本诗集在满清乾隆时期是禁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诗中记录了不少明代经济繁华景象,对比满清时期的经济萧条冷落<br />[221]《殊域周咨录》卷九 转引自[187]p154<br />[222]《明英宗实录》卷二八七 p6155 转引自[187]p154<br />[223]《明史》卷54 《列传第四十二》<br />[224]王裕巽《明代钱法变迁考》 《文史哲》1996年第1期<br />[225]《明史》卷81《食货五·钱钞》<br />[226]王玉祥 《明代“私钱”述论》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2.4<br />[227]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3年第一版<br /> <br /> <br />声明部分:<br />一、<br /><br />2、本文系初稿,正文部分以及注释部分许多地方还不完善<br />3、本文属一篇大文章之中段部分,前面还有理论的一大部分,主要是对传统理论(包括西方的理论以近中国本土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进行彻底的驳斥;后面还有对清朝统治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矫正这种危害的论述,理论部分主体已经写好,但还需要大量修改以及增加;清朝部分还未写<br /><br />4、本文本身也仅仅是上半段,下半段已经完成,还需要添加注释<br />二、<br />关于本文的注释以及参考文献<br />1、参考文献的来源<br />⑴、是图书馆借阅的专著以及论文。这部分参考文献有些是复印的有些是笔记摘录的,其中笔记摘录的部分,极个别忘抄页码,容以后补充上<br />⑵、是网络上下载的电子书以及一些历史网站的相关文章,对于这部分文献大部分在注释中已经给出网址<br />2、本文凡是转引的参考文献,一概在注释中声明,凡是在注释非转引的参考文献都经本人翻阅原书查对<br /> <br />三、关于万历崇祯部分,和已经贴出的草稿部分相比的修改增加处。凡对这部分已经看过的网友只需看这些增添修改的部分,然后直接去看第三部分《明朝赋税收入过低真实原因的分析》<br />1、万历部分增加了对万历时耕地面积的详细论述<br />2、关于袁崇焕是否因反间计而死增加了王世德《崇祯遗录》中的一则记载<br />3、关于崇祯是否横征暴敛的部分增加了对吴思所谓私派的反驳<br />4、关于内帑的论述部分增加了一些材料,另外还增加了对顾诚观点的反驳<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