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原三国“男神”真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12.2014 22:5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标志和中国人的集体历史记忆,一直占据着人们的话题,经久不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早已有无数先人对其中故事进行精彩演绎。史实中的三国众将,与小说戏剧中的形象略有差异,但他们的真性情会让人觉得更为亲切。

刘备并非只会卖萌爱哭,也是血性汉子

刘备,在中华文化圈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被人误解很大的人物。误解主要是来自《三国演义》,它虽然作为古典名著,留下了中华文化圈关于三国传奇的集体记忆,但毕竟是一部小说,许多地方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罗贯中为刻画诸葛亮的“智”,把刘备描绘成了一个似乎只会哭的领导。鲁迅就曾指出:“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刘备带领弟兄们几番出生入死,因此黄巾起义平定以后,刘备终于从临时志愿者转正成了国家干部,当上了中山国(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国与郡同一级别)安喜县(今河北定州东南)的县尉。

但人生不如意者,常十之**。没过多久,刘备的这份公务员工作就干到头了。东汉政府下达公文,命令全国各地淘汰一部分因为建立军功而混进公务员队伍的人——淘汰的正是像刘备这样的人。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刘备非常郁闷,非常恼火,这不仅仅是他被开除出公务员队伍的问题,还意味着政府根本就不待见他们这帮人,需要的时候招呼一声流血流汗不当人使,用完了就一脚踢开形同陌路。

几天后,中山国的督邮(郡国的检察官)来到了安喜县办理公事,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罢免刘备等人的官职。

刘备想见一见督邮大人的愿望极其迫切以及强烈。对于刘备一类的草根来说,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被时代,被忽悠,被利用,被罢官,还有很多很多的“被”等待着他们。但即便是被罢官,他也想罢个明白,给督邮大人说个清楚。但在督邮大人下榻的星级宾馆门口站立了很久之后,刘备得到的回复是:督邮大人身体不舒服,不能接客。

刘备是个明白人,明白督邮大人偏偏这时候生病,明显是装出来的,真正的原因是督邮大人压根儿就不想接见一位几个时辰之后就要被免职的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不,严格来说已经是个草民。

刘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带着兄弟们夺门而入,冲进了督邮休息的房间,把正在床上的督邮大人绑成了一个粽子,扔了出来。接着,刘备把督邮大人绑在了拴马的柱子上,抡起马鞭劈头盖脸地抽了下去,打得督邮大人哭爹喊娘,哀号不断。鞭打加杖击,足足持续了一百多下之后,刘备拔出佩剑准备给督邮大人一个痛快的了断。幸好督邮大人说出了一句话,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我也不想罢你的官,只是奉命行事啊。刘备才罢手。

鞭打督邮这笔账,后来被记在了张飞身上,似乎粗暴的行为只符合张飞粗野的形象,而刘备打人则有损仁义的形象。其实,即使张飞参与了这次暴力事件,他也只是一个从犯,真正的主谋有且只有一个——刘备。

仁义只是刘备的第二属性,他的第一属性是男人。

当一个男人的努力成为徒劳,付出被人无视,尊严被人践踏,他的愤怒只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风吹幡动的事情。

真实的刘备,正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会喜会怒的男人。
2#
 楼主| 发表于 30.12.2014 22:58:25 | 只看该作者
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关羽千里走单骑因曹操放手

关羽虽然在下邳之战中被曹操擒获而投降,但关羽一心想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这已经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这个故事被后人演义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故事。

那么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是否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辨别。在《三国志》的《关羽传》《先主传》《武帝纪》中都有关羽辞曹归刘的记载,但这些记载有所出入。

《关羽传》:奔先主于袁军。

《先主传》:(袁)绍遣先主将兵与(刘)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

《武帝纪》:公(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

据《关羽传》来看,关羽是从曹操军中直接前往袁绍军中寻找刘备。

据《先主传》来看,关羽找到刘备的时候,刘备已经受袁绍派遣在汝南一带开展工作。

据《武帝纪》来看,关羽是在两军阵前离开,前去寻找刘备的,但没有说地点在哪里。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关羽前去找寻刘备的时间,必然在曹操击毙颜良、文丑的两次战斗之后,在刘备从汝南回到袁绍军中之前。

第二,关羽是直接从前线离开曹操的,不可能带上刘备被俘虏的老婆孩子。大战一触即发,前后转战多处,曹操与将领们不会带着家眷上前线,更不会带上刘备的家眷,她们应该是被软禁在许都。日后可能是曹操做人情做到底,主动放她们回去的。

第三,关羽找到刘备的地点。这也是疑问最多的一点。关羽出发的地点是曹操军中,这可以确定,但找到刘备的地点是在哪里?按《关羽传》记载,似乎是在袁绍军中找到刘备;但按《先主传》记载,似乎是在汝南一带才找到刘备。我的看法,是在汝南一带。因为仔细体味《关羽传》中“奔先主于袁军”一句话,并不是明确说明在袁绍军中找到了刘备,只是关羽出发时是先去袁绍军中寻找的,而这个时候,刘备很快就被袁绍派到汝南开展工作了。关羽是个有头脑的人物,刚刚杀了袁绍大将颜良,他不可能冒冒失失直接跑到袁绍军中,应该会在半路上打探确切消息。关羽得知刘备南下汝南后,然后追踪前去找到刘备,这才与《先主传》的记载相吻合。

第四,关羽到汝南一带才找到刘备,路程虽然遥远,可以夸张一下称为千里走单骑,但过五关斩六将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因为按地理来看,这一路上根本没有演义中所说的洛阳关、荥阳关等关隘,而且关羽基本是跟随刘备的路线南下的,刘备带领一拨军队尚且一路通行无阻,关羽单人匹马也不会受到多少拦阻。

事实上,张辽通报关羽的离去之后,曹操的做法显示出一个成大事者的宽广胸怀。他不但没有杀关羽,反而更加敬重关羽,给予高度评价:“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三国志》注引《傅子》)。袭杀颜良之后,曹操意识到关羽离开自己的时间不远了,于是赏赐更加丰厚。

换作别人,受到曹操如此盛情的厚待,忘掉刘备归顺曹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关羽之所以被世人传诵了一千八百多年,正因为他坚持自己的决定:追寻兄弟情义,即便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虽然关羽前去寻找刘备不可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经历,但这无损于他的光辉形象。有情有义,重承诺轻生死,真乃大丈夫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30.12.2014 22:58:41 | 只看该作者
帅哥孔明娶丑女或非出自真爱,可能为攀附权势

诸葛亮、诸葛均兄弟二人在荆州讨生活时,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置办了一些田产,过起了小地主的生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久诸葛亮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小伙子身高1米84(身长八尺),长得一表人才,人见人爱,学问又好,当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大好青年。

估计诸葛亮从隆中走过,会有“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男女老幼齐刷刷行注目礼的效果。其中一位很有眼光的人——黄承彦,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这个东床快婿。

黄老先生也不找什么媒人,而是亲自上阵去找诸葛亮,说小伙子,咱俩商量个事情,我看你很不错,让我的闺女给你做媳妇怎么样?他还为女儿做了一番介绍:家有丑女(真的),黄头黑色(也是真的),而才堪相配(可能是假的)。

按理说,小帅哥诸葛亮又不是娶不到媳妇,干吗找个丑老婆?但他一口答应了,留下了“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的笑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诸葛亮答应这门婚事,可以说明两件事情:一是他不怎么看重女色,二是他看重黄承彦的身份。

因为黄承彦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刘表的连襟,蔡瑁的妹夫。刘表的原配妇人逝世以后,迎娶了荆州豪族蔡讽的小女儿。而蔡讽的大女儿,正是黄承彦的老婆。诸葛亮在乱世之中背井离乡来到荆州,人生地不熟,要想立足,要想发展,必须取得当地名士的认可和帮助。借助黄承彦迈入荆州上流社会,是条终南捷径。

何况这个橄榄枝是黄承彦主动伸过来的,诸葛亮只需要顺水推舟接住即可。同时,如果诸葛亮拒绝了这门亲事,那么很有可能要得罪黄老先生。两相比较,接住橄榄枝是他的最佳选择。很明显,诸葛亮不是风流才子,他看重的不是女色而是发展。从他自比管仲和乐毅就可以看出,他这一生志在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诸葛亮有了与刘表和荆州名士的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大哥诸葛瑾已经在孙权那里做官而且很受信任,他要想出仕当干部,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居然选择了继续蛰伏隆中,过着耕读生活,静观天下之变。

这说明随着进一步地接触,他发现刘表和孙权都不是他想要的老板。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寄人篱下几乎一无所有的刘备,也成就了自己日后的赫赫威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30.12.2014 22:58:55 | 只看该作者
枭雄曹操也曾怒令智昏,屠徐州留一生污点

曹操的父亲和家人被陶谦的部下杀害之后,曹操怒了。

按照曹操的人生哲学,从来只许他对不起别人,不许别人对不起他(《三国志》裴松之注: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得知老爹曹嵩和弟弟曹德等全家人惨遭杀害后,他二话不说决定起兵报仇(当然也不排除有借机起兵吞并徐州的用意)。凶手张闿已经跑了,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陶谦跑不了,徐州更跑不了。

不久,三国第一大屠杀——即使放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来看,照样罪恶昭著、惨无人道的一幕——发生了: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击(陶)谦,破彭城傅阳。(陶)谦退保郯,(曹)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陶)谦者皆歼。(《后汉书·陶谦传》)

第一轮大屠杀于兴平元年(194年)春天结束。停止屠杀的原因,不是曹操忽然良心发现要放下屠刀回头是岸,而是因为没有军粮了。任你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士兵们照样是不可能饿着肚子打仗干活的。因此,曹操只好带着军队回到根据地兖州度春荒去了。因此徐州才获得短暂的安宁。

曹操是个争议很大的人物,尤其在当代,曹操少守拘束活出真性情的个人主义风格,符合很多人的口味,很受一些人的推崇。

但我们同时也不应该选择性地忘记曹操的罪恶。屠杀几十万人口,堪比南京大屠杀(如果以所占当时全国人口的比例来计算,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罪行令人发指。

曹操为报家仇可以理解,乘机攻城略地可以理解,追究凶手张闿的责任可以理解,甚至不论陶谦知情不知情追究他的连带责任也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责任是追究不到手无寸铁的徐州百姓头上的。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光,实在是罪大恶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30.12.2014 22:59:07 | 只看该作者
压死吕布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刘备,吕布死前骂咧似怨妇

公元198年,在吕布麾下猛将高顺和张辽的猛烈打击下,刘备仓促逃出小沛,在梁国(今河南商丘南)一带,遭遇了率领大军东征吕布的曹操。于是,踌躇满志的曹操带上一败再败的刘备,向着徐州进军。

建安三年(198年)十月,攻破彭城(今江苏徐州),屠城。随后,直达吕布的大本营下邳。在下邳野外大破吕布纵横天下的精锐骑兵,擒获吕布猛将成廉。进逼城下,合围。听从荀攸、郭嘉计谋,决泗水、沂水淹城。

淹城月余后,眼看顶不住了,吕布的员工侯成、宋宪、魏续等人绑起宁死不降的陈宫,向曹操投降,当了一回识时务的俊杰。吕布明白大势已去,只好走下白门楼,出城投降(注意是主动投降)。

曹操又一次面临选择——要不要让吕布的脑袋搬家。

吕布以一贯的大大咧咧的口气对曹操说:“让曹公你最忧心的也就是我吕布了,今天我服了你,天下再没有谁让你忧虑。今后你带步兵,让我给你带骑兵(吕布的特长),平定天下就是小菜一碟。”(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曹操在犹豫中打量着吕布,如同打量一头猎物。在他看来,这个猎物是一只猛虎,可以伤人的猛虎。日后究竟会不会只伤别人不伤自己,他有些拿捏不准。

刘备也在打量着吕布,他认为这是一个死人,一个早就该死的人。

情商不高的吕布,猜不透曹操的想法,当然也摸不着刘备的心思。求生的欲望促使他向刘备求救,希望看在辕门射戟的分上,为自己说句好话。

刘备处事一直很低调,尤其在曹操的手下他必须保持低调。但现在躲也躲不掉,不得不表明自己的观点,甚至是立场。立场决定生死,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点都不夸张。

最终,刘备只说了一句话,保全了自己,致吕布于死地:“曹公你难道不记得吕布是怎么对待他的老上司丁原和董卓的了吗?”(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这句话让曹操醍醐灌顶,使吕布百口莫辩,给吕布翻云覆雨的一生画上了血色休止符。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吕布主动走下白门楼投降,是出于强烈的求生欲望。于是,极其失望的吕布就死得非常幽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停地骂骂咧咧,与他高大魁梧、英勇善战、帅气俊朗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1.2024 06:3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