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84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歧视”的历史渊源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8.6.2006 21:55:57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河南歧视”的历史渊源<br /><br /><br /><br />“河南人”这个称谓源自何时何地,已无法考证。剔除其地域指称的含义外,暧昧嘲弄的意味很明显,好似巴尔扎克《高老头》中巴黎人称拉斯蒂涅为“外省人”。现在的巴黎人再这样称谓一个外来青年人,免不了要被投诉的。但在中国,学洋人去投诉地域歧视还为时尚早,即使在首善之区的北京,歧视也很是壮观。所以,“河南人”及其他受侮辱和受损害的“外省人”,更不应该拿“河南人”之类的字眼说事。 <br /><br />河南歧视源于生态灾难 <br />祖辈被大量迁往偏远地区2005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公开对媒体说:中国膨胀的人口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使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要素遭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支撑能力下降,使民族生存空间收缩。 <br /><br />他转述专家的话称:由于广大西部和生态脆弱地区难于承载现有人口,全国22个省市需要迁出1.86亿人,而能够接纳人口的广东、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浙江、福建、黑龙江、海南等省市最多只能接纳3000万人。届时全国将有1.5亿人口沦为生态移民。 <br /><br />2005年3月,深圳龙岗警方在辖区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被媒体以“地域歧视”抨击。 <br /><br />这两条看似毫不相干的新闻,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br /><br />对河南人的歧视早已有之 <br /><br />20世纪70年代末,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个小商店挂出一条横幅:处理河南坏蛋,每斤一毛钱。有河南人前去抗议后,店方改为:处理河南蛋,每斤一毛钱。再强烈抗议,后改为:处理河南坏鸡蛋,每斤一毛钱……这种刻意的侮辱是多么恶毒、刻薄而又无聊。 <br /><br />2001年,一些河南人掀起了反对“妖魔化河南人”的潮流,通过书籍、声明等,强烈反击社会上歧视河南人的现象。连河南省政府也出面宣称:“河南人不容被妖魔化”。并把2001年定为“优化环境年”,启动一系列“形象工程”。 <br /><br />关于河南人为什么被歧视,河南人有诸多说法,如:“当其他地区已经完成‘原始积累’,河南大范围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由河南人组成的‘民工潮’也才刚刚开始向外涌动。这成了河南人被歧视的依据。”“由于河南人口多,信息量大,即使负面信息和别的省同样的比例,但其绝对量会大得多,再加上一些人物的渲染,使人感觉到处都有河南的负面信息。”“河南人勇敢、勤劳、豪爽、讲义气,爱打抱不平,有时可能因此而得罪了一些人,因此成为被调侃的对象。”“历史上,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很多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人)基于‘根源意识’,对河南发生的事情都会格外注意”…… <br /><br />但其实,上述说法都显牵强。事实上,对河南人的歧视早已有之,而且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如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许多年前就不约而同地有着年轻人找对象不能找河南人的说法。 <br /><br />看看河南的基本情况:位于中国中部,史称中原,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平均气温为13至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0至236天。人口9555万。老子、庄子、商鞅、李斯、张衡、张仲景、韩愈、岳飞等名人泰斗曾层出如云,历史上许多国家、朝代在这里建都。 <br /><br />那么,这样一个地理条件优越、人民勤劳智慧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们,为什么会招来那么多歧视的目光? <br /><br />河南人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 <br /><br />在陕西的西安、宝鸡,甘肃的兰州,青海的西宁、新疆的乌鲁木齐等许多地方,满街都能听到河南口音。河南人的数量惊人。他们大都是许多年里陆续逃荒而来的。 <br /><br />这其实就是河南人被歧视的根由! <br /><br />准确地说:河南人被歧视的原因非常简单——他们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 <br /><br />只需剖析一个城市就应能说清这个问题。那就是开封。 <br /><br />今天的开封,比黄河河底低13米。也就是说,黄河从比开封城高出13米多的河道流过——全靠大堤约束。 <br /><br />黄河高,开封低,顶得地下的盐碱刷刷往上冒。开封人因此而多了一条生计,在开封,没有正式职业的人有三分之一靠盐碱为生,他们把院子里泛上来的白刷刷的盐碱扫在一起,在锅里一熬,就成了化工原料,可以去出售。时扫时有,于是成了开封人的发财之道。 <br /><br />开封是个有文化的地方,市容齐整,随手指一个地方就能和1000多年前联系起来。市中心有很大而且秀丽的水面,一指这个湖,是潘家湖,传说是北宋时的奸臣潘仁美家的。一指那个湖,说是杨家湖,是大忠臣杨家将家的。在如今的中山路上,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州桥遗址”,说是当年青面兽杨志卖刀杀牛二的地方。 <br /><br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国家和朝代把都城建在这里,战国时的魏国,以后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都建都于此,号称“七朝古都”。尤其在北宋时,这里是天下最富庶繁华的地方,号称“东京”,人口过百万,富丽甲天下,当时在全世界的地位比今天的日本东京要强多了。 <br /><br />可黄河就像是故意较劲,人们建一座城,黄河就毁它一次,再建再毁,如是者八,仅从元代初年到清代末年,开封城就于元太宗六年、明洪武二十年、建文元年、永乐八年、天顺五年、崇祯十五年、道光二十一年七次被淹。被淹原因有天灾,也有人祸。李自成攻开封,扒堤决河,全城37万多人只幸存3万多人。 <br /><br />现在的开封地下,13到15米处是汉唐文化层;10到13米处是北宋文化层;9到10米处是金元文化层;7到9米处是明代文化层;4到7米处是崇祯年间李自成淹的一层;3到4米处是清代文化层;1到3米处是清道光年间的遗址。 <br /><br />每一层都有着一层难民们的尸骨;每一层都是一层难民们曾有的家园…… <br /><br />再多说两句吧——讲讲名气 <br /><br />很大的花园口,离今天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东10多公里处的花园口,本是黄河岸边一个小小的村名,明代以前叫“桂家庄”。明代一个名叫许赞的吏部尚书,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方圆500里的大花园。后来黄河决口改道,把大花园和桂家庄一起吞没了,以后,这里成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渡口。清代,黄河两次在这里决口,1933年的洪水造成决口50余处,受灾面积1万1千余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4万余人,死亡1万8千余人,损失财产以当时银洋计约合2亿3千万元。 <br /><br />1938年,为了阻拦日军,国民党军队在花园口人为决口,造成黄河大改道,受灾面积5万4千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250万人,死亡89万人。这里也从此成了一片沙荒地。现在这里成了郑州市的一个著名游览区。来郑州的客人十有要来这里看看。 <br /><br />说了开封,说了花园口,似乎不用再做多少解释了,仅1919年~1938年的20年间,黄河就决溢14次。这一次次的灾难,反复毁灭着河南人的美好家园。大量的河南人在遭灾之后,都选择了逃荒之路。当生存威胁下的河南人,携眷带口,逃荒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从原住民那里不择手段地抢出一条生路的时候,谁会对他们有好感? <br /><br />再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情景:三门峡水利枢纽是中国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中国学习建大型水利工程的练手之作,在这里交了不少学费。建三门峡工程和两次改建花的钱应该是个惊人的数字。而如果没有这两次改建,三门峡今天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不敢设想,更不敢设想的是那些河南移民的生活。 <br /><br />按坝高360米的设计,要淹没耕地333万亩,移民90万人;后来定为335米,仍淹没耕地85.6万亩,移民31.89万人;后因库区塌岸又增加了8.49万人,总数达到40.38万人。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富庶之地的河南人,被大量迁往宁夏、甘肃敦煌等偏远地区。思乡折腾了几十年,几十年里不得安居的人会是什么精神状态和行事方式?可想而知。 <br /><br />但愿他是危言耸听其实,作为长时间里的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人在中国的地位,近似着中国人在世界的地位。 <br /><br />一位美国人预言: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环境灾难,而引发大量人口向海外移民的危机的国家。 <br /><br />但愿他是危言耸听! <br /><br />因在中国西北,生态难民确实早已出现,并且数量越来越多。联系起潘岳副局长转述的全国将有1.5亿人口沦为生态移民的专家观点,不妨这样对待那位美国人的预言:战略上,应驳斥他这一另类的“中国威胁论”;战术上,要以对民族对国家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 <br /><br />为什么丑化与歧视河南人 <br /><br />毫无疑问,丑化与歧视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最原始、最丑陋的劣根性。数千年来时骤时纤的传统政治歧视在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消失殆尽,但不幸的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经济”为标准的另一种丑化与歧视又头角渐露,其典型体现便是对河南人的整体丑化与歧视。 <br /><br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这种分配制度和“斗私批修”风潮的影响,人们的经济水平差别不大且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在经济上的歧视基本不存在。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是产生新的歧视的大的社会背景。纷繁复杂的价值观中“金钱崇拜”、“蔑视贫穷”一类,正是对河南人丑化与歧视的理论与思想基础。 <br /><br />为什么偏偏丑化和歧视河南人?答案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 <br /><br />说它简单,因为有这样一种观点可以明确:河南不少人做的坑、蒙、拐、骗的勾当只是一些人丑化与歧视河南人表面的借口和由头,绝不是答案的实质与核心,对河南的丑化与歧视缘于河南的贫穷与落后。 <br /><br />说它复杂,就是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新时期以来具有实质意义的第一波丑化与歧视的目标并非发达省市的广东、上海和浙江,亦非贫困地区的青海、甘肃和宁夏,而是直指位于中原地带的河南? <br /><br />河南不沿边靠海,但不是很闭塞的;河南经济不发达,但不是最穷的;河南人市场经济头脑不丰富,但也不是最匾乏的。应当说,单纯一个闭塞、一个贫穷或是一个思想保守都不是河南被丑化与歧视的推一原因,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国能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需要同时具备多个条件,而河南不幸兼而有之,在地域、经济、传统和现实的观念方面都显现出独特个性,构成了足以使其被丑化与歧视的“罪状”。 <br /><br />河南拥有足以引人瞩目的显性特征 <br /><br />一个地区的人被丑化与歧视首先必须具备一些显性特征,也就是他们必须有着足以引人注意的传统的或者是现时的“资本”,河南便同时拥有多种这类不菲的“资本”。 <br /><br />河南被学者称为“中国之中的中国”,这本身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为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心部位,因此也被称为“中原”,古语中“逐鹿中原”即显示出其在地域上的重要性,“占领中原,辐射四方”成为古代政治家和当今商家的立身安天下的出发点,商周时代的君王时常发出“天保未定”的感叹后将都城定在河南一带也证明了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这里是宇宙的中心。即使从今天来看,中国两条主要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和陇海线即在河南省会郑州交汇,从这里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的距离都基本相等,特别是今天交通、通讯的日益发达,河南的信息更是可以迅速传递到四面八方。河南便因地域的原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br /><br />其二为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河南应该说是中国最大的“发展中省份”——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人均水平位于中下;河南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而人均只占全国的第十八位。 <br /><br />其三为河南人是“中国人之中的中国人”。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黄河流域的河南人文经济历史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长。老庄哲学、程朱理学在此发源,儒、释、道文化在此繁衍兴盛,仁义礼智信在此像黄河水一样淳厚绵长,“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被岳母刺在黄土般宽广的中原脊梁上。同时,由于这里的地域位置,水旱灾难以及战乱时常发生在这里,有关资料显示,历史上发生在河南这块土地上的战争超过了其他地区的总和,多灾多难的河南如同多灾多难的中国。同时,南来北往、三教九流在此汇集、交流,君臣。官匪、流民以及“东邪西毒”们在此安营扎寨,传统中国人的性格、品行在此形成完善。忠厚也罢,愚昧也罢,聪明也罢,狡诈也罢,这就是中原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也是全体中国人剪不断的根。尽管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但中国人品性的DNA都是相仿或一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河南人的影子,当然包括河南人“德性”中的优点和毛病。用著名作家张宇先生的话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河南人与生活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人们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见一斑。 <br /><br />只此三点便可以看出河南在其他省市人心目中因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的程度,尽管他现在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中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上苍仍将其放在人们的视角中——“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不是中心是什么?假若中国有人对河南视而不见,那便是有点“一叶障目”了。

00008.jpg (39.7 KB, 下载次数: 10)

000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5.6.2006 21:5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3.8.2006 04:45:51 | 只看该作者
是有点道理<br />不过搞歧视是中国人的特色,现在不光是河南人被歧视,北京人看不起东北人,上海人看不起上海人,湖北人的小气,新疆的惯偷还不一样存在<br />有点像鲁迅所说的那种精神<br />你看不起我,我再找一个我看不起的人<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8.9.2006 10:25:09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你为河南被岐视找原因<br />但是,你的内容跟你的图片很不相符<br />帖子就不说了,单说寻张图片,例来是各网站搞笑图片版块的照片,为什么要加在这篇帖子里呢?<br />本来是历史版块,这种文章不属于历史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9.11.2006 23:13:18 | 只看该作者
无奈,中国文化造就得病态性格或者是人本性就是这样,想要优越于他人故而贬低,攻击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12.2006 12:5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12.2006 19:57:41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manut+09.11.2006, 23:13 --><div class='quotetop'>QUOTE(manut @ 09.11.2006, 23:13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无奈,中国文化造就得病态性格或者是人本性就是这样,想要优越于他人故而贬低,攻击他人。<br />[right][snapback]1155723[/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中国要改成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3.12.2006 23:15:21 | 只看该作者
嗯。有道理,有些人就是喜欢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人的劣根性使然,没办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11.2024 20:4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