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萨科齐之短见与法国的尴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5.2008 19:3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法国,一个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如今仍然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一个强大的存在。在当今世界国际政治领域,无人可以忽视法国的存在。中法关系,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被津津乐道。当前,中法双边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法国究竟怎么了?由这个疑问出发,解读法国外交当前的状态及趋势,必然有利于中法关系的未来。

    无论是戴高乐主义,还是今天的所谓萨科齐主义,都脱离不了一个本质目的,那就是让法兰西得益。如果其政策不具备这个特征,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国家领导人。法国,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从世界一流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了。毫无疑问,法国所追求的,正是国家地位的复兴。这是法兰西民族的理想,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利益来代替的东西。

    戴高乐主义,让法国国家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可是,如今的法国也已经认识到了一个现实,单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保证未来更为激烈的世界角逐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国家规模上的因素让法国不得不寻求更多的伙伴来共同促成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法国曾经的死敌,德国也有类似的要求。甚至,德国的处境,也并不比法国好多少,即便德国的国家规模相对于法国要大一些。他们都在美国的剥削体系下生存着,成为这个体系的第二等级。这也是当年施罗德和希拉克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摆在面前,即便法国和德国加到一起,也无法与当今世界的超一流势力抗衡。

    欧盟,成为了法国和德国实现自身抱负的载体。作为有着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希拉克和施罗德都意识到了,一个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集团,是可以抗衡美国,并建立自身独立体系的。于是,很自然地出现了2003年法德共同反对伊拉克战争的一幕。

    可是,随着法德两国领导人的更替,共同核心的政策没有得到延续。一个对于欧洲未来致命的不利因素出现了,那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

    随着默克尔的投降,萨科齐也投降了。这并不奇怪,失去了德国,法国单独抗衡美国的压力,未免太勉强了。萨科齐很难做到。戴高乐如果复生,却可以做到。萨科齐与戴高乐有一个区别,那就是萨科齐没有戴高乐的辉煌历史及在法兰西少有的威望。一个解放了法国的英雄显然让可以让人民具备更大的忍耐力。而一个改革不利的萨科齐,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在内部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时候,萨科齐选择了外部突破来缓解内部压力。

    一个无可厚非的选择。作为一个政客,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要拥有政权。失去了政权,任何政治理想都不过是空谈。

    当然,不能因为默克尔选择了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就说默克尔首先放弃了法德核心的欧洲一体化思路。可是,需要注意到,默克尔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利用法美关系恶劣,法国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等诸多因素,抢先改善对美关系。很明显,这是一种抛弃盟友的行为。这也就不难理解萨科齐之后力图以各种举措夺回被德国人抢走的风头了。不仅仅是一种现实利益的抉择,更是对于背叛的反击。

    萨科齐后面还有更大的动作,那便是地中海联盟计划。既然出手了,萨科齐也不含糊,利用地中海联盟这一概念加强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却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德国影响力的发挥。法国也看出来了,欧盟东扩使德国影响力的提升。非洲方向显然不符合欧洲这一地理概念。地中海联盟恰恰又可以涵盖欧盟国家。如果这一联盟真正形成一个类似欧盟的群体,则会削弱欧盟发挥影响力的范畴。法国一系列的积极举措,都说明了法国在地中海联盟计划上的不遗余力,同时也说明了法国宁愿法德轴心裂痕扩大也要首先加强法国自身在欧洲的影响力,为欧洲未来的前进方向定下一个基调。毕竟,当“先欧洲,后中心”的远大计划碰上了默克尔无法实现情况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先中心,后欧洲”。

    法国的以上反应,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可以说是碰到默克尔这样一位德国总理的情况下,不得已的应对之法。问题就出在萨科齐对于中国不够友好的态度上。

    法国是什么国家?作为首先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的对华态度被中国用来作为中欧关系的榜样。波兰那种历来反华,野心极大的国家我们从来不指望它的狗嘴里吐出象牙来。

    作为美国剥削体系下的组成部分,欧洲要想建立一个独立的体系并不简单。如果没有体系外的牵制,体系内的力量要想超脱美国的控制,难度相当大。法国和德国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可是,欧元遭遇的残酷现实说明了这一点。在俄罗斯陷入低谷,中国尚未真正以强者姿态站立在世界舞台的时候,德国和法国显得那么无助。科索沃战争,正是一场对欧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又是一场对欧元的战争。伊朗危机,还是一次对于欧元的绑架。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曾有叙述。伊朗在采用非美元结算体系下还能安然存在,一方面是美国自身的准备不够成分,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将伊朗的石油货币利益转让给欧洲,换取了法德在奥运会问题上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

    不可否认,通过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欧洲得到了来自于美国的施舍——一笔价值千万亿的石油欧元财富。可是,萨科齐可能没有考虑过,美国为什么要施舍法国?当然是中国的牵制作用!美国害怕中国的复兴对美国的霸权形成挑战。如果中国对于美国霸权的潜在挑战不存在了,美国还会施舍吗?

    法国手中的中国牌,原本就是一只绩优股,同时还是一只潜力股。作为一张牌,作为一支国际关系的股票,抛出也未必不可以,可是却应当坚持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中国的综合国力处于持续上升之中,中国牌的分量也必然越来越重。有朝一日,当这张牌能够给法国甚至欧洲集团带来足够利益的时候抛出,有利于法国和欧洲,也会有利于中国。而且,那个时候,不用抛得这么多,对于双边关系的伤害也不会像今天这么大。美国所需要的,也许不再是公开的不友好,而只是一个私下的承诺。一个三极的稳定状态,对于中国,对于法国,对于欧洲,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有利的。

    笔者不敢肯定中美欧三极的必然性,毕竟这个世界是存在战略意外的。可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且不论其得以实现的时间。一旦三极世界得以实现,那么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主导权都将成为欧洲主导权争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希望出现一个精力集中在东欧的德国中心。德国会遏制俄罗斯影响力的发挥,让美国少一个同等级的战略对手。中国,选择就困难一些。德国成为欧洲中心,我国来自俄罗斯方向的压力将可以小一些,甚至中俄的友好关系可以维系更长时间。法国成为欧洲中心,必然更注重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则对美国的牵制又大一些。在现实利益无法痕量清楚的情况下,感情因素很可能左右最后的选择。原本,法国在这个问题上掌握着对德国的优势。特别是在默克尔破坏了中德关系之后,法国的这种优势更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德国掌握了对美关系的主轴,法国也仍然有资本与德国抗衡。只是,法国轻而易举地抛弃了这种资本——或许看起来,得到了不小的利益。可是,与欧洲中心之争比起来,这个利益真的不算大。

    萨科齐身处局中,大概并没有注意到其已经站在了深渊的边缘,而法国也成为了这个错误的牺牲品。他的行为,已经给法国未来欧洲主导权的争夺埋下了一个重大的不利因素。此刻,也许布什和默克尔正看着萨科齐偷笑着。不过,中法关系并非没有波折,深渊边缘也并非深渊之中。中法关系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中法友谊的大门,也并不会就此关上。就看萨科齐怎么做了。他的历史,终究是由他自己来书写。是成为第二个戴高乐,还是成为第二个贝当,都将由萨科齐自己做出抉择。

    戴高乐主义的精髓,并非某种固定的手段,而是坚持法国恢复大国地位目标的外交政策。抛弃戴高乐主义,就抛弃了自由的法兰西。要想抛弃戴高乐主义,结果必然是被戴高乐主义的自由法兰西所抛弃!
2#
发表于 10.5.2008 20:1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5.2008 19:4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asecon 于 10.5.2008 21:15 发表
跟本不了解欧洲的人......


请教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025 00:1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