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难在南海制造新混乱 中国另外两地区成其目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8.2015 11: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中东和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有分析将其归咎于美国刻意为之,并指出从战略思想指导上均源于其“可控混乱”理论。

该分析认为,多年来,美国在“可控混乱”理论的指导下,先后在中东和乌克兰制造地区性乱局,不仅改变了地区的政治版图,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其中,美国与俄罗斯、欧盟与俄罗斯引发的矛盾和对抗仍将持续下去,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消除。中东出现的战乱和动荡至今没有消除的任何迹象,势必将更加严重地影响地区和平和世界和平。现在,人们难以预测未来这一地区安全局势的发展走向,尤其对意外出现的“伊斯兰国”究竟如何发展和如何结局,没有乐观和统一的结论。

尽管,这一理论受到指责和怀疑,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种种原因,今后美国仍可能将“可控混乱”作为对外战略的理论基础。

有分析认为,为牵制中国的崛起,美国有可能在南海制造新乱局。究竟存在这种可能性吗?

物理学理论被移植到国际政治领域

据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可控混乱”理论原出自于物理学范畴,是指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的“有序”和“混乱”两种状态之间,还存在“秩序失衡”和“可控混乱”的中间状态。“秩序失衡”状态受到一定影响后,有可能转向“混乱”;而“可控混乱”受到一定影响后,则有可能转向“有序”,这两种可变的准确度,只有在体系内存在“混乱源”或者体系外出现引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和转变。但是,由于内外力多种多样,因此,难以确定“秩序”的发展发向,主导者需要引导甚至控制这些力量使其向确定的方向变化。

20世纪70年代,“可控混乱”理论首先被用于企业的危机管理中,而后被引入国际政治领域。原理论是指在物理界控制危机,而后者则是指在政治界制造危机。

1984年,在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策划下,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默里·盖尔曼出面,创办了研究政治危机和复杂性的“圣菲研究所”。这个研究机构主要的研究人员多是政界和社会学界的政治家、战略家,以及外交官、退役军官、情报人员等。斯提夫·麦恩等美国战略研究界的著名人物,曾多次应邀出席研讨会。其中,斯提夫·麦恩成为公认的在政治领域里推行“可控混乱”理论的领军人物。

有国内外学者总结后认为,斯提夫·麦恩的主要观点如下:一是国际社会是一个混乱体系,因为人类政治的各种角色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其政治目的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处于这一体系的每种政治力量,都能产生政治能量,促使其政治地位发生变化,甚至交换角色,进而参与构建新的政治评价体系。二是个人主义、极权思想是政治冲突的源泉,一定的政治冲突,必定使被攻击的政治体系陷入混乱状态。三是混乱并不是坏现象,认真研究混乱和尽可能地使其重组,而不是使其保持长期稳定,美国可以从中获得战略利益。

有外国学者研究认为,在美国推行的“可控混乱”理论基础上,产生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和知名度的国际政治评论家及新学说,对于美国在一些地区制造混乱,以及煽动进行“颜色革命”,颠覆某些国家的政权,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可控混乱”在中东失控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至少在中东地区发动了三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这被分析人士认为是美国在该地区实施“可控混乱”理论的重要证据。

2003年3月,美国以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旨在推翻萨达姆的伊拉克战争。在经历了短暂的战争胜利狂欢后,伊拉克由昔日文明古国,逐渐陷入全球动荡和战乱不止的泥潭和深渊。多年来,恐怖袭击成为当地人必须面对的生活一部分。

此后,美国实施的“可控混乱”试验场的范围不断扩大。数年前,美国主导的北约部队通过强力军事打击,使“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原来被称为非洲富国的利比亚,在很短时间进入了物资极度匮乏、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的可悲状态。

2013年8月以来,美国主导西方一些国家借化武事件,发动了具有代理人性质的“叙利亚战争”。不过,由于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相对下降,军费一再缩减,不得不放弃直接参与地面战争或武装冲突的计划。叙利亚至今处于**之中。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令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没有想到的是,它们在中东地区制造所谓“可控混乱”之后,中东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令全球担忧的极端宗教势力迅速突起的现象,以及冷战结束后最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近几年来,随着“伊斯兰国”的迅速扩张和发展,在不长的时间里,这一地区便陷入恐怖盛行、难民外逃、经济濒临崩溃的境界,地区安全陷入十分复杂和难以收拾的局面。大量的事实证明,美国在中东地区制造的“可控混乱”遭遇到了令自己完全没有料到的结局。

“乌克兰危机”得大失大?

如果说,美国在中东地区制造所谓“可控混乱”难以控制的话,那么,对乌克兰出现的混乱局势,美国则比在中东地区显得相对“超脱”。

自2014年以来,乌克兰危机紧张局势步步加重,尤其在俄罗斯趁势收回克里米亚以后,欧俄对抗、美俄对抗所引发的地区紧张局势持续紧张,至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危机是美国制造的“可控混乱”的典型。美国希望从这一混乱中,特别是欧俄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中获取战略利益。在这一地区,美国虽然身处幕后,却获得实际战略主导权,总体说来得大于失。

美国战略家和学者们认为,他们在乌克兰战略上是成功的,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通过制造乌克兰危机,美国对北约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二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欧俄之间矛盾和对抗加剧,美国进一步从中获益。

难以在南海制造新混乱的两个理由

有人从美国全球战略分析,南海有可能成为其推行“可控混乱”理论的新试验场,尤其最近随着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美国、日本、菲律宾海军在中国南海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有国际舆论一再提醒南海有可能触发战争。然而,冷静分析,南海不可能成为美国“可控混乱”战略的新试验场,主要有两大理由:

一是南海地区尚不存在制造混乱局势的强势行为主体。与中东地区不同,南海虽然长期存在领土争端,有时甚至出现一定规模的武装冲突,但是,至今这一地区尚不存在足以导致混乱的行为主体。也就是说,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南海地区没有足以造成混乱的力量。比如,最近在南海频频“制造混乱”的菲律宾,没有足够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成为制造混乱的强势行为主体。侵占中国南海岛屿最多的越南,则对中国经济依存度较高;况且,目前越南采取大国外交平衡战略,既与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俄罗斯发展关系,又愿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和沟通。

二是美国不可能亲自上阵在南海制造混乱与中国直接对抗。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在政治和军事上力不从心的美国,开始实行新的战略调整,推行旨在遏制中国的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在制造新的地区混乱中,美国不再像先前那样披挂上阵担当主角。美国不可能因为支持南海某个国家,成为制造这一地区混乱的行为主体。况且,美国一再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申明,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不会“选边站”。这虽然与美国实际行为并不一致,但是应该看到,在南海地区,美国除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外,其实际的战略利益主要是保持航行自由和遏制中国崛起,而不是与中国爆发冲突和战争。与此同时,东盟国家与中国经济同样存在较高的依存度,大多数国家希望与中国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因此,美国和个别南海地区国家的政治企图难以成为实现。

相比南海而言,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东海和台海制造混乱却存在较高可能性。为遏制中国崛起,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焦虑感不断上升,为此,美国不惜借助日本,甚至容忍其政治“右倾化”。近年来,美国纵容日本出台和通过一系列相关的安保法案,让日本在亚洲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的就是借他人之手和他人之力制造地区混乱。

从这点上说,日本与南海个别国家有明显的区别。日本是一个军事实力发展畸形的国家,虽然,日本缺少远程打击能力,但是,其监视、侦察、反潜能力超乎寻常。此外,日本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力量,有可能成为制造地区混乱的行为主体。正因为这样,中国必须对日本有可能在亚洲制造乱局提高警惕。

此外,在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有可能使台湾危机演变成地区性乱局。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虽然美国的既定方针是保持现状,但是,未来,随着美国遏制中国受阻,美国有可能利用台湾问题制造地区混乱。对此,中国大陆应早做好相关准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1.2024 20:1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