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这两天一直是各大媒体热议的跨国并购案例,双方达成了正式收购协议,可是今天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说,收购遭遇了波折,普茨迈斯特工人抗议被三一重工收购。
/ t* V6 Z" z! ^. Z
" Z& ?! ?) a$ z W 收购遭工人抗议 三一重工总裁:对并购满信心
: ]* V' Q5 R2 d5 k
C5 O* Z7 H3 |' c( x 针对普茨迈斯特工人抗议三一重工并购的事,记者刚刚收到了这条消息的最新进展,三一重工在今天下午召开发布会,总裁向文波表示,三一重工国际并购通过国际反垄断审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他对今年一季度并购交易充满信心,他还谈到三一重工目前现金流不存在任何问题。
. p V4 \3 a/ D! {( u
! M' ^2 J) g% \- R7 x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今天上午的报道,普茨迈斯特有上百名工人昨天在公司的总部门前举行了示威活动,抗议三一重工的收购。据了解,他们一是担心失业,二是抗议一直被蒙在鼓里,对这项交易毫不知情。英国《金融时报》还透露了一些相关的细节。普茨迈斯特是一个家族企业,它的创办者今年79岁,把一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公司的经营中,所以他卖掉这家公司的决定,让许多人感到十分的意外。因为虽然普茨迈斯特在2008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陷入困境,运营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但是目前已经恢复了盈利,去年的销售额大约是5.7亿欧元。
* y3 y( i# j& k; N& G( G# ~; b4 m6 p: R. w7 S X
有分析说,德国的企业有着很强的自尊,除非遇到金融危机或者在其它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这些家族企业是不会放弃对企业控制权的。从这一点来说,普茨迈斯特甘愿被三一重工收购,背后确实有耐人寻味的隐情。另外,有了工人集体示威抗议这个"绊脚石",可以说给三一重工收购的前景增加了一些阴影,收购协议能不能最终得到有关审批部门的核准,收购成功以后又怎么管理,恐怕是摆在三一重工面前非常棘手的问题。
+ y. u3 ?- U! P. s4 j/ j7 D! [
5 y: S; s* j: G* r 专家:此举属意料之中 并非三一重工个案
( [, ^! \6 l% ]1 w, C) T
& Z& `; ]; D& T+ y | 三一重工能不能最终顺利收购这个在业界被称作"大象"的普茨迈斯特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对此作出了评论。
* G3 [) O% P# c' m
, L3 x- D0 v7 F0 ^! g, f i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当媒体陆续报道说,目前已经达成了收购协议,感觉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没想到引起了普茨迈斯特工人的抗议,这似乎并不是三一重工独有的遭遇,联想收购IBM和吉利收购沃尔沃时也都碰到过,先请您谈一谈,这个磕绊是不是意料之中的呢?
$ r" J( K% N/ C0 x
% M) A' o# p$ U: z8 ^# K 张建平:首先我还是要说一句在2012年新年之际很高兴能够听到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成功的这样一个案例,而且这个事情他们已经筹划了很长时间,那么现在终于继中联收购意大利的西法之后,又一个中国的民营企业收购了欧洲的混凝土泵机行业当中的领头企业,这样我们将来两家中国的企业会成为两家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 |" M2 {: I4 _" O; x
7 w/ d8 x/ R+ U 至于说工人的抗议我觉得是在意料之中的,而且刚才已经介绍了其实你会发现抗议的人,虽然有人抗议,但是只有上百人,而你想想普茨迈斯特的员工总数要高达在我印象当中应该是三千以上这个员工,那么这个人数的规模是非常小的。另外一个他的主要原因是对他的就业前景,对他的并购过程当中的一些信息不明确,因此他有怨言、有愤怒,但是不是针对你收购者本身的,我想即使比如说日本的企业或者其它国家的企业去收购的话,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一个问题。
! I/ o* B/ F W( y T2 Y1 @! g7 J0 S: P& g" s
差异不可避免 重点需解决三方面问题) h: Q% ?/ @% ?! j$ Z7 x
& N! Q2 s, O! D7 P5 z 普茨迈斯特大约是有三千名员工,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今天说,他有一个明确的表态:我们不会解雇一个员工并且要通过有效的分工和扩充普茨迈斯特的产品线来增加就业,招聘更多的海外员工。' n @9 r ~! |
0 E& B7 G5 E* T; g; k3 Y3 Y, l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了一种观点,在跨国并购的过程当中,其实企业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着管理方式、薪酬体系等等方面的差异,还有就是员工对于公司变革的反对,如果说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解决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整个并购的失败,您觉得这次的工人抗议会不会影响三一重工最终并购的结果?) F q% b% k% [$ ~ j
8 O# H( t/ V- n' B: M
张建平:我相信他不会的,当然确实如你所说说这里面三一重工还是有很多槛需要迈过去。第一道槛就是工会,在欧洲工会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且能够有效的代表工人的利益,那么劳资双方如何就比如说就业的问题,薪酬的问题等等能够达成一致,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 U6 O: M' M- C# q
* V# \* I6 }, o# X3 Y; { 第二道槛在于管理层如何设置,特别是高管人员如何配置方面也很棘手,你比如说中联和西法在并购的过程当中,对西法的前总裁的处置就经历了一个很痛苦、很艰难的一个抉择和过程。9 J5 \1 y5 t& @9 _% r
) _) t- F3 P6 K, J+ J# P. { 第三道槛就是在两家公司,一个是中资企业,一个是德资企业德方的企业,那么他们在要素整合方面有一系列的槛要迈过去,比如说在人力资源的配置,在技术要素的配置,在品牌的应用,在市场网络营销的配置等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多坎是需要迈过去的。我相信这需要中方和德方也包括劳方和资方,他们之间应该能够更加高效的去相互交流和谈判、沟通去面对这些不确定性,甚至面对那些争执,进而去解决这些问题。
" ]: n* i. c/ U
# r) `7 a( s' W! n0 T 企业跨国并购:应预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 C7 d9 [+ t1 w, b$ {" }! e, l P2 u
并购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这种跨国并购,真的是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但是在并购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槛需要一步一步的来走,那面对着这样的阻力,您觉得我们的企业跨国并购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些槛最终一一迈过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我们完成这个并购呢?" ]( `( {6 f2 T4 {& ] V
! \# U @2 i' p+ _ n
张建平:我想首先还是要做好家庭作业,特别是对市场的调研、对风险的评估和充分的论证,以及就是说对你这个收购目标,如何制定好的一个战略、战术、方法,这些都是在你有效的消除并购阻力所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你比如说像三一其实大家现在听到的是一个结果,但是他在并购之前其实已经在德国的科龙已经设了他的厂,进行绿地投资,实际上都已经是为现在的并购在打伏笔。9 k4 `% B1 Z& l' U% J
+ z$ \7 J: B/ t7 c5 q 另外我也想讲其实在作为中资企业来并购一个欧洲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需要很好的处理好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问题,比如说像TCL当年并购汤普逊还有施奈德电子过程中,一开始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和学费的,那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双方之间文化差异比较大,交流和沟通、管理、协调难度是非常大的,那么我相信三一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一些问题,好在我相信文化差异它并不是决定性的一个因素,特别是中国人相对来讲又是比较包容的,我们现在越来越的国际化,我相信只要中国的企业能够不断的吸收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国际化的水平,那么我们和欧洲人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当中,应该能够把这些企业经营好和管理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