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学信息] 在德国读博申请全攻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4.4.2018 07:56: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4.4.2018 07:59 编辑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席卷了各大媒体的热门头条,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围观。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坠楼身亡。其姐姐29日在微博爆料称,弟弟遭导师王攀长期压迫,不仅要买饭送到家中,甚至还被逼迫喊“爸爸”…除此之外,在目前流传的聊天截图中,鲜见导师对学生应有的学术指导,更多的是生活上事无大小的使唤,正如陶崇园和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提到,他为导师做了四年的服务,科研方面却啥都没学到。
清代诗人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说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当然是在提倡尊师重道的传统,然后这句名言的其实还有前半段: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意思是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待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也就是说,老师也需要尽到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而逼着指导学生喊爸爸的导师,不知道有否为过学子的研究之路实在地提供过一丝帮助?
众说纷纭,局外人的我们也许无法获知事实的一面,但是小编心里真的很心痛逝去的生命。尤其是回想起当年自己国内也曾在高校任教的场景,回想起曾经讲坛下学生们明亮和纯真的眼睛,回想起满足学生了求学梦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真的无法理解为人师表怎么会有故意给学生求学之路使绊子的心态。
希望逝者安息,事实早日大白于天下,还逝者家庭一个公道。
而在大陆另一端的德国,原来也有叫导师“爸爸”的传统,但这种传统,可不是由导师自己强制要求的。

他们被称为“Doktorvater”(导师爸爸)和“Doktormutter”(导师妈妈)。要更好地理解这个称呼的由来,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德国的本科教育后的高等教育和导师制度。

与我国的高校体制不同,德国的大学没有“博士点”的概念,所有的大学教授都可以是博士生导师,这要是在中国还不乱了套了吗?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在德国,要成为一个教授基本前提是通过教授席位资格论文(Habilitation),该论文无论从篇幅还是内容上的要求远在博士论文要求之上。同时,要成为教授需要非常漫长学术生涯的煎熬,从助理讲师开始,并且需要在不同学校任教来防止学术近亲并丰富教学履历。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十几二十或者三四十年。此外,最关键的一点是需要系里有空余位置,在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情况下才有可能评上教授。所以很多人在拥有Prof. Dr.的头衔时候已经至少四五十岁,运气不好的从事了一辈子学术即使硕果累累还都评不上教授。可以说经过这样的筛选,无论从学术上还是其他方面来看,在德国做教授的真的都是励志从事学术事业,为学术奉献一辈子的。

说完了德国教授的学术背景,现在来说说在德国申请博士的情况。从理论上讲,凡是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都可以在德国大学申请攻读博士学位(Promotion),通常不需要进行入学资格考试,但前提条件是申请人必须成绩优秀,比如慕尼黑大学的博士章程(Promotionsordnung)就规定要求硕士平均分在2,5之上才有资格注册入学。
(这是小编默默收藏的慕尼黑大学博士章程最新版本,留作纪念~~)

在德国,能否成功完成博士学习取得博士文凭取决于两点:1. 有没有一个好的博士生导师,2.有没有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而第二点又是以第一点为前提。德国博士生导师被称作“Doktorvater”和“Doktormutter”。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博士的“爸爸”和“妈妈”,德国人之所以这么称呼博导,是因为在一个人读博士期间,导师的照顾要像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无微不至,才能够让你顺利攀登上学术的顶峰,取得研究成果。

一般而言,继续读博士的同学最关键的是要有对该学科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并找到一个和自己导师研究方向契合的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用该课题或题目打动导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博士生导师向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建议论文题目,或者接受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建议的论文题目这种情况也很多。所有的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要和自己的导师保持良好的学术关系,遇到学术研究困难时候及时沟通调节。很多时候,导师也会提供助教或者学术助理的类似岗位给学生,并且严格按照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支付一定报酬。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学术上的辅导、交流以及雇佣关系。

在德国读博,导师有非常大的权限,可以决定要你,也可以决定废你,衡量的标准就是学术上的成绩。学校各部门机构以及领导都不能干涉和学术研究有关的一切。导师不会、不能也不允许借雇佣关系把私人事务强加给学生,学生也有权利拒绝和学术无关的要求。这是在德国从事学术的基本道理伦理前提。总而言之,导师是学生学术上的“爸爸”,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博士文凭,攀登学术高峰,仅此而已。反观国内的某些博导和学生的畸形师生关系,以及大学助纣为虐的沉默氛围,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下面我们以慕尼黑大学为例,来看看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官网是德文,兼有英文版面,为保持译文忠实,以下选取德文版面进行讲解。

首先登录慕尼黑大学官方网站的关于申请读博(外国学生)的页面:https://www.uni-muenchen.de/stud ... fbaustud/index.html
点开之后我们首先看到:

左边一栏是慕尼黑大学国际处的联系方式,方便在德国的学生前往咨询。右边一栏是博士生协调办公室,负责处理和读博相关的事宜,例如博士专业咨询、博士生委员会、院系办公室(负责处理学分登记和选课事情)以及考试院、论文鉴定中心等。


接下来是介绍慕尼黑大学两种博士制度。第一种是个人读博(Individuelle Promotion)。就是依据个人自由意愿申请读博,和各类机构单位培养或委培无关,纯属个人事宜。研究课题和博导需要自己敲定。慕尼黑大学就读的大部分博士生,尤其是文科博士都是这种情况。第二种是项目生(Strukturierte Promotionsprogramm)。因为慕尼黑大学和是世界名校,和全世界的各个大学、科研机构均有良好合作关系,所以也有非常非常丰富的合作项目。学生可以点击进去查看是否有自己领域的项目。项目生的好处就是研究课题已经具备,导师团队也已经存在,关键是看你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人。很多理工专业,尤其是现在热门专业如人工智能、计算机一般都走项目。点进去就可以得到所有信息。
申请难度比较大的是个人读博。所以官网上特别列出了申请步骤。第一步是找到合适的博导。这里,慕尼黑大学的官网推荐了每个学院的官方页面网站合集,如下图:
点进去之后就可以搜索到每个教授的单独主页,里面详细列举了教授的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情况,联系方式和开放谈话时间。
所以在官网上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关于导师的所有信息,能够帮你找到真正适合你的那位。接下来就是你和导师之间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你可以把Exposé(研究课题综述)或者相关研究报告、成果以及其他的一切和导师沟通,如果导师觉得你是学术上的可造之材,就会给你发同意书(Betreuungszusage)。德文Betreuung意思是抚养和照顾,Zusage是同意,也就意味着他愿意在学术上“照顾”你、“抚养”你,他就是你的博导,德文中的“Doktorvater”就是中文中的博士的“爸爸”。这个同意书是接下来办各种手续的前提证明,非常非常重要。有了它才可以去向博士生委员会申请入学通知书(Zulassung)。

最后就是拿了入学通知书之后办理申请签证以及注册入学的相关事宜了,这个我们会在下期专题中继续和大家讲解如何在慕尼黑大学办理博士生注册的相关事情。

有意向去德国读博的小伙伴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相关事宜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2024 05:3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